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發展是民族工作的立足點,是解決民族地區所有問題的關鍵

2021-03-20 20:53:58 字數 3104 閱讀 3119

1樓:匿名使用者

科學發展與傳統發展的重要區別是「科學」二字。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的「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新要求,是對發展內涵、發展要義、發展本質的深化和創新,蘊含著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均衡發展、可持續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科學發展觀。

1 全面發展是「五個統籌」的核心內容

辯證的發展是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兼顧社會發展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堅持經濟、政治、文化各要素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整體進步。我們講的發展,是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發展。三者互為條件、互為目的、相輔相成,統一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程序之中。

經濟社會自然協調統一是「五個統籌」揭示的發展道路。發展是經濟、社會和自然的協調發展,它包括物質生產的發展,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的發展,自然資源的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等。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最基本的動力,經濟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礎;自然資源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是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改善人類生存環境,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證。

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三者互相依賴,不可或缺。實現經濟、社會和自然發展的協調統一,是「五個統籌」的顯著特徵,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所必須堅持的正確方向。

2 協調發展是「五個統籌」的一條主線

社會發展的實踐告訴我們,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社會進步是通過協調發展來實現的,協調發展是「五個統籌」的立足點。按照協調發展的原則和標準來衡量客觀現實,我們在很多方面還程度不同地存在著不協調的問題。比如城鄉二元結構矛盾突出;由於資源環境稟賦不同,原有基礎迥異以及改革開放力度不盡一致,地區之間經濟社會發展差距不斷擴大;許多地區長期採取浪費資源、破壞生態、汙染環境的掠奪式發展方式,人與自然的矛盾日漸突出。

「五個統籌」正是著眼於解決這些問題而提出來的。協調發展是「五個統籌」的基本點,是社會系統和自然系統以及社會系統內部所包含的不同領域相互適應、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狀態,是經濟、政治、文化相互協作、相互推動和國際間、區域間人口資源環境相互配合、相互影響而形成的結構合理、功能完備、速度相宜和效益兼顧的社會發展形態。協調發展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

「五個統籌」旨在使社會與自然以及社會諸領域、諸要素從紊亂到有序、從失調到和諧,實現協調發展。

3 均衡發展是「五個統籌」的關鍵環節

堅持「五個統籌」,必須實行新的區域發展模式。因此,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統籌區域發展,實行新的區域發展模式,堅持城鄉協調、東西互動、內外交流、上下結合、遠近兼顧、鬆緊適度的原則,驅動東西互動「兩個輪子」,逐步解決地區發展不均衡問題,這標誌著我國區域經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我國東部和中西部地區資源稟賦和工作基礎有較大差異,這種差異決定了區域經濟發展必須選擇梯度轉移的路徑,通過東部向中部、西部轉移和擴散資源、產業,發揮先進地區對落後地區的帶動和輻射作用,逐步形成東、中、西三個經濟帶,努力構建東部領跑、中部崛起、西部提速、東北振興的發展態勢。

堅持「五個統籌」必須實施均衡發展戰略。實施東部與中西部均衡協調發展,是一項現實而緊迫、艱鉅而繁重的任務,而完成這一任務必須實施均衡發展戰略。均衡發展戰略是指不同區域之間或區域內部主要產業之間保持相對平衡發展比例關係的重大舉措,它要求資源配置合理化、經濟佈局科學化、收入分配公平化。

新形勢下實施均衡發展戰略就是就是要繼續積極推進西部大開發,支援中西部地區加快改革發展,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區域間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實現各地區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確保各地區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4 可持續發展是「五個統籌」的重要支撐

可持續發展作為一種全新的科學發展觀,對堅持「五個統籌」、深化體制改革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是堅持「五個統籌」之策,我們只有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才能可持續發展,只有實施可持續發展,才能更好地堅持「五個統籌」。因此,必須通過體制改革、科技進步和加強管理,進一步建立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執行機制和管理體制,逐步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我黨在總結工業化實踐經驗基礎上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順應世界科技經濟發展大潮的必然選擇,是充分考慮我國基本國情得出的正確結論,是「五個統籌」的重要基礎。堅持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資訊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有著巨大的拉動和支撐作用。

5 人的全面發展是「五個統籌」的本質要求

科學發展的含義歸根結底就是堅持和貫徹「以人為本」的重要原則,實現經濟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裡所說的「以人為本」,就是把人作為社會主體和中心,在社會發展中以滿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素質、實現人的發展為終極目標。以人為本,要求我們在完善體制、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的實踐中,必須一切以人為本位、一切以人為核心、一切以人為目的,把滿足人們的現實需要、維護人們的切身利益作為衡量一切工作的唯一標準。

著眼於滿足人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的現實需要,堅持萬物人為本、萬事民為先的唯物史觀,著力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摒棄傳統的把人作為工具和手段的物本主義傾向,把人的發展作為最終目標;摒棄把經濟增長指標作為唯一尺度,倡導把人的精神、文化和自身發展的實現程度作為衡量社會進步的根本標準。執政為民的價值取向是「五個統籌」的根本,這是對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繼承、豐富和發展,也是「五個統籌」的本質要求,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是「五個統籌」的根基。我們黨把執政為民作為最**值取向,把人民群眾作為最**值主體,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謀利益作為最**值追求,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最**值理想,這是堅持「五個統籌」的根本所在。

實踐表明,一個國家堅持什麼樣的發展觀,對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會產生重大影響,不同的發展觀會導致不同的發展結果。科學發展觀的「科學」之處,就在於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這些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就要按科學發展觀辦事,以科學發展觀指導發展方向,就要堅持求真務實的精神,以科學的理念、科學的眼光和科學的方法審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採用科學的戰略和策略來有效應對和解決發展中的矛盾,正確把握發展中的各種關係。

一切從實際出發,提高決策和管理的科學化水平,反對任何頭腦發熱的盲目舉措,使我們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切措施、政策,都符合於客觀規律的要求。只要我們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切實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各項要求,堅持不懈的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一定能早日實現。

黨和國家為什麼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地區的進步與發展

1、如何加快民族地區的發展? 2、名族區域自治的性質是什麼?

如何理解中國文化發展的民族化和現代化道路?(論述題)

1 中國傳統文化正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傳統文化的日益消退 外來文化的侵蝕等都在影響著文化民族化的發展。中國文化發展必須注重民族化和現代化。2 文化要想民族化,必須借鑑中國傳統文化,把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入其中,並且在這樣的一種融合中通過先進文化的建設把傳統文化發揚光大。3 增強大眾對民族優秀文化的認同感,...

如何理解事物的發展是自我運動 自我發展

各事務之間都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聯絡,也可以說是一種矛盾的結合體,從總體來說,事務相互影響的同時都向著更高層次的方向發展,所以說事務是在整體進步,整體發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自己的行為推動了自己的發展,所以也可以說 事物的發展是自我運動,自我發展。此話的理解是 絕對精神主宰世界的發展變化,事物...

中華民族是如何發展起來的中國傳統文化如何發展?

政治 傳說伏羲氏時官都以龍為名,稱青龍 赤龍 白龍 黑龍 黃龍。後來的神農氏以火名其官,黃帝以雲名其官。這些情況說明,一直到黃帝時,其政權組織都極為簡陋,實際上是部落頭領議事會。傳說,帝顓頊時設五行之官,以及負責祭天的南正之官和負責治民的北正之官,這才有了政權組織的雛形。帝堯時,傳說已有三公六卿百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