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寫古體詩,還要不要講究平仄和押韻 有什麼特定的套路嗎

2021-03-20 08:25:23 字數 6555 閱讀 6813

1樓:匿名使用者

固定套路有很多啊,比如五言的「仄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七言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個人覺得律詩比較講究這個,絕句也就這麼回事,更別提現代人寫的古體詩了,古文裡這麼多通假字,古音字,現在連發音都不一樣了,除非是規定按照這個套路寫,要不還有多少人管你平還是仄啊。現在好多人你跟他說平仄他都不一定能明白,對於他們來說還是押韻的效果比較明顯些~

2樓:匿名使用者

月經貼了。。大哥大姐們能別老是問這個問題嗎。

古體詩、近體詩都是使用古音要講究平仄押韻句子長短字數的詩,如果你用普通話來寫,那就叫新韻古/近體,如果你連平仄押韻都不講究了,那就叫自由詩或者現代打油詩,如果你按現代漢語規範來寫,那就叫散文詩。

目測樓上樓下將會出現更多打擊近體詩的網友。。。好可怕

3樓:sky殷明霞

一般押韻就好了,你會平仄不嘛,會用上也好啊,現在的平仄和古代都不怎麼一樣了,

古詩一定要押韻和平仄麼?

4樓:曉秋槓槓

古詩基本上都是非常講究的。

當代人對詩詞創作的理論知識掌握的普遍較膚淺,加上語文基礎沒有那麼好,押韻和平仄等詩詞基本要求大多達不到。寫成順口溜、打油詩的倒是比較常見。

創作出一首公認的好詩(詞),必定是要講究平仄和押韻的。

5樓:漂網一葉舟

不僅僅是古詩!

包括現代詩也是有格律的

否則和寫文章有啥區別呢?

詩就是詩,不是文章!

我們其實平時接觸的很多的

最多的就是歌詞!

也是詩詞的一種

你可以去仔細看看歌詞,都是有韻律的

有時候看上去是大白話,但也是有韻律的

譬如:時間去哪兒了:

門前老樹長新芽

院裡枯木又開花

半生存了好多話

藏進了滿頭白髮

記憶中的小腳丫

肉嘟嘟的小嘴巴

一生把愛交給他

只為那一聲爸媽

時間都去哪兒了

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

生兒養女一輩子

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時間都去哪兒了

還沒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柴米油鹽半輩子

轉眼就只剩下滿臉的皺紋了

記憶中的小腳丫

肉嘟嘟的小嘴巴

一生把愛交給他

只為那一聲爸媽

時間都去哪兒了

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

生兒養女一輩子

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時間都去哪兒了

還沒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柴米油鹽半輩子

轉眼就只剩下滿臉的皺紋了

6樓:寰宇玉生煙

韻是一定要壓的,平仄的要求就相對的寬鬆一些

7樓:與共流年

古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近體詩又稱為今體詩,也就是要求平仄對仗押韻的格律詩,古體詩不需要要求那麼多,只需要大體押韻即可

8樓:幽幽_寒冰

律詩比較講究,其它不一

詩詞中的平仄要求很嚴嗎?必須得講究平仄嗎?

9樓:我是誰

詩詞中的平仄要求嚴格,格律詩講究平仄,填詞要講究平仄,古體詩除了押韻外不講究平仄。

先秦到魏晉時期的詩與歌都是韻文,最早都是用來歌唱的,截止到魏晉時期,並沒有平仄的概念。

關於四聲、平仄的觀念是從南北朝才開始有的,齊樑以前沒有什麼平仄,當然寫詩也不考慮平仄。在齊朝永明時期,以「竟陵八友」為代表的永明體詩人開始注意四聲:平上去入。

其中平就是平聲,上去入就是仄聲。

在齊樑以後,詩人開始注意四聲與平仄的應用,沈約等人甚至搞出了作詩要注意的「八病」,「八病」之說完全基於四聲與平仄理論,不過後人對於八病並不是完全認可。

在初唐時期近體詩(格律詩)開始有了明確的規則,四種平仄相間的基本句式,按照對仗、黏連規則組合成了四種詩體。格律詩在唐高宗時期被納入了科舉考試,舉子們作詩時「平仄」有問題就出局了,絕對不能有半點馬虎。

不過即使是在唐朝,也不是所有的詩都要考慮平仄,很多詩人喜歡寫不講究格律的古體詩,這類詩體只需要注意韻腳的平仄,其他的字都不需要注意。

總結即齊樑以前的古人作詩不考慮平仄;齊樑以後的古人作詩分兩種,作格律詩要注意平仄,作古體詩只需要注意韻腳的平仄即可。

10樓:完美假知己

詩詞的意境可以給人美感,可以取悅於讀者,或可以傳情達意,給人啟發。於是有人想到為何不讓詩詞的聲音也能給人美感,讀起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平仄之說就此誕生。

隨著平仄之說的刻意發展,到後來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制約了詩詞氣勢和意境的發揮和拓展,成了詩人的蹩腳鞋或包袱,大大地誤入歧途、有違初衷。特別是平仄之說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因人而異,眾說紛紜,難以統

一、難以規範,讓學習的人無所適從,學會的人無法運用,這是對詩詞文學的自我封閉,對詩詞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極其不利。

詩詞的最終目的是走進大眾、服務大眾,我們不能因為傳統的不完善的平仄之說而拒人千里,讓人覺得高不可攀、望而生畏。詩詞只是文體的一種,應該走進課堂、走進課本、走進考卷,讓教師、學生乃至社會民眾都喜聞樂見、共同參與。李白、王維、蘇東坡、辛棄疾等都曾有過不同程度的出律,所以現代人無論是創作或評判詩詞的好壞,都不應過於拘泥於詩詞格律、平仄之說,當以詩詞的意境為重、氣勢為重。

至於詩詞的音調只要讀起來順口即可。

11樓:匿名使用者

這不一定,主要還是看什麼型別的詩。古風詩對於平仄的要求每那麼嚴格,押韻就差不多了。

詞,是一定要符合格律平仄的。當然,近代有所謂的散詞一派,我個人表示無法接受。散詞給我的感覺,與現代詩無異,是硬要扯上古詞的大旗。

12樓:鴻鵠涼簘

詩詞一般沒有這麼要求的。

仄平一般是規定對聯末尾的那個字的。

上聯末字必仄,下聯末字必平!

這是對聯的嚴格要求!而不是詩詞!

13樓:望月近影

律詩、詞要求很嚴格,五古、七古、駢體、六言等不太嚴格。

14樓:面壁

如果你要寫格律詩,那肯定要講究平仄粘對等規則在內的格律規則。

不過,寫詩未必非得依格律規則來,畢竟格律詩只是古詩的一個分支。像李白誰能超過,可他對格律就不以為然,而像王文鬱等格律研究專家未必寫得出好詩來。

個人看法:其實把四聲分為平仄兩類,本身也不是很合理的。格律開始時是沒有平仄一說的,就是依四聲定規則,後來發現難度太大,這個遊戲規則很難遵守,便將它分成了平仄兩類。

其實,平仄感本是虛無的,只是通過學習後強加給自身的一種條件反射。押韻和對仗是真實存在的東西,能叫人明顯感覺到,而平仄是什麼,只是一種概念上的歸納定義。適當的音調搭配(而非平仄)的確讀來好聽(其道理類似作曲),但平仄搭配基本固化,就詩的表現力來說,本身就是不合美學的,其表現力類似於給任何詩都套上《跑四川》的調子。

後補:其實我寫詩,一般還是就寫的格律詩。人也是挺矛盾的啊……

古詩詞一定要講究平仄嗎

15樓:匿名使用者

仿寫唐詩(近體詩)宋詞一定要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仿寫唐朝之前的古體詩就不必拘泥平仄了。

16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現代人作詩,雖然不需一點不差,但也還是應該講究押韻和平仄的,否則詩讀起來就會不上口,沒有起伏,就會不象詩了。

17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是寫律詩那是一定要講究的

18樓:敏文漪萇林

這是肯定要的,如果不講究的話,那就成打油詩了,古人的規矩可是很大的。不僅是詩詞,禮儀什麼的都比我們現在要嚴格多了。

19樓:容令梅仁振

古體詩不需要,近體詩需要。詞的平仄則是按照詞牌的約束。

我個人是很看重平仄格律的,樓主如果是初學者,可以不做太大的要求。

***寫的古體詩(七律)是按什麼押韻和平仄的?

20樓:匿名使用者

紅軍不怕遠征難,---------平平

仄仄仄平平

萬水千山只等閒。---------仄仄平平仄仄平五嶺逶迤騰細浪,---------仄仄平平平仄仄烏蒙磅礴走泥丸。---------平平平仄仄平平金沙水拍雲崖暖,---------平平仄仄平平仄大渡橋橫鐵索寒。

---------仄仄平平仄仄平更喜岷山千里雪,---------仄仄平平平仄仄三軍過後盡開顏。---------平平仄仄仄平平**的這首詩,可以見到還是有入聲的,用韻上難、丸、寒三字在平水韻十四寒,閒、顏在十五刪,是押的鄰韻,雖然近體格律是有要求只有首句才可押鄰韻,但有些詩人也不大顧及這個,鄰韻跑整首詩在唐宋詩人一些作品也能見到。到了現代就更不用說了,總體來說這個詩還是很好的詩

21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的聲韻來壓韻的。

22樓:貓膩with白

毛的詩詞都是有閒人完善過的,剛開始都不合律

古詩詞特點

23樓:喜腦弓子

屈原的作品,以縱恣的文筆,表達了強烈而激盪的情感。

古體詩、楚辭有格式嗎?比如押韻、平仄之類的

24樓:我有混沌我自豪

古體詩和楚辭都是有格式的,對於押韻和平仄相較於近體詩較為寬鬆。

古體詩是詩歌體裁。一般又叫古風,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等。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

唐代以後,成為近體詩,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古體詩的韻

古體詩既可以押平聲韻,又可以押仄聲韻。在仄聲韻當中,還要區別上聲韻、去聲韻、入聲韻;一般地說,不同聲調是不可以押韻的。 古體詩用韻,比律詩稍寬;一韻獨用固然可以,兩個以上的韻通用也行。

但是,所謂通用也不是隨便亂來的;必須是鄰韻才能通用。

楚辭體的形式

一般為三言至八言參差不齊的句式,篇幅和容量可根據需要而任意擴充。形式上的活潑多樣使楚辭更適宜於抒寫複雜的社會生活和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

楚辭其本義是指楚地的歌辭,後來逐漸固定為兩種含義:一是詩歌的體裁,二是詩歌總集的名稱(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楚國文學)。 楚辭的創作手法是浪漫主義的,它感情奔放,想象奇特,且具有濃郁的楚國地方特色和神話色彩。

思想感情。

25樓:秋嶺丹楓

古風還是講究押韻的,但是平仄不講究,字數還是得要對準的。而楚辭則沒有那麼多的講究,因為楚辭一早是楚地方言的語言文化形式,由屈原創作而成,不用顧及押韻和平仄的。

26樓:匿名使用者

楚辭是按照當時楚國的方言寫的,按當時楚國的語言是押韻的。

科普一下:要知道,古代人是不會說普通話的,直到清朝才有現在的普通話,所以普通話英語叫mandarin(滿大人),推薦樓主研究一下《上古漢語》《中古漢語》《唐韻》等書。

求高手寫一首原創古體詩 不要太短 題材不限 注意一下押韻 平仄 要有文采 字數不要太少 急需!採納

27樓:非亦若

憶猶記當年清平樂,海棠花下恨無情。

霓裳羽衣終沉寂,紫薇八卦曲絕音。

玉樹後庭生死共,孤留漫漫長歌行。

鏡中佳人帶紅妝,晚來風急秋已愴。

待到天明上閣樓,道盡詩書愁更愁。

韶光荏苒紅塵逝,一寸心魔亂春秋。

古風寫作時的平仄要求及韻腳規則有那些?

28樓:關鍵他是我孫子

古風寫作時的韻腳規則是:平仄交錯原則;禁止兩種情況:孤平和三平。

韻腳規則是:把握住韻腳的尺度。

不提倡在一首詞裡面用兩種以上的韻腳。如果一首詞,在沒有特殊的要求下,是不提倡有變韻的情況出現的。除非是頂尖的詞人,能把各個韻腳運用自如而沒有絲毫破綻和生硬。

詩的平仄基本講究一三**論,只論二四六,以七言詩為例,也就是說每句話的第

一、三、五個字是平是仄都可以,而第

二、四、六個字則必須遵守規則,第七個字是韻腳。

平時都說第

一、三、五個字是平是仄都可以,但有兩種情況不可,一個是整句中只有一個平聲字,謂之孤平;一個是句末最後三個字都是平聲,謂之三平。這兩種情況是不可以的,需要通過調整第

一、三、五個字的平仄來杜絕這種情況。

擴充套件資料:

作詩基本規則:

1、對仗(對偶):律詩中

①『起承轉合』(首頷頸尾),承轉(頷頸)兩聯對句(詞性、結構相同、平仄相反),多對不限(富對仗);

②單頸**)聯對為蜂腰體;

③首頸(起轉)對為偷春格;

④同類、習慣、借對、重點、流水、寬鬆、數字錯位、隔句、句中自對;單首、頷、尾(起、合)聯對不可稱律;絕句不求對仗。

2、對仗禁忌:

①合掌(兩聯對仗,句式結構一樣);

②出句與對句意同。

3、相對(上下句平仄相反):1-2句、3-4句。(否則失對)

4、互粘(前後聯平仄同):2-3句、4-5句。(否則失粘)

5、五七變式:五言句前加兩個平或兩個仄,變成七言詩。

要學習寫古體詩,用該讀什麼書,要學習寫古體詩,用該讀什麼書呢

讀有關古體詩的書,基礎知識要掌握,學習寫作手法 要學習寫古體詩,用該讀什麼書呢 寫一首古體詩需要注意什麼 古體詩也不是不講格律。其實大多數寫古體詩的詩人是懂音律的。就算不按格律詩來寫,至少也不能形成順順口溜的感覺,聲音上也要有起伏節奏。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內容。詩的內容,不像 那樣可以系統地學習,只能...

現代人寫古詩,現代人寫的古詩詞

人間多是無情人,浪蕩孤魂何處存?世上本無仙中酒,唯有糟粕入紅脣。下面的我寫不出來 秋望北風西影月樓孤,秋城星火淚綿燭。愁夜更愁端望夜,月落三更寒木枯。2018.9 秋 歸落葉伴蝶飛,相知亦相隨。不知家何處,只要與儂歸。飄 雪白雪無聲入溪中,飄時雖短意卻濃。若問此意為誰出?那人相望在溪東。菩薩蠻 文 ...

中國現代文人誰寫的古體詩最好古詩是不是現代文

當代著名詩人書法家 雲臺山紅葉 2014.8.8 仙境天池道,峽幽水煙淼。秋色碧空盡,楓紅萬山傲。雲臺山茱萸頂 飛車急馳疊彩洞,峭壁驚旋十九層。千峰雲秀腳下湧,再攀四百上渺峰。拔力尤堪再登程,抱雲踏峰茱萸頂。天境 雲臺紅石峽 峭壁紅巖蒼,烈日壑峪涼。琴韻幽瀑飛,詩境雲天蕩。白塔堆雲 北京北海公園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