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先有物質後有意識還是先有意識後有物質?我好暈啊,感覺都沒有確切答案的

2021-03-25 17:05:39 字數 5798 閱讀 3620

1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是應付考試的話: 先有物質後有意識。

2樓:剝落的臉

這個是哲學題目,每個派別有不同看法。但真理是什麼,沒人知道。馬克思講究先有物質

3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先有物質,那物質就是心,如果先有心,那心就是物質。物質即心,心即物質,心在一切在,心空一切空,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何處無佛?何處無心?

4樓:匿名使用者

萬物皆道生,道生物,生人,然後不在過多幹涉,人見物成意識

5樓:匿名使用者

都不對。意識就是物質。

6樓:金鏞諮詢

沒有物質意思存在**? 肯定先有物質

先有物質後有意識還是先有意識後有物質呢?

7樓:何處流光照月明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促進作用。

8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唯物主義及唯心主義的概念

世界是先有物質還是先有意識

9樓:無線電師

就狹義的世界來說,先有物質,後有意識。

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意識的產生經歷了三個決定性環節:

第一,從無機物的反應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

第二,從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到高等動物的感覺和心理;

第三,從高等動物的感覺和心理到人的認識形成。

10樓:康姆勒發電機

樓主問了一個糾纏了人類兩千多年都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

哲學界由於在這個問題上的意見分歧分成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和兼有兩者特點的「二元論」。

唯物主義認為物質先於意識存在,唯心主義則反之,二元論認為二者並行世界有兩個本原。

唯物主義在**現今屬於官方思想,唯心主義則在西方**教國家佔有絕對優勢地位,且從哲學史角度看,唯心主義歷史上的成就遠高於唯物主義,歷史上的許多哲學大家皆持唯心主義觀點。

二元論則是笛卡爾、康德等學者為了協調科學與宗教在近代的矛盾而提出的理論。

簡而言之就是如此,樓主若想詳細瞭解,這個問題夠研究三五十年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按照馬克思唯物論(就是無神論)的說法是先有物質後有意識,物質第一,意識第二,先有無機物,後有有機物。先有無生命的,後來出現有生命的。意識來自物質,意識的內容是物質的反映,意識的載體是物質。

但是唯物論是一種理論,只要是xx論,就是說只是一種說法,一種思想,是人腦子裡想出來的東西,並不完全等於現實。在世界上,唯物論並不被大多數人認可,看看gong chan zhu yi的國家的結局,就知道唯物論從理論到實踐都是失敗的,只是我們的課本因為dang的緣故,把它當成真理來學習。

物質和意識的二分法本身就是錯誤的。

有一本最古老的書,也是人類印刷量最大的書告訴我們,世界在物質和意識產生之前,就有一個自由永有的god,一週七天,公元紀年都在預示著這本書的真理和它告訴我們的關於人類和世界的真相。這本書的第一句話「起初,上帝創造天地」。

不要被物質和意識這兩個概念所約束和**,真正的真理不是概念,而是事實,真理這個詞,原文 只有 真,沒有 理。認識了這個真理,經歷了這個真理,一切都不是問題了。

12樓:金湖三河兄弟

宇宙中全是物質,沒有非物質,這句話可講,人的意識是物生的物,宇宙之初也是物質,只不過是個非尋常物而已。

為什麼說「先有物質,後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13樓:無線電師

1、物質決定意識的起源

①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意識的產生經歷了三個決定性環節:

第一,從無機物的反應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

第二,從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到高等動物的感覺和心理;

第三,從高等動物的感覺和心理到人的認識形成。

②意識是社會的產物。

人只有在社會生活和交往中才能形成意識。王顯鳳2023年生於一個偏僻的鄉村,父親是一個聾啞人,母親大腦中度智殘。長期和豬睡在一起,九歲時被外界發現,她分不清男女、大小和顏色。

智力僅相當於三歲半的孩子。中國醫科大學和鞍山市心理測量研究所於2023年將其接到鞍山進行教育。迴歸社會,逐步形成意識,2023年結婚。

2、物質決定意識的本質

辯證唯物主義關於意識本質的基本觀點: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①意識是人腦的機能。人腦是意識的物質器官。

古人認為意識的器官是心,「心之官則思」;是膽,「膽量」;是脾,「脾氣」等等。

18世紀中葉,瑞士人馮·哈勒(1708-1777)科學地說明,思維的物質器官是腦。清代醫學家王清任(1768—1831)發現大腦才是思維的器官。著有《醫林改錯》一書。

②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意識的內容來自客觀世界(包括物質世界)。

不但正確的意識來自客觀世界,錯誤和虛構的意識也可以找到零散的客觀原形。東漢王符曾經指出,龍有九似: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

14樓:潛伏者

我來補充解釋一下:

是先有物質,再有精神,物質決定精神。然後意識認識客觀精神精神。

精神分為主觀精神與客觀精神,主觀精神例如情感、意志、理性等。客觀精神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例如事物執行的規律,我們所學習的物理化學等科學知識都屬於客觀精神的範疇。

而對於客觀精神的認識就叫做意識。如是我們可以開始**近代哲學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即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分野,亦即「即物質決定精神,還是精神決定物質」的問題,也即是物理現象決定物理法則還是物理法則決定物理現象(比方說我們在煤氣爐上燒水,燒到100度水會開這是現象,我們所處的海拔不高,天氣條件正常,氣壓值是一個大氣壓,在這種條件下水在100度時會變成液體語與氣體的混合物,這是理論)。

看到這裡腦子還沒暈掉的話你可能會有一個疑問:精神與現象為什麼非要分誰先誰後,兩者同時存在不就好了?即使要分先後,為什麼不是精神決定物質?這個問題請參考樓上的答案。

注:這裡的先後不是隻時間上的先後,而是指邏輯上的先後,所謂的先有物質後有精神是指只有物質存在精神才能存在。

為什麼說「先有物質,後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15樓:潛伏者

我來補充解釋一下:

是先有物質,再有精神,物質決定精

神。然後意識認內識客觀精神容精神。

精神分為主觀精神與客觀精神,主觀精神例如情感、意志、理性等。客觀精神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例如事物執行的規律,我們所學習的物理化學等科學知識都屬於客觀精神的範疇。

而對於客觀精神的認識就叫做意識。如是我們可以開始**近代哲學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即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分野,亦即「即物質決定精神,還是精神決定物質」的問題,也即是物理現象決定物理法則還是物理法則決定物理現象(比方說我們在煤氣爐上燒水,燒到100度水會開這是現象,我們所處的海拔不高,天氣條件正常,氣壓值是一個大氣壓,在這種條件下水在100度時會變成液體語與氣體的混合物,這是理論)。

看到這裡腦子還沒暈掉的話你可能會有一個疑問:精神與現象為什麼非要分誰先誰後,兩者同時存在不就好了?即使要分先後,為什麼不是精神決定物質?這個問題請參考樓上的答案。

注:這裡的先後不是隻時間上的先後,而是指邏輯上的先後,所謂的先有物質後有精神是指只有物質存在精神才能存在。

16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人就是物質

抄,意識是依伏於bai大腦裡的,du大腦也是物質。沒有zhi物質,意識無法存在。

補充dao:lx的說的對啊,不過精神決定物質這個補充下吧我們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手觸控

然後用意識感知,一個物質才產生

物質是意志的表象,不是嗎?

唯心論現在不行了,唯物論把唯心論壓的死死的

17樓:匿名使用者

蓋凡我們對一種事物下定論,是有事物可下。萬事萬物的統稱只不過是人類專為了方便於記載屬

或者口述,得以流傳並且在一定程度上達成共識的一種手段。這地球上本沒有蘋果橘子香蕉,正因為叫的人多了,才有了這麼些我們所認為的事物。同時由物質所產生的意識也有隨機性,我們可以換位思考一下,把橘子的名稱定義在我們通常所說的蘋果上,那麼如今的我們所看到的蘋果就不是蘋果而是橘子!

但是如若沒有這些物質的存在,我們上哪去定義這些個稱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是物質,二就是意識,三就是從意識衍化整合而生的種種理論,文字,傳說以及新的物質!

18樓:南無阿里

錯的,這種理論。因為這是對物質和意識究竟是什麼搞不清楚,唯物論就是這樣跌進了教條的泥淖裡。

19樓:匿名使用者

一方面copy,物質是意識的載bai體,沒有物質就沒有意du識。

在沒有意識的時候,物質早zhi就存在了。

dao另一方面,意識的「內容」都和物質有關,比如動物有了個體差異才有「自我意識」。

但我個人覺得,宇宙中的很多事物都是迴圈的,意識也可以產生物質,比如塑料,自然界中是沒有的,是人的意識創造出來的。房子也是人造出來的,還有飛船等等

先有物質還是先有意識?

20樓:量子海洋

樓上所有回答者如果你的回答中沒有設計「哥本哈根」四個字說明你的回答純屬誤人子弟。

意識決定宇宙是哥本哈根學派的一個論斷,但它的原意並非如此。至於這個觀點現在被不同流派發展成了什麼模式,我就不清楚了。

首先要搞清楚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區別,它們的區別在於物質和意識誰是第一性問題。唯心主義認為意識第一性,意識決定物質。而我我認為哥本哈根解釋是屬於唯物主義的,認為物質決定意識,但意識對物質世界有能動的反作用,它則著重強調這點。

強調人的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並沒有否定物質的第一性。

但物質是什麼?不是原子和分子,而是一大堆波函式,是各種概率的疊加狀態。當它受到意識觀察時就會發生坍縮。

哥本哈根解釋是說,在未測量之前,沒有任何理由說知道量子態中力學量的確定值。在測量的時候,按照量子態中力學量的本徵態在被測態中佔的「權重機率」測到力學量的對應本徵值。測量之後,量子態以此本徵態為初態,按照薛定諤方程繼續演化。

人們世界觀發展的三個階段:

古代神學是唯心主義

近代經典力學是機械唯物主義

現代量子力學是辨證唯物主義

量子力學認為,物質的運動具有不確定性,量子力學否定了機械決定的宿命論。現代科學研究發現,意識其實是大腦神經細胞骨架微管中的量子計算,意識的能動性的本質是物質運動的不確定性,意識並不違反物理規律。

牛頓力學是機械決定的宿命論,否認能動性,而量子力學否定了機械決定論,證實了能動性。

哥本哈根解釋:物質在傳播過程中以波的形式存在,與其他物體發生相互作用時坍縮成粒子,坍縮的位置是不確定的,所以具有不確定性,代表人物有玻爾。哥本哈根解釋確實是正確的,所有的實驗都支援哥本哈根解釋。

意識是有能動性的,意識的能動性的本質是物質運動的不確定性,物質無時無刻不在改變,不變的是物質運動的根本規律,物質運動的現象總是瞬息萬變的。任何物質都可以以波和粒子兩種形態存在,以波的形式傳播,與其他物質發生相互作用時坍縮成粒子,坍縮的位置是不確定的,所以具有不確定性。現代科學研究發現,人的意識其實是大腦神經細胞骨架微管中的量子計算。

人在思維時,腦內的物質波處在不確定的坍縮之中,所以人就具有了能動性。並沒有脫離物質存在的具有物質所不具有的功能的特殊靈魂。波和粒子是物質存在的兩種方式,而且這兩種方式可以相互轉換,不要以為只有粒子才是物質。

唯物主義並不一定正確,經典力學的機械唯物主義認為宇宙中所有粒子的以前的狀態決定了未來的一切,否認物質運動的不確定性,否認能動性,是徹頭徹尾的宿命論。

經典力學是機械唯物主義宿命論

量子力學是辨證唯物主義能動論

關於樓主的最後一個問題,可以用強人擇原理解釋:你之所以能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你存在在這裡。

為什麼說「先有物質,後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1 物質決定意識的起源 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的產生經歷了三個決定性環節 第一,從無機物的反應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 第二,從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到高等動物的感覺和心理 第三,從高等動物的感覺和心理到人的認識形成。意識是社會的產物。人只有在社會生活和交往中才能形成意識。王顯鳳1974年...

為什麼物質能產生意識,為什麼說「先有物質,後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在人類的認識中 1.物質定義為不依賴於人的主觀意識而存在的客觀實在,是實體。當然人的認識只是認識,你可以用手 物質的 摸摸周圍存在的東西 物質的 結果就是反饋到大腦 物質的 被你摸到 了之類 這是一個對具體材料的抽象。或許這種定義和動物們的腦海中對物質的認識沒什麼區別,只是動物不會用人能明白的語言文...

是先有蛋還是先有雞,世界上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呢

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定義 蛋 如果我們認為 蛋 必須是雞下的雞蛋,那麼一定是先有的雞 如果我們對 蛋 的種類不加限制,那麼一定是先有的蛋 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問題我們很難回答。但在先舍還是先得這個問題上,我們是可以決策的。你覺得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呢?從科學的角度分析我們從地球上的第一個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