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了解蒙古包特點,怎麼建,歷史,蒙古包的由來和特點

2022-06-20 04:01:45 字數 5954 閱讀 9488

1樓:匿名使用者

1、蒙古包特點

搭蓋迅速;

拆卸容易;

裝載方便;

搬遷輕便。

2、蒙古包的搭建步驟:

一)首先立圍扇,木柵,就是鐵日木(又叫哈那),即蒙古包的木製骨架。

鐵日木(又叫哈那)是以柳木條用皮繩縫編成菱形網眼的網片。將若干哈那連結,形成一個圓形柵框,就是蒙古包的牆壁。蒙古包的大小,一般由哈那的多少而定。普通蒙古包,多為

四、五、六個哈那,也有

八、十個哈那的大蒙古包。

二)鐵日木(又叫哈那)與門的連結。

門,蒙古語稱作「唔得」,也叫「哈拉嘎」。由門框、門檻和門楣組成,門框與鐵日木(又叫哈那)高度相等,門由框定,因此蒙古包的門不能太高,一般高約三尺五寸左右,寬約二尺

五、六寸,人得彎著腰才能進去。門朝南或東南方向,可避西北風。新疆蒙古族門主要向兩邊開。

三)哈日雅琪(又叫套瑙)與烏尼。

烏尼是蒙古包的肩,上聯哈日雅琪(又叫套瑙),下接鐵日木(又叫哈那)。其長短大小粗細要整齊劃一,木質要求一樣,其數量,要隨哈日雅琪(又叫套瑙)改變。這樣蒙古包才能肩齊,能圓。

烏尼為細長的木棍,橢圓或圓形。上端要插入或聯結哈日雅琪(又叫套瑙),頭一定要光滑稍彎曲,否則造出的氈包容易偏斜傾倒。下端有繩釦,以便於鐵日木(又叫哈那)頭套在一起。

烏尼卡在鐵日木(又叫哈那)頭的丫性叉子中,上端正好平齊為準。烏尼一般由松木或紅柳木製作。

哈日雅琪(又叫套瑙),蒙古包天窗,位於蒙古包頂**,它可以排煙、通氣、照明、採光。窩呢,即蒙古包頂部的傘形骨架。注意它上面的孔,是留給烏尼(椽子)的。

蒙古包的由來和特點

2樓:我是龍的傳人

一、蒙古包的由來:

蒙古包的形成經過一個漫長的歷史階段:猿人住天然山洞,古人改造利用現成山洞居住。到了今人時代,才會自己製造「洞室」,在地面挖一個地洞,沿洞壁用木頭、石頭之類謅甃起來,甃得快齊至洞沿,再在洞中栽一排木杆,與木石牆平齊,上面搭一些橫木封頂,就成了洞室——烏爾斡。

洞頂要留一口子,靠口子斜支一根粗木通到洞底,上面刻一些簡單的壕作為梯子,供人出入用。同時兼有走煙出氣採光通風等多種功能,後來就發展為蒙古包的門和天窗。阿爾泰語系的突厥、滿洲、蒙古都把這種洞室稱為烏爾斡。

烏爾這一詞就是「挖」的意思,至今仍用在衛拉特蒙古的口語中。現在的普通蒙古語中,烏爾斡已經專指蒙古包天窗上的氈,引伸為「家」、「戶」、「居民」等意。可以看作是一種歷史陳跡的遺留。

在狩獵採集時代,蒙古族住在窩棚裡,這種圓形拱頂蒙古包的隱蔽窩以活樹為支柱,用樺樹皮覆蓋,製作簡單,便於遺棄。

隨著原始人類由採集向狩獵過渡,活動範圍越來越大,同時也把一部分食草動物逐漸馴成家畜,出現了畜牧業的雛形。這要求一種便於遷徙的居室,於是窩棚之類的建築應運而生。窩棚再向前一步,支架變成哈那,並跟前面提到的洞頂結合在一起,便有了蒙古包的雛形。

隨著畜牧業經濟的發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廬或氈帳逐漸被蒙古包代替。

二、蒙古包的特點:

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氈、繩帶三大部分組成。製作不用泥水土坯磚瓦,原料非木即毛。蒙古包呈圓形尖頂,頂上和四周以一至兩層厚氈覆蓋。

普通蒙古包,頂高10-15尺,圍牆長約50尺左右,包門朝南或東南開。包內四大結構為:哈那(即蒙古包圍牆支架)、天窗(蒙語「套腦」)、椽子和門。

蒙古包以哈那的多少區分大小,通常分為4個、6個、8個、10個和12個哈那。12個哈那的蒙古包,在草原是罕見的,面積可達600多平方米,遠看如同一座城堡。

3樓:匿名使用者

蒙古包蒙古族經常使用

蒙古包的簡介,特點是什麼?

蒙古包特點簡介

4樓:凮起雲湧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適於牧業生產和遊牧生活。蒙古包呈圓形尖頂,頂上和四周以一至兩層厚氈覆蓋。

普通蒙古包,頂高10-15尺,圍牆高約50尺左右,包門朝南或東南開。包內四大結構為哈那、天窗、椽子和門。

蒙古包以哈那的多少區分大小,通常分為4個、6個、8個、10個和12個哈那,12個哈那的蒙古包。

在草原是罕見的,面積可達600多平方米,遠看如同一座城堡。過去幾十個如此大的蒙古包聚在一起,十分壯觀。

5樓:柯南海盜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適於牧業生產和遊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稱作穹廬、「氈包」或「氈帳」。

據《黑韃事略》記載:「穹隆有二樣:燕京之制,用柳木為骨,正如南方罘思,可以卷舒,面前開門,上如傘骨,頂開一竅,謂之天窗,皆以氈為衣,馬上可載。

草地之制,以柳木組定成硬圈,徑用氈撻定,不可卷舒,車上載行。」隨著畜牧業經濟的發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隆或氈帳逐漸被蒙古包代替。蒙古包呈圓形尖頂,頂上和四周以一至兩層厚氈覆蓋。

普通蒙古包,頂高10-15尺,圍牆高約5尺左右,包門朝南或東南開。包內四大結構為:哈那(即蒙古包圍牆支架)、天窗(蒙語「套腦」)、椽子和門。

蒙古包以哈那的多少區分大小,通常分為4個、6個、8個、10個和12個哈那。12個哈那的蒙古包,在草原是罕見的,面積可達60多平方米,遠看如同一座城堡。過去幾十個如此大的蒙古包聚在一起,十分壯觀。

6樓:習慣跟在你身後

蒙古包呈圓形,有大有小,大者,可納20多人 休息;小者,也能容10幾個人。蒙古包的架設很簡 單,一般是在水草適宜的地方,根據包的大小先畫 一個畫圈,然後沿著畫好的圓圈將「哈納」(用2.5 米長的柳條交叉編結而成)架好,再架上頂部的「 烏尼」(長約3 .

2 米的柳條棍),將「哈納」和 「烏尼」按圓形銜接在一起綁架好,然後搭上毛氈, 用毛繩繫牢,便大功告成。一戶牧民就算在草原上 安家落戶了。

蒙古包搭好後,人們進行包內裝飾。鋪上厚厚 的地氈,擺上傢俱,四周掛上鏡框和招貼花。現在 一些傢俱電器也進了蒙古包,生活十分舒暢歡樂。

蒙古包的最大優點就是拆裝容易。搬遷簡便。 架設時將「哈納」拉開便成圓形的圍牆,拆卸時將 哈納摺疊合回體積便縮小,又能當牛、馬車的車板。

一頂蒙古包只需要兩峰駱駝或一輛雙輪牛車就可以 運走,兩三小時就能搭蓋起來。

7樓:蒼狼

蒙古 蒙古包

包(mongolianyurts)古代稱作穹廬、「氈包」或「氈帳」。據《黑韃事略》記載:「穹廬有二樣:

燕京之制,用柳木為骨,正如南方罘思,可以卷舒,面前開門,上如傘骨,頂開一竅,謂之天窗,皆以氈為衣,馬上可載。草地之制,以柳木組定成硬圈,徑用氈撻定,不可卷舒,車上載行。」隨著畜牧業經濟的發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廬或氈帳逐漸被蒙古包代替。

蒙古包呈圓形尖頂,頂上和四周以一至兩層厚氈覆蓋。普通蒙古包

蒙古包美食(17張),頂高10-15尺,圍牆高約50尺左右,包門朝南或東南開。包內四大結構為:哈那(即蒙古包圍牆支架)、天窗(蒙語「套腦」)、椽子和門。

蒙古包以哈那的多少區分大小,通常分為4個、6個、8個、10個和12個哈那。12個哈那的蒙古包,在草原是罕見的,面積可達600多平方米,遠看如同一座城堡。過去幾十個如此大的蒙古包聚在一起,十分壯觀。

  蒙古包自匈奴時代起就已出現,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外觀呈圓形,頂為圓錐形,圍牆為圓柱形,四周側壁分成數塊,每塊高160釐米左右,用條木編圍砌蓋;遊牧區多為遊動式。遊動式又分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兩種,前者以牲畜馱運,後者以牛車運輸。

哈薩克、塔吉克等族牧民遊牧時也居住蒙古包。   在遼闊的蒙古高原上,寒風呼嘯,大地點綴著許多白色的帳篷,它們就是蒙古包。   蒙古包是許多蒙古人的日常居住地。

多數蒙古人終年趕著他們的山羊、綿羊、犛牛、馬和駱駝尋找新的牧場。蒙古包可以打點成行裝,由幾隻駱駝運到落腳點,再起帳篷。   蒙古族傳統民居。

流行於內蒙古自治區等地牧區。一圓形天空,通煙氣。包門小,朝南或朝東南。

具有製做簡便,便於搬運、耐御風寒,適牧等特點。多用在蒙古語中「家」、「屋」的意思。古時候稱蒙古包為「穹廬」、「氈帳」或「氈房」等。

  蒙古包搭好後,人們進行包內裝飾。鋪上厚厚的地毯,四周掛上鏡框和招貼花。現在一些傢俱電器也進了蒙古包,生活十分舒暢歡樂。

蒙古包

蒙古包的最大優點就是拆裝容易,搬遷簡便。架設時將「哈那」拉開便成圓形的圍牆,拆卸時將哈那摺疊合回體積便縮小,又能當牛板。一頂蒙古包只需要40峰駱駝或10輛雙輪牛車就可以運走,20小時就能搭蓋起來。

蒙古包的特點

8樓:匿名使用者

蒙古包呈圓形,有大有小,大者,可納20多人 休息;小者,也能容10幾個人。蒙古包的架設很簡 單,一般是在水草適宜的地方,根據包的大小先畫 一個畫圈,然後沿著畫好的圓圈將「哈納」(用2.5 米長的柳條交叉編結而成)架好,再架上頂部的「 烏尼」(長約3 .

2 米的柳條棍),將「哈納」和 「烏尼」按圓形銜接在一起綁架好,然後搭上毛氈, 用毛繩繫牢,便大功告成。一戶牧民就算在草原上 安家落戶了。

蒙古包搭好後,人們進行包內裝飾。鋪上厚厚 的地氈,擺上傢俱,四周掛上鏡框和招貼花。現在 一些傢俱電器也進了蒙古包,生活十分舒暢歡樂。

蒙古包的最大優點就是拆裝容易。搬遷簡便。 架設時將「哈納」拉開便成圓形的圍牆,拆卸時將 哈納摺疊合回體積便縮小,又能當牛、馬車的車板。

一頂蒙古包只需要兩峰駱駝或一輛雙輪牛車就可以 運走,兩三小時就能搭蓋起來。

9樓:向日葵

蒙古包的最大優點是易拆易裝,便於搬遷。一頂蒙古包只需要兩峰駱駝或一輛勒勒車就可以運走,兩三個小時就能搭蓋起來。再就是可以就地取材,就地製造,民間手工藝人就能製作。

還有,蒙古包看起來外形雖小,但包內使用面積卻很大,而且室內空氣流通和採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很適合於經常移場放牧的遊牧民居住和使用。

蒙古包是東南向而設的。這與古代北方草原民族的崇尚太陽,有朝日之俗有關。但這種東南向習慣不僅是一種信仰,更多的是為抵禦嚴寒和風雪,包含著草原人民適應自然環境的智慧和創造,因為他們居住在高寒地帶,冬季又多西北風。

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氈、繩帶三大部分組成。製作不用泥水土坯磚瓦,原料非木即毛,可謂建築史上的奇觀,遊牧民族的一大貢獻。

1.蒙古包的架木: 蒙古包的架木包括套瑙、烏尼、哈那、門檻。

(1) 套瑙

蒙古包的套瑙分聯結式和插椽式兩種。要求木質要好,一般用檀木或榆木製作。兩種套瑙的區別在於:

聯結式套瑙的橫木是分開的,插椽式套瑙不分。聯結式套瑙有三個圈,外面的圈上有許多伸出的小木條,用來連線烏尼。這種套瑙和烏尼是連在一起的。

因為能一分為二,駱駝運起來十分方便。

(2) 烏尼

烏尼通譯為椽子,是蒙古包的肩,上聯套瑙,下接哈納。其長短大小粗細要整齊劃一,木質要求一樣,長短由套瑙來決定,其數量,也要隨套瑙改變。這樣蒙古包才能肩齊,能圓。

烏尼為細長的木棍,橢圓或圓形。上端要插入或聯結套瑙,頭一定要光滑稍彎曲,否則造出的氈包容易偏斜傾倒。下端有繩釦,以便於哈那頭套在一起。

粗細以哈那決定,一般卡在哈那頭的丫性叉子中,上端正好平齊為準。烏尼一般由松木或紅柳木製作。

(3) 哈那

哈那承套瑙、烏尼,定氈包大小,最少有四個,數量多少由套瑙大小決定。 哈那有三個神奇的特性:

其一,是它的伸縮性。高低大小可以相對調節,不像套瑙、烏尼那樣尺寸固定。一般習慣上說多少個頭、多少個皮釘的哈那,不說幾尺幾寸。

皮釘一般有十個皮釘,十一個皮釘等等(指一個哈那)。皮釘越多,哈那豎起來越高,往長拉的可能性越小;皮釘越少,哈那豎起來越低,往長拉的可能性越大。頭一般有十

四、十五、十六個不等。增加一個頭,網眼就要增加,同時哈那的寬度就要加大。這一特點,給擴大或縮小蒙古包提供了可能性。

做哈那的時候,是把長短粗細相同的柳棍,以等距離互相交叉排列起來,形成許多平行四邊形的小網眼,在交叉點用皮釘(以駝皮最好)釘住。這樣蒙古包可大可小、可高可矮。蒙古包要高建的話,哈那的網眼就窄,包的直徑就小;要矮建的話,哈那的網眼就寬,包的直徑就大。

雨季要搭得高一些,風季要搭得低一些。蒙古人四季遊牧,不用為選蒙古包的地基犯愁,這樣的房子是無論如何不能比擬的。由於哈那這一特性,決定了它裝卸、運載、搭蓋都很方便。

其二,是巨大的支撐力。哈那交叉出來的丫形支口,在上面承接烏尼的叫頭,在下面接觸地面的叫腿,兩旁與別的哈那綁口叫口。哈那頭均勻地承受了烏尼傳來的重力以後,通過每一個網眼分散和均攤下來,傳到哈那腿上。

這就是為什麼指頭粗的柳棍,能承受二三千斤壓力的奧妙所在了。

蒙古包有哪些特點和優點蒙古包的特點

蒙古包以圓形為總風格,無稜無角,呈流線形。包頂為拱形,其承受力最強,包身近似圓柱形,上下形成一個強固的整體。因此,草原上的沙暴和風雪,不會使蒙古包陷於滅頂之災。搭蓋堅固的蒙古包,可以經受冬春的十級大風,由於包頂是圓的存不住水,下雨落雪的時候,把蒙古包的頂氈蓋上,它就形成了一個球狀封閉體。因此它還能經...

蒙古包特點是什麼蒙古包特點是什麼

小明 我好冷啊 爸爸 去牆角站著 小明 為什麼要去牆角呢?爸爸 因為那裡有90度 歐弟 那如果我們家是蒙古包呢?錢楓 那就找塊地方躺著,因為那裡有180度 蒙古包 mongolianyurts 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適於牧業生 遊牧特色住房蒙古包 20張 產和遊牧生活。蒙古...

蒙古包蚊帳怎麼固定在席夢思的床上

不用固定的,當蚊帳撐開之後,直接在裡面鋪 單,當人躺在上面的時候是很穩定的,不會輕易移動的 蒙古蚊帳包採用的支架 1 不鏽鋼支架 駁口牢固,硬度大,光澤亮,不彎曲,不會變形,平衡性好,可伸縮,中間可以懸掛風扇,不生鏽,安裝方便,較耐用。2 輕質碳纖維支架 牢固堅韌,可摺疊,摺疊處介面圈表面為鍍鉻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