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與甘薯都是什麼時候引進中國的

2021-03-05 19:44:54 字數 5462 閱讀 8570

1樓:狼皮血衣

玉米原產美洲。2023年,哥倫布從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取得了一種基因修飾(gm)的糧食作物,並把它帶回了歐洲。這種後來遍及了世界各地的作物就是玉米。

最先進入生物學家視野的是墨西哥的野草,名叫墨西哥假蜀黍(teosinte)。19世紀末,墨西哥農學家首次人工培育出了假蜀黍和玉米的雜交品種。後來,西班牙殖民者又把玉米帶到了菲律賓,玉米就這樣從菲律賓傳到了中國。

番薯也原產於美洲。16世紀西班牙殖民主義者侵佔美洲和呂宋(今菲律賓)後,番薯便被傳播到呂宋。當時,南洋、呂宋一帶已有許多中國人僑居謀生。

據記載,明朝萬曆年間,多年在呂宋從事**的福建長樂籍華僑陳振龍見彼地「朱薯被野,生熟可茹」,便想將薯種引進國內,以濟民食,但西班牙當局卻禁止此物種外傳。無奈,陳振龍只好設法私下購買幾英尺薯藤,並向當地人學得栽種方法,於萬曆二十一年(公元2023年)偷偷「擷取其蔓尺許,挾小蓋中」,攜子陳經綸回到福州。回國後,陳經綸生怕番薯不適應在當地生長,便先在「本屋後紗帽池邊隙地試栽」,結果一舉成功。

他將收穫的番薯呈獻給福建巡撫金學曾,並上書「敬陳種薯之利益」,建議官府推廣種植。

2樓:涅槃

大約在十六世紀中期,中國開始引進玉米,十八世紀又傳到印度。

甘薯傳入中國通過多條渠道,時間約在16世紀末葉,明代的《閩書》、《農政全書》、清代的《閩政全書》、《福州府志》等均有有關記載。清陳世元《金薯傳習錄》中援引《採錄閩侯合志》:「按番薯種出海外呂宋。

明萬曆年間閩人陳振龍**其地,得藤苗及栽種之法入中國。值閩中旱飢。振龍子經綸白於巡撫金學曾令試為種時,大有收穫,可充穀食之半。

自是磽确之地遍行栽播。」

3樓:乙醚三七

玉米原叫玉蜀黍,很早是美洲本地人的主要糧食作物,是在2023年哥倫布發現美洲後才傳到舊大陸各國的。

玉米怎樣傳入中國的,西方學者有不同的推測。有人認為玉米是由阿拉伯人從西班牙帶到麥加,由麥加傳到中亞細亞而入中國西北部,或者從麥加傳到回教印度而入中國西南部,然後從西南部或西北部向東傳播到個省。這個推測還要做進一步的研究,他們引用較早的文獻是李時珍的《本草綱目》(2023年)。

但實際上我國各省府縣誌種保留著豐富的有關玉米的記載。根據各省通志和府縣誌的記載,玉米最早傳到我國的是廣西,時間是2023年,距離哥倫布發現美洲不到四十年。到明代末年(2023年)為止已經傳播到河北、山東、河南、陝西、甘肅、江蘇、安徽、廣東廣西、雲南等十省.

(寫一下下,敲得好累……)

甘薯原產美洲墨西哥、哥倫比亞一帶。也是在哥倫布發現每週後傳播到其他各國的。甘薯的傳入我國,據現在所知,最早的是廣東東莞縣人陳益。

《陳氏族譜》記載,陳益於明萬曆八年(2023年)去安南,萬曆十年(1582)年夏設法帶著薯種回東莞,在家鄉試種成功,後很快傳播開來。

(以上回答皆是個人總結,如有不妥之處,可以**)

玉米和甘薯的原產地在**?它們是什麼時候、又是怎樣傳入中國的?由於它們生長能力

4樓:烏白

玉米原產於美洲大陸,460多年前傳入我國。首先隨哥倫布船隊被帶到戲班也,再傳到歐洲其他地區,再傳到非洲亞洲。

甘薯原產於美洲中部或者南美洲西北部的熱帶地區,16世紀末明朝萬曆年間傳入我國。

5樓:匿名使用者

玉米和甘薯的原產地在墨西哥

玉米(或甘薯,菸草,花生)是怎樣傳入中國的?

6樓:匿名使用者

1.有人以為玉米是由阿剌伯人從西班牙帶到麥加,由麥加傳到中亞細亞而入中國西北部,或者從麥加傳到回教印度而入中國西南部,然後從西北部或西南部向東傳播到各省。

2.甘薯是明朝中期,從海外傳入浙閩等地。據考證應該是從東南亞傳入我國的。

3.菸草是印第安國先有,先後轉入世界各國。開始只是國家中有身份的上層人物吸,後來逐漸普及到民間。

菸葉傳入中國的時間大概是在明朝後期,中國種植菸草的歷史在清朝以前就有了。早在清朝康熙和雍正年間,河南的晒菸和烤煙葉,就曾漂洋過海,遠銷日本、朝鮮、越南、印度、俄羅斯等歐亞各國。

4.花生是美洲植物,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後才開始在舊大陸傳播。花生傳入中國的時間,大約2023年代傳入中國,由沿海傳入內陸地區的速度很慢,直到乾隆末年花生仍然是稀見的筵席食品。

通過絲路傳入中國的食物除了西紅柿、馬鈴薯、玉米,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7樓:匿名使用者

野生馬鈴薯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帶,被當地印第安人培育。16世紀時西班牙殖民者將其帶到歐洲,2023年英國人在加勒比海擊敗西班牙人,從南美蒐集菸草等植物種子,把馬鈴薯帶到英國,英國的氣候適合馬鈴薯的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2023年馬鈴薯已經成為愛爾蘭的主要糧食作物,並在歐洲開始普及,17世紀時,馬鈴薯已經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2023年由愛爾蘭移民帶回美國,開始在美國種植。

2023年歐洲爆發馬鈴薯枯萎病,完全依賴馬鈴薯的愛爾蘭經濟受影響最大,面臨大饑荒,幾乎有一百萬人餓死,幾百萬移民逃往美洲。

17世紀時,馬鈴薯已經傳播到中國,由於馬鈴薯非常適合在原來糧食產量極低,只能生長莜麥的高寒地區生長,很快在內蒙、河北、山西、陝西北部普及,馬鈴薯和玉米、番薯等從美洲傳入的高產作物成為貧苦階層的主要食品,對維持中國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玉米(亦稱玉蜀黍;粵語稱為粟米,臺灣話稱作番麥),是一年生,草本,禾本科植物。原產於中美洲,是印地安人培育的主要糧食作物,喜高溫,17世紀時傳入中國,由於氣候適宜,產量高,迅速普及開來,主要在中國北方和西南山地,很快取代了原來這些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粟。又由於它的生長期和冬小麥交錯,在黃河流域附近,無霜期較長的北方地區,可以和冬小麥輪作,達到一年兩熟,增加糧食產量,成為下層人口的主要糧食,是使18世紀後中國人口迅速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原產地美洲以外,中國是玉米種植最為普及的地區。玉米也是全世界總產量最高的糧食作物。

8樓:手機使用者

玉米的傳入和推廣

玉米原來叫玉蜀黍,各地俗名很多,有番麥、玉麥、玉黍、包穀、包蘆、捧子、珍珠米等名稱;還有叫做六穀(也寫作稑谷或鹿谷)的,意思是說五穀之外的又一種谷。

玉米原產美洲。有人根據元賈銘的《飲食須知》(2023年前後)中談到玉蜀黍,而且元代尚食局(元朝宮廷裡一個管理皇帝膳食的專門機構)有御麥面,以為我國元代已有玉米。這種說法未必正確。

所謂御麥面,不過是**皇帝御用的上好麥面。《飲食須知》中談到玉蜀黍的部分很可能是後人加入的,恐不可靠。玉米很早就是美洲本地人的主要糧食作物,有很多關於玉米的故事,還在地下發掘出遠古玉米的籽粒,以及用大量**、陶土和玉米穗做成的玉米神像。

而在其他各國的歷史上,直到十五世紀,沒有一個國家有有關玉米的記載或任何跡象。所以可以這樣說。玉米是在2023年哥倫布發現美洲以後,才傳到舊大陸各國的。

玉米怎樣傳入中國,西方的學者有不同的推測。有人以為玉米是由阿剌伯人從西班牙帶到麥加,由麥加傳到中亞細亞而入中國西北部,或者從麥加傳到回教印度而入中國西南部,然後從西北部或西南部向東傳播到各省。這種推測還要作進一步的研究。

他們引用的較早的中國文獻,一般限於明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2023年),有的也只是引用到田藝蘅的《留青日扎》(2023年)。實際上我國各省府縣誌中儲存著豐富的有關玉米的記載。

根據各省通志和府縣誌的記載,玉米最早傳到我國的是廣西,時間是2023年,距離哥倫布發現美洲不到四十年。到明代末年(2023年為止),它已經傳播到河北、山東、河南、陝西、甘肅、江蘇、安徽、廣東、廣西、雲南等十省。還有浙江、福建兩省,雖則明代方誌中沒有記載,但有其他文獻證明在明代已經栽培玉米。

清初五十多年間,到十七世紀末(即康熙三十九年)為止,方誌中記載玉米的比明代多了遼寧、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六省。2023年以後,記載玉米的方誌更多,到2023年為止,又增加了臺灣、貴州兩省。單就有記載的來說,從1531到2023年的不到二百年的時期內,玉米在我國已經傳遍二十省。

讓我們把各省最早的文獻記載,按照年代先後來觀察一下:廣西2023年,河南2023年,江蘇2023年,甘肅2023年,雲南2023年,浙江2023年,福建2023年,廣東2023年,山東2023年,陝西2023年,河北2023年,湖北2023年,山西2023年,江西2023年,遼寧2023年,湖南2023年,四川2023年,臺灣2023年,貴州2023年。上述年代次序,並不能代表實際引種的先後,因為方誌和其他文獻記載,常有漏載和晚載的。

但是有一點值得注意,廣西的記載早於甘肅或雲南三十年左右,早於陝西六十多年,早於四川一個半世紀以上,早於貴州差不多兩個世紀,另外,江蘇也早於甘肅和雲南,浙江、福建、廣東都早於陝西,四川、貴州二十來年以至一個世紀以上,這就很難想象玉米先由陸路傳到我國西南部或西北部,然後再向東傳播的。另一方面,葡萄牙人於2023年就到爪哇,2023年就來到中國,同時中國人那時僑居南洋群島的已不少,玉米由海路先傳入我國沿海和近海各省是很可能的。

玉米和甘薯都是源出美洲,傳入我國後一二百年都已成為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但是它們在傳播過程中有一種顯然不同的現象。關於甘薯的傳播,流傳著許多動人的故事,而關於玉米的就沒有。甘薯一開始就吸引著名的農學家徐光啟的特別注意,大力鼓吹,在他的《農政全書》裡詳細地論述了栽培甘薯的方法;而對於玉米,僅僅在高粱條下附註說:

「蓋亦從他方得種」,一點也沒有談到栽培方法和它的重要性。方誌中關於玉米的記載雖然多,一般都很簡單,大都只是提到了物產中有玉米,或者記敘了一些玉米的異名、性狀等,關於推廣情況及其重要性的記述也只有少數幾條。總之,玉米沒有受到知識分子對甘薯那樣的重視。

儘管如此,玉米卻在默默無聞中早就傳入中國,比甘薯早了半個世紀,而且玉米在明末已推廣到十二省,而甘薯只有四省。

這個現象反映一個很重要的事實:新作物的引種和推廣,主要依靠廣大農民群眾的試種和擴大生產。勤勞而敏慧的農民大眾,一旦看到玉米是一種適合於旱田和山地的高產作物,就很快地吸收利用。

例如安徽《霍山縣誌》(乾隆41年,2023年)說:「四十年前,人們只在菜圃裡偶然種一二株,給兒童吃,現在已經延山蔓谷,西南二百里內都靠它做全年的糧食了。」又如河北《遵化縣誌》(光緒12年,2023年)記載嘉慶年間(1796—2023年)有人從山西帶了幾粒玉米種子來到遵化,開始也只是種在菜園裡,可到了光緒年間(1875—2023年)就成為全縣普遍栽培的大田作物了。

可見發展的迅速。我國本來有精耕細作的優良傳統,農業技術已有相當高的水平,所以引種以後能夠結合作物特性和當地條件,很快地掌握並提高栽培技術,並且培育出適合於當地的許多品種,創造出多種多樣的食用方法。玉米的迅速發展,是在十八世紀下半葉以後。

現在全國各省區都有栽培,產量遠遠超過穀子,往往僅次於小麥,而居糧食作物的第三位。

野生馬鈴薯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帶,被當地印第安人培育。16世紀時西班牙殖民者將其帶到歐洲,2023年英國人在加勒比海擊敗西班牙人,從南美蒐集菸草等植物種子,把馬鈴薯帶到英國,英國的氣候適合馬鈴薯的生長,比其他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2023年馬鈴薯已經成為愛爾蘭的主要糧食作物,並在歐洲開始普及,17世紀時,馬鈴薯已經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2023年由愛爾蘭移民帶回美國,開始在美國種植。

2023年歐洲爆發馬鈴薯枯萎病,完全依賴馬鈴薯的愛爾蘭經濟受影響最大,面臨大饑荒,幾乎有一百萬人餓死,幾百萬移民逃往美洲。

17世紀時,馬鈴薯已經傳播到中國,由於馬鈴薯非常適合在原來糧食產量極低,只能生長莜麥的高寒地區生長,很快在內蒙、河北、山西、陝西北部普及,馬鈴薯和玉米、番薯等從美洲傳入的高產作物成為貧苦階層的主要食品,對維持中國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刺槐是什麼時候引進中國的

刺槐又名洋槐 德國槐,蝶形花科,刺槐屬。落葉喬木,樹高達20m,樹冠橢圓狀倒卵形。樹皮灰褐色,粗糙縱裂。小枝具托葉刺。奇數羽狀複葉,小葉7 19枚,卵形或長橢圓形,長1.5 4.5cm,先端圓或微凹,具小尖頭,基部圓形。花蝶形,白色,芳香,總狀花序下垂,腋生,長10 20cm。莢果條形扁平,沿縫線有...

玉米是什麼時候成熟,玉米什麼時候成熟,各地玉米收穫時間

在秋天。各個地方不一樣。一般是8月到10月份。俗稱秋收。1 早熟品種 春播80 100天,積溫2000 2200 夏播70 85天,積溫為1800 2100 早熟品種一般植株矮小,葉片數量少,為14 17片。由於生育期的限制 產量潛力較小。2 中熟品種 春播100 120天,需積溫2300 2500...

中國是什麼時候解放,中國是什麼時候解放的?

解放戰爭,亦稱 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 國民黨方面稱為 動員戡亂 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 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國共內戰第二階段。1947年7月,解放軍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接著連續進行了遼瀋 淮海 平津三大戰役,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軍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