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剩餘價值學說。資本家如果不佔有剩餘價值,那麼他們活著依

2021-03-20 04:24:40 字數 1440 閱讀 7451

1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按照老馬的這一套,社會生產資料是公有的,屬於全體社會。勞動者並不需

2樓:匿名使用者

資本家怎麼可能無償奉獻?你把工人都算做人了,那資本家就不是人?工人都獲得了工資,資本家就不要工資?資本家的工資是把所有的運營成本都算在裡面的。

至於說資本家有沒有資格擁有剩餘價值毫無意義。這不是資格的問題,是能力的問題。資本家通過一系列資本、生產、經營的運作,獲得了剩餘價值。

說到是不是有義務培訓工人,養活工人,你要搞清楚,這些都是為了更好地剝削剩餘價值。

資本家的本質就是追求剩餘價值,正如獅子要吃肉,這無所謂對錯。如何吃到更多的肉,是獅子自身的本領,至於是獨自捕食或是享受別人的成果都不重要。所以說,沒有誰沒資格去擁有物質生產資料,只是看能力而已。

至於馬克思的共產主義,不是說生產出了大量的產品就行。簡單來說,共產主義就是世界上的人需要多少生活物資,就可以生產多少物資,而且能合理分配到每個人的手中。這是整個社會的科技和經濟高度發達,使得資源配置近乎完美的情況下才能達到。

關鍵點不是多,而是「正好」。

3樓:匿名使用者

肯定不是的,我覺得你說的太兩面化了,也太極端了,社會要運轉,每種類形的人都需必不可少。當然資本家也不可少,不然就沒有人制造東西了。如果資本家不賺錢,又怎麼能保證裝置不斷更新了,又怎麼能推動社會不斷向前發展了。

共產主義社會,主要是指人們都過上小康生活,人人衣食無憂,年老了,有很好的醫療,養老。

馬克思說的「剩餘價值」是什麼意思?指資本家的利潤麼。

4樓:匿名使用者

詳解

簡述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

5樓:匿名使用者

1人是社會歷史的主體:社會歷史是由人的實踐活動構成的,每斤人都在一定裎庋上參與了歷史的創造,但人們在歷史發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質和大小是不同的.唯物史觀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生產方式決定社會發展的基本觀點出發,強調社會歷史首先是物質生產發展的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歷史.

2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廣大勞動群眾作為物質生產的承擔者和社會生產力的體現者,創造了人們吃,穿,住,用,行等必須的生活資料.他們的生產活動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從事物質資料生產,推動物質生產發展的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3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實踐是一切精神財富形成和發展的源泉.

人民群眾的實踐為精神財富的創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人民群眾還直接創造了豐碩的社會精神財富.4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人民群眾在任何時期都是社會變革的主力軍.在階級社會中,生產關係的變革,社會制度的更迭,都是通過人民群眾的革命實現的.人民群眾通過推動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創造和改變社會關係,從而不斷推動社會歷史的進步和發展.信

馬克思怎樣把資本劃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 這種劃分有何意義

資本在生產過程中以兩種形式存在 生產資料形式和勞動力形式。根據這兩部分資本在剩餘價值生產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資本區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以生產資料形式存在的這部分資本,其物質形態在生產過程中被消耗,生產出新產品。其價值則轉移到新產品中去,不會發生量的變化。由於以生產資料形式存在的資本,在生產過程中...

馬克思的真理與價值論馬克思的真理觀與符合論的區別和聯絡

馬克思主義真理觀 1 真理的含義 真理是人們對於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2 真理是主觀形式和客觀內容的統一 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觀的,因為真理屬於認識範疇。不能把真理等同於客觀實在。真理在內容上是客觀的,客觀性乃是真理的根本屬性。因為 第一,真理的內容來自於物質世界的客觀事物及規律,真理的內容不依賴...

求馬克思《資本論》讀後感,求一篇《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讀後感!

馬克思 資本論 是一篇不朽的名著 資本論 是馬克思耗盡畢生心血的結晶。資本論 把高度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統一在一起,是一部系統的 邏輯嚴密的經濟學著作。它批判地繼承了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科學成分,深刻地論證了資本主義產生 發展 滅亡的歷史必然性,肯定了它的歷史地位,揭示了它內部不可克服的矛盾及其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