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怎樣傳入中國的,甘薯是怎麼傳入我國的?

2021-05-14 12:00:48 字數 5247 閱讀 1687

1樓:紅薯愛地瓜

紅薯是一種產量高,適應性強的糧食作物,在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種植。紅薯又稱為甘薯,地瓜,甘儲,朱薯,金薯,番茹,紅山藥,玉枕薯,山芋,甜薯,紅薯,紅苕,白薯,阿鵝,萌番薯等。紅薯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部分呈現出的是圓形,橢圓形或者紡錘形的塊根。

紅薯原產南美洲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島,在全世界的熱帶、**帶地區廣泛栽培。紅薯最早種植於美洲中部墨西哥、哥倫比亞一帶,由西班牙人攜至菲律賓等國栽種,紅薯最早傳進中國約在明朝後期的萬曆年間,從雲南、廣東、福建分三條線路進入中國,明代秀才陳振龍被稱為「甘薯之父」。在明朝萬曆年間,福建有一個叫陳振龍的秀才(商人)在菲律賓做生意時在當地的田間地頭裡發現了一種叫「薯」的農作物,它不僅產量大,種植不受地域影響,還很美味,並且能填飽肚子,所以陳振龍希望能將此引進到我們國家,但是那時候那時候菲律賓在西班牙的統治之下,農業發展的比較好,菲律賓以保護物種為名,嚴禁將薯帶到其他的國家種植。

所以陳振龍便冒著生命危險,將薯藤纏在綁貨物的繩子裡,成功通過海關,並帶到了我國。由於紅薯相對水稻和小麥來說,受到天氣因素和地域的影響較小,所以現在紅薯這種農作物幾乎是遍佈於全國各地。

2樓:匿名使用者

長樂人的驕傲—甘薯引進人—陳振龍

陳振龍—長樂市鶴上青橋人,生於明嘉靖廿十二年(1543),卒於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他幼年飽讀詩書,年廿十中秀才,,後棄儒經商,往返福州和呂宋(菲律賓)之間,見呂宋朱薯被野(甘薯耐旱,種可救荒),想起福州府所屬各縣常年鬧饑荒,家鄉百姓生活非常困苦,決心把薯種帶回種植,便留心學習甘薯栽種技術。當時菲律賓是西班牙殖民地,統治者釋出禁令,嚴禁種薯外傳。

振龍愛國心切,不辭艱難險阻,值甘薯盛長時期,數次陰購薯種,第一次存在箱簍內被發現,第二次裝在竹筒裡又被查出,第三次絞在侵水繩裡混過關卡。他在 海上航行七天七夜,冒著生命危險,終於在萬曆廿十一年(1593)農曆 五月下旬 到達福州 。振龍回來後,由其子經綸 向福建巡撫稟呈,請求推廣 。

巡撫金學曾要他先行試種,於是在他屋後紗帽池邊試種,當年獲得高產 。金巡撫聞知 振龍父子試種成功,認為教民種之賴以救荒,下令推廣。時適旱災,饑荒年景,種甘薯濟救了許多災民。

金學曾辦了撫災度荒的好事,人們把番薯取名「金薯」。後來振龍六代子孫,繼承祖志,深入各地教人栽種,逐漸推廣全國

3樓:匿名使用者

西班牙人夠陰的,據為已有的意識這麼強烈。

全球聯絡加強的結果?說得輕鬆,把美洲血淚史一筆抹去

4樓:廣波電子

原產南美 西曆2023年閩人陳陣龍由呂宋帶來 視為傳入我國

5樓:

這是新航路開闢,全球聯絡加強的結果。。。

甘薯是印第安人的創作,是由西班牙人從美洲帶到菲律賓,而後有我國人引進到福建,廣東一帶。後由於其產量大,對土質需求小,因而在全國推廣

紅薯是從哪個國家在什麼時候傳到中國的?

6樓:匿名使用者

16世紀末葉從南洋引入中國福建、廣東,而後向長江、黃河流域及臺灣省等地傳播。

《本草綱目》、《本草綱目拾遺》等古代文獻記載,紅薯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的功效,使人「長壽少疾」。還能補中、和血、暖胃、肥五臟等。當代《中華本草》說其:

「味甘,性平。歸脾、腎經。」「補中和血、益氣生津、寬腸胃、通便祕。

主治脾虛水腫、瘡瘍腫毒、腸燥便祕。」

補腎虛:症狀為「寒」,腰痠、四肢發冷、畏寒,水腫的腎陽虛。症狀為「熱」,主要有腰痠、燥熱、盜汗、虛汗、頭暈、耳鳴等的腎陰虛。

通便:纖維素可以促進腸壁的蠕動,幫助消化,防止大便乾燥。

養胃:暖胃,**胃寒症。

養陰補虛:補虛損,益精氣,潤肺補腎,用於肺腎陰虛。適宜與久病體虛或是虛勞的補益。

7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美國來的

甘薯怎樣傳入中國的

8樓:匿名使用者

長樂人的驕傲—甘薯引進人—陳振龍

陳振龍—長樂市鶴上青橋人,生於明嘉靖廿十二年(1543),卒於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他幼年飽讀詩書,年廿十中秀才,,後棄儒經商,往返福州和呂宋(菲律賓)之間,見呂宋朱薯被野(甘薯耐旱,種可救荒),想起福州府所屬各縣常年鬧饑荒,家鄉百姓生活非常困苦,決心把薯種帶回種植,便留心學習甘薯栽種技術。當時菲律賓是西班牙殖民地,統治者釋出禁令,嚴禁種薯外傳。

振龍愛國心切,不辭艱難險阻,值甘薯盛長時期,數次陰購薯種,第一次存在箱簍內被發現,第二次裝在竹筒裡又被查出,第三次絞在侵水繩裡混過關卡。他在 海上航行七天七夜,冒著生命危險,終於在萬曆廿十一年(1593)農曆 五月下旬 到達福州 。振龍回來後,由其子經綸 向福建巡撫稟呈,請求推廣 。

巡撫金學曾要他先行試種,於是在他屋後紗帽池邊試種,當年獲得高產 。金巡撫聞知 振龍父子試種成功,認為教民種之賴以救荒,下令推廣。時適旱災,饑荒年景,種甘薯濟救了許多災民。

金學曾辦了撫災度荒的好事,人們把番薯取名「金薯」。後來振龍六代子孫,繼承祖志,深入各地教人栽種,逐漸推廣全國

甘薯怎樣傳入中國的?

9樓:米蘭加油

在中國,甘薯又稱薯、薯子、薯仔、薯薯、苕芋頭、山藥、山藥兒、茴、番薯、番苕、番芋、番蘿、番葛、山薯、山芋、山蘿蔔、地瓜、紅薯、赤薯、朱薯、紅苕、紅芋、白薯、白苕、白芋、白山藥、黃薯、黃苕、黃山藥、甘薯、甜薯、糖薯、甘蘿蔔、花薯、花芋、飯薯、飯芋、沙芋、粉葛、紅山芋、白山芋、回子山藥等稱呼,總共不下四十種。

《爾雅》中描述了一些物事在不同地方的叫法

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種名稱呢?

最主要原因可能是甘薯出現在中國太晚了,而傳播的途徑又太多樣,稱呼一時間無法統一起來。

原來,甘薯是明朝時期傳入中國的。

清代陳世元《金薯傳習錄》載,明萬曆二十一年(2023年)五月,福建商人陳振龍在菲律賓群島的呂宋島,購得薯「藤數尺,並得刈植、藏種法歸,私治畦於紗帽池舍傍隙地。依法栽植,滋息善衍,其傳遂廣」。

為此,民間還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陳振龍,於明嘉靖廿十二年(1543)出生在長樂市鶴上青橋。他自幼飽讀詩書,年僅二十歲就中秀才,後棄仕從商,往返福州和呂宋(菲律賓)之間。

甘薯一次,他看見呂宋有一種名叫朱薯的作物,到處都是,想起福州府各縣近幾年年年鬧饑荒。眼看鄉親們忍凍捱餓,他下決心把薯種帶回種植。

當時的菲律賓還處於西班牙的殖民統治之中,統治者嚴禁種薯外傳。

陳振龍愛國心切,屢次私自購買薯種,屢次被查出。

最後一次絞在侵水繩裡才混過關卡。

在海上航行七天七夜後,陳振龍終於在萬曆廿十一年(1593)農曆五月下旬回到福州。

他先行試種,當年獲得高產。福州巡撫聽聞後,認為教民種之賴以救荒,下令推廣。時適旱災,饑荒年景,種甘薯濟救了許多災民。

金學曾辦了撫災度荒的好事,人們把番薯取名「金薯」。之後,陳振龍六代子孫,繼承祖志,深入各地教人栽種,逐漸推廣全國。

於是,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的很多學者都認為本國的甘薯來自於美洲。

不過,近代的一位泉州人吳增,在他近200首以七絕形式寫成的《番薯雜詠》中,也曾對番薯的原產地進行過考證。他認為。番薯原產我國,是由我國的薯蕷傳到海外變種,再傳回國內的,「頭銜仍署大中華」。

吳增的這種大膽懷疑精神和反對盲目崇洋的愛國思想難能可貴,但其考證有很多是自相矛盾的地方,難以成為證據。

早期甘薯主要在閩粵地區種植。閩粵地區將甘薯這種外來物種和「番人」、「番仔」一樣,對其稱呼多以「番」冠之。

如今,甘薯己成為我國僅次於稻米、麥子、玉米而居於第四位的糧食作物,其產量佔全世界甘薯的八成以上。

10樓:潮蕭殳野

這是新航路開闢,全球聯絡加強的結果。。。

甘薯是印第安人的創作,是由西班牙人從美洲帶到菲律賓,而後有我國人引進到福建,廣東一帶。後由於其產量大,對土質需求小,因而在全國推廣

甘薯是怎麼傳入我國的?

11樓:北京創典文化

明代萬曆年間,福建省長樂縣青橋村人陳振龍,年未到20歲中秀才,後來鄉試不第,遂棄儒從商,到呂宋島經商。呂宋島就是現在的菲律賓。

在呂宋島,陳振龍見當地到處都種有甘薯,可生吃也可熟食,而且還容易種植。他聯想到家鄉時常災害,食不果腹,就用心學會了種薯的方法,並出資購買薯種。

2023年農曆五月,陳振龍密攜薯藤,避過出境檢查,經7晝夜航行回到福州。

當時正值閩中大旱,五穀歉收,陳振龍就讓兒子陳經綸上書福建巡撫金學曾,推薦這種適當性很強,不與稻麥爭地,耐旱,耐瘠薄的高產糧食作物。

陳振龍父子根據金學曾覓地試種的建議,在達道鋪紗帽池舍旁空地試種。4個月後,甘薯收穫,可以充飢。

金學曾聞訊大喜,於次年傳令遍植,解決閩人缺糧問題。他又在陳經綸所獻《種薯傳授法則》基礎上,寫成我國第一部薯類專著《海外新傳》,宣傳甘薯好種、易活、高產的優點,並傳授種植方法。

在金學曾的鼓動下,福建各縣如法推廣。種甘薯的地方,災害威脅都大為減輕。

福建人感激金學曾推廣之德,將甘薯改稱「金薯」,因其由外國引進,又稱「番薯」。因地下塊如瓜,後來我國北方又稱「地瓜」。

後來,陳振龍後代又傳種到浙江、山東、臺灣等地。陳振龍五世孫陳世元又撰《金薯傳習錄》傳世。清代,金薯種植推廣到全國各地。

為紀念陳振龍引進薯種和金學曾推廣種植的功績,福建人曾在福清縣建立「報功祠」。清代道光年間,福州人何則賢在烏石山建「先薯亭」以為紀念。陳振龍被稱為我國的「甘薯之父」。

陳振龍把甘薯引入我國,改善了我國農作物的結構和食譜,成為我國舊時代度荒解飢的重要食物之一。

據記載,甘薯傳入我國有三條途徑:一是葡萄牙人從美洲傳到緬甸,再傳入我國雲南;二是葡萄牙人傳到越南,東莞人陳益或者吳川人林懷蘭再傳入廣東;三是西班牙人從美洲傳到呂宋島,長樂人陳振龍再傳入我國福建。

不管怎麼說,我國引種番薯第一人之功,林懷蘭、陳振龍和陳益均可享此美譽。他們各自引種,互不關聯,但都為緩解當時國人的溫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在我國農業發展史上有重要意義。

玉米(或甘薯,菸草,花生)是怎樣傳入中國的?

12樓:匿名使用者

1.有人以為玉米是由阿剌伯人從西班牙帶到麥加,由麥加傳到中亞細亞而入中國西北部,或者從麥加傳到回教印度而入中國西南部,然後從西北部或西南部向東傳播到各省。

2.甘薯是明朝中期,從海外傳入浙閩等地。據考證應該是從東南亞傳入我國的。

3.菸草是印第安國先有,先後轉入世界各國。開始只是國家中有身份的上層人物吸,後來逐漸普及到民間。

菸葉傳入中國的時間大概是在明朝後期,中國種植菸草的歷史在清朝以前就有了。早在清朝康熙和雍正年間,河南的晒菸和烤煙葉,就曾漂洋過海,遠銷日本、朝鮮、越南、印度、俄羅斯等歐亞各國。

4.花生是美洲植物,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後才開始在舊大陸傳播。花生傳入中國的時間,大約2023年代傳入中國,由沿海傳入內陸地區的速度很慢,直到乾隆末年花生仍然是稀見的筵席食品。

甘薯的地理起源在哪裡?甘薯是地瓜嗎?

甘薯是地瓜嗎?甘薯是地瓜,也就是紅薯。甘薯地下塊莖頂分枝末端膨大成卵球形的塊莖,外皮淡黃色,光滑。莖左旋,基部有刺,被丁字形柔毛。單葉互生,闊心臟形 雄花序為穗狀花序,單生,雄花無梗或具極短的梗 苞片卵形,頂端漸尖 花被淺杯狀,被短柔毛 蒴果三稜形,頂端微凹,基部截形,每稜翅狀 種子圓形,具翅。花期...

玉米和甘薯在明朝是怎樣促進商業發展的

新航路開闢後,西方世界開始迅速發展,屹立東方的大明王朝,也因美洲大陸的發現和國際 的發展,受到影響。其中,從美洲大陸引進的新物種甘薯和玉米,看似平常,實際上卻對明朝的發展影響深遠。支撐了龐大的人口數量 明朝建立初期,人口數量大概在6000萬左右,隨著大明王朝的穩定和發展,人口數量也不斷創歷史新高。對...

玉米與甘薯都是什麼時候引進中國的

玉米原產美洲。1493年,哥倫布從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取得了一種基因修飾 gm 的糧食作物,並把它帶回了歐洲。這種後來遍及了世界各地的作物就是玉米。最先進入生物學家視野的是墨西哥的野草,名叫墨西哥假蜀黍 teosinte 19世紀末,墨西哥農學家首次人工培育出了假蜀黍和玉米的雜交品種。後來,西班牙殖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