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議論有什麼感想,左右,急用,明早就要用

2021-04-02 15:44:49 字數 5263 閱讀 2261

1樓:武夷山大道

有這麼一句話: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靜,使我們的身心得到寧靜;勤儉,使我們能夠磨練自己的意志,培養自己的道德品行.

德才兼備人的品行,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

綜觀古今中外,就有許多這樣的事例.諸葛亮身任蜀國輔宰,執政二十七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司馬光——一代文宗,名重四野,卻「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飢」,對衣食溫飽向無奢求.然而他對精研學問卻有著無窮的興致和熱情,方誌敏身為將軍,經手的款項以百萬計,但他自己的財產卻是幾件破汗衫和破襪子.一名高中生能學會勤儉,就決不會竭盡心力去裝點自己的生活,把奢侈享樂作為人生的目的,而必然以勤儉樸素作為自己道德的準則,並且身體力行.

君不見:古來幾多紈絝子弟幹出了大事業?

古希臘人曾提倡四種美德,其中一條就是節儉.那麼,為什麼要節儉呢?中國古代就有一句名言:

養心莫善與寡慾.它告訴我們,只有過一種粗茶淡飯,勤儉節約的淡泊生活,才是養心娛樂、陶冶性情最好的方法.因此,勤儉節約對修身養性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人只有擁有高尚的品德,才能為社會服務,實現人生價值.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讓我們從現在起,朝著這個目標去努力吧!

2樓:匿名使用者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蹈< 忄旁》)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以靜思反省來使自己盡善盡美,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靜,使我們的身心得到寧靜;勤儉,使我們能夠磨練自己的意志,培養自己的道德品行.德才兼備人的品行,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

綜觀古今中外,就有許多這樣的事例.諸葛亮身任蜀國輔宰,執政二十七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司馬光——一代文宗,名重四野,卻「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飢」,對衣食溫飽向無奢求.然而他對精研學問卻有著無窮的興致和熱情,方誌敏身為將軍,經手的款項以百萬計,但他自己的財產卻是幾件破汗衫和破襪子.一名高中生能學會勤儉,就決不會竭盡心力去裝點自己的生活,把奢侈享樂作為人生的目的,而必然以勤儉樸素作為自己道德的準則,並且身體力行.

君不見:古來幾多紈絝子弟幹出了大事業?

古希臘人曾提倡四種美德,其中一條就是節儉.那麼,為什麼要節儉呢?中國古代就有一句名言:

養心莫善與寡慾.它告訴我們,只有過一種粗茶淡飯,勤儉節約的淡泊生活,才是養心娛樂、陶冶性情最好的方法.因此,勤儉節約對修身養性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人只有擁有高尚的品德,才能為社會服務,實現人生價值.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讓我們從現在起,朝著這個目標去努裡吧

讀了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有什麼感悟

3樓:知道de太多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靜,相對於動。這裡的靜

,不是指聲音,而是指人的一種狀態。所以我把「靜」理解為獨自思考,獨自品悟,這種狀態常常是靈魂出竅靜靜地同自己的心靈說話,慎獨自己,矯正心靈,忍受寂寞孤獨,與書為伴,與心為伴。人們常常在「靜」 的狀態下修養心靈、悟出真知灼見和人生道理。

所以靜可以讓心靈得以安寧,靜可以避禍,靜可以出成果。這也就是諸葛亮所說的靜以修身。人們在靜的狀態下顯得孤獨寂寞。

一位西方哲學家說:「世界上最強的人,也就是最孤獨的人。只有最偉大的人,才能在孤獨寂寞中完成它的使命。

」古語說的好:「居不幽者思不廣,形不愁者思不遠。」也就是說智商高的人需要靜靜地同自己心靈悄悄說話,要忍受得住孤獨和寂寞。

寂寞是成就的前奏,傑出者都有耐住孤寂的秉性。

儉,節儉,相對於奢或侈 。古人云:「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 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品德高尚的表現。節儉被視為治國之道、興業之基、持家之寶。對於企業來講應該抓好精細管理,注意節約成本,大到生產物資,小到節約一度電一張紙 ,積少成多,集腋成裘,從而提高企業效益。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母親很重要,母親堅持和倡導的就是孩子在未來當中堅守的。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母親的勤儉美德狹義上負責兒女節儉品德和行為的養成,廣義上是為一個國家節儉風氣養成做著貢獻。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有關論據

4樓:匿名使用者

7月9日 03:14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此句出自諸葛亮的《戒子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君子的操守,(應該)恬靜以修善自身,儉樸以淳養品德。不澹泊就不能明晰志向,不寧靜就不能**遠矚。

學習必須靜心,才識需要學習, 不學習無從拓廣才識,不立志不能學習成功。沉迷滯遲就不能勵精求進,偏狹躁進就不能冶煉性情。年年歲歲時日飛馳,意志也隨光陰一日日逝去,於是漸漸枯零凋落,大多不能經時濟世,可悲地困守著貧寒的居舍,那時(後悔)卻**來得及!

5樓:匿名使用者

戒子篇漢.諸葛亮《諸葛武侯集.誡子篇書》裡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意思

6樓:君子陶陶

靜以修身,儉

以養德的意思:指恬靜以修善自身,儉樸以淳養品德。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

【出處】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譯文:作為一個君子,應該用寧靜、專一來修養自己,用節儉來涵養品德,如果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有清明高尚的志向,如果不寧靜謙虛,就不能夠窮極遠大。

擴充套件資料:

《誡子書》原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德才兼備人的品行,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不看淡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

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幹必須刻苦學習。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

追求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奮精神,輕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著光陰流逝,意志隨著歲月消磨,最後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了無所作為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等到悲涼地守著貧窮的小屋時,後悔又怎麼來得及呢?

賞析:這是諸葛亮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從文中可以看作出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書中。

全文通過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非常深切,成為後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古代家訓,大都濃縮了作者畢生的生活經歷、人生體驗和學術思想等方面內容,不僅他的子孫從中獲益頗多,就是今人讀來也大有可借鑑之處。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被後人譽為「智慧之化身」,他的《誡子書》也可謂是一篇充滿智慧之語的家訓,是古代家訓中的名作。

《誡子書》的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著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為一個「躁」字,對比鮮明。

在《誡子書》中,諸葛亮教育兒子,要「澹泊」自守,「寧靜」自處,鼓勵兒子勤學勵志,從澹泊和寧靜的自身修養上狠下功夫。

在書信的後半部分,他則以慈父的口吻諄諄教導兒子: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話看起來不過是老生常談罷了,但它是慈父教誨兒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話,是他人生的總結,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這篇《誡子書》,還指明瞭立志與學習的關係;不但講明瞭寧靜淡泊的重要,也指明瞭放縱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則方面對其子嚴格要求,循循善誘,甚至在一些具體事情上也體現出對子女的細微關懷。

在這篇《誡子書》中,有寧靜的力量:「靜以修身」,「非寧靜無以致遠」;有節儉的力量:「儉以養德」;有超脫的力量:

「非澹泊無以明志」;有好學的力量:「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有勵志的力量:「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則不能勵精」;有性格的力量:「險躁則不能治性」;有惜時的力量:

「年與時馳,意與歲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有簡約的力量。

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傳遞出的訊息,比起長篇大論,誡子效果好得多。文章短小精悍,言簡意賅,文字清新雅緻,不事雕琢,說理平易近人,這些都是這篇文章的特出之處。

7樓:匿名使用者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意思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 。

出自:《誡子書》三國·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慆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

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誡:告誡,勸勉,勸人警惕。

夫(fú):段首或句首發語詞,引出下文的議論,無實在的意義。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靜: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修身:個人的品德修養。

養德:培養品德。

寧靜:這裡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遠:實現遠大目標。致,達到。

8樓:乜實貴詩

恬靜以修善自身,儉樸以淳養品德。

更為通俗一點就是:

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原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德才兼備人的品行,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幹必須刻苦學習。

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追求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奮精神,輕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著光陰流逝,意志隨著歲月消磨,最後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了無所作為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到那時,)守在自家的狹小天地裡,悲傷嘆息,還有什麼用呢

靜以修身的「以」字是什麼意思,「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諸葛亮 是什麼意思?

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檢視 回答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以 是 用來 的意思 該句出於諸葛亮 誡子書 中的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句話的意思是 高尚君子的行為,用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用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用英語怎樣說

static in the body,to support germany thrifty 例句可以說修身 齊家 治國都離不開勤儉節約,諸葛亮把 靜以修身,儉以回養德 作為 修身 之道答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body,regulating the family,away ...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這句話對你有什麼啟發

啟發修養自身應當不受外界影響,用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該句語出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 誡子書 原文如下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