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這句話對你有什麼啟發

2021-03-07 04:18:58 字數 5251 閱讀 9432

1樓:韓琴

啟發修養自身應當不受外界影響,用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

該句語出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誡子書》,原文如下: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白話文釋義: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

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誡子書》這篇文章當作於蜀漢建興十二年(元234年),是諸葛亮晚年寫給他八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諸葛亮一生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他為了蜀漢國家事業日夜操勞,顧不上親自教育兒子,於是寫下這篇書信告誡諸葛瞻。

這篇家書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著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作者就學習和做人兩個方面進行了論述,無論做人,還是學習,作者強調的是一個「靜」字:修身須要靜,學習須要靜,獲得成就也取決於靜,把失敗歸結為一個「躁」字,把「靜」與「躁」加心對比鮮明,增強了論述效果。

在《誡子書》中,諸葛亮教育兒子,要「澹泊」自守,「寧靜」自處,鼓勵兒子勤學勵志,從澹泊和寧靜的自身修養上狠下功夫。諸葛亮教育兒子切忌心浮氣躁,舉止荒唐。在書信的後半部分,他則以慈父的口吻諄諄教導兒子: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話看起來不過是老生常談罷了,但它是慈父教誨兒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話,是他人生的總結,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這篇《誡子書》,不但講明修身養性的途徑和方法,也指明瞭立志與學習的關係;不但講明瞭寧靜淡泊的重要,也指明瞭放縱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則方面對其子嚴格要求,循循善誘,甚至在一些具體事情上也體現出對子女的細微關懷。

在這篇《誡子書》中,有寧靜的力量:「靜以修身」,「非寧靜無以致遠」;有節儉的力量:「儉以養德」;有超脫的力量:

「非澹泊無以明志」;有好學的力量:「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有勵志的力量:「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有速度的力量:

「淫慢則不能勵精」。

同時有性格的力量:「險躁則不能治性」;有惜時的力量:「年與時馳,意與歲去」;有想象的力量: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有簡約的力量。文章短小精悍,言簡意賅,文字清新雅緻,不事雕琢,說理平易近人,這些都是這篇文章的特出之處。

2樓:匿名使用者

寧靜的力量 「靜以修身 非寧靜無以致遠 須學靜也」

諸葛亮忠告孩子,寧靜才能夠修養身心,靜思反省。不能夠靜下來,則無法有效的計劃未來。而且學習的首要條件,就是有安寧的環境。

現代人多數終日忙碌,您是否應在忙亂中靜下來,反思一下人生的方向?

節儉的力量 「儉以養德」

他告知孩子要節儉,以培養自己的德行。審慎理財,量入為出,不但可以擺脫負債的困擾,更可以過著紀律的儉樸生活,不會成為物質的奴隸。在鼓勵消費的文明社會,您有否想過節儉的好處呢?

3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曰: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君子之行,在乎生活之中的習慣。

所謂靜,是一種心態,萬物以靜而生,以動而活至滅。面對紛繁複雜的人心,抱著一顆如水似平的心境,萬莫被自己的虛榮心所掩蓋,所吞噬。擁蘇子瞻唯享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大自然之無盡藏也的心境,想陶潛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淡。

當今之世界,所謂靜,就是保留一點先哲留下來的心境,不求全部,但求一毛。不捲入世事紛爭兒無法自拔。 所謂儉,是一種原則。

萬事以奢而亡,以儉而興。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啊。一旦跨入奢侈的行列,就很難自拔。

所以保持節儉的原則,不能鬆懈,是讓自己時刻保持清醒的方式。事事都節儉,人云亦云,自然在人群有德望。當然我們不以此來炫耀自己,太高自己,一切隨緣。

德高自然望眾。 個人意見,純屬當寫,如有不好,見諒。 shyliang寫

4樓:匿名使用者

人生在世,要有一種懂得滿足的性格,這樣才能更好的修身,很好的品德只有勤儉才能養成

5樓:匿名使用者

社會的實質就是偽君子太多,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現在不過是說說罷了

6樓:匿名使用者

要提高自身的修養,減少慾望。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7樓:簡簡冰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意思是作為君子應當以不受外界影響來修養自身,用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對名利如果不採取淡薄的態度就無從使志向清白,不排除外界干擾就不能有所前進達到遠大的目標。

拓展資料

出自三國時期諸葛亮的《誡子書》。

全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有道德修養的人,他們以靜思反省來使自己盡善盡美,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慾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長期刻苦努力而實現遠大理想。要知真知必須使身心在寧靜中研究**,人們的才能是從不斷學習中積累起來的,不學習就難以增長才幹,不立志就難以學有所成。

縱慾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節操高尚。年華隨著時間流失,意志隨著時間消磨,最終就會像枯枝敗葉般一天天衰老下去。這樣的人不會有益於社會而為社會所用,只有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的窮家破舍裡,到那時再反悔也來不及了。

鑑賞這篇《誡子書》,不但講明修身養性的途徑和方法,也指明瞭立志與學習的關係;不但講明瞭寧靜淡泊的重要,也指明瞭放縱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則方面對其子嚴格要求,循循善誘,甚至在一些具體事情上也體現出對子女的細微關懷。

在這篇《誡子書》中,有寧靜的力量:「靜以修身」,「非寧靜無以致遠」;有節儉的力量:「儉以養德」;有超脫的力量:

「非澹泊無以明志」;有好學的力量:「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有勵志的力量:「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有速度的力量:

「淫慢則不能勵精」;有性格的力量:「險躁則不能治性」;有惜時的力量:「年與時馳,意與歲去」;有想象的力量: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有簡約的力量。

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傳遞出的訊息,比起長篇大論,誡子效果好得多。

作者介紹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8樓:llg高

君子的品行,在於從寧靜中提高身心修養,用節儉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清心寡慾就無法明確志向,不心神集中就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9樓:仙女小迷仔

意思:德才兼備人的品行,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不看輕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

1、諸葛亮的《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2、古代家訓,大都濃縮了作者畢生的生活經歷、人生體驗和學術思想等方面內容,不僅他的子孫從中獲益頗多,就是今人讀來也大有可借鑑之處。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被後人譽為「智慧之化身」,他的《誡子書》也可謂是一篇充滿智慧之語的家訓,是古代家訓中的名篇。文章短小精悍,闡述修身養性、治學做人的深刻道理,讀來發人深省。

3、諸葛亮忠告孩子,寧靜才能夠修養身心,靜思反省。不能夠靜下來,則無法有效的計劃未來。而且學習的首要條件,就是有安寧的環境。

現代人多數終日忙碌,您是否應在忙亂中靜下來,反思一下人生的方向?

4、性格的力量 「險躁則不能冶性」 。諸葛亮忠告孩子,太過急躁就不能夠陶冶性情。心理學家說:

「思想影響行為,行為影響習慣,習慣影響性格,性格影響命運。」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做出種種平衡取捨,要「勵精」,也要「冶性」。

10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是說:高尚君子的行為,以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這句話出自《誡子書》是諸葛亮寫給其子諸葛瞻的,全文短短八十六字,雖闡述的是敬業奉獻、修身養性、治學做人的深刻道理,讀來發人深省。它可以看作是諸葛亮對其一生的總結。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言中。

通過這些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如此深切。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琅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要大臣,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發明家,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諸葛亮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諡為忠武侯,所以被稱為武侯、諸葛武侯,此外因其早年外號,也稱「臥龍」或「伏龍」。

原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意思

意思是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出自兩漢諸葛亮的 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譯文 有道德修養的人,依靠內心安靜來修養身心,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不...

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主要內容

譯文有道德修養的人,依靠內心安靜來修養身心,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勤奮學習。如果不學習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幹,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縱慾放蕩 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 急燥不...

靜以修身的「以」字是什麼意思,「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諸葛亮 是什麼意思?

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檢視 回答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以 是 用來 的意思 該句出於諸葛亮 誡子書 中的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句話的意思是 高尚君子的行為,用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用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