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包特點是什麼蒙古包特點是什麼

2021-03-04 04:27:50 字數 4993 閱讀 2429

1樓:小

小明:我好冷啊

爸爸:去牆角站著

小明:為什麼要去牆角呢?

爸爸:因為那裡有90度

歐弟:那如果我們家是蒙古包呢?

錢楓:那就找塊地方躺著,因為那裡有180度~

2樓:匿名使用者

蒙古包(mongolianyurts)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適於牧業生

遊牧特色住房蒙古包(20張)產和遊牧生活。蒙古包呈圓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納600多人;小者可以容納20個人。蒙古包的架設很簡單,一般是搭建在水草適宜的地方,根據蒙古包的大小先畫一個圓圈,然後就可以開始按照圈的大小搭建。

蒙古包看起來外形雖小,但包內使用面積卻很大,而且室內空氣流通,採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非常適合於經常轉場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蒙古包是對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稱呼。「包」是「家」、「屋」的意思。

蒙古等民族傳統的住房。古稱穹廬,又稱氈帳、帳幕、氈包等。蒙古語稱格兒,滿語為蒙古包或蒙古博。

遊牧民族為適應遊牧生活而創造的這種居所,易於拆裝,便於遊牧。自匈奴時代起就已出現,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圓形,四周側壁分成數塊,每塊高130~160釐米、長230釐米左右,用條木編成網狀 ,幾塊連線,圍成圓形 ,上蓋傘骨狀圓頂,與側壁連線。

帳頂及四壁覆蓋或圍以毛氈,用繩索固定。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裝門板,帳頂留一圓形天窗,以便 蒙古包-國畫譚翃晶作品[1]採光、通風,排放炊煙,夜間或風雨雪天覆以氈。蒙古包最小的直徑為300多釐米,大的可容數百人。

蒙古汗國時代可汗及諸王的帳幕可容2000人。蒙古包分固定式和遊動式兩種。半農半牧區多建固定式,周圍砌土壁,上用葦草搭蓋;遊牧區多為遊動式。

遊動式又分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兩種,前者以牲畜馱運,後者以牛車或馬車拉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蒙古族定居者增多,僅在遊牧區尚保留蒙古包,即蒙古人所稱的「格爾斯」。自從有蒙古族以來,人們就開始使用蒙古包。

這已經有很長時間了。但究竟是何時開始使用的,無人知道確切的時間。蒙古包成為蒙古人的日常居所。

大多數蒙古人是遊牧部落,終年趕他們的山羊、綿羊、犛牛、馬和駱駝尋找新的牧場。蒙古包可以打點成行裝,由幾頭雙峰駱駝馱著,運到下一個落腳點,再重新搭起帳篷。

編輯本段

簡介蒙古 蒙古包包(mongolianyurts)古代稱作穹廬、「氈包」或「氈帳」。據《黑韃事略》記載:「穹廬有二樣:

燕京之制,用柳木為骨,正如南方罘思,可以卷舒,面前開門,上如傘骨,頂開一竅,謂之天窗,皆以氈為衣,馬上可載。草地之制,以柳木組定成硬圈,徑用氈撻定,不可卷舒,車上載行。」隨著畜牧業經濟的發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廬或氈帳逐漸被蒙古包代替。

蒙古包呈圓形尖頂,頂上和四周以一至兩層厚氈覆蓋。普通蒙古包

蒙古包美食(17張),頂高10-15尺,圍牆高約50尺左右,包門朝南或東南開。包內四大結構為:哈那(即蒙古包圍牆支架)、天窗(蒙語「套腦」)、椽子和門。

蒙古包以哈那的多少區分大小,通常分為4個、6個、8個、10個和12個哈那。12個哈那的蒙古包,在草原是罕見的,面積可達600多平方米,遠看如同一座城堡。過去幾十個如此大的蒙古包聚在一起,十分壯觀。

蒙古包自匈奴時代起就已出現,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外觀呈圓形,頂為圓錐形,圍牆為圓柱形,四周側壁分成數塊,每塊高160釐米左右,用條木編圍砌蓋;遊牧區多為遊動式。遊動式又分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兩種,前者以牲畜馱運,後者以牛車運輸。

哈薩克、塔吉克等族牧民遊牧時也居住蒙古包。

在遼闊的蒙古高原上,寒風呼嘯,大地點綴著許多白色的帳篷,它們就是蒙古包。

蒙古包是許多蒙古人的日常居住地。多數蒙古人終年趕著他們的山羊、綿羊、犛牛、馬和駱駝尋找新的牧場。蒙古包可以打點成行裝,由幾隻駱駝運到落腳點,再起帳篷。

蒙古族傳統民居。流行於內蒙古自治區等地牧區。一圓形天空,通煙氣。

包門小,朝南或朝東南。具有製做簡便,便於搬運、耐御風寒,適牧等特點。多用在蒙古語中「家」、「屋」的意思。

古時候稱蒙古包為「穹廬」、「氈帳」或「氈房」等。

蒙古包搭好後,人們進行包內裝飾。鋪上厚厚的地毯,四周掛上鏡框和招貼花。現在一些傢俱電器也進了蒙古包,生活十分舒暢歡樂。

蒙古包蒙古包的最大優點就是拆裝容易,搬遷簡便。架設時將「哈那」拉開便成圓形的圍牆,拆卸時將哈那摺疊合回體積便縮小,又能當牛板。一頂蒙古包只需要40峰駱駝或10輛雙輪牛車就可以運走,20小時就能搭蓋起來。

編輯本段

文化蒙古包內  遼闊的草原是蒙古民族縱馬征戰和自由放牧的大舞臺,最適合遊牧民族的居舍就是蒙古包。蒙古包,這是遊牧民族特有的文化模式,它伴隨著蒙古民族走過了漫長的年代。

蒙古包有其發展、演變的過程:古人制造洞室,沿洞壁用木頭、石頭砌到洞沿,上面搭一些橫木封頂就成了洞室。洞頂要留一口子,供人出入及走煙、出氣、採光、通風之用,後來發展成蒙古包的門和天窗。

那時稱這種洞室為烏爾斡,「烏爾」原意為「挖」的意思,現代蒙古語中已經專指蒙古包天窗上的頂氈,引伸為「家」、「戶」等意。在狩獵採集時代,蒙古族住在窩棚裡,這種圓形拱頂的隱蔽窩以活樹為支柱,用樺樹皮覆蓋,製作簡單,便於遺棄。隨著原始人類由採集向狩獵過渡,活動範圍越來越大,同時也把一部分食草動物逐漸馴養成家畜,出現了畜牧業的胚胎。

這就要求有一種便於遷徙的居室,於是窩棚之類的建築應運而生。在狩獵時代向遊牧時代過渡時,其居住由窩棚過渡到帳篷,帳篷用樹木做支架上蓋毛皮。進入畜牧 蒙古包社會,支架變成哈納,同上面提到的洞頂變成天窗結合在一起,便有了蒙古包的雛形。

也出現了毛氈帳,其形似天幕,用羊毛毪覆蓋。據《呼倫貝爾概要》載:「呼倫貝爾之普通蒙人,每限於遊牧,依水草而居,轉徙無常,概以穹廬為棲止。

此種天幕生涯,可蔽風雪,可防虎狼。」「穹廬'滿洲語曰『蒙古博』,俗讀『博』為『包』。」宋末元初遼人趙良嗣詩曰:

「朔風吹雪下雞山,燭暗穹廬夜色寒」,所詠的就是蒙古包。

古代的翰兒朵。此係古代蒙古貴族所用的蒙古包。亦做"窩裹陀",又稱"宮帳"。這種蒙古包與普通蒙古包相比較有三個特點:

其一,容積很大。普通蒙古包高約十

三、四尺,寬

五、六尺。古時的翰兒朵則高大得多。據魯不魯乞記敘:

"他們把這些帳幕做得如此之大,以至有時可達三十英尺寬。有一次,一輛車在地上留下的兩道輪跡之間的寬度,為二十英尺。當帳幕放在車上時,它在兩邊伸出車輪之外至少各有五英尺。

有這樣的情況,有一輛車用二十二匹牛拉一座帳幕……"這種用二十二條犍牛所拉的巨型蒙古包是一種極富表現力的創造。

其二,古代貴族用的翰兒朵富麗堂皇。《黑韃事略》徐霍注云:"霆至草地時,立金帳,其制則是草地中大氈帳,上下用氈為衣,中間用柳編為窗眼透明,用千餘條線曳住,閾與柱皆以金裹,故名。

"《蒙古祕史》雲:"王汗毫不介意地立起了金撒帳。"撒帳即細毛布,此處為細毛布做成的金碧輝煌的鉅帳。

這種經過裝飾以後的宮帳也叫"金殿"。

其三,宮帳的造型與蒙古包略有區別。宮帳的架子,是在哈勒嘎斯上插入烏尼並豎起哈那製成的。外形像人的脖子一樣。

魯不魯乞稱蒙哥汗的宮殿為"有頸髮屋"。據《水晶鑑》記載:"有天宮之帳曰宮帳"。

宮帳上面呈葫蘆形,葫蘆象徵福祿禎祥;下面呈桃兒形,桃兒形模仿天宮。現在成吉思汗陵寢地還儲存有這種宮帳的造型。宮帳金頂輝煌,蒙古包用黃緞子覆蓋,其上還綴有藏綠色流蘇的頂蓋,極為富麗,表現了蒙古民族特有的建築藝術。

蒙古包的簡介,特點是什麼?

3樓:種花家的小米兔

蒙古包自匈奴時代起就已出現,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外觀呈圓形,頂為圓錐形,圍牆為圓柱形,四周側壁分成數塊,每塊高160釐米左右,用條木編圍砌蓋;遊牧區多為遊動式。遊動式又分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兩種,前者以牲畜馱運,後者以牛車運輸。

哈薩克、塔吉克等族牧民遊牧時也居住蒙古包。

蒙古包是許多蒙古人的日常居住地。多數蒙古人終年趕著他們的山羊、綿羊、犛牛、馬和駱駝尋找新的牧場。蒙古包可以打點成行裝,由幾隻駱駝運到落腳點,再起帳篷。

蒙古族傳統民居。流行於內蒙古自治區等地牧區。一圓形天空,通煙氣。

包門小,朝南或朝東南。具有製做簡便,便於搬運、耐御風寒,適牧等特點,多用在蒙古語中「家」、「屋」的意思。古時候稱蒙古包為「穹廬」、「氈帳」或「氈房」等。

價效比高:採用鋼架蒙古包 ,首先在**上面比較來說,同樣直徑大小的蒙古包,用木質的**要比我們用鋼架的蒙古包 貴3倍以上。我們採用鋼管全是國家標準鋼管經過鍍鋅處理,永不生鏽。

搭建和拆卸:在搭建安裝方面 ,以往任何蒙古包都不可比擬的 ,最小的鋼架蒙古包,兩個人15分鐘就可以搭建起來 。這個特點極大的吸引了 做夜市燒烤的商家 ,方便,快捷。

保暖效果好:蒙古包採用四層保溫處理,第一層是防雨大化纖帆布,這個布是最好的防雨帆布 ,抗老化,壽命長,第二層和第三次分別是白色保溫羊毛氈和隔熱層,這樣可以是蒙古包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 ,最後則是金黃色的裡子布,進去之後讓人感覺進了一個金碧輝煌的宮殿般。感覺舒暢。

蒙古包(mongolian yurts)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適於牧業生產和遊牧生活。蒙古包包內寬敞舒適,是用特製的木架做「哈那」(蒙古包的圍欄支撐),用兩至三層羊毛氈圍裹而成,之後用馬鬃或駝毛擰成的繩子**而成,頂部用「烏耐」作支架並蓋有「布樂斯」,以呈天幕狀。

其圓形尖頂開有天窗「陶腦」,上面蓋著四方塊的羊毛氈 「烏日何」,可通風、採光,既便於搭建,又便於拆卸移動,適於輪牧走場居住。

蒙古包獨特的製作技藝,體現了蒙古民族的審美觀與高超的技能,有著不可替代的觀賞價值,同時具有實用價值、藝術價值、經濟價值。在歷史上,許多東西方旅行家、探險家、學者在他們的著作裡寫到蒙古包,如法國魯不魯乞寫出的《東遊記》等。

4樓:我是黃黃你是誰

簡介: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適於牧業生產和遊牧生活。

蒙古包包內寬敞舒適,是用特製的木架做「哈那」(蒙古包的圍欄支撐),用兩至三層羊毛氈圍裹而成,之後用馬鬃或駝毛擰成的繩子**而成,其頂部用「烏耐」作支架並蓋有「布樂斯」,以呈天幕狀。其圓形尖頂開有天窗「陶腦」,上面蓋著四方塊的羊毛氈 「烏日何」,可通風、採光,既便於搭建,又便於拆卸移動,適於輪牧走場居住。

特點:蒙古包以圓形為總風格,無稜無角,呈流線形。包頂為拱形,其承受力最強,包身近似圓柱形,上下形成一個強固的整體。

因此,草原上的沙暴和風雪,不會使蒙古包陷於滅頂之災。搭蓋堅固的蒙古包,可以經受冬春的十級大風,由於包頂是圓的存不住水,下雨落雪的時候,把蒙古包的頂氈蓋上,它就形成了一個球狀封閉體。因此它還能經得住草原上的大雨。

連續幾天幾夜的大雨,下得房倒屋塌,它卻安然無恙,再大的雨也不會漏進包裡。

蒙古包有哪些特點和優點蒙古包的特點

蒙古包以圓形為總風格,無稜無角,呈流線形。包頂為拱形,其承受力最強,包身近似圓柱形,上下形成一個強固的整體。因此,草原上的沙暴和風雪,不會使蒙古包陷於滅頂之災。搭蓋堅固的蒙古包,可以經受冬春的十級大風,由於包頂是圓的存不住水,下雨落雪的時候,把蒙古包的頂氈蓋上,它就形成了一個球狀封閉體。因此它還能經...

寫了解蒙古包特點,怎麼建,歷史,蒙古包的由來和特點

1 蒙古包特點 搭蓋迅速 拆卸容易 裝載方便 搬遷輕便。2 蒙古包的搭建步驟 一 首先立圍扇,木柵,就是鐵日木 又叫哈那 即蒙古包的木製骨架。鐵日木 又叫哈那 是以柳木條用皮繩縫編成菱形網眼的網片。將若干哈那連結,形成一個圓形柵框,就是蒙古包的牆壁。蒙古包的大小,一般由哈那的多少而定。普通蒙古包,多...

蒙古包是如何搭成的蒙古包是如何搭建的?

蒙古包主要由架木 苫氈 繩帶三大部分組成。製作不用泥水土坯磚瓦,原料非木即毛,可謂建築史上的奇觀,遊牧民族的一大貢獻。架木蒙古包的架木包括套瑙 烏尼 哈那 門檻。套瑙蒙古包的套瑙分聯結式和插椽式兩種。要求木質要好,一般用檀木或榆木製作。兩種套瑙的區別在於 聯結式套瑙的橫木是分開的,插椽式套瑙不分。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