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如何評價三國之魯肅

2021-05-04 13:30:15 字數 3689 閱讀 1674

1樓:匿名使用者

魯肅死後,孫權評價他有二長一短:「子敬東來,致達於孤。孤與宴語,便及大略帝王之業,此一快也。

後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數十萬眾水步俱下。孤普請諸將,諮問所宜,無適先對,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駁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且其決計策,意出張蘇遠矣;後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失二長也」(《三國志·吳書·呂蒙傳》)。

孫權肯定了魯肅的榻上策和赤壁戰前的主戰意見,但由於歷史的侷限性,對借荊州問題進行了翻案。

其實,孫權的指責是不公正的。在曹、劉、吳三家鼎立紛爭的局勢中,唯獨魯肅始終不渝地堅持孫劉聯盟,這是因為他看到了聯盟的維持與鞏固,關係到江東生死存亡的長遠利益,這是他目光遠大的過人之處,也是孫權、周瑜、呂蒙、陸遜不如魯肅的地方。魯肅死後,孫權派呂蒙襲取荊州,孫劉聯盟完全破裂,而吳、蜀也最終被各個擊破,隨之滅亡。

魯肅一生的活動,證明了他是江東最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也只有魯肅才配稱得上戰略家。

裴松之《三國志注》引《吳書》說,魯肅為人方嚴,寡於玩飾,內外節儉,不務俗好。治軍嚴整,禁令必行。雖在軍陣,手不釋卷。

又善言論,能屬文辭,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周瑜之後,肅為之冠。現在看來,這評價頗為得體公允。總之,魯肅是一個又偉大又可憐的人。

2樓:夢成藝術傳媒

由深圳張大先管理諮詢****聯合廣東夢成藝術傳媒****出品;使命:提升人的品行和修養;價值觀:育人、娛人;

3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時代,人才輩出,群英薈萃。讀過《三國演義》的人,無不知東吳的魯肅。在三國眾多人物中,魯肅是其中比較特殊的一個。

魯肅(公元172-217),是真實存在的一個歷史人物。甚至可以說,在《三國演義》中和歷史相差最大的人物就是魯肅了。

**中魯肅是個「和事老」

在《三國演義》裡,魯肅完全被描述成一個忠厚而又平庸、沒什麼大用處的「老好人」。在**、戲曲和電視劇中,魯肅出場最多的戲是在赤壁之戰前後,純屬一個被諸葛亮和周瑜兩方都耍得團團轉的「和事老」,除了為人忠厚老實以外,根本沒有什麼別的優點,比如寫諸葛亮「草船借箭」一節,諸葛亮偕魯肅同去,一個成竹在胸,一個被矇在鼓裡;一個談笑自若,一個驚慌失措。

尤其是《三國演義》「關雲長單刀赴會」一節描寫,率軍駐守長江的魯肅在被孫權多番埋怨的情況下,為討回荊州,設下刀斧手請關羽赴宴,想趁機加害關羽,不想「偷雞不成蝕把米」,被將計就計的關羽識破計謀、挾持震懾住,結果不僅未達到目的,反被關羽耍了回威風。

也許讀者會問:如果魯肅真是這樣的人,周瑜臨終怎麼會舉薦魯肅代替他做大都督呢?這講不通啊。

史學家認為,《三國演義》畢竟是**,不是正史。文學作品中演義出太多的虛構成分。《三國演義》是以劉備、諸葛亮、關羽等為主人公,以蜀漢為正統寫作的**,為了突出主人公的英雄形象,所以片面醜化、貶低了其他方面的人物形象。

歷史上真實的魯肅,顯然不全是**中描寫的那樣。

探故里臨淮留有「子敬泉」

泗洪縣臨淮鎮,是位於煙波浩淼的洪澤湖西北岸的一個水鄉小鎮。這裡是魯肅的家鄉。《三國志》、《帝鄉紀略》、歷代《泗州志》、《泗虹合志》等均記載:「魯肅臨淮人。」

記者日前來到臨淮鎮。在位於臨淮鎮中心的糧管所院內,有一處佔地數十畝的荷花池,池**立著一座六角飛簷的亭子,上書「子敬泉」三字。子敬,是魯肅的字。

亭下有一口古井,井水深邃。亭壁刻有魯肅生平簡介。當地文物部門幹部介紹,這是三國名將魯肅家井。

為保護這一珍貴文物,臨淮人民砌橋築亭,並將古井修葺一新。現今臨淮鎮的二河村,原名煥燈村,相傳古時村上有魯家廟,魯肅常來祭祀上香,每敬香一次,廟上懸掛的佛燈都要更換一次,後人們將此村改名煥燈。

《三國志》、《泗虹合志》記載,魯肅,出身仕族地主,生於東漢靈帝熹平元年(公元172年)。襁褓中喪父,由祖母撫養**。少時的魯肅,身材魁梧,相貌奇特,胸懷壯志,樂善好施。

大地主,為人仗義輕財,很有遊俠風味,和**中老好人式的文官形象不同,其實他很勇敢的。

東漢獻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周瑜官為居巢(今安徽桐城)長,「將數百人故過候肅,並求資糧」,魯肅毫不猶豫,慷慨地滿足了周瑜的要求,「(魯)肅家有兩囷米,各三千斛,肅乃指一囷與周瑜」,兩人從此結為好友。相傳他倆曾掘地接泉,以水當酒,喻示「君子之交」清如水。後來魯肅家人將此泉用磚砌成水井,起名「子敬井」,又名「子敬泉」。

隨著形勢的發展,群雄並起,為了避害,魯肅對其部屬說:「……寇賊橫暴,淮泗間非遺種之地,吾聞江東沃野萬里,民富兵強,可以避害,寧肯相隨至東土以觀時變乎?」部屬皆從命。

於是,男女一行300餘人,南往居巢投奔周瑜。漢代是不允許隨意搬遷的,官府派人來追,他把盾牌立在地上,「引弓射之,矢皆洞貫」,嚇跑了追兵。

看歷史「孫劉聯盟」展雄略

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弟孫權繼位。在周瑜的引薦下,魯肅與孫權「合榻對飲」,議論時事,魯肅勸孫權成王霸之業。據《三國志·吳志·魯肅傳》載,魯肅向孫權獻策說:

「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這就是後世稱為「榻上策」的著名戰略構想,此構想堪與諸葛亮《隆中對》媲美。諸葛亮提出「孫劉聯合」,這點魯肅也想到了。

公元208年赤壁大戰時,魯肅為贊軍校尉。他首先向孫權提出了聯劉拒曹的戰略方針,並出使劉備處,促成孫劉聯盟。此戰略對於赤壁之戰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進而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赤壁之戰後,魯肅又從大局出發勸孫權把南郡暫時「借」給劉備。然後劉備到京口來見孫權,呂範勸孫權扣留劉備,遭到魯肅的反對。他建議放劉備回荊州,孫劉聯合共抗曹操。

因為他看得很清楚,雖然曹操北退,實力未損,江東水軍厲害,卻缺乏騎兵,這時候即使併吞荊揚兩州,也只能採取守勢,情況將會變得非常危險。而且,荊州與東吳素來有仇,孫權勢必無法很快安定荊州的人心。

單刀會子敬才是真英雄

歷史上的「單刀赴會」確有其事,但與**描寫相反,「單刀赴會」的孤膽英雄不是關羽,而是魯肅。按照《三國志·吳志·魯肅傳》和《吳書》的記載,「單刀赴會」而將對手震懾住的不是關羽,而是魯肅。並不是關羽到魯肅那裡去赴會,而是魯肅到關羽那裡去赴會。

公元210年,周瑜病逝,推薦魯肅繼任。魯肅被孫權任命為奮武校尉,領周瑜軍,駐紮在江陵。後轉屯陸口,被授予漢昌太守、偏將軍。

《三國志》:「即拜肅奮武校尉,代瑜領兵。瑜士眾四千餘人,奉邑四縣,皆屬焉……肅初住江陵,後下屯陸口,威恩大行,眾增萬餘人,拜漢昌太守、偏將軍。

十九年,從權破皖城,轉橫江將軍。」

公元215年,劉備奪取了益州後,孫權向劉備索要「借」去的荊州。劉備不答應,孫權惱怒,雙方劍拔弩張,孫劉聯盟面臨破裂。在這緊要關頭,魯肅為了維護孫劉戰略聯盟,不給曹操可乘之機,決定當面和關羽商談。

《三國志·吳志·魯肅傳》:「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此次會談後來被稱為「單刀會」。

「單刀」乃軍士之兵器佩刀,而非關公的大刀。「單刀會」上,魯肅一番大義凜然的分析,說得關羽唯唯而退。雙方經過會談,緩和了緊張局勢。

隨後,孫權與劉備商定平分荊州,「割湘水為界,於是罷軍」。魯肅以他的大智大勇,促進了一次重大危機的化解,孫劉聯盟暫時得以維持。

處亂世誠實守信立根本

公元217年,魯肅在軍中病逝,享年46歲。孫權親臨其葬,諸葛亮亦在蜀國為他發喪。魯肅死後,孫劉聯盟隨即崩潰。

219年呂蒙白渡江,關羽敗走麥城被殺;222年陸遜大敗劉備,三國鼎立的局面瓦解。

魯肅墓位於今湖南嶽陽,岳陽一帶自古尊魯肅為賢人。歷代史家認為,魯肅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戰略家、政治家、外交家,並不亞於諸葛亮。

記者在魯肅故里泗洪縣臨淮鎮採訪時,當地人對魯肅都很崇敬。奇怪的是,他們對於《三國演義》中魯肅的文學形象並不很在意,一位老者說:「**中魯肅最大的特點是誠實、誠信,這是最重要的。

你看,雖然《三國演義》抹殺了魯肅的智慧與才華,但無法否認魯肅的誠實與信用。」

如何評價三國殺武將曹仁,如何評價三國殺武將曹仁,SP曹仁的技能修改

還可以吧據守看情況了 如何評價三國殺武將曹仁,sp曹仁的技能修改 關於三國殺曹仁技能的一個問題。遊卡桌遊2008年風包曹仁的技能就是你的那個,2010或2011版作了修改,成了翻面 樓主你的牌是真的,不用擔心,曹仁是擴充套件包 風裡面的武將,風包設計好的時候還沒有 武將牌翻面 這一說法,而按照官方的...

如何評價三國中的曹操呢

近些年,隨著對 三國演義 的不斷翻拍,曹操作為這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人物形象也是在隨著電視劇的角度不斷的變化著,有的是功大於過,有的是過大於功,那麼真正歷史上的曹操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我們又該如果客觀的去評價這樣一個奸雄呢?對於曹操,相信大家都是非常的熟悉的,這裡也就不再贅述了,直接來說一下曹...

評價 三國演義 該書

我個人認為 此書在當時具有很高的文化造旨 是相當成功的人物的性格特點等的描寫鮮明突出 深入人心 我本人也十分喜歡這本書。所以也讀有幾遍 因此也發現了其中的部分內容前後矛盾在五十一回 卻教雲長襲取了襄陽。二處城池,全不費力,皆屬劉玄德矣 劉玄德自得荊州 南郡 襄陽,心中大喜,商議久遠之計 第七十三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