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時的皇上都喝什麼酒,古代人喝什麼樣的酒

2021-03-03 23:31:06 字數 2427 閱讀 7021

1樓:匿名使用者

剛才查了一下他們喝和是女兒紅,還有其他各地進貢來的酒

古代人喝什麼樣的酒?

2樓:愛刷_棍哥

有一種神奇的液體,它可以讓人癲狂發瘋,也可以讓人沉醉入夢,可以讓人痛哭流涕,也可以讓人豪氣頓生。有的人愛它如命,有的人恨它入骨,有的人喝了它誤事,也有的人正是靠它辦成大事兒。

這液體就是酒。

酒,悲傷時借它澆愁,高興時拿它慶祝,相聚時以它助興,離別時用它勸慰。中國人講「無酒不成席」。

中國是酒的故鄉,酒的歷史和中國文化史緊緊相連,中國文化散發著濃濃的酒味兒。我們領略過《飲中八仙歌》中「李白斗酒詩百篇」的風采,也見識過《水滸傳》中武松景陽岡狂飲十八碗之後打死老虎的壯舉,這就產生了一個印象,似乎古人特別能喝酒,酒量比現代人高的不是一星半點。這種印象靠譜嗎?

古代人喝的是什麼樣的酒呢?

這就要說到酒的來歷了。

在夏商以前,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時期,酒就已經發明出來了。

關於酒的發明者,有的說是儀狄,也有的說是杜康,野史筆記中還有猿猴造酒的說法。比較有代表性的說法是「儀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醪,讀作láo,指為濁酒;秫,讀shú,泛指高粱)。

酒醪是一種發酵過的米酒,而秫酒是以高粱為原料的酒,也就是說,他倆採用的原料不同,不過都是通過發酵來釀酒的。至於猿猴造酒,多半是果子酒。

其實,酒更有可能是上古時期勞動人民無意間的一種發明,是群體智慧的結晶,儀狄或者杜康,只是一個紀念的符號罷了。

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就有關於酒的記載,據說殷人就是因為酗酒亡國的;而出土文物中,更有西漢時期完好儲存下來的酒。這些無不說明了酒的歷史之長遠。

在漢代以前,糧食很少,用來釀酒的糧食更少,因此,普通人是很少能夠喝到酒的。孟子那個時代,年滿七十的人才可以衣帛食肉,酒無疑更是一種奢侈品。周代的時候,酒一般用來祭祀,當然也供貴族在宴會活動中飲用。

另外,諸侯也會舉行鄉飲酒禮,由鄉里頭人組織飲宴活動,這是一種繁瑣的禮儀,目的是向國家舉薦賢才,喝酒倒是其次。

後來,農業生產發達了之後,普通人飲酒的機會也就逐漸增加了。

漢代人在過年的時候,會喝一種椒柏酒。這是一種「保健酒」,是用椒花和柏葉浸泡的酒,據說喝了之後可以祛除百病。這種喝椒柏酒的風俗,一直到南北朝時期還很盛行。

(煮酒論英雄)

曹操吟唱過「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成為千古名篇;陶淵明酷愛喝酒,還寫過《飲酒》詩二十篇;竹林七賢中的劉伶,放誕不羈,嗜酒如命,寫過著名的《酒德頌》,表現出他對禮法和權貴的蔑視。這些魏晉時期的飲者風采,真是讓人傾慕不已。

到了唐代,喝酒已經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了。那些赫赫有名的大詩人,幾乎全都寫過與酒相關的詩篇。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王昌齡等等等等,對酒都是情有獨鍾。

李白是詩仙也是酒仙,酒和月亮,是他的詩作中最突出的意象。「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李白彷彿是為酒而生的。

喝了酒之後,他詩情勃發,錦心繡口,吟詠出無數瑰麗壯美的篇章。

李白能夠飲下一斗酒,排除誇張的成分,說明這酒的度數是並不高的。事實上,古代的酒確實度數不高,只有3到10度不等,最高不會超過15度。

最開始,釀酒的程式很簡單,技術也很粗糙。以穀物為原料,經過一段時間的自然發酵,再進行簡單的過濾就可以喝了。後來,釀酒技術有了改進,雖然還是通過發酵來釀酒,但是在釀酒之時加入了特製的酒麴,因而稱之為曲釀酒法。

這樣釀出來的酒味道濃郁,酒精度數也比原始的酒要高,一般在10度左右,有點類似於現在的黃酒。當然,這種酒的後勁是比較大的。白居易詩中的「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這「綠蟻」就是形容漂在這種酒上面的泡沫。

直到宋代,梁山泊好漢們大碗喝酒,喝的也就是通過發酵方法釀造出來的穀物酒,其中以米酒為最多。武松過景陽岡所喝的酒,應該是提純度較高的米酒,十八碗,估計是五六斤的樣子,換成現代50度以上的白酒,武松的酒量應該在一斤半左右,也比絕大多數人的酒量要高了,武松也絕對算得上豪飲之人。

歐陽修的「醉翁」之樂,蘇東坡「把酒問青天」的豪情,辛棄疾「問鬆我醉如何」的痴態,都從這種發酵酒而來。

中國釀酒技術的真正飛躍發生在元朝。漢族傳統的發酵釀酒法被蒙古族帶來的蒸餾釀酒法所取代。明代醫藥家李時珍曾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

蒙古人生長在氣候寒冷、環境惡劣的地區,高烈度、辛辣味的酒有助於他們祛寒,同時又和他們豪爽的民族性格頗為契合。他們一統華夏之後,度數低、口味淡的傳統發酵酒自然也就沒有了立足之地。到了明代,發酵酒又興盛過一陣子,那是因為漢族士大夫喜愛的緣故。

不過等到滿清入關,辛辣、烈口的蒸餾酒又恢復了它的地位,一直延續到現代。

現代人喝酒的選擇可就多了,白酒、啤酒、葡萄酒、威士忌、白蘭地、杜鬆酒、朗姆酒、伏特加等等,琳琅滿目,釀造方法也是多種多樣。

我們欣賞古人痛飲美酒的風采,但是古人「吃酒」吃的基本是低度米酒,當然可以豪飲啦。李白和武松固然善於飲酒,不過要是連飲三斤現代50度以上的白酒,也足以讓他們**了。

喝酒,可不要貪杯,就像古人說的,「酒飲微醺處,花看半開時」,才是最美好的境界。

(**來自網路)

2017/9/8

為什麼古代人穿鎧甲也會被殺死,古代人打仗都穿盔甲,為什麼還會死這麼多人

1.古代打仗人數多就有一定的優勢,國家為了實現量產化肯定盔甲就會降低質量,再說生產多了時間長肯定會被侵蝕消減強度,盔甲太多丟也不是維護也也不過來,打仗就胡亂塞給士兵有總比沒好吧。2.盔甲分兩種一個是重甲一個是輕甲,重甲厚重防禦高速度緩慢,輕甲防禦薄弱但輕便。都說好鋼用在刀刃上,輕甲基本上碰到兵器質量...

古代人都稱孔子為什麼,孔子被古代人們稱作什麼

孔夫子 大成至聖先師 文宣王 至聖先師 文聖人 文聖。孔子被古代人們稱作什麼 孔子被古代人們稱作什麼?古時人們將孔子稱為什麼 孔子 孔夫子 孔聖人 至聖先師 大成至聖文宣王。夫子,聖人在現在尊稱 古代人為什麼尊重孔子 因為孔子的理論是讓老百姓有等級觀念,凡事守規矩,講秩序,永遠不要造反,這一點統治者...

古代人為什麼帶頭飾,古代人的頭飾有什麼講究嗎

經常可以看到電視劇中 古代女子穿著雍容華麗的服裝,戴著製作精美的頭飾,這亮麗的一幕使版我們不禁感慨權古代手工技術的發達。早在四千年前,我們的祖先便有插梳的習慣。當時,雖不完全是為了裝飾 有的和宗教,葬俗有關 但卻是後世插梳習俗的源流。自魏晉在婦女頭上流行插梳之風,至唐更盛,這種梳篦常用金,銀,玉,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