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英語報刊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2021-03-04 00:32:45 字數 5960 閱讀 5367

1樓:匿名使用者

語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對語言學習者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一箇中國人,在中國文化的薰陶下,他的思維方式和語言的表達都有一種較為固定的方式,這種較為固定的方式還會對他的英語學習產生某種制約作用。因此,高校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英語報刊選讀的教學中就要重視對學生進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

一、英語報刊選讀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的原則

由於文化的多樣性,所以在英語報刊選讀課的教學中加強對學生進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就要求教師一方面要熟練地掌握跨文化交流方面的知識,另一方面也要對目標語文化持有一種正確的態度和評價立場,同時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具體說,必須遵循如下的原則:

1關聯性原

英語報刊中的內容非常廣泛,資訊量也極大,反映的是英美國家及其文化的方方面面,是對學生進行跨文化教學的最理想的材料。面對這樣一種材料,要使自己的教學能有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就應在海量的新聞中選擇那種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新聞作教材,要注意它與目的語文化的關聯性。在英語報刊選讀的教學中,如果教師不能將與目的語文化有關聯性的新聞作為教材,只單純地直接向學生講西方的文化或生活習俗,就會破壞課堂教學的連貫性,會使教學內容顯得不著邊際;另一方面,也會使教師的關於文化的講授顯得空洞與枯燥。

因此,重視關聯性,就成了英語報刊選讀課中對學生進行跨文化意識培養的最為關鍵的一個方面。

2引導性原則

在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對矛盾,一直是教師在**的一個問題,而引導性恰恰是教師在教學中發揮其主導作用的重要標誌。尤其在英語報刊選讀課的教學中,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流的意識,常常要鼓勵學生重視教材中相關事件或論述的文化背景。但文化背景是十分寬泛和複雜的,大至人們的世界觀、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小至人們的言談舉止和風俗習慣,可以說是無所不包的。

因此,在如此豐富的領域中,教師在教學中就不能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學生也更不可能自主地將報刊中的相關材料與其文化背景之間建立起聯絡。這時,教師就應充分發揮其引導性作用。可以通過提問式、討論式或啟發式等方法來引導學生,使之逐步形成創造性與批判性思維的習慣,使之能自主地選擇相關的資訊並將其向相關的文化背景延伸,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在一定文化背景下的英語思辨能力。

3交際性原則

英語報刊作為一種英語國家的新聞**,其特點決定了對它的閱讀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擴大學生的詞彙量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更重要的是為了使學生在接受大量英語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資訊的同時能學會更好地運用英語來達到成功地與人進行交際的目的。因此,在英語報刊閱讀課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就應側重於引導學生理解各種文化現象之間的不同之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並將之與自己的母語文化作對比,也能加深對本國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採用靈活多變的方法來提高學生對文化現象的敏感性,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如此才能使他們能主動地、自覺地吸收英語文化,直至將自己融入新的文化環境之中去,從而在跨文化交際中靈活應對,從而避免在跨文化交際中出現「文化休克」的狀況。

4層次性原則

文化有其層次性,因此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形成也是一個長期而漸進的過程。這也就是說,語言文化知識是非常廣泛的,所以教師不可能通過一次或若干次的關於文化的講解就能讓學生對異域文化有一個較為全面的瞭解。在此過程中,一方面,教師應該通過有選擇地、分階段的講解以使處於初級層次的學生首先打好英語語言的基本功,對英語國家的文化的介紹應限於其淺層文化,如詞彙、術語、專有名詞、諺語、成語和習俗等。

而在較高階的階段,則要從交際需要的角度出發來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如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避免文化上的誤解和衝突。另一方面,貫徹層次性原則還要求教師要考慮同一學生群體中不同學生對語言文化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的不同這一因素。考慮到這一點之後,教師在文化引入的選擇上,就會設法既使程度稍差的學生能夠理解和接受,又使層次稍高的學生也能從中受益。

二、英語報刊選讀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的內容

在英語報刊中,新聞報道的題材包羅永珍,詞語浩如煙海,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及教育等廣泛的領域。面對如此狀況,教師不可能也無必要做到面面俱到,相反,必須根據對學生進行的跨文化意識培養的需要而有所選擇。筆者認為,這種選擇很重要,選擇應以下面幾個方面的內容為重點:

1思想意識

思想意識中包括英語國家人們的價值觀念、宗教信仰和社會風俗等。例如,宗教代表著英語國家某個時期人們的思想情感和信仰

,同時也體現出了那個時期、那個國家或地區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方面的狀況。**教、聖經及古希臘、羅馬的神話對歐美國家人們的思想和意識形態有著極大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作為該國的新聞**中的成員,其記者在寫新聞或介紹他們的某些政界人士的

政見或講話時,引用一些宗教經典就是很自然的。如,the writing on the

wall(出自《聖經》,意為「災禍將至的預兆」);再如pandora』s

box(意為潘多拉的魔盒。該典出自希臘神話,比喻「災難之源」或「是由於不明智的干預而引起的難以解決的複雜問題」)。

此類詞彙或短語常常會見諸英語報刊。如果我們不能瞭解其中的文化內涵,如果我們只從字面上對之加以解釋,那就會造成誤解。

2政治歷史背景

任何一個民族的語言,無論是其中的書面語言還是口頭語言,都與該國的歷史發展和政治制度等有著密切的關係。在英語報刊中,政治總是其中的重頭戲;而在關於政治新聞的報道中,新聞工作者又常會針對自己的讀者群而大量地使用一些有特定文化含義的表達方式。如,meet

one』s

waterloo(2023年,由威靈頓公爵率領的英、德、荷等國聯軍,在滑鐵盧與拿破崙決戰,結果法軍大敗,拿破崙從此一蹶不振,被放逐到一個海島上,結束了他的一生)。這個成語是大敗或遭到決定性的慘敗的同義詞,如果我們對該歷史事件有所瞭解,那麼我們就能很準確地理解其中的含義;反之,則不可能對之有準確的理解。

3文學藝術

無論是英語國家還是其他國家,都有其源遠流長的關於文學藝術的歷史。傳統逐漸積累沉澱,就形成了他們的語言中的某些詞彙所特有的文化喻意。英美報刊文章中常包含著英美國家深厚的關於英美等西方文學尤其是其中的古典文學的底蘊。

例如,美國《時代》週刊曾把尼克松訪華說成是nixon』s

odyssey to

china。其中,odyssey原為古希臘詩人荷馬的一部英語史詩,該史詩描寫odyssey在古城特洛伊陷落之後所經歷的一段漫長而艱難的歷程。在這篇報道中,作者如此表述,則是意在用來喻指中美關係正常化是經過了一段漫長的過程的。

對此,如果我們不瞭解odyssey在這兒是「漫長曆程」之意,那麼我們就難以理解nixon』s

odyssey to china的真正含義。

三、英語報刊選讀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的方法

雖說是教學應因材施教,雖說是教無定法,但在對學生的跨文化意識的培養過程中,教師如果能運用恰當的方法,就肯定能激發學生對文化學習的興趣,肯定能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1對比類比法

對比類比法是指將中國文化與英語國家的文化進行比較,找出其中的相同與不同。英語報刊中的新聞報道均具有時新性,反映的是其最新的時政動態。所以,將中英文化的比較自然地滲透到英語報刊選讀課的教學中,就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跨文化的意識,有助於化解學生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容易出現的一些不必要的誤解。

例如,對「吳老師」的稱呼,絕大多數中國英語學習者按中國的習慣總會使用teacher一詞,中國老師也會認為這很自然,可英語本族語者對此則會很反感,認為這是不禮貌的。teacher是一種職業,不能作為稱呼。我們可以說mr.

wu,但不能說teacher

wu。sir可以被作為尊稱來稱呼老師,如thank you,sir類似的還有madam,miss,mrs.和mr.

2擴充套件性

教師在講解某一詞彙或介紹某一背景知識時,不應僅僅停留在對該詞或該背景知識的表面意義的講解上,而應該擴充套件該詞的文化內涵,或應對該背景知識加以延伸。詞彙構成了語言的物質外殼,而在其物質外殼的後面則隱含著極其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例如,history一詞,由其構成可以擴充套件到英語語言和文化中的性別歧視問題;而當談到數字「13」時,就不應該只講「13」這個數字所代表的厄運,而應該將其擴充套件到中英數字文化中的異同中去。

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3利用多種教學媒介和教學手段

英美報刊選讀課的教學,傳統教學資源是紙質教材和英美報刊,資源的侷限性造成了教學手段的單一性,也造成了教學效果的不理想等問題的出現。最為重要的是,作為報刊,其特點是它的時效性和時新性。由於傳統的紙質教材的侷限性,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能使用的往往都是「舊聞」,這也導致學生無法把握英語語言文化的發展。

目前,網際網路的普及不僅可以使英美報刊選讀課的教學手段變得豐富多樣,同時也能消除傳統英語報刊選讀教學中存在的總在使用「舊聞」的尷尬狀況。首先,教師可以登陸英語國家各大權威報紙的官網,取得他們最新的新聞報道。其次,教師還可以針對自己要閱讀的報刊文章或新聞報道,收集一些與該類報道相關的英語國家地道的、原汁原味的**、電影、電視、幻燈和錄影等資料,以使學生對英語的實際使用能有更多更深的瞭解。

2樓:匿名使用者

英語報刊選讀教學應重視對學生的跨文化意識的培養。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應遵循關聯性原則、引導性原則、交際性原則和層次性原則。應選擇英語報刊中那些與英語國家大眾的思想意識、英語國家的政治歷史背景及文學藝術等相關的內容,並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對比類比法與擴充套件法等教學方法。

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3樓:百度使用者

南海實驗小學 範巧凌

英語新課程標準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

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文化意識是得體運用語言的保證。情感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習效率、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的保證。這五個方面共同促進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

文化意識作為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組成部分,是我們英語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必備的內容之一。在外語教學中,文化是指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價值觀念等。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文化有益於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益於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與認識,有益於培養世界意識。

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逐步擴充套件文化知識的內容和範圍。在起始階段應使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異同有粗略的瞭解,教學中涉及的英語國家文化知識,應與學生身邊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並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英語學習的較高階段,要通過擴大學生接觸異國文化的範圍,幫助學生拓展視野,使他們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鑑別能力,進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一、 通過小組競賽,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孩子們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一些比較新鮮的事物都能很好地激發他們的好奇心,但是如何有效地引導他們自己去**去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呢?在小組競賽中,孩子們互相幫助,良好的競爭環境能輕輕鬆鬆地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例如,在primary english students』 book 3第一單元中介紹了西方國家一些最基本的文明用語。

我把男女同學分為兩個組,一個代表中國隊,一個代表西方國家隊。他們各自用自己的禮貌用語跟對方打招呼,誰答不上來,誰就輸一分。在這個小組競賽中,孩子們都有自己的角色,都有自己的任務,各就各位,在愉快的氣氛中便記住了西方國家一些最基本的文明用語。

二、 家校聯絡,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只有密切的家校聯絡,家校形成合力,對孩子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primary english students』 book 3第五單元中學習中西方的食物和餐具的使用,除了在課堂中,我向孩子們演示如何正確使用餐具外,我還佈置了一個非常特別的週末作業,那就是建議家長利用週末的時間帶孩子們到西餐廳去親身體驗如何正確使用刀叉等,讓孩子們在體驗中學習。

三、 利用網路,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網路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庫,生活中我們不能見到的,在網上我們可以看到;生活中我們去不到的地方,我們可以通過網路瀏覽;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我們知識的空白,網路都可以幫助我們實現知識的填充。在每一個單元的文化滲透當中,我都會帶孩子們到電腦室,讓他們上網瞭解相關的文化知識。如,unit four當中,介紹西方國家的住宅結構,我讓孩子們瀏覽了許多其他國家建築的外觀並讓他們看相關的文字說明。

又如,unit five當中,學習餐飲文化,我便讓孩子們分組瞭解各個國家的餐飲文化,然後大家一起分享。

小學階段是英語學習的起始階段,我們應該通過各種途徑,開發各種資源,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對英語國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異同有粗略的瞭解。

如何抓好閱讀教學中的語言訓練點,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加強言語訓練

一 注重語言的感悟 積累 課標強調 小學各學段的教學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要求學生能正確 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語文教學課堂上,如果沒有書聲朗朗,議論紛紛,其效果必定有限。因此,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多讀書,以讀代講,注重語言的感悟和積累。首先,引導學生初讀課文。要重視初讀的質量,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充分...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滲透美育,淺析如何將美育滲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

美育,即審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 情感教育,它以美學為理論基礎,藉助自然美 生專活美 藝術美和科學美陶冶情屬 操 健全人格,培養感受美 理解美 鑑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語文美育,即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是指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運用各種美的因素培養學生髮現美 認識美 鑑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語文教學內容包括漢語...

如何通過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要根據教學目標來 學源 生的需要以及當地客觀條件,積極地和有創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 不斷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創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師。只有在吃透課標 深鑽教材 研究學生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精心備課,在教學中胸有成竹和有的放矢。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批判性思維 主要從審視語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