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古蹟其三中,頸聯中的用典有何表達效果?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

2021-03-26 11:32:01 字數 4486 閱讀 8408

1樓:今天是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元帝以圖識人,造成了昭君的不幸,作者在詠歎王昭君不幸的同時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達王昭君千載之怨的同時也在暗中表達自己的懷才不遇、抱負不得施展的悵惘和怨恨。

詠懷古蹟其三 寄予了作者怎樣的情感。中間兩聯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2樓:軒轅蕭夏

詩人借詠昭君村、懷念王昭君來抒寫自己的抱負。中間兩聯主要運用了記敘和對比的表現手法。

詠懷古蹟其三頸聯和頷聯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詠懷古蹟其三賞析頸聯

3樓:軒晨居

杜甫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頸聯是寫王昭君只能死後魂魄歸來,突出活著無法歸來的悲劇,遺恨之深,並寄予詩人的同情。這首詩借王昭君的典故,表達了作者對薄命紅顏的深切同情。

《詠懷古蹟》其三是一首懷古詩,用了什麼典故,表達了作者何種情感?

4樓:手機使用者

這兩句詩出自杜甫的復《詠懷古蹟五首》制

(其三),這首詩主要是詠戰國晚期屈原之後的傑出辭賦家宋玉,引為知己,尊以為師。這兩句是說自己與宋玉蕭條相同,而生不同時,今思其人,故而悵望灑淚。兩人相距千年,故曰"千秋".

這兩句是對千古知音相逢的慨嘆,嘆不為人知,嘆同遭不幸。

詠懷古蹟其三 環佩空歸月夜魂的空怎麼理解

5樓:夏美凌音

從字面上看,作者認為,既然大錯已經鑄成,你的魂靈歸來也是徒然版的。深入一想,昭君雖骨權留青冢,但魂靈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養她的父母之邦,可見其懷念故國之心是多麼強烈啊!像這樣一個美女,竟然淪落到如此下場,怎不感動?

怎不傷心?一個 「空」字,將詩人的悲憤之情、傷悼之意傳達得淋漓盡致。

6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環佩空歸夜月魂」,理解:夜色濃濃,月光縹緲,環佩叮噹,想是昭君輕身回故里,豈料夜色掩掩魂歸來。好一個空歸,既是出塞之女,如何能親身回鄉,只得環佩叮叮伴香魂,身在朔漠心空回。

詠懷古蹟(其三)中間兩聯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7樓:solely時瀲

中間兩聯,主要運用了對比和反襯的手法來寫王昭君的悲劇。

【原文】:

詠懷古蹟·其三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詠懷古蹟其三用了哪些表達技巧

8樓:棋盤上的小棋子

「群山萬壑赴荊門」 山是群山起伏,連綿不絕;水是萬壑爭流,奔 騰不息,直赴荊門山。其中的「赴」字用了擬人 的手法,把迤邐不絕的千山萬壑陡然間寫活了, 既有飛動之勢,又有變幻之姿。 從側面烘托昭君的形象。

一個青年女子遠離父母 之邦,嫁到異域,並在那裡度過一生,確實需要 巨大的勇氣和毅力,而這雄偉的山川簡直就是她 那堅強的性格的象徵。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 昏」, 「獨」實寫青冢,虛寫昭君遠離故土的境 遇,更寫出了昭君遠離故土後心靈的孤獨之情。

「環佩空歸月夜魂」中的「空」從字面上看,作者認為,既然葬於塞外,不 能歸漢,你的魂靈歸來也是徒然的。深入一 想,昭君雖骨留青冢,但魂靈早已在月明之 夜回到生她養她的故鄉,可見其懷念故土之 心是多麼強烈啊!一個「空」字,將詩人的 悲憤之情、傷悼之意傳達得淋漓盡致。

「分明怨恨曲中論」寫的是昭君的「怨恨」,但 一開始並未直接寫,而是從詠江山之奇絕引出 詠佳人之奇美,接著寫昭君的悲劇及其根源, 為點明「怨恨」做鋪墊,最後才明確點出昭君 之怨,將感情推向高潮。 詩人漂泊異地,遠離故鄉,處境和昭君 相似,寄寓思鄉之情,也借昭君遺恨絕域, 曲折表達自己失遇無路,才不得用的感慨。

詠懷古蹟其三賞析

9樓:一米八的脖子

賞析;這是組詩《詠懷古蹟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詩人借詠昭君村、懷念王昭君來抒寫自己的懷抱。詩人有感於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時表現了昭君對故國的思念與怨恨,並讚美了昭君雖死,魂魄還要歸來的精神,從中寄託了詩人自己身世及愛國之情。

全詩敘事明確,形象突出,寓意深刻。「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詩的發端兩句,首先點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據《一統志》說:「昭君村,在荊州府歸州東北四十里。」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歸縣的香溪。

杜甫寫這首詩的時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這是三峽西頭,地勢較高。

他站在白帝城高處,東望三峽東口外的荊門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遠隔數百里,本來是望不到的,但他發揮想象力,由近及遠,構想出群山萬壑隨著險急的江流,奔赴荊門山的雄奇壯麗的圖景。他就以這個圖景作為這首詩的首句,起勢很不平凡。

杜甫寫三峽江流有「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長江二首》)的警句,用一個「爭」字,突出了三峽水勢之驚險。這裡則用一個「赴」字突出了三峽山勢的雄奇生動。這是一個有趣的對照。

但是,詩的下一句,卻落到一個小小的昭君村上,頗有點出人意外。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前兩句寫昭君村,這兩句才寫到昭君本人。詩人只用這樣簡短而雄渾有力的兩句詩,就寫盡了昭君一生的悲劇。

讀者只看上句的紫臺和朔漠,自然就會想到離別漢宮、遠嫁匈奴的昭君在萬里之外,在異國殊俗的環境中,一輩子所過的生活。

而下句寫昭君死葬塞外,詩人用青冢、黃昏這兩個最簡單而現成的詞彙,尤其具有大巧若拙的藝術匠心。在日常的語言裡,黃昏兩字都是指時間,而在這裡,它似乎更主要是指空間了,它指的是那和無邊的大漠連在一起的、籠罩四野的黃昏的天幕。

它是那樣地大,彷彿能夠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獨有一個墓草長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這句詩就給人一種天地無情、青冢有恨的無比廣大而沉重之感。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這是緊接著前兩句,更進一步寫昭君的身世家國之情。畫圖句承前第三句,環佩句承前第四句。

畫圖句是說,由於漢元帝的昏庸,對后妃宮人們,只看圖畫不看人,把她們的命運完全交給畫工們來擺佈。省識,是略識之意。

說元帝從圖畫裡略識昭君,實際上就是根本不識昭君,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劇。環佩句是寫她懷念故國之心,永遠不變,雖骨留青冢,魂靈還會在月夜回到生長她的父母之邦。南宋詞人姜夔在他的詠梅名作《疏影》裡曾經把杜甫這句詩從形象上進一步豐富提高:

「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這裡寫昭君想念的是江南江北,而不是長安的漢宮,特別動人。

月夜歸來的昭君幽靈,經過提煉,化身成為芬芳縞素的梅花,想象更是幽美。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這是此詩的結尾,借千載作胡音的琵琶曲調,點明全詩寫昭君「怨恨」的主題。前面已經反覆說明,昭君的「怨恨」儘管也包含著「恨帝始不見遇」的「怨思」,但更主要的,還是一個遠嫁異域的女子永遠懷念鄉土,懷念故土的怨恨憂思。

它是千百年中世代積累和鞏固起來的對鄉土和祖國的最深厚的共同的感情。前面提到,這首詩的開頭兩句,胡震亨說「群山萬壑赴荊門」的詩句只能用於「生長英雄」的地方,用在「生長明妃」的小村子就不適當,正是因為他只從哀嘆紅顏薄命之類的狹隘感情來理解昭君。

沒有體會昭君怨恨之情的分量。吳瞻泰意識到杜甫要把昭君寫得「驚天動地」,楊倫體會到杜甫下筆「鄭重」的態度,但也未把昭君何以能「驚天動地」,何以值得「鄭重」的道理說透。昭君雖然是一個女子,但她身行萬里,青冢留千秋,心與祖國同在,名隨詩樂長存。

詩人就是要用「群山萬壑赴荊門」這樣壯麗的詩句來鄭重地寫她。杜甫的詩題叫《詠懷古蹟》,他在寫昭君的怨恨之情時,是寄託了他的身世家國之情的。杜甫當時正「飄泊西南天地間」,遠離故鄉,處境和昭君相似。

雖然他在夔州,距故鄉洛陽偃師一帶不像昭君出塞那樣遠隔萬里,但是「書信中原闊,干戈北斗深」,洛陽對他來說,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鄉,正好借昭君當年想念故土、夜月魂歸的形象,寄託他自己想念故鄉的心情。

10樓:匿名使用者

1.翻譯2.寫法3.作用

1.千山萬壑逶迤不斷奔赴荊門;此地還遺留生長明妃的山村。

一別漢宮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著黃昏。

憑看圖漢元帝豈識美麗容顏?昭君佩帶玉飾徒然月夜歸魂。

千載流傳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傾訴的分明是滿腔悲憤。

3.《詠懷古蹟五首》是杜甫於公元766年(大曆元年)在夔州寫成的一組詩。夔州和三峽一帶本來就有宋玉、王昭君、劉備、諸葛亮等人留下的古蹟,杜甫正是借這些古蹟,懷念古人,同時抒寫自己的身世家國之感。

這是其中的第三首,詩人借詠昭君村、懷念王昭君來抒寫自己的懷抱。詩人有感於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時表現了昭君對故國的思念與怨恨,並讚美了昭君雖死,魂魄還要歸來的精神,從中寄託了詩人自己身世及愛國之情。

全詩敘事明確,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詠懷古蹟其三原文是什麼杜甫的詠懷古蹟其三原文

原文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譯文 群山萬壑隨著險急的江流,奔赴荊門山,這裡有生長明妃 王昭君 的村子。一旦離開漢宮,命運 便與北方少數民族相連,獨留下青冢向著黃昏。憑著畫工畫的畫像只能約略認識昭...

詠懷古蹟其三賞析。幫幫忙哇詠懷古蹟其三賞析,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詩的發端兩句,首先點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據 一統志 說 昭君村,在荊州府歸州東北四十里。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歸縣的香溪。杜甫寫這首詩的時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這是三峽西頭,地勢較高。他站在白帝城高處,東望三峽東口外的荊門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遠隔數百里,本來是望不到的,...

詠懷古蹟 其三中畫圖省識春風面中「省」在必修三中解釋為「曾經」那這個意思放到句子裡怎麼翻譯

複製貼上 2003年12月份的 語文月刊 刊登了一篇題為 杜甫律詩五首 註釋辨誤 的文章,作者嶽澤和指出,對杜甫 詠懷古蹟 的 畫圖省識春風面 教材註釋為 從畫像上可以約略看到她的青春容貌。省識,不識 欠妥。他認為王力主編的 古代漢語 把它注為 省,察。省識,等於說辨認。大意是說,由於元帝只憑借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