法性本無性,勝亦諦空如什麼意思

2021-09-13 21:10:04 字數 5516 閱讀 4042

1樓:鏡影

法性本無性,勝義諦空。

如本法師講述

自序一、頓悟門

二、自覺門

三、證悟門

四、淨戒門

五、菩提門

自序※演暢實相義,開闡一乘法,廣導諸眾生,令速證菩提。這莊嚴神聖的使命,身為佛陀**,推動法錀,這是四眾**應有的共識。畢竟佛法是面面觀,牽一法動全身,佛法始終是圓滿的、必然性的、普遍性的、法爾如是的。

※如來聖典理事兼顧,空有不二,法法融通無礙,大聖出世本懷,一一無非令大地有情,正覺宇宙人生,共登菩提彼岸。

※衲慶幸有福報,出家學道,自覺發心弘揚如來正法是僧寶應盡的職責,寶島南北四處弘法,不分都市與鄉村,乃至全臺各縣市、國父紀念館、文化中心、電視弘法、佛寺、學校、監獄等處,我皆盡心而為,始終發願不已!

※“一華一葉一世界”這本書的誕生,是繼承弘法過後,將演講的經論律法,一一彙整合冊,並分門別類為頓悟門、自覺門、證悟門、淨戒門、菩提門等五大篇幅,如是佛法精粹,頻頻點綴出如來微言大意,前後相互輝映,法義幽微之妙,層出不窮,皆能一一表露無餘。願得此書受持者、出資者,皆得共證無生法忍,同登正覺彼岸。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一華一葉一世界──頓悟門

※如來大圓覺性海,得念失念,無不是解脫;成法破法,都名為涅槃;智慧和愚痴,統名般若;菩薩和外道,所成就法,皆是菩提道;無明與真如,同一境界;一切戒定慧及淫怒痴,均是清淨梵行;眾生與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堂,皆為淨土;有情無情,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這是如來隨順覺性,所證得的圓覺境界。

※圓滿的菩提本性中,原沒有所證的道果,也沒有證道的人,無菩薩眾生等假名。

※有能證的我,所證的境,凡心中有所取證,依然都是我相。

※自性本無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說禍福,即是塵勞邪見。

※直心是道場,直心是淨土。

※諸法性,即真實故,無來無去,無生無滅,同真際,等法性,無二無別,猶如虛空。

※蘊處界相,無我我所,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但斷三界無明盡者,即名為佛。自性清淨,名本覺性,即是諸佛一切智智。

※依般若故,非即五蘊,非離五蘊;非即眾生,非離眾生;非即境界,非離境界;非即行解,非離行解;如是等相,不可思議。

※法性本無性,勝義諦空如。

※菩薩未成佛,以菩提為煩惱;菩薩成佛時,以煩惱為菩提。

※諸佛如來與一切法,悉皆如故。

※三乘般若,不生不滅,自性常住。

※因言顯道,道顯遣言;言若不遣,因言障道。

※一切幻化雖然滅盡,但真性常存,不會成為斷滅,法身蕩蕩故。

※眾生有生死,就像見到虛空中的花飛幻影,不知空花客塵如幻,若悟得本自寂然,而證涅槃,妙覺性體,圓滿普照,如如不動。

※覺滅心空,一念相應,頓超凡聖。

※無不能無,有不能有,行住坐臥,心不動搖,一切時中,空無所得。

※法是無生之法,無生即無虛妄,法是空寂之身,知空寂而了法身,而真解脫。

※常生清淨心,定中而有慧,於境上無心,慧中而有定,定慧等無先,雙修自心正。

※說即先佛而後法,聽即先法而後佛;若論佛法本根源,一切眾生心裡出。

※妄想真如不異居,迷則真如是妄想,悟則妄想是真如。

※見本性,等虛空,有作有求非解脫,無作無求是功夫。

※大圓寶鏡鎮安臺,眾生不了攀緣病,由斯障閉不心開。

※法身體性不勞看,看則住心便作意,作意還同妄想團。

※善惡不思即無念,無念無思是涅槃。

所作意住心,取空取淨,乃至起心求證菩提涅槃,並屬虛妄。

※但莫作意,心自無物,即無物心,自性空寂。

※只緣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今生若遇頓教門,忽遇自性見世尊。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見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時魔在舍,正見之時佛在堂。

※心如虛空,不著空見,應用無礙,動靜無心。

※凡聖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無不定時。

※世間出世間不二,佛道魔道不二,聖凡不二,諸法本性空故。

※法無法比,無相待故。

※性中各自離五欲,見性剎那即是真。

※識自本心,見自本性,無動無靜,無生無滅,無去無來,無是無非,無住無不住。

※無念是實相真空,知見是無生般若。

※般若照真達俗,真空理事皆如。

※無生生者,則生實相;無住而住,常住涅槃。

※無行而行,能超彼岸;如如不動,動用無窮。

※念念無求,求常無念;菩提無得,得佛法僧。

※六度自茲圓滿,道品於是無虧;我法二空,有無雙泯。

※用而不有,即是真空;空而不無,玄知妙有。

※妙有則摩訶般若,真空即清淨涅槃。

※般若無照,能照涅槃;涅槃無生,能生般若。

※涅槃般若,名異體同,隨義立名,法無定相。動寂俱妙,理事皆如;理淨處事能通,達事理通無礙。

※六根無染,定慧之功,相念不生,真如性淨。

※真如覺性,處於煩惱而不減,證涅槃而不增。

※一切諸觀中,空觀為第一;一切諸法中,涅槃為第一。

※我心自空,罪福無主。

※佛性究竟空寂,無相無色,非長非短,非大非小,非可稱計,假名施設。

※此性本來清淨,具足萬德,但以隨染淨二緣,而有差別,故諸聖悟之,一向淨用;凡夫迷之,一向染用,沒溺輪迴,其體不二。般若經雲:“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佛界眾生界,一界無別界。

※般若波羅蜜,不著三界,不離三界。

※常觀諸法性空寂,以是義故,故名聖人。

※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

※一切眾生常寂滅相,即大涅槃。

※先分別說諸法,後說畢竟空。

※諸法本空上,顯示諸法本寂滅,所以空也就是涅槃寂靜印的開顯。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從來皆妄物。若知無佛復無心,始知真如法身佛。

※佛佛佛佛沒模樣,一顆圓光入永珍,無體之體即真體,無相之相即實相。

※非色非空非不空,不動不靜不來往,無異無同無有無,難取難捨難指望。

※內外圓明到處通,一佛國在一沙中,一粒沙含大千界,一個身心萬個同。

※知之須會無心法,不染不淨為淨業,善惡千端無有無,便是南無大迦葉。

※一切眾生性清淨,從本無生無可滅,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

※法性本寂無諸相,猶如虛空不分別,若能通達諸法性,於有於無心不動。

※法身恆寂靜,清淨無二相,為化眾生故,示現種種形,於諸蘊處界,未曾有所著。

※真如離妄恆寂靜,無生無滅普周遍,諸佛境界亦復然,體性平等不增減。

※法性無作無變異,猶如虛空本清淨,諸佛性淨亦如是,本性非性離有無。

※了知諸法性寂滅,如鳥飛空無有跡。

※若欲知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

※令三寶不斷絕,是報如來恩者。

※如來非色非非色,隨應而現無所住。

※不離世間,不著世間,行世無障礙,如風遊虛空。

※有諍說生死,無諍即涅槃。

※諸法無作用,亦無有體性,是故彼一切,各各不相知,譬如河中水,湍流競奔逝,各各不相知,諸法亦如是。

※善能了達諸法性,普於三世無所著。

※一切世間從緣生,不離因緣見諸法。

※於言語中隨順建立非法為法,不斷諸業道,不捨菩薩行,求一切智,終無退轉。

※雖說三世一切法,如是等法悉非有。

※不於此死而生彼,是人悟解諸佛法。

※觀世間六塵變壞,唯以空寂修於滅盡,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猶如彈指,以空法證成四聖果位。

※莫認三際,念念不見一切相,前際無去,今際無住,後際無來,安然端坐,任運不拘,方名解脫。

※終日吃飯未曾咬著一粒米,終日行未嘗踏著一片地。無人我等相,終日不離一切事,不被諸惑所動,方名自在人。

一華一葉一世界──自覺門

※我原本無我,人亦且無人;會得老僧意,大地現全身。

※貪淫不見法,愚痴意亦然,除淫去痴者,其福第一尊。

※迷則樂境成苦海,悟則苦海為樂境。

※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心之用,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趙州八十猶行腳,只為心頭未悄然,及至歸來無一事,始知空費草鞋錢。

※六根門頭,防意如城,慧與魔戰,勝則無患。

※見身如沫,幻法自然,斷魔華敷,不睹生死。

※深觀善惡,心知畏忌,畏而不犯,終吉無憂。

※譬如厚石,風不能移,智者意重,譭譽不傾。

※萬法唯心,心亦不可得,復何求哉!

※譬如深淵,澄靜清明,慧人聞道,心淨歡然。

※去淫怒痴,憍慢諸惡,如蛇脫皮,是謂梵志。

※垢中之垢,莫甚於痴,學當舍惡,比丘無垢。

※仁人智者,齋戒奉道,如星中月,照明世間。

※五蘊身多障,千生業未消,若能心解脫,便是斬魔刀。

※雖多誦經,不解何益!解一法句,行可得道。

※若人壽百歲,不知大道義,不如生一日,學推佛法要。

※世皆有死,三界無安,諸天雖樂,福盡亦墮。

※休將自己心田昧,謹慎應酬無懊惱,莫把他人過失揚,耐煩做事好商量。

※先得法住智,後得涅槃智。

※一切法空,就是諸法寂滅性,就是涅槃。

※法空大乘的寂滅,是我空、法空,是人無我與法無我。

※無常是相續中的非常,無我是和合中的非實。

※博通法義,積聞成聖,自致正覺。

※多聞知法律,解疑亦見正,從聞舍非法,行到不死處。

※士有信行,為聖所譽,樂無為者,一切縛解。

※已知自覺意,當解甘露要,常當晝夜念,念諸漏得盡。

※念身念非常,念戒佈施德,空不願無相,晝夜當念是。

※廣行慈仁,是謂大人,聖人所履,德普無量。

※少壯舍家,勤修佛教,是照世間,如月雲消。

※如實知世間,是名出世間。

※一念善念生佛出世,一念惡念生佛滅度。

※離一切煩惱,常得安樂住。

※空寂體用,自有本智,謂知以為照用。

※應無所住,本寂之體;而生其心,本智之用;但莫作意,自當悟入。

※病由業起,業由心造,心淨則業除,業除則病癒。

一華一葉一世界──證悟門

※世人外迷著相,內迷著空,若能於相離相,於空離空,當下內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開,是為開佛知見。

※眾生妄分別,有佛有世界;若了真法性,無佛無世界。

※語默動靜,一切聲色盡是佛事,何處覓佛!不可更頭上安頭,嘴上加嘴,莫生異見,總不出汝心。

※云何識自心?如言語者正是汝心,若不言語,又不作用,心體如虛空相似,無有相貌,亦無方所,亦無一向是無,有而不可見故。

※你的微笑也是佛性作用,行住坐臥不離汝性,憂悲苦惱不離汝性,乃至慈悲喜捨亦不離汝性,珍重!

※汝心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異,即心即佛,若離於心,更別無佛。

※但無生死煩惱等心,即不用菩提等法,故佛言:佛說一切法,度我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若欲無境,當空其心;心空境空,自性現前。

※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五蘊如夢無自性,響、影、焰幻化無自性。若法無自性,是法無相,是法一相,若法無相,所謂無相。

※是非不必爭人我,彼此何須論短長。

※自己有了強烈的貢高我慢心,或嫉妒心,這是斷喪佛道的基因。

※佛言:汝等比丘,常當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間動不動法,皆是敗壞不安之相,汝等且止,勿得復語,時將欲過,我欲滅度,是我最終之所教誨。

※一切眾生,從無始際以來,因為有種種恩愛貪慾,所以才有生死輪迴。

※眾生自性自度,佛不能度,若佛能度眾生,過去有恆河沙數諸佛,一尊佛度一位眾生,早應度盡,何以如今我等亦流浪生死,不得成佛,當知眾生自性自度,佛不能度,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