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明白佛教中十四無畏的詳解?不要複製網文,我看不懂裡面的用語

2021-05-21 20:15:17 字數 4976 閱讀 2388

1樓:帥帥的良

修得首楞嚴大定、或金剛三昧,依此三昧力,銷鎔無始無明及一切垢濁隔障,因而融通身心,通達內外,徹古徹今,等虛空遍法界,來去自在,現身無量,廣度有情,而無所貪著——如是圓通境界

什麼叫無作妙力,簡單說無作就是不假造作,譬如你騎自行車,上坡時你需要用力,下披時不必用力,自然會有力量來推動你向前去,而此時由於你不必用力,所以不假造作

簡單說,觀世音菩薩由於成就了圓通,所以他成就菩提乃至度一切眾生,都已經到達了不需要刻意,就能自然而得成就的境地

「無作妙力」:「無作」,無造作,即任運、無功用行;亦即起用之際,皆隨眾生緣,而從大悲心中自然流出如是妙用,不復思議、亦無作意,無能無所之相,故稱無作。又,由於是無漏金剛之智所生,故是無作;若有作之法,即有能作、所作,即是有漏、有生滅之法;若是有漏有生滅,即不能起如是妙用。

此無作妙力又稱為「無功用行」「無功用道」

「無功用道」:「功用」,施功、作用,指造作之義。無功用道即為完全不假造作,任運(任真如之性及法性之運作)而行,亦即完全沒有我,沒有我能、我所的參與,完全契入、融於真如法性之中,循於真如法性而起用,故一切施為皆毫無我相造作,是故皆能隨真如法性而達圓滿、普遍、無作而作、作而無作,以第一義,入於一切諦,即稱此境界為「無功用道」。

楞嚴經是佛教的大經,如果您對佛教的名詞啊,還很生疏,很多基礎都沒有的狀況下,不適合來研究此經,應該從基礎開始,慢慢再來,不過啊,上面我已經儘量的用簡單的比喻和註解,解釋了一下,如果還看不懂,那也沒辦法啦。

2樓:匿名使用者

金剛三昧的無造作之妙力既是無施無畏之心而自然有十四種施無畏功德之力用!

中華佛典寶庫--譯著之家--《楞嚴經》語譯,比較好的現代語譯版本!

3樓:匿名使用者

十四無畏的義理很深!單讀《楞嚴經》恐難一下領悟!需要看《唯識》,《唯識》《百法明門論》。

主要就是講八識及心王、心所的義理。研讀《楞嚴經》需要有《金剛經》、《唯識》、《圓覺經》的基礎。這樣有助於領悟《楞嚴經》的義理!

4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很明白,回頭等我向九華山佛教寺廟的僧人請教之後再來回答樓主吧

5樓:匿名使用者

舉個簡單的例子。世間一般勸人行善都要說你做了好事之後有什麼好報,就和做生意一樣,要有利益。許多人開始的時候的確是衝著這個好處去的,這個就是作意,或者白話點說是主觀故意。

但是十件百件做下來,成了習慣或者說是一種本能,不需要說什麼好處,不在乎那些,看到就做,不需要自己說服自己,到這個程度,就是不作意了。當然,佛經裡面講不作意的涵蓋面太深廣了,簡單點的說明就是這個。

佛教的十四無畏是指的什麼

6樓:沐火圭鑫

佛的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

一是處非處力 二業力 三定力 四根力 五欲力 六性力 七至處道力 八宿命力 九天眼力 十漏盡力

一是處非處力 佛知一切諸法因緣。

二業智力 佛知一切眾生。過去未來現在。諸業諸受。知造業處。知因緣。知果報。皆悉遍知。無能壞無能勝。二力也

三定力 佛知一切諸禪解脫三昧定。垢淨分別相。如實遍知。無能壞無能勝。三力也

四根力 佛知他眾生諸根上下相。如實遍知。無能壞無能勝。四力也

五欲力 佛知他眾生種種欲。如實遍知。無能壞無能勝。五力也

六性 佛知世間種種無數性。如實遍知。無能壞無能勝。六力也

七至處道力 佛知一切道至處相。如實遍知。無能壞無能勝。七力也

八宿命力佛知種種宿命共相共因緣

九天眼力佛天眼淨過諸人眼。見眾生死時生時。端正醜陋。若大若小。

十漏盡力佛諸漏盡故。無漏心解脫。無漏智慧解脫

如來四無畏

一、一切智無所畏,佛於大眾中明言我為一切智人而無畏心也。

二、漏盡無所畏,佛於大眾中明言我斷盡一切煩惱而無畏心也。

三、說障道無所畏,佛於大眾中說惑業等諸障法而無畏心也。

四、說盡苦道無所畏,佛於大眾中說戒定慧等諸盡苦之正道而無畏心也。見智度論二十

五、法界次第下之下。

如來十八不共法

(1)諸佛身無失,佛自無量劫來,持戒清淨,以此功德滿足之故,一切煩惱皆盡,故於身無失。

(2)口無失,佛具無量之智慧辯才,所說之法隨眾機宜而使皆得證悟之謂。

(3)念無失,佛修諸甚深禪定,心不散亂,心於諸法無所著,得第一義之安穩。以上三法指身、口、意三業皆無過失。

(4)無異想,佛於一切眾生平等普度,心無簡擇。

(5)無不定心,佛之行住坐臥常不離甚深之勝定,攝心住善法中,於諸法實相中不退失。

(6)無不知己舍心,於苦等之受,佛念念之中覺知其生住滅等相,而住於寂靜平等。

(7)欲無減,佛具眾善,常欲度諸眾生,心無厭足。

(8)精進無減,佛之身心精進滿足,為度眾生恆行種種方便,無有休息。

(9)念無減,三世諸佛之法、一切智慧,相應滿足,無有退轉。

(10) 慧無減,指佛具一切智慧,又三世之智慧無礙故,于慧無缺減。

(11)解脫無減,佛遠離一切執著,具有為、無為二種解脫,一切煩惱之習悉盡無餘,即於解脫無缺減。

(12)解脫知見無減,佛知見諸解脫相,了了無闇障。

(13)一切身業隨智慧行。

(14)一切口業隨智慧行。

(15)一切意業隨智慧行。以上三項,乃佛造作身、口、意三業時,先觀察得失,後隨智慧而行,故無過失,皆能利益眾生。

(16)智慧知見過去世無閡無障。

(17)智慧知見未來世無閡無障。

(18)智慧知見現在世無閡無障。上三者謂佛之智慧照知過去、未來、現在三世所有一切之事,皆通達無礙。

7樓:匿名使用者

十四種無畏功德,即:

(一)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不自觀音,謂不隨聲塵所起知見;以觀觀者,謂返照自性。不起知見,則無所妄;返照自性,則一切真寂,無復苦惱,故使受苦眾生蒙此真觀,即得解脫,是為無畏。(二)知見旋復,在心謂『知』,在眼謂『見』;『知』、『見』之性熱,則屬於火。

謂菩薩能旋轉知見,以復真空,能使眾生,設入火難,火不能燒,是為無畏。(三)觀聽旋復,『觀』、『聽』之性動,則屬於水。謂菩薩能旋轉觀聽,以復真空,能使眾生,設為大水所漂,水不能溺,是為無畏。

(四)斷滅妄想心無殺害,謂菩薩證悟實性,斷滅妄想,發大慈心,無殺害念,能使眾生入於羅剎鬼國,鬼自滅惡,是為無畏。(五)薰聞成聞六根消復同於聲聽,謂薰聞屬思,思其所聞,無性可得,則成真聞;六根害人,與兵刃無異。菩薩六根既皆消滅,以復真空,一切塵境,同於聲聽,能使眾生之當被害者,刀刃所加,段段折壞,是為無畏。

(六)聞薰精明明遍法界,謂菩薩從聞熏習,所成慧性,既得精明,明照十方,周遍法界,幽暗即消。眾生雖被藥叉■宣暗者來近其側,然菩薩之精明能使藥叉之目受明奪,自不能視,是為無畏。(七)音性圓消觀聽返入,謂受虛妄聲塵繫縛,無異禁系枷鎖,菩薩以動靜之性俱滅,則其觀聽返妄入真,聲塵解脫,能使眾生禁系等事不能著身,是為無畏。

(八)滅音圓聞遍生慈力,謂菩薩消滅音聲,圓成聞慧,則遍生慈力,能以大力令彼得樂,是以眾生經於險路如行坦途,或遇惡寇,自不能劫,是為無畏。(九)薰聞離塵色不能劫,謂菩薩以思慧薰聞成性,離諸塵妄,不被色塵所劫,能使一切性多淫之人不生貪慾,是為無畏。(十)純音無塵根境圓融,謂菩薩音性純淨,離諸妄塵,根境相入,圓融無礙,能使懷忿恨之人不生嗔恚,是為無畏。

(十一)消塵旋明,謂菩薩除暗消塵,旋復性明,能使一切昏鈍無善心之人遠離痴暗,是為無畏。(十二)融形復聞,謂融形則礙滅,復聞則性真,故涉入世間,而不壞世間之相,能遍十方,供養微塵數佛,稟承其法,各為法子;以此無畏,施諸無子眾生,欲求男者,令得生男。(十三)六根圓通明照無二,謂菩薩六根圓融,通達無礙,含攝法界,如大圓鏡,明照無二,由此故能承順法門,受領無失;以此無畏,施諸無子眾生,欲求女者,即得生女。

(十四)我一名與六十二恆河沙名等無有異,謂菩薩得真圓通,能使求福眾生,但持我之名號,與彼俱持無數菩薩名號之人,較量所得福德,等同而無異,是為無畏。

佛學裡的十四種無畏指的是哪十四種?

8樓:匿名使用者

【十四無畏】據楞嚴經卷六載,觀世音菩薩以金剛三昧無作妙力(不作意之力用),與諸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眾生同一悲仰,令諸眾生獲得十四種無畏功德,即:

(一)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不自觀音,謂不隨聲塵所起知見;以觀觀者,謂返照自性。不起知見,則無所妄;返照自性,則一切真寂,無復苦惱,故使受苦眾生蒙此真觀,即得解脫,是為無畏。(二)知見旋復,在心謂『知』,在眼謂『見』;『知』、『見』之性熱,則屬於火。

謂菩薩能旋轉知見,以復真空,能使眾生,設入火難,火不能燒,是為無畏。(三)觀聽旋復,『觀』、『聽』之性動,則屬於水。謂菩薩能旋轉觀聽,以復真空,能使眾生,設為大水所漂,水不能溺,是為無畏。

(四)斷滅妄想心無殺害,謂菩薩證悟實性,斷滅妄想,發大慈心,無殺害念,能使眾生入於羅剎鬼國,鬼自滅惡,是為無畏。(五)薰聞成聞六根消復同於聲聽,謂薰聞屬思,思其所聞,無性可得,則成真聞;六根害人,與兵刃無異。菩薩六根皆消滅,以復真空,一切塵境,同於聲聽,使眾生之當被害者,刀刃所加,段段折壞,是為無畏。

(六)聞薰精明明遍法界,謂菩薩從聞熏習,所成慧性,既得精明,明照十方,周遍法界,幽暗即消。眾生雖被藥叉■宣暗者來近其側,然菩薩之精明能使藥叉之目受明奪,自不能視,是為無畏。(七)音性圓消觀聽返入,謂受虛妄聲塵繫縛,無異禁系枷鎖,菩薩以動靜之性俱滅,則其觀聽返妄入真,聲塵解脫,能使眾生禁系等事不能著身,是為無畏。

(八)滅音圓聞遍生慈力,謂菩薩消滅音聲,圓成聞慧,則遍生慈力,能以大力令彼得樂,是以眾生經於險路如行坦途,或遇惡寇,自不能劫,是為無畏。(九)薰聞離塵色不能劫,謂菩薩以思慧薰聞成性,離諸塵妄,不被色塵所劫,能使一切性多淫之人不生貪慾,是為無畏。(十)純音無塵根境圓融,謂菩薩音性純淨,離諸妄塵,根境相入,圓融無礙,能使懷忿恨之人不生嗔恚,是為無畏。

(十一)消塵旋明,謂菩薩除暗消塵,旋復性明,能使一切昏鈍無善心之人遠離痴暗,是為無畏。(十二)融形復聞,謂融形則礙滅,復聞則性真,故涉入世間,而不壞世間之相,能遍十方,供養微塵數佛,稟承其法,各為法子;以此無畏,施諸無子眾生,欲求男者,令得生男。(十三)六根圓通明照無二,謂菩薩六根圓融,通達無礙,含攝法界,如大圓鏡,明照無二,由此故能承順法門,受領無失;以此無畏,施諸無子眾生,欲求女者,即得生女。

(十四)我一名與六十二恆河沙名等無有異,謂菩薩得真圓通,能使求福眾生,但持我之名號,與彼俱持無數菩薩名號之人,較量所得福德,等同而無異,是為無畏。

佛教中「財,法,無畏」三種佈施是什麼內容

1 財佈施 分內財 外財。譬如佈施你的體力,幫別人勞動就是內財佈施 佈施掉你的錢財去幫助別人,這就是外財佈施。2 法佈施 講經 印經並結緣給他人 記錄講經說法的碟片結緣給他人 勸人學佛等均是法佈施。3 無畏佈施 無畏佈施就是讓眾生不再感到畏懼。最簡單的,吃素就是無畏佈施 因為你不吃它們了,它們就不會...

佛教中誰最有名,想供奉一位,佛教中有哪些有名的菩薩?

最有名的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和釋迦牟尼佛,你可以專一供奉阿彌陀佛,專一念阿彌陀佛佛號。為什麼要你專一供奉阿彌陀佛呢?因為阿彌陀佛是一切諸佛的名號。你可以對每一尊佛菩薩都念阿彌陀佛。由我觀聽十方圓明。故觀音名。遍十方界。這是菩薩自己說的。的確,觀世音菩薩的名氣實在是太大了,所謂是 家家觀世音,戶戶...

佛教說因果報應都是誰給報應的,佛教的所謂因果報應為什麼是在害人

意業清淨,身口隨之。於口業雲不譏他過 前面我們學到這個地方。不譏他過,這是世間有德行 有學問的人士都會遵守的,學佛尤其重視。佛法講因果,世法講道德,一個有道德的人,做違背道德的事情,這是他不願意做的。所以道德可以軌範人的行為,但是那是好人。如果是惡人,他很難接受,他不相信,可是因果能規範惡人。因果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