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莫什麼意思文言文的莫是什麼意思

2021-03-05 09:17:07 字數 5763 閱讀 6936

1樓:匿名使用者

莫 mò

副詞義:

1、表示否定,相當於「不」。

莫相知。——唐·柳宗元《三戒》

莫敢過其門。——唐·柳宗元《童區寄傳》

故莫能知。——宋·蘇軾《石鐘山記》

莫能得。——《史記·魏公子列傳》

2、表示勸戒。不要;不可;不能。

慎莫留。——《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莫愁前路無知己。——唐·高適《別董大》

莫用眾人之議。——《資治通鑑》

代詞義:

1、沒有誰;沒有什麼(指處所或事物)。

莫能守。——《墨子·公輸》

莫之許。——《三國志·諸葛亮傳》

莫敢違。——《資治通鑑·唐紀》

莫不然。——明·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名詞義:

1、通「膜」。生物體內部的薄皮組織。

搦腦髓,爪荒莫。——《韓詩外傳·卷十》

2、通「漠」。沙漠。

狄之廣莫,於晉為都。——《國語·晉語》

3、通「幕」。幕府。

莫府省約文書籍事。——《史記·李將軍列傳》

4、通「瘼」。疾苦;病。

監觀四方,求民之莫。——《詩·大雅·皇矣》

辭之懌矣,民之莫矣。——《詩·大雅·板》

動詞義:

1、通「謨」。謨劃。

秩秩大猷,聖人莫之。——《詩·小雅·巧言》

2、通「劘」。削。

而刀可以莫鐵,則刃遊間也。——《管子·制分》

3、通「慕」。思慕;嚮往。

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論語·里仁》

形容詞義:

1、通「漠」。廣漠。

廣莫之野。——《莊子·逍遙遊》

2、通「漠」。寂靜。

田莫不見禽而後反。——《管子·小匡》

莫 mù

名詞義:

1、會意字。甲骨文字形。從日從茻(mǎng)。太陽落在草叢中,表示傍晚天快黑了。是「暮」的本字。本義:日落時。

莫,日且冥也。——《說文》

莫,夜也。——《廣雅》

不夙則莫。——《詩·齊風·東方未明》

誰夙知而莫成?——《詩·大雅·抑》

維莫之春。——《詩·周頌·臣工》

及莫又聖。——《禮記·文王世子》

旦莫日進食。——《戰國策·齊策》

星辰莫同。——《書·洪範》

莫夜月明。——宋·蘇軾《石鐘山記》

莫春者。——《論語·先進》

2、通「幕」。如莫府:即幕府。3、姓

2樓:難得糊塗

,「莫」兼有代詞和副詞兩種詞性。

一、「莫」作代詞

「莫」字本來就是一個否定性的無指代詞,可以單獨充當主語,有 指代人和事物的作用,表示「沒有什麼人」「沒有什麼物」「沒有什麼 事」等等。例:

(1)莫我知也夫!(《論語?憲問》)

(2)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孟子?離婁上》)

(3)吾有老父,身死莫之養也。(《韓非子?五蠹》)

(4)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惠王上》)

(5)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詩經?小雅?北山》)

(6)三患莫至,身常無殃。(《莊子?天地》)

(7)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關於例(5)(6)的「莫」字前的先行詞,朱振家先生認為:

「『莫』字與其先行詞共同作主語, 『莫』字指代其中的一部分。」我們 不贊同這一觀點。楊樹達先生指出「莫」的先行詞是「省去介字之狀字用 名詞」,因為「莫」的先行詞並不作主語,而是作限定「莫」字所否定和 指代的範圍的狀語,為確解。

賈延利(2023年)以「群臣莫對」(《戰國 策?楚策》)為證反對「莫」為代詞,認為若「莫」為代詞,則「莫」代指「群臣」,進而二者構成同位成分,但實際並不具備同位成分的條件。 因為同位成分可以省略,前後意思不變;且二者中間不能插入其他成分, 以此矛盾來反對「莫」的代詞性。

藉著楊樹達先生的觀點,我們很清楚的 看到,「莫」作代詞,語法意義上的確包含「群臣」的指代義;但是語法 結構上,二者並未構成同位成分,因為「群臣」不作主語,而是充當 「莫」的狀語,對其指代和否定的範圍進行限制。

需要強調的是「莫」作代詞,同時具備指代和否定兩種功能。這就 可以解釋何以「莫」具有使謂詞後代詞賓語前置的功能了。具體地說:

「莫」的指代功能使其可以充當主語,而其否定功能又使「莫」作主語的 句子具有否定句的特點,因而代詞賓語可以前置。這就駁回了周生亞先生 認為「莫」只有作否定副詞才能使謂詞後代詞賓語前置的觀點(《「莫」 字詞性質疑》中國語文,2023年第4期)。

二、「莫」作副詞

「莫」作副詞的用法由來已久,「莫」用作副詞,金文中已有,崔永 東《兩週金文虛詞集釋》中即舉及其例,《國語》《詩經》《禮記》中亦 見之。細分下來,又有否定副詞、禁止副詞以及表測度的疑問副詞。如:

(8)何斯違斯,莫敢或遑。(《詩?召南?殷其靁》)

(9)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詩?魏風? 碩鼠》)

(10)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詩?小雅?小旻》)

(11)早圖之莫如盡滅之。(《左傳?哀公六年》)

(12)德音莫違,及爾同死。(《詩?邶風?穀風》)

(13)莫為盜!莫為殺人。(《莊子?則陽》)

(14)共去剛卯,莫以為佩;除刀錢,勿以為利。(《漢書?王莽 傳》,中)

(15)文,莫吾猶人也?(《論語?述而》)

(16)陽不克,莫將積聚也?(《左傳?昭公二十四年》)

(17)莫朕無天分?(《漢將王陵變,敦煌變文集36頁》)

以上例(8)~(11)「莫」表否定,用在動詞前,同「不」。

例(12)~(13)「莫」分別用在「違」「為」的前面,表示禁止或勸阻, 同「勿」。例(14)「莫」與「勿」對舉出現,更能說明其為否定副詞。

例(15)~(17)中「莫」表測度的用法在先秦文獻中並不多見,只有 零星用例。

三、關於「莫」作動詞

「莫」為動詞由韓學重先生提出,有兩組文句為證:

(18)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孟子? 告子上》)

(19)民之憔悴於虐政未有甚於此時者也。(《孟子?公孫丑上》)

(20)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 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孟子?告子上》)

(2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 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孟子?告子上》)

從字面上看,例(18)(19)「莫」與「未有」相對應,但實際上 不構成對應關係。因為我們知道「未」字句中, 「有……者」是古漢語 的一種固定結構,表示人或事物的存在,不能拆開。「未」是副詞,對其 後的結構起否定作用。

同樣,例(20)「有……者」用法與例(19)同。

綜上,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莫」在古漢語中,最初作為否定性的無指代詞,可以作主語, 表示「沒有誰」「沒有什麼物」「沒有什麼事」之意。

2.「莫」還可以作副詞,表示否定、禁止或測度,作狀語。

3.「莫」的前面有時有先行詞,但一般不作主語,而是作「莫」的 狀語,限定「莫」的否定範圍。

4.「莫」不能作動詞。 (楊 惠,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

文言文的莫是什麼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莫,基本釋義為沒有,不,不要.如莫名其妙,請莫見怪,莫如.也表示揣測或反問,如莫非,莫不是.另作姓.

通假字,古同「暮」

莫 mò

(1) 表示否定,相當於「不」 [not]

莫相知.——唐· 柳宗元《三戒》

莫敢過其門.——唐· 柳宗元《童區寄傳》

故莫能知.——宋· 蘇軾《石鐘山記》

莫能得.——《史記·魏公子列傳》

又如:莫得(沒有);愛莫能助;一籌莫展;莫可奈何(猶言無可奈何);莫之奈何(對它們無可奈何);莫或(沒有);莫奈何(無可奈何)

(2) 表示勸戒.不要;不可;不能

莫愁前路無知己.——唐· 高適《別董大》

莫用眾人之議.——《資治通鑑》

又如:閒人莫入;莫怪(不要怪罪);莫教(休教,別讓);莫得(休得,不得);莫道(休說,不要說)

(3) 表示揣測.或許;大約;莫非 如:莫不成(難道說);莫成(莫非,莫不是);莫是(莫非是;或許是);莫須(也許)

詞性變化

◎ 莫 mò

〈名〉(1) 通「膜」.生物體內部的薄皮組織

搦腦髓,爪荒莫.——《韓詩外傳·卷十》

(2) 通「漠」.沙漠 [desert]

狄之廣莫,於 晉為都.——《國語·晉語》

(3) 通「幕」.幕府

莫府省約文書籍事.——《史記·李將軍列傳》

(4) 通「瘼」.疾苦,病

監觀四方,求民之莫.——《詩·大雅·皇矣》

辭之懌矣,民之莫矣.——《詩·大雅·板》

◎ 莫 mò

〈動〉(1) 通「謨」.謨劃

秩秩大猷,聖人莫之.——《詩·小雅·巧言》

(2) 通「劘」.削

而刀可以莫鐵,則刃遊閒也.——《管子·制分》

(3) 通「慕」.思慕,嚮往

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論語·里仁》

形(1) 通「漠」.廣漠

廣莫之野.——《莊子·逍遙遊》

(2) 通「漠」.寂靜

田莫不見禽而後反.——《管子·小匡》

4樓:回憶你的面龐

莫具體得根據在文言文中的位置,語境等來解析意思

5樓:看自己怎麼活

一般是「沒有,不能」的意思 。

在文言文當中莫不是什麼意思

6樓:文以立仁

莫不是:沒有一個不是;或與莫非同義,表示揣測或反問,和現代漢語同。

文言文藡莫什麼意思

7樓:匿名使用者

藡莫二字即是「親疏」或「可與不可」的意思。例如: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藡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意為君子對於天下人,無親無疏(沒有可與不可),惟義之所在,與相親比而已。

8樓:匿名使用者

字 藡

簡解 藡

dí古同「荻」。

筆畫數:17;

部首:艹;

筆順編號:12241432512251454能把文章給我看看嗎,這樣不好翻譯

9樓:匿名使用者

請提供上下文,至少得有完整的一句話,單獨拿出來不好翻譯。尤其是文言文基本是單音節詞語,一個字就是一個詞語,這兩個字很可能需要分開解釋的,沒有上下文無法確定。

文言文中的或什麼意思

10樓:drar_迪麗熱巴

1、 又如:或人(某人。不稱名而暗指的人。有些人)或曰:「以慰夫賢而辱於此者。」——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記》

或語公(袁可立):「此弄臣,奈何窘之?」——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

2、又如:或時(有時);或一,或種(某種);或日(某日,有一天)3、用作虛詞

君實或見恕。——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或異二者之為。——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或能免乎。——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4、表示假設。猶倘若,假使。如:

或若(假使,倘或)古文字中,「國」(繁體字為國)字從口從或,究竟是「口」還是「或「為原形,眾說紛紜。馬敘倫先生主張口為國之原字,......日本學者後藤朝太郎則主張「或」為國(國)之原字。

他認為加以口者,系秦漢以後之事。並於《國家學會》雜誌第二十七卷第六號上發表**,說之如下:「國(國)字作口,乃秦漢以來之事,周代春秋戰國時代,只有或字。

」按:或為戈與口之合體,後漢許慎於《說文解字》中亦曰,或者,邦也。

文言文的甚是什麼意思,文言文中“甚”是什麼意思?

代 1 疑問代詞.什麼 what 如 甚般 哪般,什麼 怎樣 甚的 甚底 甚迭.什麼 甚末 甚麼,什麼 甚娘 甚末娘,什麼娘.罵人的話.什麼 甚生 什麼 甚實 確實,很實 甚人 什麼人 2 為什麼,怎麼 why 如 甚地 怎麼 形 1 會意.小篆字形,從甘,從匹.甘是快樂,匹,匹耦.沉溺於男女歡情....

文言文中,爾等是什麼意思,文言文汝等和爾等的區別?

爾等 是古代用語,一般是對比自己級別低或者輩分比自己低的人的稱呼。直譯過來就是 你們 之意,一般是對比自己級別低或者輩分比自己低的人的稱呼。多數情況下為書面語,是上位者對下位者或長輩對晚輩的稱呼。帶有權威性,有強調作用。用法 現在最多運用 爾等 的地方就是古裝電視劇比如 爾等平身。多 數情況下適用於...

先是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文言文中的或什麼意思

意思是 比這再早的時候。相當於 是先 在這之前。用法 在文言文中,往往追述 專倒敘要屬用到 先是 當說完眼下的情況以後,反過來交代以前的原因時,就會說 先是 跟現在寫文章時說 此前 一個意思。拼音 xi n sh 出處 1 先是庭中通南北為。明 歸有光 項脊軒志 2 先是貝勒統軍。清 邵長蘅 青門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