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的土地政策與共產黨的土地政策有什麼區別

2021-03-05 09:17:06 字數 6389 閱讀 6544

1樓:哎喲

區別在於:使用時期不同、解決問題不同、屬於內容不同。

1、使用時期不同:在2023年同盟會宣言釋出以前,他便提出了「平均地權」的口號。同盟會的成立, 「平均地權」成了國民黨的正式綱領;2023年全國土地會議後,各解放區為貫徹會議精神,從各級黨、政、軍機關抽調大批人員組成工作組深入農村開展工作。

2、解決問題不同:孫中山所主張的解決中國土地問題的方針主張用徵收地價稅和土地增價歸公的辦法,消除地主從地租及地價增漲中獲得暴利的可能性;土地改革使**能夠管理土地的佔有和使用,由**或**所支援的房地產商發起並重新分配,改革目標為耕地。

3、屬於內容不同::孫中山所主張的解決中國土地問題的方針國家規定土地法,土地使用法、土地徵收法及地價稅法,由**進行土地管理及徵稅事宜;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的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也被消滅。

2樓:匿名使用者

20世紀以來,中國兩位歷史巨人,從孫中山、***都對農民最為關心的土地問題進行了積極探索,他們的土地思想有著各自的內涵和時代特徵,他們對土地問題的積極探索,猶如一根主

線,貫穿了中國人民百年奮鬥的歷程。

一、土地問題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重大問題是兩位偉人的共識

中國是傳統的農業國家,農民佔據中國人口的絕大部分,是所有政治家和革命家必須爭取和動員的巨大社會力量,而與農民問題密切聯絡的則是土地問題。兩代偉人都深刻地認識到土地

問題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重大問題。

1.對農村和農民疾苦的瞭解是兩位偉人重視農民問題的重要原因

孫中山出身於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從6歲就開始參加勞動,這使他十分了解農民的疾苦。他曾對梁啟超講過:「今之耕者,率貢其所或之半於租主而未有已,農民之困也。」[1](p.583)

舊中國,封建土地所有制佔據統治地位,地主和富農佔據土地的70%到80%,農民占人口的**成,但「現在的農民都不是耕自己的田,都是替地主來耕田,所有生產的產品大半被地主奪去了

。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2](p.

339)若是長此以往,農民便「不高興去耕田,許多田地便漸成荒蕪,不能生產了」。[2](p.340)從經濟的角度考慮,農民土地問題的解決,直接關係到

民生主義的實現程度,因此孫中山先生多次說道:「土地問題能夠解決,民生問題便解決一半了。[3](p.800)

***也出身於一個農民家庭,很早便參加農業勞動,因而對農民的疾苦體會很深。他說:「人人都有手腳,可是農民的手腳一年到頭不停地勞動,卻缺衣少吃,地主有手不勞動,有腳

還坐轎子,卻吃大魚大肉,穿綾羅綢緞。」[4](p.110)***歷來注重對社會實際狀況進行切實的調查研究,2023年1月,他考察了湘潭、湘鄉、衡山、醴陵、長沙五縣,寫出了著名的《湖南

農**動考察報告》一書,對農民和農村問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孫中山和***對土地問題的認識基於民主革命時期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狀況,當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廢除後,土地問題是不是不重要了呢?解放後至改革開放前,中國農村的生產力水平低

下,***對此有充分的認識。***早年一直生活在鄉村,他很小的時候就幫母親幹農活,對中國農村的情況十分了解,他曾多次強調農民問題的重要性,他說:「大多數農民是處在非常

貧困的狀況,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難。」[5](p.238)「佔中國人口百分之八十的農民連溫飽都沒有保障,怎麼能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呢?」[5](p.117)

2.政治上三位偉人都認識至農民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主要力量

孫中山意識到農民是中國革命的基礎,國民革命必須有農民的參加,尤其是在晚年,他認識到農民是中國的基本力量,農民是否參加革命是中國革命的關鍵,他說:「國民黨人因不得不

繼續努力,以求中華民族之解放。其所恃為後盾者,實為多數之民眾,若知識階級、若農夫、若工人、若商人是也」,[2](p.119)「如果農民不參加革命,就是我們革命沒有基礎,」[6]

(p.555)革命便會失敗,要動員農民參加,就必須反映他們的利益與要求,解決他們最為關心的土地問題。

***在土地問題上繼承並發展了孫中山的上述思想。他強調,農村是中國革命的重心,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他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形成了「農

民主力軍」的思想:「中國的農民,連同僱農在內,約佔農村人口百分之七十。貧農是沒有土地或土地不足的廣大的農民群眾,是農村中的半無產階級,是中國革命的最偉大的動力,是無產

階級天然的和可靠的同盟者,是中國革命隊伍的主力軍。」[7](p.211)所以,中國的革命實質上是農民革命,只有進行土地的變革,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才能發動農民起來,完成民主革命

的基本任務。

***高度重視農業,多次強調,農業是根本,是戰略重點,要把解決農業和農村問題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他多次強調農村土地問題關係到國計民生:「中國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在農村

,如果不解決這百分之八十的人的生活問題,社會就不會是安定的。工業的發展,商業的和其他的經濟活動,不能建立在百分之八十的人口貧困的基礎之上。」[5](p.651)「中國經濟能不能

發展,首先要看農村能不能發展,農民生活是不是好起來。」[5](p.227)因而,他在農村的改革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土地思想。

由上述可見,正是基於對當時中國農村和農民問題基本國情的認識,兩位偉人形成了他們各自的土地思想。

二、兩位偉人土地思想的內涵

孫中山、***,由於所處時代背景和社會條件的不同,他們的土地思想在土地所有制和實現途徑兩個問題上都各不相同。

1.孫中山主張土地國有、分配給農民使用

孫中山的土地思想主要是變封建土地所有制為資本主義性質的土地所有制。

孫中山從參加革命活動的早期就重視土地問題。2023年國民黨改組以前,「平均地權」是他解決土地問題的主要方法。2023年,孫中山在軍**宣言中明確地將「平均地權」表述為:「

文明之福祉,國民平等以享之」,並同時提出「當改良社會經濟組織,核定天下地價,其現有之地價,仍屬原主所有,其革命後社會改良進步之增價,則歸於國家,為國民所共享,肇造社會

的國家,俾家給人足,四海之內無一夫不或其所,敢有壟斷以制國民者,與眾棄之。」[1](p.538)在此以後,他逐步形成了「核定地價」、「照價納稅」、「照價收買」、「漲價歸公」四項

政策。而土地漲價歸公是孫中山「平均地權」中的核心部分。列寧曾說:「地價是資本化的地租,使增加的土地『價值』成為人民財產,也就是說把地租即土地所有權交給國家,或者說使土

地國有化。」[8](p.421)所以,孫中山的「平均地權」實際就是以田稅代地租,把地租轉化為國有,也就是「土地國有」。2023年以後,孫中山對農村問題的嚴重性、解決農民問題的迫切性

有了新的認識,受蘇聯土地政策的影響,孫中山以「耕者有其田」進一步深化了他的土地國有化思想。他主張效仿**,「**改良農業政治之後,便推翻一般地主,把全國的田地,都分到

一般農民,讓農民耕者有其田,耕者有了田,只對於國家納稅。另外,便沒有地主來收租錢,這是一種最公平的辦法,我們現在革命,要仿效**這種辦法,也要耕者有其田,才算是徹底革

命」。[3](p.867)和「平均地權」一樣,「耕者有其田」強調土地歸國家所有,農民只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方法上由國家授田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向農民收取地稅,並輔以國家租田

給農民的方式。

那麼,土地怎樣才能國有化?孫中山認為最好的辦法是由國家將地主多餘土地按其**收買,他說:「照地價去抽重稅,如果地主不納稅,便可以把他的田地拿來充公,令耕者有其田」

。對於人們關注的土地數量問題,他並不擔心,「地主如果以多報少,他一定怕**要照價收買,吃地價的虧;如果以少報多,他又怕**要照價抽稅,吃重稅的虧」,[3](p.868)從而會據

實**。由此可知,孫中山土地思想的核心在所有制上是主張土地的國有化,將土地分配給農民耕作和使用,用改良的方法解決農村土地問題。

2.***的土地思想

新民主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在土地所有制上,***改變了孫中山土地國有的設想,主張農民土地所有制,他指出:「把土地從封建剝削者手裡轉移到農民手裡,把封建的私有財產變

為農民的私有財產,使農民從封建的土地關係中獲得解放」。[9](p.1074)2023年春,***明確指出土地歸農民私有,他在以**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主任的名義寫給江西省蘇維埃**

的信中說:「過去分過了的田(實行抽多補少,抽肥補瘦了的)即算分定,得田的人,即有他管所分得的田,這田由他私有,別人不得侵犯;租借買賣,由他自主;田中出產,除交土地稅與

**外,均歸農民所有」。[10](p.256)由此,確定了農民土地所有制。

此後,便逐漸形成了一套切實可行的土地革命路線,這就是:依靠貧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

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的所有制。

在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農民土地所有制是***土地思想的核心。抗日戰爭時期,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曾提出「共產黨願意停止使用暴力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7](p.260)實行減租減息的基本土地政策。但在抗日戰爭結束後至三大改造前,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一直是我黨農村工作的重心。2023年12月,***提出新民主主義的三大經濟綱領,「這

一思想的科學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其一,徹底摧毀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不是對土地佔有狀況的某種改良;其二,無償剝奪封建階級的土地,而不是有償贖買這些土地;其三,僅

沒收封建階級的土地,即沒收地主階級和富農封建剝削部分的土地,而不是沒收一切土地;其四,土地平均分配給農民,並歸農民私有,而不是歸鄉**或國家所有,農民不僅有土地的使用

權,還有土地的所有權;其五,即支援農民平分土地,又反對絕對平均主義。[11](p.283)

在實現農民土地所有制的方法上,***主張實行土地革命。他發動農民,武裝農民,開展武裝鬥爭,實行土地革命,推翻地主政權,建立農民政權,無代價地沒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給農

民所有,數千年壓在農民頭上的封建剝削制度被摧毀,農村的生產力得到了解放,廣大農民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都翻了身。

農民土地私有制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大大解放了農業生產力,使農業生產得到了恢復和發展。但農民土地私有制並不是***奮鬥的最終目標,汪洋大海般的小農經濟必將嚴重製

約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而要使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則必須解決農民土地私有制問題。為了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合作制理論,結合中國當時的實

際情況,領導中國農民走合作化道路,採取了從互助組、初級社到高階社逐步過渡的形式,引導農民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的土地思想也就從主張農民土地所有制變為土地集體所有和

統一經營的思想。

三、兩位偉人的土地思想各具時代特色

孫中山、***兩位偉人的土地思想各具特色,它們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絡,卻因為所處時代背景和社會條件的不同,又有著很大的不同。

孫中山的土地思想,最簡單明瞭的就是一點:改變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的所有權歸資本主義國家所有,使用權歸農民。在理論上,他既希望農民有可耕之地,又不觸及地主的利益,所

以在方法上希望用和平、緩進的方式,以達到「農民可以得到利益,地主不受損失」的兩全之策,實現地主和農民的雙贏。「雙贏的構想,在政治革命的過程中,不是通過根本對立的衝突來

達到新的社會整合,而是採用社會協調的辦法,使鬥爭的雙方在未來的發展中,都取得新的發展機會和獲得發展的實際利益。」[14]由於他對農村土地佔有狀況及社會分層的認識還十分模糊

,他沒能找到一個實行他這種設想的切實可行的辦法。「耕者有其田」只能成為他的一種美好願望。

***關於農民土地所有制的思想借鑑了孫中山的土地思想的某些成分。***在《論聯合**》的報告裡這樣說道:「為著消滅日本侵略者和建設新中國,必須實行土地制度的改革,

解放農民。孫中山先生的『耕者有其田』的主張,是目前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性質的革命時代的正確的主張。」[13](p.70)他在名篇《新民主主義論》中談到新民主主義經濟方針時這樣說道:

「這個共和國將採取某種必要的方法,沒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給無地和少地的農民,實行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口號,掃除農村中的封建關係,把土地變成農民的私產。[13](p.678)並在

《論聯合**》的報告中說:「2023年至2023年,中國共產黨實行了徹底改革土地制度的辦法,實現了孫中山的『耕者有其田』的主張。」[9](p.1074)

***雖然對孫中山土地思想有所借鑑,但***把孫中山「耕者有其田」的思想進行了新的詮釋,他把農民問題上升到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來對待。不僅想讓農民有田可耕,還想使農

民獲得土地的使用權,提出了農民土地所有制的思想,這不是一種倒退,相反,它是對孫中山的土地國有思想的超越,因為它更符合中國當時的國情:當時的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國家,長期以來,小農經濟佔據主導地位,農民的土地私有的觀念十分強烈,他們最渴望得到的就是土地,因為土地是他們生存的最基本的生產資料,而實現土地的國有,不利於調動他們的

生產積極性。在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最符合中國國情的就是實現土地的農民所有,***首先提出土地歸農民私有的思想,遠遠超越了孫中山的「土地國有」的思想。

在方法上,與孫中山不同的是,***主張並實行土地革命。孫中山在土地問題上反覆強調秩序與國家控制,用和平的方式,而不是用革命的方式來實現他的理想,其最終結果不僅不能

破壞封建土地所有制,相反,保護的恰恰就是地主的利益,反而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土地所有制。***實行土地革命,成功地喚起了億萬農民的革命熱情,使得千千萬萬的農民獲得了土地

。在土地問題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是要廢除私有制,***並不是否認土地的公有或國有,他只是把農民土地所有制當作是民權革命時代應該有的過程,在條件成熟的時候再完成這

樣的任務,建國後,***領導了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土地的集體所有制。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土地政策與土地革命時期有什麼不同?原因是什麼

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土地政策由土地革命時期的沒收地主土地分配給農民所有轉變為地主減租減息 農民交租交息的政策 原因是 減租減息的根本目的是扶助農民,減輕封建地主經濟對農民的剝削,以調動農民抗日和生產的積極性,把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民爭取到抗日統一戰線的聯盟內。隨著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國內階級矛盾...

從改革開放到至今相關的土地政策有哪些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農村土地政策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 創新變革 穩固調整 動態穩定 全面深化 4個階段。一 第一階段 1978 1992年 創新變革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確立 改革開放之前,農村實行的以人民公社為載體的 所有,隊為基礎 的集體所有制,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生產力,為國家完成工業化...

太平天國期間涉及土地政策的變革,太平天國時期土地政策與建國後的土地改革有實質區別嗎

1 材料一 有田同耕,絕對平均分配土地 材料二 承認土地私人佔有合法 三 恢復舊的賦稅制度,照舊交糧納稅 材料四 佃戶照額完租,業戶照章納糧,抗租與抗糧同辦。2 平均分配土地是為滿農民階級要求土地的強烈願望,調動農民革命積極性 承認土地私有 照舊交糧納稅是為解決國家財政開支的現實需要。3 由廢除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