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元明清服飾

2021-03-04 01:41:43 字數 5259 閱讀 1504

1樓:匿名使用者

唐朝女d子i衣裙顏色豐o富多彩,以8紅、綠、紫、黃色最為2流行,如時人b所云z「紅裙妒殺石榴花」、「藕絲衫子e藕絲裙」、「折腰多舞鬱金裙」等,衫、襦、襖、裙上x多有織文2和繡文5,如唐詩所描述:「新貼繡羅襦,雙5雙3金鷓鴣」、「羅衫葉葉繡重重,金鳳0銀鵝各一m叢」。 宋代的服裝,其服色、服式多承襲唐代,只是與a傳統的溶合做得更好、更自然,給人n的感覺是恢復中1國的風0格。

宋朝時候的服飾宋朝的**大q體上d沿襲唐代樣式,一p般百姓多穿交領或圓領的長7袍,做事的時候就把衣服往上g塞在腰帶上o,衣服是黑白兩種顏色。 當時退休的**、士k大m夫v多穿一r種叫做「直掇」的對襟長3衫,袖子v大y大i的,袖口l、領口w、衫角都鑲有黑邊,頭上j再戴一y頂方5桶形的帽子h,叫做「東坡巾s」。 明代的**,大z人p多穿青布直身的寬大f長1衣,頭上q戴四方3平定巾p,一s般平民穿短衣,裹頭巾k。

這個k時候出現了v一e種六8瓣、八u瓣布片2縫合的小i帽,看起來很像剖成半邊的西瓜。本來是僕7役所戴的,但是因為5戴起來很方1便,所以4就普遍流行起來。這就是清代「瓜皮小a帽」的前身。

明代的貴婦多是穿紅色大d袖的袍子o,一p般婦女z只能穿桃紅、紫綠及y一n些淺淡的顏色。平日8常穿的是短衫長5裙,腰上d繫著綢帶,裙子w寬大m,樣式很多,像百褶裙、鳳8尾裙、月8華裙等。 清代**主要是長4袍和馬a褂,袖端呈馬x蹄形是歷i代不z曾見0過的。

長0袍造型簡練,立領直身,偏大y襟,前後衣身有接縫,下x擺有兩開o衩(古時稱「缺褲」),四開s衩和無g開p衩幾o種型別。清初馬d褂採用天b藍色。乾隆時以5玫瑰紫為0佳,清末1深絳(赤、大j紅)最流行,**時期流行淺灰和淺駝顏色。

漢族婦女i在康熙、雍正時期還保留明代款式,時興小m袖衣和長6裙;乾隆以8後,衣服漸肥漸短,袖口a日6寬,再加雲x肩,花樣翻新無f可底止2;到晚清時都市婦女e已g去裙著褲,衣上r鑲花邊、滾牙4子g,一c衣之b貴大l都花在這上k面。滿族婦女v著「旗裝」,梳旗髻(俗稱兩把頭),穿「花盆底」旗鞋。至於r後世流傳的所謂旗袍,長1期主要用於n宮廷和王x室。

清代後期,旗袍也c為7漢族中5的貴婦所仿用。 旗袍或短裝有琵琶襟、大e襟和對襟等幾c種不u同形式。與q其相配的裙或褲,以1滿地印花、繡花和襉等工k藝h手4段作裝飾。

襟邊、領邊和袖邊均以6鑲、滾、繡等為2飾,史書6記載「……鑲滾之q費更甚,有所謂白旗邊,金白鬼子x欄干g、牡丹3帶、盤金滿繡等各色,一f衫一l裙……鑲滾之s弗加倍,衣身居十q之l六4,鑲條居十d之y四,衣只有六8分2綾綢,新時離奇,變色以6後很難拆改。又j有將羊皮做襖反5穿,皮上y亦加鑲滾,更有排鬚雲f肩,冬夏各衣,均可加工a……」清初滿族婦女i與s男人z的裝扮相差不b多,不v同之d處只是穿耳梳髻,未嫁女h垂辮。滿女v不j纏足不a著裙,衣外坎肩與i衫齊平,長0衫之b內0有小o衣,相當於i漢女a的肚兜,衣外之s衣又f稱「烏1龍」。

旗裝在清代,除具有上b述共同特點外,不o同時期的組合特徵仍0比2較鮮明。

h┃⊥w\g猢dfīeb酣慳cy×w\

2樓:樊廣中

唐朝:一到三品服紫,四品深緋,五品淺緋,六品深綠,七品淺綠,八品深青,九品淺青。

宋朝**服飾一到四品服紫,

五、六品服緋,

七、八、九品服綠

元朝**的服飾一到五品服紫,

六、七品服緋,

八、九品服綠。

此外,元朝**的服飾增加了繡紋,其中,一品為徑五寸獨科花,二品為徑二寸獨科花,三品為無枝葉散答花,四到七品為徑一寸小朵花,**品無花紋。

明朝**的服飾一到四品服緋,

五、六、七品服青,

八、九品服綠。

一品文官繡紋為仙鶴,二品為錦雞,三品為孔雀,四品為雲雁,五品為白鶴,六品為鷺鷥,七品為蝴,八品為黃鸝,九品為鵪鶉。

一、二品武官繡紋為獅子,

三、四品為虎豹,

五、品為熊,

六、七品為彪,八品為犀牛,九品為海馬。

清朝**的服飾服色一律為石青色或藍色

文官綴繡的補子圖案分別為:一品為仙鶴,二品為錦雞,三品為孔雀,四品為雲雁,五品為白鷳,六品為鷺鷥,七品為紫鴛鴦,八品為鵪鶉,九品為練雀。

武官補子一品為麒麟,二品為獅子,三品為豹,四品為虎,五品為熊,六為品彪,

七、八品為犀牛,九品為海馬。

3樓:匿名使用者

大明衣冠論壇 把朝代名稱打進去搜尋 一定有你想要的 http://****ming-yiguan.***/

三國兩晉南北朝唐宋元明清服飾特點

4樓:seo樂

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風流名士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誕而風流自賞。這一時期男子都以寬衫大袖,褒衣博帶為尚。衫和袍在樣式上有明顯的區別,照漢習俗,稱為袍的袖端當收斂,並有祛口,袖口寬敞。

婦女服裝承襲秦漢的遺俗,並吸收少數民族服飾特色有所改進,特點為:對襟,束腰,衣袖寬大,並在袖口、衣襟、下襬綴有不同色的緣飾,下著條紋間色裙,腰間用一塊帛帶系扎。衣身部分緊身合體,袖口肥大,裙為多折襉裙,裙長曳地,下襬寬鬆。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雜裾服 :這種服裝與漢代相比,已有較大的差異。在衣服的下襬部位,加一些飾物,通常以絲織物製成。

其特點是上寬下尖形如三角,並層層相疊。另外,由於從圍裳中伸出來的飄帶比較長,走起路來,如燕飛舞。到南北朝時,這種服飾又有了變化,去掉了曳地的飄帶,而將尖角的「燕尾」加長,使兩者合為一體。

隋唐:隋唐服裝都表現其開放的思想、開拓的精神,反映鮮明的時代性和強烈的民族性,襦裙是唐代婦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唐初,婦女的短襦小袖,緊身長裙,裙腰高系以絲帶系扎。

披帛,又稱「畫帛」,通常輕薄的紗羅製成,印畫圖紋,二米以上,用時將它披搭在肩上,並盤繞於兩臂之間。唐代婦女,以體態豐腴為美。裙子的寬度比隋末唐初時要肥大的多。

圓領式樣很早便出現,到隋唐才盛行為官式常服。延續了唐,五代,宋,明,並對日本,高麗等國產生很大的影響。唐代男子以襆頭袍衫為尚。

襆頭稱袱頭,是在漢魏幅巾基礎上形成的一種首服。唐代後,人們在襆頭裡面增加了一個固定的飾物,名為「巾子」。其形狀各個時期不同。

除巾子,襆頭的兩腳有許多變化,晚唐五代,已由軟腳改變成左右各一的硬腳即便是在其最盛行的唐朝,也多侷限於以長安為中心的地區,以及**,皇室成員之中,而在如吳越地區以及普通百姓之間,則以大襟右衽交領這種漢服為主。唐代官吏,除穿圓領窄袖袍衫之外,在一些重要場合,仍穿禮服。禮服的樣式,多承襲隋朝舊制。

圓領漢服和交領漢服一樣,是漢民族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

盛唐以後,胡服的影響減弱,女服的樣式日趨寬大。中晚唐時期一般婦女袖寬四尺以上。中晚唐的貴族禮服,一般多在重要場合穿著。

穿著這種禮服,發上簪有金翠花鈿,又稱「鈿釵禮衣」。大袖衫裙樣式為大袖、對襟,佩以長裙、披帛。以紗羅作女服的衣料,是唐代服飾中的一個特點,這和當時的思想開放有密切關係。

宋朝宋代服飾總體來說可分官服與民服兩大類。官服又分朝服和公服。朝服用於朝會及祭祀等重要場合,皆朱衣朱裳,佩帶和襯以不同顏色和質地的衣飾,還有相應的冠冕。

公服是**的常服,式樣是圓領大袖,腰間束以革帶,頭戴襆頭,腳穿革履或絲麻織造的鞋子。庶民百姓只許穿白色衣服,後又允許流外官、舉人、庶人可穿黑色衣服。但實際生活中,民間服色五彩斑斕,根本不受約束 宋朝的**大體上沿襲唐代樣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領或圓領的長袍,做事的時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帶上,衣服是黑白兩種顏色。

宋代一般婦女所穿服飾有襖、襦、衫、背子、半臂、裙子、褲等。婦女以裙裝穿著為主,但也有長褲。婦女的穿著與漢代相似,都是瘦長、窄袖、交領,下穿各式的長裙,顏色淡雅。

襦和襖形式比較短小,下身配裙子。顏色常以紅、紫為主,黃次之。宋代的襦裙樣式和唐代的襦裙大體相同。

身上的裝飾並不複雜,除披帛,只在腰間正中部位佩的飄帶上增加一個玉製圓環飾物,主要是為了壓住裙幅,使其在走路或活動時不至會隨風飄舞而影響美觀,史書所稱的「玉環綬」,就是這種裝飾。

宋朝流行褙子,長袖、長衣身,腋下開胯,即衣服前後襟不縫合,而在腋下和背字尾有帶子的樣式。腋下的雙帶本來可以把前後兩片衣襟繫住,宋代是垂掛著作裝飾用。穿褙子時,在腰間用勒帛繫住。

領型有直領對襟式、斜領交襟式、盤領交襟式三種,以直領式為多。斜領和盤領二式只在男子穿在公服裡面,婦女都穿直領對襟式。宋代女子所穿褙子,初期短小,後加長,發展為袖大於衫、長與裙齊。

元代:以長袍為主。**和士庶的日常服裝多為窄袖長袍。大宴活動中,天子百官穿統一顏色的服裝,稱「質孫服」。

元代婦女服裝分貴族和平民兩種衣。貴族多為蒙古人,以皮衣皮帽為民族裝,材料多為貂鼠皮和羊皮。多為寬大的袍式,衣袖形似燈籠,袖口窄小,袖身寬肥。

這種袍式肩部裝飾十分華美。面料質地十分考究,採用雲錦、茸類及毛氈織物,顏色多為紅色。

明朝:中國各朝代服裝特點明代服飾儀態端莊,氣度巨集美,是華夏近古服飾藝術的典範,當今中國戲曲服裝的款式紋彩,多采自明服飾。明代的章服衣冠更豪奢,織繡技藝邁向頂峰,文化內涵更豐富。

棉花為服裝的主要原料。明代**上衣拉長,露裙縮短,以圓領為主。裙邊有繡邊,裝飾作用。

女子冠服制度更完備。有一種特殊式樣的帔子,其形美如彩霞,名「霞帔」。與「鳳冠」一起成為最具代表性的貴婦禮服,一般的平民女子,在出嫁時穿戴鳳冠霞帔。

明代上襦下裙的服裝在年輕婦女中間,加一條短小的腰裙便活動。上襦為交領、長袖短衣。裙子的顏色,初尚淺淡。

裙幅初為六幅,後八幅,腰間有很多細褶,行動輒如水紋。明末,腰間的褶襉變密,每褶有一種顏色,微風吹來,色如月華,故稱「月華裙」。 腰帶上掛一根以絲帶編成的「宮絛」,中間打幾個環結,然後下垂至地以壓裙幅,作用與宋代的玉環綬相似。

**戴烏紗帽、襆頭,身穿盤領窄袖大袍。「盤領」即一種加有圓形沿口的高領。這種袍服是明代男子的主要服式,不僅官宦可用,士庶也可穿著,只是顏色有所區別。

明朝建國二十五年以後,凡文武**,不論級別,都必須在袍服的胸前和後背綴一方補子,以示區別。這是明代官服中最有特色的裝束

明代穿公服其製為盤領右衽,袖寬三尺。袍服所用的紋樣及顏色,因級別而異。以上服飾,與展腳襆頭搭配,多用於重大朝會。

清:清朝入關後,衣袖短窄,素樸肅穆的滿族旗裝在服飾中取得了統治地位。特點為用料節省、製作簡便、穿著便利。

,清朝旗袍多為圓領,衣釦均在右側,一般為五粒。衣袖、衣身平直,在襟邊、領邊和袖邊都飾有寬邊花紋,整體看來較為保守。不同時期的旗袍個性特徵的。

清代男子服裝主要有袍服、褂、襖、衫、褲等。有一種為「馬甲」或稱「坎肩」,男女皆著。一般穿在裡面, 樣式較窄小。

一種多鈕釦的馬甲,四周鑲邊,正胸釘一橫排鈕釦,共十三粒,俗稱「一字襟」馬甲,或稱「十三太保」。

清代禮服一般無領,穿時需在袍服上另加一硬領。春秋用淺湖色緞,冬用絨或皮,稱「領衣」,形似牛舌,俗稱「牛舌頭」。質料用布或綢緞,前為對襟,用鈕釦系之,束在腰間。

還有一種形似菱角,上面繡以紋樣,多用於**朝服。

漢族婦女服飾,初期仍如明末。不斷的演變後形成一代特色。凡后妃命婦, 用鳳冠、霞帔。

普通婦女除婚嫁及入殮時「借穿」一下這種服飾外,其它場合以披風、襖裙作為禮服。袍衫(旗袍)也深受漢族婦女的喜愛,不過滿族的**沒有漢族的寬大。滿族**一般為窄而瘦長,多在外面加坎肩。

隋唐宋元明清都城在哪,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資料

隋唐宋元明清都城隋都洛陽,唐都長安,北宋都東京 開封 南宋都臨安 杭州 元都大都 北京 明都金陵 南京 後遷都燕京 北京 清都北京 隋朝 長安 唐朝 長安 宋朝 汴梁 開封 元朝 大都 北京 明朝 前期南京 後期遷到北京 清朝 北京 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資料 五帝 約前26世紀初 約前22民紀末至約...

唐宋元明清,距離現在有多少年,唐宋元明清從歷史到現在有多少年了

李淵公元618建立唐朝,距今應該有1395年了 唐618 907 後唐923 936 北宋960 1127 南宋1127 1276 元1206 1368 明1368 1644 清1616 1911 唐宋元明清,距離現在有多少年 唐朝 618年 907年 從建立之初到現在相距1399年。宋朝 960年...

宋元明清文學形式變化的特點在唐宋元明清這些主流文學中,明清時期的代表作有哪些其特點分別是什麼?

先秦散文,分為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前者包括 左傳 國語 戰國策 等歷史著作 後者是儒 墨 道 法等學派的文章,其中如 論語 墨子 孟子 等,是孔丘 墨翟 孟軻的 對其師言行的記錄,莊子 荀子 韓非子 等則為本人的著作。漢賦,是在漢朝湧現出的一種有韻的散文,它的特點是散韻結合,專事鋪敘。從賦的形式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