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題。用馬克思的勞動二重性學說和勞動力商品學說,說明剩餘

2021-03-22 09:30:12 字數 4740 閱讀 2193

1樓:司馬鑄劍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一切勞動,從一方面看,是人類勞動力在生理學意義上的耗費,作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類勞動,它形成商品價值。一切勞動,從另一方面看,是人類勞動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費,作為具體的有用勞動,它生產使用價值」。

關於勞動二重性的理論是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樞紐。

運用勞動二重性學說簡述剩餘價值的生產過程

2樓:司馬鑄劍

勞動二重性: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

首先,分析生產資料價值的轉移過程。在資本主義企業的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生產資料,它原來的使用價值已不存在,但是,它的價值並沒有喪失,二十轉移到新產品中去了,構成了新成品的價值一部分。這種主義是由具體勞動實現的。

其次,分析活勞動創造新價值的過程。工人在生產中消耗了一定的體力和腦力,即抽象勞動。

再次,如果活勞動創造的新價值等於勞動力的價值。那麼資本家就沒剩餘價值。所以,資本家為了獲得剩餘價值,就會把工人的勞動時間延長到工人再生產出勞動力價值所需要的時間以上。

最後,這部分被延長的勞動時間(勞動者在被延長的勞動時間裡也進行了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所創造出的價值就是剩餘價值了。

試用勞動二重性學說分析剩餘價值生產過程

3樓:匿名使用者

⑴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是指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具體勞動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

⑵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工人的勞動作為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的勞動過程,另一方面又是工人的勞動作為抽象勞動,不僅要形成價值,而且要生產剩餘價值的價值增殖過程。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與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

⑶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特點是:工人在資本家的監督下勞動:工人的勞動產品屬於資本家。

⑷資本主義的價值增殖過程首先是價值形成過程,即通過工人的具體勞動轉移生產資料舊價值和工人的抽象勞動創造新價值的過程。在價值形成過程中,勞動者所創造的新價值僅夠補償勞動力價值。價值增殖過程是剩餘價值的生產過程。

工人的勞動時間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勞動時間,在這部分時間內創造的價值用來補償勞動力的價值;另一部分是剩餘勞動時間,在這部分時間內創造的價值被資本家無償佔有,即剩餘價值。因此,只要工人的勞動時間超過必要勞動時間,就能為資本家生產出剩餘價值。

⑸剩餘價值是由僱傭工人創造的、被資本家無償佔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那一部分價值。剩餘價值生產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

剩餘價值的生產方法

絕對剩餘價值生產和相對剩餘價值生產是資本家提高對僱傭工人剝削程度的兩種基本方法。

1.絕對剩餘價值生產

在生產技術水平和工人的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工作日的絕對延長而生產的剩餘價值,叫做絕對剩餘價值。這種提高剩餘價值率的的方法,就叫做絕對剩餘價值生產。個別企業通過提高僱傭工人勞動強度來生產剩餘價值的方法,也屬於絕對剩餘價值生產。

資本主義發展初期,資本家主要使用絕對剩餘價值生產的方法。

資本家之所以能夠利用延長工作日來生產剩餘價值,是因為工作日的長度在一定限度內可以伸縮。工作日的最低界限必須大於必要勞動時間,最高界限受生理界限和社會的道德界限制約。工作日長度的確定,最終取決於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力量對比。

2.相對剩餘價值生產

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對延長剩餘勞動時間而生產的剩餘價值,叫做相對剩餘價值。這種提高剩餘價值率的的方法,就叫做相對剩餘價值生產。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相對剩餘價值生產成為資本家剝削工人的主要方法。

生產相對剩餘價值,必須縮短必要勞動時間。要縮短必要勞動時間,就需要降低勞動力價值,而勞動力價值是由工人及其家庭所必需的生活資料價值所構成的,因而就需要降低這些生活資料的價值,也就是要提高生活資料生產部門的勞動生產率。在現實生活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總是先從個別企業開始的。

個別企業的資本家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目的,是為了追求超額剩餘價值。個別企業如果率先採用先進技術,提高了勞動效率,使產品的個別勞動時間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從而使商品的個別價值低於社會價值,但仍按社會價值**,這個企業就能夠獲得更多的剩餘價值,即超額剩餘價值。

但由於市場競爭的規律,超額剩餘價值一般難以持久。當整個行業都採用了先進技術,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時,超額剩餘價值就會消失,隨著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單位商品價值下降,勞動力價值也便下降,再生產勞動力價值的必要勞動時間便會縮短,剩餘勞動時間相應延長,從而生產出相對剩餘價值。可見,相對剩餘價值生產是在各個資本家追求超額剩餘價值的過程中實現的。

追求超額剩餘價值是每個資本家改進生產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直接動機;而各個資本家追求超額剩餘價值的結果,是使資本家普遍獲得相對剩餘價值。 超額剩餘價值的**仍然是僱傭工人的剩餘勞動。 絕對剩餘價值生產和相對剩餘價值生產作為提高剝削程度的兩種基本方法,既有聯絡又有區別。

首先,兩種剩餘價值生產的手段雖然不同,但其結果和本質是一致的,即它們都延長了工人的剩餘勞動時間,增加了剩餘價值量,提高了剩餘價值率。

其次,絕對剩餘價值生產是資本主義生產的一般基礎,也是相對剩餘價值生產的起點。因為,任何資本主義生產,都必須把工作回延長到必要勞動時間以上,否則,就不能產生剩餘價值。同時,只有工作日分割為必要勞動時間和剩餘勞動時間,才能以此為基礎,進一步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生產相對剩餘價值。

再次,生產剩餘價值的兩種基本方法的物質基礎不同,在資本主義發展的各個歷史階段起著不同的作用。在資本主義的初期,由於生產技術沒有重大變化,絕對剩餘價值生產是資本家增加剩餘價值的主要方法。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科學技術在生產中的廣泛應用,以及生產力不斷髮展,相對剩餘價值生產的作用也就日益突出了。

馬克思主義論述題:資本主義產生過程是剩餘價值生產的過程。

4樓:林子哥兒

任何一種勞動,一方面是與其他勞動不同的具體勞動,另一方面是與其他勞動相同的抽象勞動。這就是勞動的二重性。具體勞動生產使用價值,抽象勞動生產價值。

抽象勞動沒有質的區別,只有量的區別。具體勞動與人類社會共始終;而抽象勞動作為商品價值的實體,則是與商品交換相聯絡的範疇。勞動的二重性為剩餘價值的學說奠定基礎。

勞動力成為了商品,由於勞動的二重性使勞動力也有了價值和使用價值。勞動力的價值決定於一定國家的一定歷史時期內,必要生活資料的量;勞動力的使用價值特殊性在於它是價值的源泉,並且是大於勞動力本身價值的價值的源泉。

由此,生產過程也有了兩重性,生產使用價值的勞動過程和生產剩餘價值的價值增殖過程。

在生產過程中資本家要工人生產某種使用價值。但生產使用價值的目的是生產剩餘價值,因為使用價值是價值和剩餘價值的物質承擔者。

在生產過程中,勞動者的具體勞動改變了勞動物件的物質形態,生產了物質的使用價值,把生產資料的價值轉移到了商品中去了;同時,勞動者的勞動價值也作為抽象勞動,也成為了商品的新價值。

勞動者的勞動力分為兩部分:必要勞動時間和剩餘勞動時間。剩餘勞動時間就是用於無償地為資本家生產剩餘價值。

因此,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剩餘價值的生產過程

呵呵 高中政治就這樣的啊 背多分(貝多芬)

為什麼說勞動的二重性是馬克思價值理論的核心

5樓:匿名使用者

生產商品的勞動具有二重性,即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商品中包含的勞動的這種二重性,在經濟思想史上是由馬克思首先批判地證明了的。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一書中,首先論證了它,並由此創立了他科學的勞動價值學說。

馬克思本人認為,勞動二重性學說是《資本論》"最好的地方",是《資本論》中的一個"嶄新的因素",是"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因此,研究並正確理解這一問題,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一)勞動二重性學說為勞動價值理論奠定了科學的基礎

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在馬克思之前,都曾提出了價值是由勞動創造的正確見解。但是,由於他們不懂得生產商品的勞動具有二重性,不瞭解什麼樣的勞動、在什麼條件下創造價值,因而不能將勞動決定價值的理論堅持到底。馬克思尖銳地指出:

"經濟學家們毫無例外地都忽視這樣一個簡單的事實:既然商品有二重性--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那麼,體現在商品中的勞動也必須具有二重性,而像斯密、李嘉圖等人那樣只是單純地分析勞動,就必然處處都碰到不能解釋的現象。實際上,這是批判地理解問題的全部祕密.

"(《馬克思思格斯《資本論》書信集》p.250)馬克思批判和繼承了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勞動價值理論,提出了勞動二重性學說。他運用這一理論,論述了什麼勞動創造價值、怎樣形成價值、為什麼形成價值的問題,從而揭示了商品價值的實質,並闡明瞭舊價值轉移和新價值創造的對立統一關係,奠定了勞動創造價值的理論基礎,建立起科學、完整的勞動價值理論。

(二)勞動二重性學說為闡明剩餘價值**提供了理論依據

闡明剩餘價值的**、揭示資本主義剝削的祕密,是馬克思剩餘價值理論的核心。馬克思運用勞動二重性學說,科學地分析了勞動力商品的特殊性在於它的使用價值是價值的源泉,商品的價值和剩餘價值都是由勞動力的使用即勞動創造的。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一方面,作為勞動過程,勞動者的具體勞動創造了使用價值;另一方面,作為價值形成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勞動者的抽象勞動創造了價值和剩餘價值,從而揭示出剩餘價值的源泉,使這一經濟學史上從未解決的問題,得到了圓滿、徹底的解決。

可見,勞動二重性理論為科學闡明剩餘價值生產理論提供了依據。

(三)勞動二重性學說為理解一系列經濟範疇和經濟規律創造了前提條件

勞動二重性學說不僅使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及剩餘價值生產理論得以創立,而且還是分析資本主義一系列重要經濟範疇和經濟規律的理論前提。沒有勞動二重性學說,就無法區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而不區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社會總產品就不能在價值上分為不變資本、可變資本和剩餘價值三部分,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也無法說明;同時,沒有勞動二重性學說,不區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也就不能建立資本有機構成學說,從而一系列範疇,如:平均利潤、生產**、資本主義地租等,必然不能得到確切的說明。

可見,勞動二重性學說為理解幾乎所有資本主義經濟範疇及經濟規律創造了理論前提。

論述勞動二重性理論的重大意義論勞動二重性理論的重大意義論文參考文獻

生產商品的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這二重屬性.具體勞動是指生產目的 勞動物件 所用工具 操作方法 生產結果都各不相同的勞動.具體勞動生產了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是指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抽象勞動生產商品的價值.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是同一勞動過程形成的相互聯絡又對立的兩個方面.馬克思創立了勞動二重性學說,它...

勞動二重性的《資本論》商品章的邏輯解析

資本論 第一節內容是直接有關於商品的存在批判的,而從文體上看,這是一個倒敘結構上的起點,實際思索從第四節開始。這裡,存有特殊的社會精神現象 商品拜物教。商品是一種拜物教性質的認識現象,在初版中,馬克思討論說,這其實也是等價形式 絕對價值形式 不同於相對價值形式的一個特點 等價形式的第四個特點 商品形...

論述題1 馬克思的平均利潤理論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何啟示

馬克思主義只是共產主義政黨理論上遵從的依據!馬克思的平均利潤率理論對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啟示是什麼?在資本主義商品經濟條件下,平均利潤是通過部門之間的競爭形成的。如果商品按照價值 由於各個部門的資本有機構成高低不同,資本週轉速度快慢不同,各個生產部門的利潤率高低不同。資本家為爭奪有利的投資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