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18世紀的歐洲出現空前的中國熱,當時的中國在世界文明中

2021-03-21 10:22:05 字數 4788 閱讀 5006

1樓:百度使用者

(1)中華文明仍然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新航路開闢後,西方傳教士不斷東來,向西方介紹宣傳中國文化。(2分)(2)是當時疆域範圍最為遼闊的國家之一;

國家統一,政權穩固(康乾盛世);

人口增長速度快於世界各國,人口數量位居世界前列;

經濟上國內生產總值居世界第一位。(3分)

(3)乾隆後期(1分);

原因:國內方面——閉關鎖國政策阻礙了中國和其它國家經濟交流;

政治上的日益腐敗;

文化思想上大興***,實行文化**主義。(2分。任意兩點)國際方面——西方資本主義制度逐漸確立;

工業革命迅速開展,生產力有了巨大提高;

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

對外擴張掠奪。(2分,任意兩點)

第(1)問,背景應該從與中國文化熱相關的世界和中國兩個角度來考慮,從中國來說,當時的中華文明依然領先世界;從世界來看,西方新航路早已開闢,西方傳教士東來,西學東漸的腳步開始;第(2)問,可從政治、經濟、疆域、人口等角度來看待中國在當時世界上的地位;第(3)問,中國失去世界領先地位應該是在英國開始工業革命時算起,即18世紀中後期,其時正是乾隆皇帝統治時期。造成中國落後的國內因素可從政治、文化和對外政策等政策來說明,國際因素則可從西方資產階級政權的確立,資本主義經濟的飛躍——工業革命,及對外侵略擴張等角度來思考。

17~18世紀歐洲為什麼會出現「中國熱」?歐洲思想家對儒學和科舉制的看法反映了當時歐洲怎樣的時代要求。

2樓:擺渡的溪冰

「中國熱」其實是馬可波羅從中國回歐洲後吹出來的,他在書中將當時的中國描述成遍地**。而當時的歐洲各國又都在經歷工業革命,生產力的提升極大地增加了對流通貨幣的需求,為了得到更多的貴重金屬,各國派出探險家從陸路海路或向東或向西去尋找新的**國家和開發殖民地,美洲,亞洲,非洲都是物件,只不過美洲和非洲貧窮落後,空有自然資源,對他們只需暴力奪取即可,而亞洲的中國此時正處於**集權制度的頂峰,國力強盛,經濟發達,歐洲只能需求夥伴**,在**過程中瞭解到中國的文化,政治等方面的東西,特別是儒家思想和科舉制度。因為當時的歐洲在啟蒙運動和工業革命後人民的文化素質大幅提升,許多人開始關心參與政治活動,民主之風盛行,中國的科舉本來就是給沒有門道的底層人民一條改變自己階級宿命的渠道,這和西方當時渴望平等民主,爭取個人權利,有些許相似。

而儒家思想本來就是統治階級影響人民群眾的思想**,這一點更加讓西方統治者感興趣。「中國熱」的星期也就不那麼奇怪了,至於後來的鴉片戰爭和殖民侵略戰爭,無非就是**中中國賺多了,西方不滿了就開戰了,說到底,利益驅使。我的個人見解,你做參考吧。

(28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摘自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16~18世紀,來自歐洲

3樓:紅顏一笑丿燡

(1)通過商路交流;借鑑其他文明;與其他文明並存。

(2)東西方交流加深(歐洲人的認識趨於全面,改變了對東方認識的理想化);東西方歷史發展的差異或西方發展迅速與中國發展緩慢(民主政治與君主**;工業文明與農耕文明;思想解放與因循守舊)。

(3)因素:地理環境等在自然因素的阻隔,使早期文明交流侷限於毗鄰地區;經濟**與科技發展等,拓展了文明交流的範圍;政治制度與思想觀念的不同,使文明呈現出複雜性;文明的多元與共享價值,使文明交流具有互聯的意義。

啟示:不同文明之間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發展;文明交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

試題分析:第(1)問,主要考查學生觀察**獲取有效資訊的能力,解答時注意結合圖示內容分析歸納,依據圖示中的「商路」「兩河流域文化」「埃及文化」「腓尼基」等資訊可得出愛琴海古代文明與其他文明首先通過商路進行交流,其次在與其他文明並存的同時借鑑其他文明。

第(2)問,主要考查學生運用已學知識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解答本題一方面需要結合材料分析歸納,另一方面需要結合已學相關知識分析歸納,依據材料中「把西方的科學知識引進中國,又把中國的典籍翻譯、介紹到歐洲」「中國的園林建築、茶葉瓷器、書籍戲曲、儒教哲學在歐洲大行其道」「西方藉助東方、歐洲藉助中國完成對舊制度的現實批判和對新社會的思想啟蒙」等關鍵資訊可以得出在東西方的交流過程中對東方的認識不斷加深,改變了對東方理想化的認識;另一方面在中國衰落的同時歐洲卻迅速發展,這便是歐洲人對中國的認識由肯定轉向否定的原因。

第(3)問,屬於開放性試題,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及歸納整理的能力,解答本題需要圍繞所給材料及已學相關知識分析歸納,第一小問影響人類文明交流的因素首先依據材料一可以得出自然環境的阻隔影響了不同文明的交流;其次依據材料二可以得出**與科技的發展等因素使文明交流的範圍不斷擴大;最後依據材料三中「古今中西的幾大文明,各有特點……也必定含有與其他文明共享的一些價值理念」可以得出文明的複雜性與多元化,使文明交流就更有意義了;第二小問啟示需要學生依據材料主旨可以從文明的交流以及文明的促進作用兩個方面分析歸納即可。

(12分)17—18世紀,中國和西方都出現了新的社會思潮,黃宗羲和盧梭分別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閱讀材料,

4樓:叛逆尊

(1)「不脫儒家思想理路」:以民為本(民主思想,民貴君輕);保留君主制。(1分)

「新見」:反對君主**(限制君權);法治。(1分)

(2)思想內容:以人為中心,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追求現世幸福。(2分)

(3)主要思想:天賦人權;人民主權;社會契約。(3分)

相同點:都是資本主義發展的結果;都是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都宣揚了資產階級的民主思想;都促進了思想解放,為資產階級取得統治地位作了思想準備;都弘揚了人文主義;都有利於自然科學的發展。(3分,任意三點)

(4)影響:前者對當時的封建**起了一定的衝擊作用,但無法動搖封建統治的理論基礎,沒有推動中國社會的變革與轉型;後者極大地推動了歐美資產階級革命,推動了歐洲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2分)

試題分析:(1)依據材料中「黃宗羲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民主思想」、「天下之亂治,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主張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從而限制君權」,總結出黃宗羲「不脫離儒家思想理路」,即對儒家思想的繼承表現在:「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民本思想;政治體制實行君主制;其「新見」,即對儒家思想的發展表現在:

批判君主**,主張法治。

(2)結合所學文藝復興的相關知識及材料中「人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傑作!…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

」、「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們的人生觀已經改變,…他們試圖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們的天堂。」,由此可以概括出其中心思想是:

肯定人的中心地位,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主張追求現實的自由和幸福。

(3)第一小問依據材料中「人生來平等,這是自然賦予每個人的權利」、「國家最高權力屬於全體人民…」、「然而這項權利決不是出於自然,而是建立在約定之上的」,可以概括出盧梭的思想有天賦人權、主權在民、社會契約。第二小問考查的是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相同點,結合所學知識可從兩場運動的背景、性質、內容、影響等方面總結,如都是資本主義發展的結果,都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都反對天主教神權主義,都是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都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促進了自然科學的發展等。

(4)本問注意是從社會轉型的角度評價明清進步思想和啟蒙運動。結合所學知識,明清的進步思想衝擊了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並沒有促進中國社會的轉型和變革,為近代反**的思想家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啟蒙運動宣傳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學說,描繪了未來理性王國的藍圖,為推翻封建**的資產階級革命作了思想和**的準備,推動了歐洲社會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邁進。

17 18世紀有那些偉人 20

5樓:火星眼鏡蛇

英國的培根,莎士比亞,牛頓,瓦特

義大利的伽利略

法國的笛卡爾,伏爾泰,盧梭,拉瓦希,拿破崙中國清朝皇帝康熙,乾隆,雍正

**沙皇彼得一世

美國華盛頓,弗蘭克林

德國的貝多芬

這些一般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為人類做出傑出貢獻的還有這些人有的是去世於17世紀,有的是生於17世紀,去世於20世紀

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21分) 材料一: 啟蒙時代的歐洲出現了一股「中國熱」,許多思想家

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學習是影響歷史發展變的重要因素。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材料二 17~18世紀

6樓:浮生夢魘

(1)地區:中亞、西亞、南亞、東南亞, 意義:打破世界相對隔絕的狀態,開始了整體發展的程序。

(2)趨向:交流時間縮短;交流範圍擴大;交流資訊量更大;交流方式更便捷。

影響:使世界各國經濟交往與合作更加緊密;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物質條件。

(3)側重點:儒家思想、政治制度、倫理道德; 主張:批判**王權。主張開明政治。

(4)變化:從重視西方科學技術,到重視政治制度、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

事件: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思想:戊戌變法主張通過改良的方式,擺脫封建思想束縛,實行君主立憲制。 辛亥革命主張用革命的方式,推翻封建**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新文化運動主張民主與科學;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5)有具體事件或事物的表述;有創新性。

(1)屬於基礎知識的考查,通過回憶所學知識即可作答。

(2)依據材料一圖示中交通工具的變化、交流方式從書寫到電子資訊均可概括出中西交流趨勢的變化。

(3)西方啟蒙思想家在汲取中國文化時的側重點從材料中可以提取資訊,得出答案,對其政治主張的影響要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4)在學習西方文化過程中,中國知識界關注重點的變化,依據材料概括,對中國重大事件的影響要注意時間限制「五四運動前」。

(5)本問屬於開放性問題,回答時要抓住中西文化的相互交流與學習這一核心。

命題思路:本題以中西交流為切入點,考查了古代、近代中西經濟文化交流的情況,時間跨度大,涉及內容多,不僅考查了閱讀理解能力,同時也考查了提取資訊的能力。

18世紀歐洲美術的藝術特點1718世紀歐洲美術的藝術特點

勃朗 1606 1669 出生於萊頓一個磨坊主的小康人家,曾入過大學,不久綴學當了畫家,幹上了專畫肖像的熱門職業,1631年定居阿姆斯特丹,並娶了一個富家小姐 莎斯基亞 妻子富裕的家庭為倫勃朗事業成功的基礎。直到1642年妻子去世前,倫勃朗一直是上流社會的肖像畫家。此後,他的事業開始衰落,倫勃朗開始...

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出現了什麼政治形勢

在政治上,在近代歐洲一直是世界的政治中心,世界其他地區的事物基本上是在專歐洲決定的。美國還不屬具備干涉世界事務的實力,所以其一直奉行孤立主義,日本作為剛剛興起的資本主義國家,其力量也僅僅限於朝鮮和中國的一部分。但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這種狀況發生了改變,首先,美國的實力得到了增強,並且開始走出...

20世紀70 中國外交的事件,20世紀70 中國外交的五個事件

1971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 1972 中美聯合公報 1978 中美建交 1972 中日邦交正常化 70年代好像就這幾樣 在學習 開啟外交新局面 後,某班同學對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的一些重大事件的發生提出了一些說法,其中 b此題主要考查對中美關係的瞭解。1971年4月,乒乓外交 開啟中美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