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在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中庸之道的例子

2021-03-22 08:49:53 字數 5211 閱讀 4911

1樓:灰青澀空氣

中庸是儒家關於個人修養與社會治理的基本價值理論,亦稱中庸之道。中庸是中華民族的獨特創造,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基因。

歸結起來,中庸是指為人居於中正之道,不偏不斜,以自然的純正人性提高自身修養、對待萬事萬物。中庸本身的價值和功用始終閃耀著睿智的光芒。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呼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君子無入而不得焉?

意思是說君子應該只求現在所處的地位,來做他應該做的事,不要做本份之外的事。富貴時做富貴事,貧賤時做貧賤事,君子才會安心在道,樂天知命。無論在什麼地方都會悠然自得。

同是三國,諸葛孔明施空城計兵退司馬懿虎狼之師,僅只身與清風明月兩童,七八位清掃老夫而已,憑撫琴之音律,亂敵帥之心智。

皆得益於其內心強大的定力。中和之重要可見一隅。

我們生活在物慾橫流的社會,如何抵禦外界的**?只有守住本份,踏實做事,放棄不切合實際的幻想,才能實現自己幸福美滿的人生。

2樓:貓頭鷹不是鷹

這種例子太多了,就是做到不偏不激,例如官場的講話

中庸之道的例子

3樓:匿名使用者

大約在2023年前,孔子去魯恆公廟觀禮,看到了一個歪傾的一瓦罐。孔子問守廟人,為什麼不把瓦罐扶正?守廟人說:

「這是『佑座之器』——欹,無水時歪斜,裝上一半水就正過來了,裝滿了水,卻反而傾倒了。」 孔子由此大為感嘆,悟出了中庸之道。他說: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者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者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南子是春秋時著名的美女,當了衛國國君的夫人。她聽說博學多才的孔子最近來到衛國,很想見孔子,就向孔子發出了邀請。孔子也早聞南子的美貌,心嚮往之,但又怕學生說閒話。他真是左右為難。

假裝不動心?不,那不成了偽君子了?

乾脆與南子來真格的婚外戀?不,那不是成了登徒子了?

偽君子,登徒子,左右為難。孔子忽然想到了魯恆公宗廟裡的瓦罐,採取了中庸之道。

他欣然應邀,與南子談論**,彈琴唱歌。在優美的旋律中他們一個暗送秋波,一個眉目傳情,互相欣賞,心照不宣,如沐春風,如浴溫泉,但又沒越界限,用眼光撫摸美麗,用語言輻射溫柔。

宋代著名理學家朱熹,給《四書·中庸》加註說:「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中,就是不要偏激,不要走極端,不要不及,也不要過頭。

中,就是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

中,就是既不縱慾,也不禁慾;既不愚忠,也不奸詐;既不輕生厭世,也不貪生失節。

中,就是升了官不專橫跋扈,丟了官不低三下四;發了財不要為富為仁,受了窮不要人窮志短。

中,就是既不讓天下人負我,我也不負天下人;既不好高騖遠,也不自暴自棄。

中,就是不卑不亢,不左不右……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庸之道就是保持中正的立場的規律和方法,是人修為的一種最高境界。 簡單地說,就是要自我管理,順應自然規律,時刻保持克制和正氣。並非現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

更通俗地說吧:就是和諧。保持自我心態的和諧、與環境的和諧.

沒有什麼具體的例子,這是一種人生的態度

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思想,其核心是中庸之道。在現實生活中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你對這一學說的理解?

5樓:二十四路塵埃

中庸之道不是束縛和限制,而是根據事物的天性和變化規律,做出最合乎自然的選擇,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天人合一例子:坐船向下遊行駛。一個人打傘在雨中行走,冬天穿棉襖。

天人不合一例子:逆水行舟,冒雨走夜路,冬天穿背心。結合如果?可想而知。

儒家的「中庸之道」在現實生活中有何積極作用?

6樓:聽宇傾言

儒家的中庸之道,特別影響中國人,人們總是希望做事做得剛剛好

如何在現實生活中應用「中庸之道」?

7樓:閃開我快**了

中庸之道是現在全世界最重視的合理主義.中庸之道就是儒家的核心理念,個人認為孔子的「敬鬼神而遠之」的觀點很典型地體現了儒家的中庸之道.就全世界範圍而言,中國人對於宗教的態度是最寬容的.

這種傳統的形成就是直接受益於孔子的這一重要思想.以至於後來的傳教士初到中國時都為中國人對於不同宗教的包容性而震撼.在其他民族的精神生活中,宗教都具有重要的甚至是至高無上的地位.

只有中國成為了例外.

孔子的中庸之道在中國有深遠的影響.中庸是孔子哲學的基礎和最高的道德準則.孔子講中庸的政治目的就是保持合乎周禮宗法等級制的社會政治秩序.

對中庸之道深入進行一番批判性的研究,並結合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改革、發展、穩定問題進行一些思考,應當是不無意義的.孔子把中庸稱為至德,這既說明他把中庸作為道德的最高準則,也說明中庸是他的哲學基礎.孔子中庸之道,就是反對過與不及,要在過與不及兩端之間轉折和把握一箇中點或度,也就是量變到質變度量關節線,以保持事物的常態不變.

按宋代學者程頤的解釋,就是「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

日常生活中的「中庸之道」日常生活裡,有人過於追逐物慾,有人過份刻苦自勵;有人對金錢的使用浪費無度,有人則是一毛不拔,這都不是正常的生活之道.就像一隻手,始終緊握拳頭是畸形,只張不合也是畸形,一定要拳掌舒捲自如,這才正常.所以,凡事要適可而止,要不偏不倚,這就是中庸之道.

如何才能在日常生活裡實踐「中庸之道」,有四點意見:第

一、做事不要太苦:人生不能沒有工作,因此每個人都不能不做事.做事當然要勤勞,但是也不能太辛苦;太辛苦了,以後做事就畏難、畏苦,就不能長久,不能持之以恆.

所以,現在的公司行號大都制定八小時上班制,每天工作時間從上午八點到下午五點,有一個時間性;甚至每個星期不但有休假日,現在還實施「週休二日」,這就是要我們不要太辛苦.第

二、享欲不要太樂:人不能沒有物質生活,適度的物質是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條件.但是有的人享用過度,過份的放縱五欲之樂,例如,吃要山珍海味,穿要綾羅綢緞、住要高樓大廈,出門要開高階轎車等.

過份的追求物慾之樂,甚至浪費無度,則如銀行裡的存款,用得太多,總有一天會負債,所以福德因緣還是要慢慢的享受,不能透支.

第三、待人不要太苛:人與人相處,要懂得待人之道,最重要的,就是待人要厚道,要替人設想.尤其身為主管者,要「待人如己」,甚至要「寬以待人,嚴以律己」,如果待人嚴苛,或者是過份放任,都不是處人之道.

第四、用物不要太榮:對於日常用物,有的人好買,平常沒事就喜歡逛街購物,並且樂此不疲,有的人則非名牌不用.其實東西能用、夠用就好,不要太過豪華、奢侈,物質太多,不一定很好,所謂「人為物役」,物質太豐,有時也是一種負擔.

8樓:雲彩的家人

中正不偏主要在處理問題時,我們要把握事物度量的正確性不走極端。孔子主張:「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

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論語·子路》)意識是說思想激進的人是不顧一切地堅持向前,氣度狹窄的人考慮問題主觀而不體恤人意。

所以,孔子主張「過猶不及」,「狂」即「過」,「狷」即「不及」,兩種狀態在相反的方向上脫離標準的「兩極」,因而成了名副其實的兩端。

9樓:小萌仔

中庸」不是折中,「中庸」應該說是「合適的極致」。

其實就是說了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做事情要有分寸,要有度。不要做不夠,也不要做過頭了。

有些事情做3分就夠了,你就做3分,有些事情做7分合適你就做7分。而不是什麼事情都做5分。

理解到這一層就夠了

10樓:小豬豬

從「中」的層面可以理解「禮」,而「禮」的實質可以稱之為「和」。孔子認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孔子強調的中庸的狀態就是「致中和」,所以他特別關注「和」的價值與意義。

《論語·子路》篇章中指出「天下有道則見,天下無道則隱」主張根據變化的政治氣候來決定自己的「入世」與「出世」。孔子中庸思想的權變思想在《論語·里仁》中可以得到再次驗證,即「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11樓:你的回答

「中庸之道」是孔子提倡、子思闡發的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素質,達到太平和合的一套理論和方法。

中庸之道的主題思想是教育人們,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自我監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12樓:伴你一生如風

這是個不易說清楚的話題,因為每個人的理解都會有所不同。

「中庸之道」是孔子提倡、子思闡發的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素質,達到太平和合的一套理論和方法。

中庸之道的主題思想是教育人們,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自我監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養成具有理想人格,達到至善、至仁、至誠、至道、至德、至聖、合外內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創「太平和合」的境界。

中庸之道的理論基礎是「天人合一」。具體內容是:五達道、三達德、九經等。

主要原則是:慎獨自修、忠恕寬容、至誠至性。執行方法是知行合一。

主要途徑是禮教。中庸之道的現實意義主要體現在促進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建設等方面。

天人合一的天是善良美好的天,天人合一的人是像善良美好的天那樣善良美好的人;天人合一就是人們自覺修養所達到的像美好善良的天一樣,造福於人類和自然理想的境界。

中國去古老的中庸之道,其實講究的就是「合適」,就是「剛剛好」。

品格可以列為三類,各類中的第一類和末一等都是極端或者欠缺。居中的才是道德和優越。所以居於懦弱和魯莽之間才是奮勇有為,吝嗇與奢侈之間才是慷慨大方,怠惰與貪婪之間是意氣風發,卑屈和驕傲之間是謙虛謹慎,祕密與多嘴之間是說一不二,乖僻與滑稽之間是風趣幽默,尋釁與諂媚之間是友善可親,在哈姆雷特的優柔寡斷與堂·吉訶德的衝動任性之間是自我剋制。

然而,中庸並非像數學的中項恰恰是精確可計的兩端的平均數。它隨著環境中左右各種情況的變更變更,並且只對成熟而又靈活性的理性,才顯露自身。

13樓:飛翔的豬

第一、做事不要太苦:人生不能沒有工作,因此每個人都不能不做事.做事當然要勤勞,但是也不能太辛苦;太辛苦了,以後做事就畏難、畏苦,就不能長久,不能持之以恆.

所以,現在的公司行號大都制定八小時上班制,每天工作時間從上午八點到下午五點,有一個時間性;甚至每個星期不但有休假日,現在還實施「週休二日」,這就是要我們不要太辛苦.

第二、享欲不要太樂:人不能沒有物質生活,適度的物質是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條件.但是有的人享用過度,過份的放縱五欲之樂,例如,吃要山珍海味,穿要綾羅綢緞、住要高樓大廈,出門要開高階轎車等.

過份的追求物慾之樂,甚至浪費無度,則如銀行裡的存款,用得太多,總有一天會負債,所以福德因緣還是要慢慢的享受,不能透支.

14樓:智慧學工

孔子強調的中庸的狀態就是「致中和」,所以他特別關注「和」的價值與意義。

《論語·子路》篇章中指出「天下有道則見,天下無道則隱」主張根據變化的政治氣候來決定自己的「入世」與「出世」。

儒家中庸之道儒家的中庸之道在現實生活中有何積極作用?

中庸之道是中國古代唯心主義哲學觀點論,出自儒家文化的 中庸 中庸之道是人生的大道,事業成功 生活與健康的根本理論,基本包含三層理論 第一層理論 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離,不變換自己的目標和主張。這就是一個持之以恆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 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民鮮久矣。第二層理論 指中正 平和。...

急中庸之道的現代意義,中庸之道的原則和其現實意義

中庸思想指導我們 對任何事情要本著不走極端的方式,適而可止。這需要一個人練就強大的自持與自制力。在歷史上,漢朝的 蘇武牧羊 給我們提供了典笵。他為了不給漢朝丟臉,能視死如歸,在荒涼酷寒的北海邊上忍飢挨餓保持節守正氣,度過了漫長的歲月,真是可歌泣。據說宋太祖以 半部論語治天下 看來中庸思想也是一種明察...

以「中庸之道世」為題寫左右的作文

中庸之道是什麼?是以中道行事,不走極端 是執兩用中,行事穩健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已提出了 中庸 而兩千多年後的今天,中庸 已經不僅是教科書上一條簡單的教條而已,如果你願意,中庸會為你鋪平今後的道路。就朋友關係而言,孔子認為與朋友相交繁瑣無度,就會遭到疏遠,這時我們就應該想起中庸之道,學會把握分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