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就一堂語文課進行評課,主要從哪幾個方面來評

2021-03-04 00:08:03 字數 6051 閱讀 4434

1樓:樑光賢

1、教學目標是否明確、適度。2、課堂效益怎樣。3、學生是否歷經學習的過程。4、三維目標是否得到整合。

2樓:清晨街上的月光

1、教師的教態,課堂掌控能力,教育教學方法的恰當運用,以及教師的教學應激能力;

2、學生的學習狀態是否活躍,學生的學習效果達到何種程度,學生與教師的交流是否積極主動;

3樓:輝煌伱雨爹

老師的語言表述與邏輯是否緊密,有怎樣的特點

教師評課應該從哪幾個方面去評?

4樓:匿名使用者

認真研讀下面的評課標準,所有的課型都要從下面幾方面入手。

評課標準

評課作為一種質量分析,首先應該有一種質量標準。這就如同一種產品的質量驗收,在驗收應有質量標準一樣。什麼是一節好課的評價標準,因為學科不同,年級不同,地區不同,每次評課的目的任務不同,很難有一個通用的標準。

一節課的評價標準

一、教學目的(體現目標意識)

1、教學目標全面、具體、明確、符合大綱、教材和學生實際。

2、重點和難點的提出與處理得當,抓住了關鍵,能以簡駕繁,所教知識準確3、教學目標達成意識強,貫穿教學過程始終

3、教學目標達成意識強,貫穿教學過程始終

二、教學程式(體現主體意識)

1、教學思路清晰,課堂結構嚴謹,教學密度合理2、面向全體,體現差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學生素質3、傳授知識的量和訓練能力的度適中,突出重點,抓住關鍵4、給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主動發展5體現知識形成過程,結論由學生自悟與發現

三、教學方法(體現訓練意識)

1、精講精練,體現思維訓練為重點,落實「雙基」

2、教學方法靈活多樣,符合教材,學生和教師實際3、教學資訊多項交流,反饋及時,矯正奏效

4從實際出發,運用現代教學手段

四、情感教育(體現情感意識)

1、教學民主,師生平等,課堂氣氛融洽和諧,培養創造新能力重學生動機、興趣、習慣、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培養五、教學基本功(體現技能意識)

1、用普通話教學,語言規範簡潔,生動形象

2、教態親切、自然、端莊、大方

3、板書工整、美觀、言簡意賅,層次清楚

4、能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5、變和調控課堂能力強

六、教學效果(體現效率意識)

1、教學目標達成,教學效果好

2、學生會學,學習生動,課堂氣氛活躍

3、資訊量適度,學生負擔合理,短時高效

七、教學特色(體現特色意識)

1、教學有個性特點

2、教師形成教學風格

5樓:匿名使用者

贊同shenyibing321 的觀點,主要把握教學環節、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處理問題的應變能力。

從哪幾方面進行評課

6樓:匿名使用者

一、評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確定:全面、具體、適宜制訂教學目標,

有針對性、導向性。全面,指能從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等幾個方面來確定;具體,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標要有明確要求,體現學科特點;適宜,指確定的教學目標,能以大綱為指導,體現班級學生、單元教材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適度。

2.教學目標實施:教學目標明確地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緊密地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儘快地接觸重點內容,重點內容的教學時間得到保證,重點知識和技能得到鞏固和強化。

二、評教材處理

知識教授得準確、科學,準確把握教材重點難點,,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 精心組織、處理教材:根據教學規律、教學目的、學生的知識基礎、認知規律以及心理特點,對教材進行合理的調整,充實與處理,重新組織、科學安排教學程式,選擇好合理的教學方法,使教材系統轉化為教學系統。

三、評教學程式

1.看教學思路設計

教學思路設計,符合教學內容實際,學生實際;有一定的獨創性,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清晰;教學思路實際運作的效果好

2. .看課堂結構安排

課堂結構也稱為教學環節或步驟,一節好課的結構是:結構嚴謹、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時間分配合理,密度適中,效率高。

四、評教學方法和手段

1.教學方法因課程,因學生,因教師自身特點而相應變化的。量體裁衣,靈活運用。 2.面向實際,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多樣化下一番功夫,使課堂教學超凡脫俗,常教常新,富有藝術性。

7樓:履霜

可以從,教學設計,課堂結構,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活動,教學方法,這幾個方面進行評課

8樓:手機使用者

摘 要:

一、從教學目標上分析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衡量一堂課好壞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課首先要分析教學目標。現在的教學目標體系是由「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組成的,體現了新課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價值追求。

如何正確理解這三個目標之間的關係,也就成了如何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如何正確地評價課堂教學的關鍵了。

怎樣點評一節語文課

9樓:匿名使用者

一節語文課成功與否應該從哪些方面來評價呢?依據《語文課程標準》,我認為一節成功的語文課必須突出「三個性」,抓好「三個點」,具有「四個度」。教師把握這些評價要素,有助於聽課、評課和教學反思,提高教學研究水平。

一、語文課必須突出「三個性」

(一)突出工具性

所謂工具性就是指語文作為表情達意工具的特性。《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學三個維度,其一就是「知識與能力」。所以,語文課應紮紮實實地進行「雙基」(基礎知識:

字、詞、句、段、篇;基本技能:聽、說、讀、寫、書)訓練,引導學生切實掌握語文基礎知識,提高語文基本技能。

1.識字教學應重視字理識字。所謂字理就是漢字的構字原理。識字教學應重視分析漢字的構字原理,針對每個漢字的構字特點,採用「分解一組合」的方法,引導學生析形索義,因義記形,可以提高識字效果。

學生掌握了構字原理,在他們心中每個漢字就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一個動作、一個表情、一幅畫或一個故事,就會少寫錯別字,並且舉一反三,形成自主識字能力。

2.閱讀教學應注重「感悟一積累一運用」。閱讀教學應以讀為本,以讀代講。所謂感悟就是通過閱讀來感受領悟文字內涵。

為此,教師注重引導學生品詞、品句、品讀。品詞的方法有換詞比較、換位比較、添詞比較和省詞比較等;品句往往通過變換句型來進行;品讀採用多種朗讀方式品味文字內涵,以讀明理,以讀悟情。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有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所謂積累就是把有關語言材料熟讀成誦,牢記於心。常言道: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多讀胸藏萬匯」,才能「勤寫筆下生花」。

語文是用來交流思想感情的。所謂運用就是用所學語文知識和語言材料,進行遣詞造句、構段謀篇和口語交際的實踐活動。教師抓住重點詞語、常用句式和典型段落,引導學生進行用詞、造句、構段、仿寫的訓練;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採用表演課本劇的形式,進行雙向互動的對話。

閱讀寫景狀物的課文,讓學生擔任「導遊員」、「解說員」,為「遊客...『觀眾」們解說,回答「遊客」「觀眾」們的詢問。

語文課堂教學突出語文工具性,應構建「語言文字—思想內容—語言文字」迴環上升的教學模式,從語言文字人手,品詞、品句、品讀,領悟文字的思想內容,再回頭體會語言文字的運用,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語文課堂教學還要注意課內外聯絡、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有機融合其他學科的教學法,拓展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空間,引導學生利用閱覽室、圖書館、網路資源等查閱資料,培養初步的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二)突出主體性

教師在教學「過程與方法」的設計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1.讓學生做到「五個參與」。(1)全員參與:全班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一個都不能少」。

(2)全程參與:全班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有序、高效。(3)主動參與:

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發言積極,配合默契。(4)創造參與:學生創造性地參與教學活動,發言或練習中有創新因素。

(5)差異參與:兼顧優等生與後進生的能力差異,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才華的機會,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的發展」。

2.讓學生「自主—合作—**」。教師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和釋疑解難,引導學生種形式合作學習,如指定小組合作學習、自由結組合作學習、按興趣結組合作學習等。

3.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可以採用以下方式:(1)補足式。

課文有些語句省略或意猶未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補足這些省略或空白的地方。(2)多變式。引導學生進行句式變換、語言重組等訓練。

(3)幻想式。針對課文的具體情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幻想,創新思維。

(三)突出人文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學科,同時又是一門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因此,語文教學突出工具性的過程中應有機滲透「情感、態度和份值觀」等方面的人文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覺教育意圖,他的教育效果越大。」恰似杜甫名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思想教育「應該因勢利導,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通過薰陶感染,收到潛移默化的功效」。語文課堂教學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滲透人文教育:

1.在語言文字訓練中滲透人文教育。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結合,兩者相輔相成。語言文字的訓練離不開具體的思想內容,應滲透人文教育。

2.教師在講讀中滲透人文教育。教師在示範朗讀和講解文意中應充滿感情,像葉聖陶說的那樣「設身處地,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滲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

3.在板書設計中滲透人文教育。板書設計應具有形象性和藝術世性,反映課文的特點,突出教學的重點,使學生易於接受人文教育。

二、語文教學抓好「三個點」

(一)抓好語言文字訓練點

語文姓「語」名「文」,語文課堂教學應返樸歸真,抓好語言文字訓練點,紮紮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

(二)抓好品讀訓練點

閱讀教學要以讀為本,以讀代講,讀書至少佔本節課三分之一的時間。要提倡品詞、品句、品讀和個性化閱讀,讀出自己的體驗。可採用自由讀、齊讀、小組讀、挑戰讀、對比讀、加動作讀、分角色讀等朗讀形式,引導學生抓住品讀訓練點,進行品讀訓練,感悟文字內涵。

(三)抓好口語交際訓練點

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應抓好口語交際訓練點,創設有關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這也有助於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三、語文教學體現「四個度」

(一)溫度——基本性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說,語文課堂就是一條有待引發出來的生命之河。這條生命之河應是「溫暖」的、「恆溫」的,而不是忽冷忽熱的。這條「溫暖的河」需要教師用激情來開掘。

有人這樣評價竇老師的課:「竇老師把激情灌注到整個課堂,使課堂像一條奔騰向前的大河,時而蓄勢待發,時而洶湧澎湃,時而舒緩有致,我們彷彿和她以及孩子們一起登上她的激情之船,開始了激情之旅。」如教學《晏子使楚》一課,竇老師表揚學生朗讀字正腔圓,具有「精」「氣」「神」。

她指導學生齊讀課題,朗讀中心旬,逐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點燃學生的激情,不斷提升課堂的溫度。

(二)廣度——開放性

語文教學要引導學生博覽群書,擴充套件視野。可以圍繞所講的課文,給學生推薦有關文章和書籍。從一篇課文引發開去,延伸到生活,上升到人文精神。

根據課文主題相同和相近,進行教材重組。竇桂梅老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既「重視文字的規定性」,又補充教材,拓展內容,實現「三個超越」:超越教材、超越課堂、超越教師。

她說:「語文是沒有圍場的。」教學《晏子使楚》一課,她補充了歷史學家、外交家對晏子的評價,又補充了《胯下受辱》和《狼和小羊》兩篇文章,把學生領到「水草豐茂的牧場」,讓學生自主讀書、思考。

(三)深度——發展性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適時適度地點撥,逐步引導學生閱讀、體驗和交流,進入作者內心深處,深入地理解文字內涵,把握「工具性」,體會「人文性」,培養學生對母語文化的親切感、領悟力。

(四)高度——目的性

語文課的高度就是引導學生攀登教學的更高目標。「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提高對語言文字理解和運用能力,增長人生智慧。

對於《晏子使楚》一文,有些老師僅把它當成歷史故事來教,而竇桂梅老師在課文教學中滋養學生的情感、品格。她以「規圓矩方」入課,讓晏子的形象越來越清晰、豐滿,然後歸總到「人要有尊嚴地活」,延伸到「尊嚴來自由外到內的實力」,上升到「國家的尊嚴、民族的尊嚴都建立在由外到內的實力上」這樣的高度。

怎麼寫一堂特殊的語文課作文,怎麼寫一堂特殊的語文課作文

一堂特殊的語文課 一天作文課,老師剛進教室,就拿出一些紙和畫畫的水筆。我很驚訝,這節明明是作文課,怎麼變成繪畫課了?老師葫蘆裡到底賣的是什麼藥?這使我疑惑不解。老師說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來進行一次畫臉比賽!畫臉?老師叫了幾個同學上去,其中也包括我,用白紙蒙在我們的臉上,再給每人一支筆。說 摸摸自己的...

作文《我最喜歡的一堂語文課》左右

還是和往常一樣,那個教室,那些人。那個老師,那節課。只不過,我們都安靜了許多。沒有了往日的喧譁,沒有了老師的訓斥。安靜些 沒有在這節課上出現。專注地盯著黑板,認真的聽著老師講的一字一句。剎那間,看到老師的眼睛紅了。這還是我們認為最嚴肅的老師嗎?是因為我們的突然安靜,還是因為這是最後一節課。沒有多說什...

急需寫“一堂有趣的語文課”的日記,左右

鈴鈴鈴,鈴鈴鈴 上課了。這一節是語文課,高老師準備在教室裡舉行一次推銷會,鍛鍊我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所以我們個個都十分興奮,等待著老師來上課。終於,高老師來了。她宣佈此次推銷大會現在開始,全班立刻沸騰起來。張明頔打頭炮先上,他為我們介紹的是一個自動發電式 陀螺。首先他介紹了 陀螺的外觀和顏色,大家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