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課堂還給學生,如何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

2021-03-30 15:22:08 字數 5863 閱讀 3230

1樓:匿名使用者

學生的時間本來是他們自己的,自主學習並非是說老師不佔用他們的時間,而是他們在課餘時間,能夠找到自己的喜歡的,去鑽研去深究。

如何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

2樓:血殿下

傳統的課堂以教師、書本為中心,不重視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壓抑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束縛了學生主體的發展,而未來的教育不再是傾聽者的教育,要放飛課堂,要給學生一個初試羽翼的天空,而不是囚禁心靈的場所。教師在課堂上不再是滔滔不絕,反而是沉默是金。因此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成為學生自由展現的地方,成為學生個性釋放、自主學習、主動**的家園,一直是我們的理想,也是課改積極提倡的。

一、「還」的認識

眾所周知,「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是現在人們說的最多的話題。問題的關鍵不是提出一個口號,大家喊喊就行,關鍵是弄清楚:還什麼,——時間、空間、主動權;為什麼還,不需多言;怎樣還,這才是關係到課堂生命力質量和效益的最大因素。

還,意思為「回、歸、歸還」。本來屬於誰的,歸還與誰。課堂屬於學生的,就要歸還與學生。

歸還是什麼都毫無保留的給予嗎?當然不是,學生是跟隨老師來學習的,老師還須有必要的「傳道、授惑、解業」。當我們需要和想還的時候,老師自身的認識,一種認為老師需要有充足的儲備,十分的把握,以避免出現還給學生之後,老師收不回來的「尷尬」,覺得收不回,是有失老師「身份」的。

其實,我認為這恰恰是「不想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的原因。孔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並且坦然地在小孩子面前承認:關於什麼時候,我們離太陽遠還是近的問題說不知道。可是,我們現代的教育中,學生們一致認為老師的見識是高過學生,學生肯定不如老師知道得多,所以,當學生問的問題老師不知道的時候,就認為「不正常」。

那麼,在課堂中就可能出現兩種現象:第一,學生的問題逃不出老師的手掌心,老師是萬能的,無所不知的(往往不真實);其二:學生的問題超出老師的預料,老師感到無所適從,早早的將學生的問題「帕斯」。

這樣,就無法真實地體現「把課堂還給學生」。

所以,「還」的意識應該有,更應該有一種平等、寬容的認識。要相信學生有超乎老師能力,出乎意料的智慧。要有去發現學生智慧的想法,這樣的課堂才會令人嚮往,是充滿靈性,每天有新風景的課堂。

1、 教師備課,要有「預謀」

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老師在備課中要有「預謀」,也就是在備課中要提前想到,在哪個環節想讓學生充分地說,學生可能說出那些答案。對於學生的這些答案老師怎樣與學生互動交流,想最終達成什麼樣的效果,鬥志的老師做充分的備課。而且在這樣充分開放的環節中老師還要做好如果招架不住的準備,怎麼準備,準備什麼,都需要老師去捉摸。

如果老師在課堂上走過這樣的幾輪,體會一下其中的滋味,必然會在遇到此類問題就有了「免疫力」,就會豁達了。

2、課堂準備:蹲下來,天地將更寬廣

新課程理念認為,教學的最佳手段,在於培養學生在教師適時、適量的引導下,運用恰當的方法去主動認識客體,在認識客體中最終掌握方法去生成客觀知識,再反作用於客體。基於此,教師在設計教學的時候,大可蹲下來,設身自己是學生,改傳統的以「教」為核心的教學設計為以「學」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形成教與學的同步推進。在課堂上,教師要做好學習方法的示範,設計有針對性地學法訓練;在各個環節上指導學生,並對學生提出相應的方法要求,引導學生把自己的主動(自主)學習作為認識思考的物件,有意識地注意自己的思維過程、思維方法,形成學習方法——掌握運用——強化遷移的鏈式結構。

教師要以自己的經驗為學生創設一個能讓他們既激情洋溢的的場所,又是一個有著無窮新的奧祕的的天地,吸引著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渴望學習,渴望擁有知識。

3、課堂引導: 在自由的天地,學會飛翔

要讓課堂真正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必須要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自主意識、自主思維、自主學習。在這個目標下,首要的是必須結合學科特點讓學生明白學什麼,怎樣學,為什麼學。只有先有了一定的規矩,方圓也就畫成了一半。

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在學習程式、學習方法、學習要求上進行預先指導,要求學生按照一定的學習規程進行基本的訓練和初步的實踐,進而再通過自己的新的認知時間來循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4、教師點評:不要簡單的肯定和否定

在課堂教學中,老師需要有自己教學語言,可是有一種語言,很多人善說:「對」或者「不對」,總是急於肯定學生的回答,特別是學生的答案正是教師預想中的答案的時候。老師要學會穩住自己,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要急於作任何正面的肯定,更不能作定性的評價。

學會說:好,還有別的想法嗎?引導學生說出隱藏在心裡的所有的想法。

數學名師華應龍在執教乘法的交換律的時候,當學生通過解答一道題目之後,老師問:你發現了什麼?學生回答:

交換因數的位置,積不變。這顯然是老師需要的答案,但華老師沒有做肯定,說:你看老師說交換3和4的位置,積不變,和第一位同學的說法有什麼不同?

你有什麼想法?顯然,通過這樣的比較,更激發學生全面辯證的看待問題,以至於學生到最後說出:不要通過一個或者幾個簡單的例子就來證明問題是不科學的的想法就不足為奇了。

不做簡單的肯定和否定,需要教師學會穩住,學會讓學生在辯證、比較、觀察、選擇中分析問題,能對問題有更全面透徹的理解。

5、教師要創設良好的氛圍,提供提問的機會。

無論學生提什麼問題,教師都要給予鼓勵,要號召全班學生向經常提問的同學學習,看誰提的問題多,提的問題質量高,努力創造良好的、民主的、寬鬆的課堂氛圍。學生若有疑問,鼓勵他們不僅可在授新課前問,可在課後練習前問,甚至在課堂教學中隨時都可以問,以培養學生問的興趣。讓學生自己問,教師不僅要釋疑、解惑,而且要啟思設疑,引而不發。

教師決不掩飾自己在某些問題上的失察,甚至無知,也不因似是而非的回答遏止了學生的創新。教師需要採取平等、開放、誠實的態度,需要尊重並認真思考學生的提問,不能讓問題止於自己。通過讓學生問,真正懂得學習的真諦不在於獲得已有的結論,而在於發現尚未解決的問題。

還給學生的話語權——課堂上學生說話的權利,老師肯定都想給。而且鼓勵學生大膽的說,學會積極主動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可是,我們的希望和我們看到的有時候相反,學生總不能有見地的談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大部分學生似乎總是無話可說。可是下課的時候,一個個說的滔滔不絕。課堂上缺什麼呢?

導致學生就不想說,不能說,久而久之就不會說了。我想這是一個老師的功力。從目標的把握、問題的設定、學生積極性的調動、課堂良好氛圍的營造,值得我們研究的。

每一個環節都不是單獨存在的。

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需要老師有意為之作專項訓練的。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有經驗的教師往往在教學設計中善於做「茅盾的始作俑者」,故意製作知識的矛盾衝突,引發學生爭論。在爭論中,對知識的綜合分析應用能力得到極好的練習。

例如,一位教師在執教《24時計時法》時,在黑板上板書「9點到青島」的資訊,讓學生說說,是什麼時候?學生在爭論中認為可能是上午9點,也可能是晚上9點,因為一天中有兩個9點。這樣對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的認識基礎,對學習新知埋下很好的伏筆。

如何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3樓:楓只愛麗麗

1、老師要有親和力,注重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教師要給學生親善、和藹之感。且莫過於嚴肅,讓學生覺得教師嚴厲,不好接近。

交流中捕捉學生的閃光點,表揚和讚賞學生,以便增強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主動性和自信力。另外,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要有鼓勵性的評價。

2、精心設計學生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中「動」起來。這節課,杜老師設計的學生的活動有活力,使得課堂氣氛熱烈。學生的學習活動形式是多樣的,人人都參與,學生動腦、動手、動耳、動口,培養了學生的實踐、創新意識。

如何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主人免費**

4樓:匿名使用者

一、在新課匯入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人對認識和活動需要的情緒表現,是積極**事物的認識傾向學生一旦對學習發生了興趣,各種感官包括大腦都會處於一種最活躍的狀態,從而為參與學習活動提供最佳的心理準備。要讓學生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人,從新課匯入起就應該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樂意入主課堂,為充當主角作好心理準備。因此,新課的匯入應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快而有效地吸引學生為立足點。

在具體操作時教師要從兩抓入手。一方面教師要全面而深入的瞭解學生,抓住學生的興趣,同時要在深入地分析教材的基礎上抓準能讓學生興奮的點,在新課匯入的時候從實際出發充分的利用這些資源確立引入的方法和手段。

例如教《草原》一文,上課鈴一響,一首悠揚的《牧羊曲》立即將學生帶到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茫茫草原。教《月光曲》一文,貝多芬的著名鋼琴曲,時而鏗鏘有力,時而舒緩纏綿,令學生陶醉。此時,老師再說這優美動聽的樂曲便是《月光曲》,那麼學生自然很想知道《月光曲》是怎樣譜成的。

教《十里長街送總理》,那催人淚下的哀樂,立刻把師生的心揪緊了,充分讓學生體會到了人們心情的悲傷、沉痛。正因為有了這樣好的開頭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都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了課堂,促進了教學的流暢性、生動性和效率性。

二、多為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

葉聖陶先生曾說:上課,在學生是報告和討論,不是一味地聽講;在老師是指導和糾正,不是一味的講解。因此要讓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應該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活動空間,儘量地把時間還給學生。

教師的角色定位要從一個單純的播音機轉變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展示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有專家建議這樣劃分一堂課的四十分鐘:教師佔用的時間一般不超過十分鐘,其於的三十分鐘完全交給學生活動。

在具體的操作中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 自主**,放手質疑。

只要教師給學生探索的權利和機會,每個學生都能在探索中顯示自己的才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信賴自己的學生,儘量放手讓學生自主**。放手並不是說撒手不管,教師應在此之前給出**的範圍,比如:

初學一篇課文老師可讓學生自學生字,看看你可採取什麼樣的方法把它記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寫作順序是什麼?

從中領悟到了什麼?這樣來使學生的自由**有了一定的目的性。在學生充分自探之後,採取彙報成果的方式談自己的所獲和所疑。

教師對學生的彙報要快速反應,恰當處理,對於學生談得不夠深的問題要抓住契機主動出擊,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對於學生個別性的問題,教師要經過整理制定出下一環節的學習任務,做到以學定教。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學習,在自主的課堂內全力達到自己的至高點,取得成功。

2、 合作學習,突破難點。

合作學習暢所欲言是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特徵,對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各抒己見,相互啟發,使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地加寬加深。教師也可適時的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去,師生、生生之間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體驗的碰撞,力求讓每個學生都在討論中展示自我,得到鍛鍊,共同提高。

例如在學習《金色的魚鉤》時,一位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老班長有沒有完成上級交給他的任務?一部分學生認為老班長沒有完成任務,因為還沒走出草地他就犧牲了;另一部分則認為老班長完成了任務在學生爭論不休時,老師適時丟擲了問題:

為什麼老班長在臨死前說自己沒有完成黨交給的任務呢?問題一出,有效的推動了學生的思維,然後學生通過再讀書再討論再深入地理解,終於明白:老班長非常出色的完成了黨交給他的任務,儘管他為之獻出了生命,但他仍然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可見他對於革命事業的忠誠。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評價學生的答問時要以正面的引導和激勵為主,不能簡單的以對或錯來判斷,應重視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只要有益於發展創新能力就應該受到賞識和表揚。對於學生微不足道或幼稚可笑的答案教師也切忌大發雷霆惡語傷人。一個親切的微笑,一句你再想想,就能激發學生繼續探索,並保護了他們的自尊心。

在這種寬鬆自由的教學氛圍中,相信會有更多的學生自願入主課堂。

三、課內外學習相結合

著名的特級教師竇桂梅曾說過:差的教師只教語文知識,好一點的語文教師教語文學習方法,最好的教師提供學習資源。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是有限的,教師在教學中要發揮好課堂教學向課外的輻射作用,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渠道獲取學習資源,使有限的時間、空間獲得無限的延伸,使課內外學習相結合,作到取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

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更進一步的體現。在具體操作中教師要充分地分析教材,鼓勵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收集與課堂教學有關的資料。教師也要親自下水弄清楚從何處可以收集到這些資訊,並且給不同層次的

學生如何聽好一節課 學生如何上好一節課

學生如何上好一節課 上好一節課的基本要求是 1 教學目標要明確。教學目標的制定應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課堂上的一切活動,都應該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2 教學內容準確,要保證教學內容的科學性與思想性,在進行教學時,教師既要突出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又要考慮教材的整體性和連貫性,既要注重新舊...

怎樣使學生課堂大膽積極發言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大膽的積極舉手發言

每位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大膽主動並且聲音響亮的發言,但是在現實教學中,很多學生在課堂上根本就不主動去發言,就算知道也不主動,只有一少部分孩子能有這種積極的行為。學生大膽發言課堂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而課堂上孩子的認真思考 大膽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也就決定了孩子接受知識的狀態。每位教師都希望...

男生如何把衛衣穿得帥氣逼人

1全部首先,不要穿太過緊緻的,要穿的寬鬆一點,顏色最好不要太過豔麗,以冷色調為主,比如說黑白灰色。褲子最好不要搭配緊身牛仔褲,會顯得很非主流,而且如果腿型不好看會放大缺點,鞋子可以穿休閒鞋或者跑鞋。首先顏色的選擇很重要,要適合自己的膚色,不要打扮的太花哨,其次在外面搭配休閒裝或西服,穿上運動鞋,會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