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物質能產生意識,為什麼說「先有物質,後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2021-04-10 22:19:14 字數 3227 閱讀 7242

1樓:匿名使用者

在人類的認識中:

1.物質定義為不依賴於人的主觀意識而存在的客觀實在,是實體。當然人的認識只是認識,你可以用手(物質的)摸摸周圍存在的東西(物質的),結果就是反饋到大腦(物質的)——被你摸到***了之類——這是一個對具體材料的抽象。

(或許這種定義和動物們的腦海中對物質的認識沒什麼區別,只是動物不會用人能明白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呵呵)

2.那意識是什麼?意識在心理學中定義為人所特有的一種對客觀現實的高階心理反映「形式」。

意識不是一個實體,它是形式,這裡它是什麼形式?它是「人腦」(物質的)直接和間接地對「物質」(其他物質和人腦本身這種物質)的高階反映這樣一種物質高階運動的表現形式。你的手摸著桌子,最後在大腦中得到某個意識了,比如被你摸著桌子了,這個意識沒有大腦這種物質就無法產生,即使有前面的用手摸桌子這個運動過程。

反過來說就是大腦物質儲存了你活動的資訊,而人對這種資訊形成以及儲存的認識就是那是「意識」,有的會說「想」,「認為」,「覺得」,「感到」等——這是一個對大腦的具體高階運動的抽象。

3.什麼是形式?在中文中理解,形式是指某物的樣子和構造,區別於該物構成的材料,即為事物的外形,這是一個對具體材料之「樣子和構造」(非具體材料)的抽象。

4.人腦只能對世界進行某些方面的抽象,然後儘可能地綜合各種方面的抽象來思維判斷指導等等,從而為自身提供服務。人腦無法毫無遺漏地「完美」地反映整個世界。

那樣的一個人腦或計算機如果有的話,那它就是宇宙本身。

5.發展到現在,人早已可以主動地對人類可以存在和活動的唯一依靠——「物質世界」進行各種「提法」。

從以上可知,沒有高階形態的,散落的,未形成大腦的物質,以及沒有高階反映的活動,是無法形成意識這種形式的,即無法產生「大腦活動」。「大腦活動」,這種高階活動被稱為意識而已,其實你也可以叫它別的名字,只不過這個名字用起來就麻煩了,沒人能馬上理解你所指。

計算機的運算過程也可稱為「物質的高階運動」,但它比起人腦來,還是小巫見大巫,尤其是它沒有自我意識。把計算機技術運用到機器人,而且設定為可以自我保護,自我繁衍,自我學習等等並達到人類社會的水平,那其實就可以稱「機器人」也有意識了,因為它的活動那時已經和人類定義的意識類似甚至相同了,比如變形金剛哦。

你問的問題,其本質其實是物質為什麼會存在及運動不止,並且產生了先進的大腦。那是「上帝的旨意和傑作」,不服不行。

2樓:阿井的小站

這個推薦答案太不專業了。。。

在哲學上對於物質和意識的關係來講你得確定兩點才算正確①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依賴於物質;(其中有任何一個不承認,就是機械/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②意識對物質有能動作用(只承認第二個不承認第一個,是主觀唯心主義)因為意識是主觀形式和客觀內容的統一,人腦就是一個加工廠,我們看到物質的東西,就會通過人腦加工,產生自己獨有的意識,所以,是物質決定意識。就這麼理解。【希望能幫到你】

3樓:愛與馬

首先,這句話是錯的,應該是意識決定、產生物質!不要以為地球、太陽,星系宇宙沒有自我意識,該革新一下思想了!意識是有規律的,當宇宙意識使形成萬物的時候,便有了我們理解的物質!

意識是一種無形的能量,而物質是我們人眼可見頻率範圍內的東西!

4樓:匿名使用者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有思想的人必然有意識,如果有意識必然是對物質的客觀反映,因為物質決定意識。

5樓:與賢

因為物質無意識所以可以產生意識。

6樓:匿名使用者

我對物質產生意識有種想法:意識是物質在表達自己的屬性而產生的一種特殊物質,這種物質能夠作用於其他物質或者作用自己(我認為最開始的的物質屬性應該是時空屬性和場屬性)

7樓:魔尊重樓張帆

物質決定意識,必然在不同的條件下就可以促進意識的產生

8樓:匿名使用者

就像吃完飯要拉屎一樣,不可深究

為什麼說「先有物質,後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9樓:無線電師

1、物質決定意識的起源

①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意識的產生經歷了三個決定性環節:

第一,從無機物的反應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

第二,從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到高等動物的感覺和心理;

第三,從高等動物的感覺和心理到人的認識形成。

②意識是社會的產物。

人只有在社會生活和交往中才能形成意識。王顯鳳2023年生於一個偏僻的鄉村,父親是一個聾啞人,母親大腦中度智殘。長期和豬睡在一起,九歲時被外界發現,她分不清男女、大小和顏色。

智力僅相當於三歲半的孩子。中國醫科大學和鞍山市心理測量研究所於2023年將其接到鞍山進行教育。迴歸社會,逐步形成意識,2023年結婚。

2、物質決定意識的本質

辯證唯物主義關於意識本質的基本觀點: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①意識是人腦的機能。人腦是意識的物質器官。

古人認為意識的器官是心,「心之官則思」;是膽,「膽量」;是脾,「脾氣」等等。

18世紀中葉,瑞士人馮·哈勒(1708-1777)科學地說明,思維的物質器官是腦。清代醫學家王清任(1768—1831)發現大腦才是思維的器官。著有《醫林改錯》一書。

②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意識的內容來自客觀世界(包括物質世界)。

不但正確的意識來自客觀世界,錯誤和虛構的意識也可以找到零散的客觀原形。東漢王符曾經指出,龍有九似: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

10樓:潛伏者

我來補充解釋一下:

是先有物質,再有精神,物質決定精神。然後意識認識客觀精神精神。

精神分為主觀精神與客觀精神,主觀精神例如情感、意志、理性等。客觀精神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例如事物執行的規律,我們所學習的物理化學等科學知識都屬於客觀精神的範疇。

而對於客觀精神的認識就叫做意識。如是我們可以開始**近代哲學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即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分野,亦即「即物質決定精神,還是精神決定物質」的問題,也即是物理現象決定物理法則還是物理法則決定物理現象(比方說我們在煤氣爐上燒水,燒到100度水會開這是現象,我們所處的海拔不高,天氣條件正常,氣壓值是一個大氣壓,在這種條件下水在100度時會變成液體語與氣體的混合物,這是理論)。

看到這裡腦子還沒暈掉的話你可能會有一個疑問:精神與現象為什麼非要分誰先誰後,兩者同時存在不就好了?即使要分先後,為什麼不是精神決定物質?這個問題請參考樓上的答案。

注:這裡的先後不是隻時間上的先後,而是指邏輯上的先後,所謂的先有物質後有精神是指只有物質存在精神才能存在。

為什麼說「先有物質,後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1 物質決定意識的起源 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的產生經歷了三個決定性環節 第一,從無機物的反應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 第二,從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到高等動物的感覺和心理 第三,從高等動物的感覺和心理到人的認識形成。意識是社會的產物。人只有在社會生活和交往中才能形成意識。王顯鳳1974年...

為什麼說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

你看到存在物質才能在你腦中形成意識,有存在的意識可以去認識生活,對認識物質和改造物質有指導。為什麼說。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這句話能寫成一本幾千頁的書,信不信,不同的。哲學流派。對這句話有不同的理解,我的理解是 給意識。下定義。意識是人類的思想活動,說白了,就是成億上億的電子以某種我...

為什麼物質能迴圈而能量不能迴圈,為什麼說能量不可以迴圈?如果說能量不可以迴圈,能量都去哪兒了?物質和能量的區別?

能量不是不能迴圈,而是它向宇宙散發的太快了,物質守恆與能量守恆都是成立的,但是物質相對能量更容易控制,能量最容易最終的形式就是熱能,而熱能不受引力影響會不斷向宇宙中發散,所以相對地區小區域是不守恆的,事實上地球上的大氣也在不斷的向宇宙中發散 因為能量會被消耗,用來維持生命活動,而物質不會被消耗,它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