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見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相見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021-05-04 08:14:29 字數 5383 閱讀 3739

1樓:

由於當時已經歸降宋朝,這裡所表現的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揭示了詞人內心深處隱寓的很多不能傾訴的孤寂與悽婉。通過神態與動作的描寫,揭示了詞人內心深處隱寓的很多不能傾訴的孤寂與悽婉。

用極其婉轉而又無奈的筆調,表達了心中複雜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與悲傷。恰當地表現了詞人悲痛沉鬱的感情。

原詩:《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五代: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一般 一作:一番)

釋義默默無言,孤孤單單,獨自一人緩緩登上空空的西樓。抬頭望天,只有一彎如鉤的冷月相伴。低頭望去,只見梧桐樹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清冷淒涼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讓人心亂如麻的,正是亡國之苦。那悠悠愁思纏繞在心頭,卻又是另一種無可名狀的痛苦。

簡介:975年(開寶八年),宋朝滅南唐,李煜亡家敗國,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於汴京。宋太祖趙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為「違命侯」。

李煜後期詞作多傾瀉失國之痛和去國之思,沉鬱哀婉,感人至深。《相見歡》便是後期詞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2樓:匿名使用者

詞名《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此詞所表現的則應當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   附:

  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詞名《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此詞寫作時期難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屬於他宮庭生活的一個插曲,如作于歸宋以後,此詞所表現的則應當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

起句「無言獨上西樓」,攝盡悽惋之神。「無言」者,並非無語可訴,而是無人共語。由作者「無言」、「獨上」的滯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見其孤獨之甚、哀愁之甚。

本來,作者深諳「獨自莫憑欄」之理,因為欄外景色往往會觸動心中愁思,而今他卻甘冒其「險」,又可見他對故國(或故人)懷念之甚、眷戀之甚。「月如鉤」,是作者西樓憑欄之所見。一彎殘月映照著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著他視線難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陣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憶?

而俯視樓下,但見深院為蕭颯秋色所籠罩。「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裡,「寂寞」者究竟是梧桐還是作者,已無法、也無須分辨,因為情與景已妙合無垠。過片後「剪不斷」三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但更見作者造詣的還是結句: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詩詞家藉助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表現離愁時,或寫愁之深,如李白《遠離別》:「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愁古」; 或寫愁之長, 如李白《秋浦歌》: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或寫戀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或寫愁之多,如秦觀《千秋歲》:「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李煜此句則寫出愁之味:其味在酸鹹之外,但卻根植於作者的內心深處,無法驅散,歷久彌鮮;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訴諸人們的視覺,而直接訴諸人們的心靈,讀後使人自然地結合自身的體驗而產生同感。

這種寫法無疑有其深至之處。

3樓:元亨

時過境遷,如今的李煜已是亡國奴、階下囚,榮華富貴已成過眼煙雲,故國家園亦是不堪回首,帝王江山毀於一旦。閱歷了人間冷暖、世態炎涼,經受了國破家亡的痛苦折磨,這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於詞人的心頭難以排遣。作者嚐盡了愁的滋味,而這滋味,是難以言喻、難以說完的。

表現的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表達了作者悲痛沉鬱的思想感情.

4樓:cc小咪粒

惆悵,孤獨落寞的情感吧。

相見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樓:百利天下出國考試

開頭一句,開門見山的將愁緒直接表達於無言獨上樓的情緒中,以月如勾的景象,傳述一種孤清與不圓滿的遺憾意境,緊緊的扣住西樓獨處的人,月如勾,人獨悴;織就一幅淒涼的景色,此情此景,一個失敗的君王何人不感到內心的惆悵呢?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以寂寞描述所處的情境,用寂寞統領整個情緒,梧桐也寂寞、深院也寂寞,是寂寞鎖住了秋,或是清秋鎖住了寂寞,只因作者的情緒眼中所見皆是寂寞。

而在句法上簡單的利用了梧桐孤立深院的景象,將寂寞與清秋緊密的扣在一起,更增添了秋的蕭瑟與作者的孤獨無言。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這樣的情緒想要拋開不理,卻是怎樣也無法割捨,想要好好的梳理,卻又更加的雜亂失序,是一種矛盾的對峙的情緒。

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這樣惱人的情緒是因為離愁的發酵,有不同的覺受在心裡頭醞釀著。

在最後調侃自己,利用淡淡的口吻,思念著故國,卻無能挽回,哀嘆著這離愁。不過在這淡淡的背後,卻隱藏著作者極深的哀痛,在離愁的煎熬下,痛極而無淚的感覺,後主只瀟灑豁達的說出,又是另外一種滋味在心裡頭,是怎樣的一種滋味就須讀者慢慢的去體會了!

相見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6樓:瑄瑄

詞名《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此詞寫作時期難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屬於他宮庭生活的一個插曲,如作于歸宋以後,此詞所表現的則應當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

起句「無言獨上西樓」,攝盡悽惋之神。「無言」者,並非無語可訴,而是無人共語。由作者「無言」、「獨上」的滯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見其孤獨之甚、哀愁之甚。

本來,作者深諳「獨自莫憑欄」之理,因為欄外景色往往會觸動心中愁思,而今他卻甘冒其「險」,又可見他對故國(或故人)懷念之甚、眷戀之甚。

「月如鉤」,是作者西樓憑欄之所見。一彎殘月映照著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著他視線難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陣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憶?而俯視樓下,但見深院為蕭颯秋色所籠罩。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裡,「寂寞」者究竟是梧桐還是作者,已無法、也無須分辨,因為情與景已妙合無垠。

過片後「剪不斷」三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但更見作者獨詣的還是結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詩詞家藉助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表現離愁時,或寫愁之深,如李白《遠離別》:「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愁古」;或寫愁之長,如李白《秋浦歌》:「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或寫戀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

「只恐雙溪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或寫愁之多,如秦觀《千秋歲》:「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李煜此句則寫出愁之味:

其味在酸鹹之外,但卻根植於作者的內心深處,無法驅散,歷久彌鮮;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訴諸人們的視覺,而直接訴諸人們的心靈,讀後使人自然地結合自身的體驗而產生同感。這種寫法無疑有其深至之處。

【作者小傳】:

李煜(937-978),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稱李後主。

他嗣位的時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於江南一隅。宋開寶七年(974年),宋太祖屢次遣人詔其北上,均辭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

明年十一月城破,後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違命侯。太宗即位,進封隴西郡公。太平興國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歲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詞,命人在宴會上下牽機藥將他毒死。

追封吳王,葬洛陽邙山。

後主前期詞作風格綺麗柔靡,還不脫「花間」習氣。國亡後在「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的軟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盡以血的絕唱,使亡國之君成為千古詞壇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詞話》語),正是「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這些後期詞作,淒涼悲壯,意境深遠,已為蘇辛所謂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筆,為詞史上承前啟後的大宗師,如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言:

「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於其語句的清麗,音韻的和諧,更是空前絕後的了。

7樓:來自五大道謙卑的燕子

相見歡,抒發的是孤獨寂寞之感,全詞從夢境與現實、過去與現在的對比中,表達了作者的悲憤之情。

8樓:匿名使用者

抒發亡國離恨的惆悵和孤獨落寞的情懷

9樓:匿名使用者

對故國的懷念與被囚的孤獨與寂寞之情

10樓:傷感o漠

表達了作者的離別之苦和亡國之恨

11樓:陶允邱高寒

見歡、過去與現在的對比中,表達了作者的悲憤之情,抒發的是孤獨寂寞之感,全詞從夢境與現實

相見歡這首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2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作者對親人的思念,對亡國的悲苦,和孤獨。

13樓:匿名使用者

抒發亡國離恨的惆悵和孤獨落寞的情懷

14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作者亡國的沉痛。

相見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5樓:勵白容

表現的是他離鄉去國的追星倉中,抒發亡國離漢的惆悵和孤獨落寂的情懷,表達了作者對親人的思念,對亡國的悲苦和孤獨。

16樓:暖暖炊煙裊裊

故國之思、亡國之痛。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是南唐後主李煜(存疑)的名篇,詞牌名為《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這是作者被囚於宋國時所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是他宮廷生活結束後的一個插曲,由於當時已經歸降宋朝,這裡所表現的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

這首詞感情真實,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間詞以綺麗膩滑筆調專寫「婦人語」的風格,是宋初婉約派詞的開山之作。

17樓:樓上滴給我下來

上課老師講過的 問同學抄抄

18樓:匿名使用者

詞名《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此詞寫作時期難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屬於他宮庭生活的一個插曲,如作于歸宋以後,此詞所表現的則應當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

起句「無言獨上西樓」,攝盡悽惋之神。「無言」者,並非無語可訴,而是無人共語。由作者「無言」、「獨上」的滯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見其孤獨之甚、哀愁之甚。

本來,作者深諳「獨自莫憑欄」之理,因為欄外景色往往會觸動心中愁思,而今他卻甘冒其「險」,又可見他對故國(或故人)懷念之甚、眷戀之甚。「月如鉤」,是作者西樓憑欄之所見。一彎殘月映照著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著他視線難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陣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憶?

而俯視樓下,但見深院為蕭颯秋色所籠罩。「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裡,「寂寞」者究竟是梧桐還是作者,已無法、也無須分辨,因為情與景已妙合無垠。過片後「剪不斷」三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但更見作者造詣的還是結句: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詩詞家藉助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表現離愁時,或寫愁之深,如李白《遠離別》:「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愁古」; 或寫愁之長, 如李白《秋浦歌》: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或寫戀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或寫愁之多,如秦觀《千秋歲》:「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李煜此句則寫出愁之味:其味在酸鹹之外,但卻根植於作者的內心深處,無法驅散,歷久彌鮮;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訴諸人們的視覺,而直接訴諸人們的心靈,讀後使人自然地結合自身的體驗而產生同感。

這種寫法無疑有其深至之處。

《梅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讚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惟妙惟肖地反映了其傲霜鬥雪迎春的高尚品格。又用 暗香 點出梅勝於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梅花 是北宋詩人王安 石所作的一首五言絕句。詩中以梅花的堅強和高潔品格喻示那些像詩人一樣,處於艱難 惡劣的環境中依然能堅持操守 主張正...

《霧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霧凇 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祖國河山的歌頌之情。霧凇 是蘇教版國標本第七冊課文,全文原文如下 三九嚴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長堤上,潔白晶瑩的霜花綴滿了枝頭,在陽光照耀下,銀光閃爍,美麗動人。這就是聞名全國的吉林霧凇奇觀。霧凇,俗稱樹掛,是在嚴寒季節裡,空氣中過於飽和的水汽遇冷凝結而成...

望月懷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古人對月,有著深厚的感情,聯想非常豐富。望月懷人,常常成為古詩詞中的題材,但象張九齡寫得如此幽清淡遠,深情綿邈,卻不多見。詩是通過主人公望月時思潮起伏的描寫,來表達詩人對遠方之人殷切懷念的情思的。其實這首詩就是我們將要到來的中秋節時候寫的詩句了1作者遠在異鄉 中秋佳節來臨之際 仰望皎潔的明月 不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