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連續的過程,沒什麼東西能影響人的一生,怎麼選擇不是

2021-03-27 13:45:43 字數 4731 閱讀 1828

1樓:手機使用者

臺灣清華大學的一個教授的文章,很美。

我就經常碰到學生充滿焦慮的問我這些問題。可是,這些焦慮實在是莫須有的!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絕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毀了一個人的一生,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救了一個人的一生。

屬於我們該得的,遲早會得到;屬於我們不該得的, 即使僥倖巧取也不可能長久保有。如果我們看清這個事實,許多所謂「 人生的重大抉擇 」就可以淡然處之,根本無需焦慮。而所謂「人生的困境」,也往往當下就變得無足掛齒 。

出國時,一位大學同學笑我:全班最晚念博士的都要回國了,你現在才要出去?兩年後我從劍橋回來,覺得人生際遇無常,莫此為甚:

一個從大一就決定再也不鑽營學位的人,竟然連碩士和博士都拿到了!屬於我們該得的,哪樣曾經少過?而人生中該得與不該得的究竟有多少,我們又何曾知曉?

從此我對際遇一事不能不更加淡然。當講師期間,有些態度較極端的學生會當面表現出他們的不屑;從劍橋回來時,卻被學生當作不得了的事看待。這種表面上的大起大落,其實都是好事者之言,完全看不到事實的真相。

從表面上看來,兩年就拿到劍橋博士,這好像很了不起。但是,在這「兩年」之前我已經花整整一年,將研究主題有關的**全部看完,並找出研究方向;而之前更已花三年時間做控制方面的研究,並且在國際著名的學術期刊中發表**。而從碩士畢業到拿博士,期間七年的時間我從不停止過研究與自修。

所以,這個博士其實是累積了七年的成果,或者,只算我花在控制學門的時間,也至少有五年),根本也沒什麼好驚訝的。常人不從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來看待生命因積蓄而有的成果,老愛在表面上以斷裂而孤立的事件誇大議論,因此每每在平淡無奇的事件上強作悲喜。可是對我來講,當講師期間被學生瞧不起,以及劍橋剛回來時被同學誇大本事,都只是表象。

事實是:我只在乎每天二十四小時點點滴滴的累積。拿碩士或博士只是特定時刻裡這些成果累積的外在展示而已,人生命中真實的累積從不曾因這些事件而終止或加添。

常有學生滿懷憂慮的問我:「老師,我很想先當完兵,工作一兩年再考研究所。這樣好嗎?

」很好,這樣子有機會先用實務來印證學理,你念研究所時會比別人瞭解自己要的是什麼 。

「可是,我怕當完兵又工作後,會失去鬥志,因此考不上研究所。」

「那你就先考研究所好了。」

「可是,假如我先念研究所,我怕自己又會像念大學時一樣茫然,因此唸的不甘不願的。」

「那你還是先去工作好了!」

「可是……」

我完全可以體會到他們的焦慮,可是卻無法壓抑住對於這種話的感慨。其實,說穿了他所需要的就是兩年研究所加兩年工作,以便加深知識的深廣度和獲取實務經驗。先工作或先升學,表面上大相徑庭,其實骨子裡的差別根本可以忽略。

在「朝三暮四」這個成語故事裡,主人原本餵養猴子的橡實是「早上四顆下午三顆」,後來改為「朝三暮四」,猴子就不高興而堅持改回到「朝四暮三」。其實,先工作或先升學,期間差異就有如「朝三暮四」與「朝四暮三」,原不值得計較。但是,我們經常看不到這種生命過程中長遠而持續的累積,老愛將一時際遇中的小差別誇大到攸關生死的地步。

最焦慮的諷刺的是:當我們面對兩個可能的方案,而不知何所抉擇時,通常表示這兩個方案可能一樣好,或者一樣壞,因而實際上選擇哪個都一樣,唯一的差別只是先後之序而已。而且,愈是讓我們焦慮得厲害的,其實差別越小,愈不值得焦慮。

反而真正有明顯的好壞差別時,我們輕易的就知道該怎麼做了。可是我們卻經常看不到長遠的將來,短視的盯著兩案短期內的得失:想選甲案,就捨不得乙案的好處;想選乙案,又捨不得甲案的好處。

如果看得夠遠,人生長則八,九十,短則五,六十年,先做哪一件事又有什麼關係?甚至當完兵又工作後,再花一整年準備研究所,又有什麼了不起?當然,有些人還是會憂慮說:

「我當完兵又工作後,會不會因為家累或記憶力衰退而比較難考上研究所?」我只能這樣回答:「一個人考不上研究所,只有兩個可能:

或者他不夠聰明,或者他的確夠聰明。不夠聰明而考不上,那也沒什麼好抱怨的。假如你夠聰明,還考不上研究所,那隻能說你的決心不夠強。

假如你是決心不夠強,就表示你生命中還有其他的可能性,其重要程度並不下於碩士學位,而你捨不得丟下他。既然如此,考不上研究所也無須感到遺憾。不是嗎?

」 人生的路這麼多,為什麼要老斤斤計較著一個可能性?我高中最要好的朋友,一生背運 :高中考兩次,高一念兩次,大學又考兩次,甚至連機車駕照都考兩次。

畢業後,他告訴自己:我沒有人脈,也沒有學歷,只能靠加倍的誠懇和努力。現在,他自己擁有一家公司,年收入數千萬。

一個人在升學過程中不順利,而在事業上順利,這是常見的事。有才華的人,不會因為被名校拒絕而連帶失去他的才華,只不過要另外找適合他表現的場所而已。反過來,一個人在升學過程中太順利,也難免因而放不下身段去創業,而只能乖乖領薪水過活。

福禍如何,誰能全面知曉?

人生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沒什麼東西能影響人的一生,怎麼選擇不是問題。問題是每天都要努力

2樓:手機使用者

臺灣清華大學的一個教授的文章,很美。

我就經常碰到學生充滿焦慮的問我這些問題。可是,這些焦慮實在是莫須有的!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絕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毀了一個人的一生,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救了一個人的一生。

屬於我們該得的,遲早會得到;屬於我們不該得的, 即使僥倖巧取也不可能長久保有。如果我們看清這個事實,許多所謂「 人生的重大抉擇 」就可以淡然處之,根本無需焦慮。而所謂「人生的困境」,也往往當下就變得無足掛齒 。

出國時,一位大學同學笑我:全班最晚念博士的都要回國了,你現在才要出去?兩年後我從劍橋回來,覺得人生際遇無常,莫此為甚:

一個從大一就決定再也不鑽營學位的人,竟然連碩士和博士都拿到了!屬於我們該得的,哪樣曾經少過?而人生中該得與不該得的究竟有多少,我們又何曾知曉?

從此我對際遇一事不能不更加淡然。當講師期間,有些態度較極端的學生會當面表現出他們的不屑;從劍橋回來時,卻被學生當作不得了的事看待。這種表面上的大起大落,其實都是好事者之言,完全看不到事實的真相。

從表面上看來,兩年就拿到劍橋博士,這好像很了不起。但是,在這「兩年」之前我已經花整整一年,將研究主題有關的**全部看完,並找出研究方向;而之前更已花三年時間做控制方面的研究,並且在國際著名的學術期刊中發表**。而從碩士畢業到拿博士,期間七年的時間我從不停止過研究與自修。

所以,這個博士其實是累積了七年的成果,或者,只算我花在控制學門的時間,也至少有五年),根本也沒什麼好驚訝的。常人不從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來看待生命因積蓄而有的成果,老愛在表面上以斷裂而孤立的事件誇大議論,因此每每在平淡無奇的事件上強作悲喜。可是對我來講,當講師期間被學生瞧不起,以及劍橋剛回來時被同學誇大本事,都只是表象。

事實是:我只在乎每天二十四小時點點滴滴的累積。拿碩士或博士只是特定時刻裡這些成果累積的外在展示而已,人生命中真實的累積從不曾因這些事件而終止或加添。

常有學生滿懷憂慮的問我:「老師,我很想先當完兵,工作一兩年再考研究所。這樣好嗎?

」很好,這樣子有機會先用實務來印證學理,你念研究所時會比別人瞭解自己要的是什麼 。

「可是,我怕當完兵又工作後,會失去鬥志,因此考不上研究所。」    「那你就先考研究所好了。」    「可是,假如我先念研究所,我怕自己又會像念大學時一樣茫然,因此唸的不甘不願的。」

「那你還是先去工作好了!」

「可是……」    我完全可以體會到他們的焦慮,可是卻無法壓抑住對於這種話的感慨。其實,說穿了他所需要的就是兩年研究所加兩年工作,以便加深知識的深廣度和獲取實務經驗。先工作或先升學,表面上大相徑庭,其實骨子裡的差別根本可以忽略。

在「朝三暮四」這個成語故事裡,主人原本餵養猴子的橡實是「早上四顆下午三顆」,後來改為「朝三暮四」,猴子就不高興而堅持改回到「朝四暮三」。其實,先工作或先升學,期間差異就有如「朝三暮四」與「朝四暮三」,原不值得計較。但是,我們經常看不到這種生命過程中長遠而持續的累積,老愛將一時際遇中的小差別誇大到攸關生死的地步。

最諷刺的是:當我們面對兩個可能的方案,而焦慮的不知何所抉擇時,通常表示這兩個方案可能一樣好,或者一樣壞,因而實際上選擇哪個都一樣,唯一的差別只是先後之序而已。而且,愈是讓我們焦慮得厲害的,其實差別越小,愈不值得焦慮。

反而真正有明顯的好壞差別時,我們輕易的就知道該怎麼做了。可是我們卻經常看不到長遠的將來,短視的盯著兩案短期內的得失:想選甲案,就捨不得乙案的好處;想選乙案,又捨不得甲案的好處。

如果看得夠遠,人生長則八,九十,短則五,六十年,先做哪一件事又有什麼關係?甚至當完兵又工作後,再花一整年準備研究所,又有什麼了不起?當然,有些人還是會憂慮說:

「我當完兵又工作後,會不會因為家累或記憶力衰退而比較難考上研究所?」我只能這樣回答:「一個人考不上研究所,只有兩個可能:

或者他不夠聰明,或者他的確夠聰明。不夠聰明而考不上,那也沒什麼好抱怨的。假如你夠聰明,還考不上研究所,那隻能說你的決心不夠強。

假如你是決心不夠強,就表示你生命中還有其他的可能性,其重要程度並不下於碩士學位,而你捨不得丟下他。既然如此,考不上研究所也無須感到遺憾。不是嗎?

」一個人在升學過程中不順利,而在事業上順利,這是常見的事。有才華的人,不會因為被名校拒絕而連帶失去他的才華,只不過要另外找適合他表現的場所而已。反過來,一個人在升學過程中太順利,也難免因而放不下身段去創業,而只能乖乖領薪水過活。

福禍如何,誰能全面知曉?    我們又有什麼好得意?又有什麼好憂慮?

人生的得與失,有時候怎麼也說不清楚,有時候卻再簡單不過了:我們得到平日累積的成果,而失去我們不曾努力累積的!所以重要的不是和別人比成就,而是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

功不唐捐,最後該得到的不會少你一分,不該得到的也不會多你一分。

好像是前年的時候,我在往藝術中心的路上遇到一位高中同學。他在南加大當電機系的副教授,被清華電機聘回來開短期課程。從高中時代他就很用功,以第一志願上臺大電機後,四年都拿書卷獎,相信他在專業上的研究也已卓然有成。

回想高中入學時,我們兩個人的智力測驗成績分居全學年第一,第二名。可是從高一我就不曾放棄自己喜歡的文學,**,書法,藝術和哲學,而他卻始終不曾分心,因此兩個人在學上的差距只會愈來愈遠。

有什麼東西是藍色的什麼東西是藍色的?

一,藍玫瑰 為薔薇科薔薇屬直立灌木,高可達2米。是一種轉基因的玫瑰品種,被植入三色紫羅蘭所含的一種能刺激藍色素產生的基因,花瓣因而自然呈現藍色。花期5 6月。二,藍星花 藍星花是多年生半蔓性常綠灌木。花期全年,適合庭院美化,花壇,盆栽或地被。花為腋生,合瓣花,花冠五裂藍色,中心白星形。三,藍莓 藍莓...

什麼東西最能直接代表中國,什麼東西是最好的代表中國的象徵

長城 中國結 鳥巢 水立方 戲曲 中國紅 春節 福娃 中國印 琵琶 古箏 二胡 天安門 黃河 長江 東方明珠塔 相聲 cctv 福字 春字 大會堂 麒麟 龍風 貔貅 熊貓 兵馬俑 提線木偶 跳水 乒乓 旗袍 每一箇中國人。國旗 長城 燈籠 大熊貓 東北虎 中國結 紅領巾 傳統節日 十幾億的中國心,那...

秋天什麼東西是金色的用字概括,秋天什麼東西是金色的用三個字概括?

金色的樹葉,金色的果子,金色的花朵,金色的草叢,金色的陽光,金色的麥子,金色的波光,還有金色的草帽和稻草人迎著金色的月亮,帶著金色的一籮筐穀子回到了金色溫暖的家。草叢是金色的,小草是金色的,樹葉是金色的,楓葉是金色的,稻子是金色的,馬路是金色的,樹林是金色的,柳枝是金色的。長得穗是金色的,開得花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