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刊科學成就專欄要介紹我國航天科技的發展情況,請你舉出幾例具

2021-03-20 04:21:31 字數 5579 閱讀 9095

1樓:思遠

(1)③④⑤

(2)電視是我國公眾獲得科學技術資訊的主要渠道。(或我圍公眾獲得科學技術資訊渠道較單一;或絕大部分人依靠電視和報刊獲得科學技術資訊。)

(3)(示例)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人們生活有有利的-rm,同時也有一定的負面作用。如汽車的研發,使人們的m行更為便捷,但汽車尾氣的排放卻嚴霞地破壞了人們的生  活環境。

(意思對即可)

為配合班級擬開展的「走近科學」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完成下列試題。(7分)小題1:班刊「科學成就」專欄要

2樓:匿名使用者

小題1:③④⑤(2分,

選對一項給1分,選對二項給1分,選對三便給滿分,多選、錯選不給分。)小題1:電視是我國公眾獲得科學技術資訊的主要渠道。

(或我國公眾獲得科學技術資訊的渠道比較單一;或絕大部分人依靠電視和報刊獲得科學技術資訊。)(2分)

小題1:有觀點有材料(2分);語句通順(1分)。

小題1:能說明愛因斯坦科學成就的事例即可。

小題1:讀圖漫話題,從資訊說明、寓意評說、設計開放三個角度來考查,學生根據題型設計合理即可。

小題1:只要觀點正確,有理有據,文通句順,書寫認真即可。

你能舉出幾個現代科技成就的例子

3樓:匿名使用者

你能舉出幾個現代科技成就的例子嗎?

4樓:給自己點勇氣

20世紀,**、電視、程控**、因特網以民航飛機、高速火車、遠洋船舶等

5樓:匿名使用者

雜交水稻、奈米技術、人工智慧……

6樓:匿名使用者

二百五,三千六,四萬八,滾起爬。二百五,三千六,屁兒沾奶油……

7樓:匿名使用者

凶556565656595

我國航天科技成就有何重要意義具體

8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我國宇航發射任務有望突破40次,一幕幕航天大戲令人期待。

長征五號「王者歸來」

2023年7月,長征五號遙二火箭帶著實踐十八號衛星墜入大洋。

經過休整,王者歸來。在我國計劃實施的長征五號遙三任務中,它將託舉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再次從文昌航天發射場出征。

作為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征五號肩負著未來我國載人航天、深空探測等重任。如果此次任務成功,我國將於2023年發射長征五號b火箭,開展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並將空間站核心艙送入太空。還將用長征五號火箭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前往月球取樣。

嫦娥四號的奇幻之旅

繼2023年嫦娥三號探測器攜帶玉兔月球車登陸月球后,嫦娥家族又一位成員——嫦娥四號將開啟探月之旅。它的旅程更為奇幻,將落到神祕的月球背面。

這次任務被英國《自然》雜誌選為本年度科學界最具影響力的事件之一。

由於任務地點受月球遮擋,我國將在6月向地月拉格朗日2點發射一顆中繼衛星,為嫦娥四號搭建測控通訊、資料傳輸鏈路。

年底,嫦娥四號將搭乘長征三號乙火箭升空,最終登陸月球南極附近的艾特肯盆地,成為世界首顆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的航天器。它將開展月表地形地貌與地質構造、礦物組成和化學成分、月球內部結構、地月空間與月表環境等探測,建成基本配套的月球探測工程系統。

北斗全球導航系統「初長成」

2023年11月,我國採用一箭雙星方式,將北斗三號全球組網首發星送入軌道,奏響了北斗走向世界的序曲。

2023年,我國將用長征三號乙火箭與遠征上面級配合,通過9次任務發射十餘顆北斗衛星,建立由18顆衛星組成的基本系統,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周邊國家提供服務。

到2023年,我國將實現35顆北斗三號衛星在軌,完成北斗系統全球組網。

此外,2023年我國還將發射2顆北斗二號衛星,與即將「退休」的衛星進行「**」。

「高分」兄弟接連出徵

自2023年高分一號衛星升空以來,我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天基系統已發射4顆衛星。它們通過推掃或凝視方式,採用光學或紅外、雷達觀測手段,獲取了海量高分資料,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2023年,高分五號、六號兄弟倆將接連出徵。

4月,高分五號衛星將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四號乙火箭發射。這是一顆環境專用衛星,也是高分家族中搭載載荷最多、光譜解析度最高的衛星。其搭載的大氣痕量氣體差分吸收光譜儀等6臺載荷,可對大氣氣溶膠、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多種環境要素進行觀測。

同樣計劃於內年發射的高分六號是一顆光學遙感衛星,將與高分一號組網執行。與高分一號相比,它增加了多個譜段,可以對地面農作物進行識別。它還將在國內首次採用對月定標技術,可解決對地定標受天氣影響的問題,提高成像效率。

張衡一號能從太空「看」**

2月,我國**立體觀測體系天基觀測平臺的首顆衛星張衡一號將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將使我國實現從太空裡「看」**。

該衛星以發明世界首臺地動儀的東漢天文學家張衡的名字命名,是首顆自主研發的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它能獲取全球電磁場、電離層等離子體、高能粒子觀測資料,對我國及其周邊區域開展電離層動態實時監測和**前兆跟蹤,彌補地面觀測的不足。

未來一年,我國不僅要發射的航天器五花八門,所用運載工具也多種多樣。除了由長征系列火箭組成的「國家隊」,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研製的快舟十一號火箭也將首飛,一次將伽馬射線暴探測微小衛星等6顆衛星送上太空。在商業航天市場初顯鋒芒的快舟一號火箭,也將在一週內連續實施4次發射,在嘗試遙感星座快速構建的同時,驗證自身的快速發射能力。

此外,我國首家民營火箭公司「零壹空間」,也計劃在2023年上半年實施其x系列火箭的首飛。

中國航天事業成就

9樓:小馬帶你觀世界

中國的航天事業都經歷了些什麼?都有哪些成就?

10樓:匿名使用者

1. 2023年開始,探索人造衛星上天工程2023年人造衛星上天這是人造衛星工程的成就。2. 2023年開始實施載人航天工程2023年神舟5號上天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成就。3.2023年我國成功發射嫦娥1號2023年,嫦娥4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這是我國探月工程的成就。

11樓:兆妙柏奉漪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航天事業起步於20世紀五十年代末,自2023年4月24日,中國自制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至2023年初,中國已成功發**四十多顆人造衛星;2023年底,中國的「神舟五號」飛船將中國的第一位宇航員楊利偉送入太空,標誌著中國成為第三個成功將人送入太空的國家。

中國航天發展簡史

2023年10月8日,中國就祕密組建了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簡稱老五院),代號0038部隊。該研究院由錢學森擔任院長,其職責是攻克遠端導彈的技術難關。

2023年11月5日,中國自制的第一枚導彈「1059」發射成功。

2023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場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

2023年9月10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場用風暴1號運載火箭發射長空1號衛星失敗。這是中國第一次衛星發射失敗。

2023年11月26日,中國首顆返回式地球衛星發射成功,3天后順利返回,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2023年10月12日,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獲得成功,**艙準確地濺落在預定海域。

2023年4月7日,中國利用「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把美國製造的亞洲1號通訊衛星送入預定的軌道,首次取得了為國外使用者發射衛星的成功。

2023年,中國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列入國家計劃進行研製。

2023年2月15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3號b火箭發射「國際星7a」失敗。中國第一次發射外國衛星失敗。

2023年11月20日,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試驗飛船在酒泉發射成功,21小時後在內蒙古中部**場成功著陸。

2023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以及2023年5月25日,中國前後發射成功了三顆導航試驗衛星——北斗導航試驗衛星1a、1b及1c。該系統所屬的導航定位衛星系統——北斗導航系統已經於2023年底開通執行。

2023年1月10日凌晨1時整,「神舟二號」載人實驗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

2023年3月25日,「神舟三號」載人實驗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繞地球飛行108圈後在內蒙古中部四子王旗阿木古朗主著陸場成功著陸。

2023年10月15日早上9時「神舟五號」飛船載著中國第一位宇航員楊利偉在酒泉航天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飛船在太空繞地球飛行14圈後,返回艙於2023年10月16日6時23分在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成功著陸。

2023年10月12日早上9時「神舟六號」飛船載著兩位中國宇航員費俊龍和聶海勝發射升空。

中國於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開放的道路。改革開放激發了各行各業的活力,使中國的生產力不斷得到發展。一個個新興城市拔地而起。

一項項重大科技成果得到製造和開發。一個個大型工程得到峻工。一個個超大型企業正在迅速成長。

中國長得高了,長得壯了。不再是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那種積貧積弱,不再是六七十年代那種貧困落後!而神六飛船的成功的發射升空,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發展的又一重大成果!

中國近幾年的航天重大科技成就有哪些?

12樓:**雞取

一、神舟一號

神舟一號飛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載人航天計劃中發射的第一艘無人實驗飛船,飛船於2023年11月20日凌晨6點30分在酒泉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承擔發射任務的是在長征-2f**式火箭的基礎上改進研製的長征2號f載人航天火箭。

在發射點火十分鐘後,船箭分離,並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飛船入軌後,地面的各測控中心和分佈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的測量船對飛船進行了跟蹤測控,同時,還對飛船內的生命保障系統、姿態控制系統等進行了測試。

二、天宮一號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是中國首個自主研製的載人空間試驗平臺,於2023年9月29日21時16分03秒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內部有效使用空間約15立方米,可滿足3名航天員在艙內工作和生活需要,設計在軌壽命兩年。

三、東方紅一號

東方紅一號衛星,是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由以錢學森為首任院長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自行研製,於2023年4月24日21時35分發射。該衛星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用自制火箭發射國產衛星的國家。

衛星設計的工作壽命20天,至2023年5月14日停止發射訊號,與地面失去了聯絡。由於東方紅一號衛星的近地點高度較高,因此東方紅一號衛星至今仍在軌道上。

四、風雲一號氣象衛星

風雲一號氣象衛星是中國研製的第一代準極地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一號氣象衛星共4顆,是中國的極軌氣象衛星系列,共發**4顆,即fy-1a衛星,fy-1b衛星,fy-1c衛星、fy-1d衛星。

風fy-1a衛星和fy-1b衛星分別在2023年9月7日和2023年9月3日發射升空。風雲一號c衛星在效能上作的較大改進,被列入世界氣象業務應用衛星的序列,風雲一號d衛星從2023年開始正樣設計,於2023年5月15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b火箭發射升空。

五、長征系列運載火箭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是中國自行研製的航天運載工具。長征運載火箭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2023年4月24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

長征火箭具備發射低、中、高不同地球軌道不同型別衛星及載人飛船的能力,並具備無人深空探測能力。低地球軌道(leo)運載能力達到14噸,[1] 太陽同步軌道(sso)運載能力達到1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運載能力達到14噸。

簡述牛頓的科學成就,簡述牛頓的科學成就200 300字

牛頓在他的時代是一位幾乎在各個學科領域都作出劃時代貢獻的,並集大成的劃時代人物。儘管他的天才 勤奮和成就令至今的世人所敬仰,但是它畢竟受到歷史條件的侷限,因而為後代留下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他奠定的理論力學 微積分 物質組成思想 光學實驗發現和理論 萬有引力定律 運動三定律 低速流體阻力定律 彗星理論 ...

你都知道那些科學家?他(她)們都有哪些科學成就

張衡 地動儀 祖沖之 圓周率 僧一行 子午線 加利略 力學 張衡 地動儀 伽利略 力學 牛頓 萬有引力 哈勃 宇宙膨脹理論 哥白尼 日心說 達爾文 進化論 2004年,以色列科學家阿龍 切哈諾沃 阿夫拉姆 赫什科和美國科學家歐文 羅斯。他們發現了泛素調節的蛋白質降解。2003年,美國科學家彼得 阿格...

什麼叫文學成就啊,文學成就 與藝術成就的區別是什麼?簡答題與論述題該怎樣區別開?麻煩高手指點啊,急急急啊!!!!

這個包括很多,一方面可以是他寫過的比較著名的引起大眾關注的作品,即演變為後來的代表作 另一方面是他的作品是否在當時當地引起一定的深遠影響以及社會效應,是否引發了一些社會反響或是文學方面的改革或是革命。就是在文學方面做出的貢獻,對文學的發展和提高起到決定性作用,或開闢了新的文學體裁,填補了文學方面的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