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調音時,琴珍已經很緊了,可音還是低,這種情況是不是雁足下

2021-03-19 13:44:01 字數 5762 閱讀 9032

1樓:匿名使用者

可能是弦鬆掉了,也可能是弦張力變化比較大,前者多一些吧

你是要與其它樂器合奏嗎? 還是想調到標準音高?一般獨奏情況下相對音高準就可以了

如果蠅頭已經超出嶽山之外還不到理想音高,那就重新上弦吧。

2樓:匿名使用者

調絃不僅僅是個鬆緊琴

軫的問題,還有個絨扣拉弦時,弦對嶽山是否垂直著力的問題。你試試把琴軫完全鬆開,看看完全鬆開狀態下的絨扣是不是左右兩邊完全平行的拉住繩頭,還是扭曲的拉住繩頭。如果不平行,弦的著力點就肯定不是垂直向下的,這樣出來琴音很難準或者散音準但泛音不準。

3樓:蘭考春風

這個你找個老師把弦重新綁一下吧

請問,古琴琴絃鬆了,擰不緊怎麼辦

4樓:百度使用者

把弦拆下來,絨扣放鬆,琴絃重新拉緊上到雁足上,然後再調音。求採納

求教古琴更換琴絃的步驟及注意事項

5樓:琴書相伴的老巢

準備一個毛巾或紙卷(防滑,減少對手的拉力)1、先鬆弦,絨扣鬆至嶽山左側的稜上

2、把拴在雁足上的琴絃解開

3、把弦的末端纏在毛巾或紙捲上兩圈,琴頭朝下,琴尾朝上,將纏這弦的毛巾抓緊斜向上四十五度角拉緊後拴在雁足上,速度要快,不能鬆勁,需要有一定的力量,是個力氣活。有句俗語「寧走十里路,不上一根弦」,一次將七條弦拴好,再調絃就行了!

古琴需要用什麼材料做?

6樓:小熊熊

材質琴身材質是影響古琴音色的首要因素。古琴的面板一般為桐木或杉木製,底板為梓木或楠木製。木材必須風乾,否則木質會開裂起翹,且音色不好。

木料自然風乾需要很長時間,因此斫琴者常蒐羅各種陳年古木(古墓敗棺或是古宅樑柱)用來斫琴。 古琴的面板和底板以魚膠膠合。

古琴面板上先要用漆灰作一層灰胎,這樣可以保護木質鬆軟的琴面。最常用的漆灰是用鹿角霜和生漆調和而成的鹿角灰。古琴表面塗以中國大漆(生漆),大多數情況下用黑色漆,少數用硃色、褐色和紫色。

待漆乾透後,用油石蘸水細磨古琴表面。

其他附件如嶽山、承露、龍齦、雁足、琴軫則用硬木、玉石等堅硬材料製成。

琴徽共13個,多用螺鈿或玉石製成。

琴絃傳統的琴絃為絲絃,現代採用尼龍鋼絲絃。

絲絃是將規定數目的絲線扭成一股,然後繞在框架上浸入裝有弦膠的缸內,以使絲絃不會再鬆散。一段時間後取出晾乾,然後截成合適的長度。 絲絃共有三種規格,「太古」為標準弦,「中清」最細,「加重」最粗且弦外纏絲。

按《與古齋琴譜》所述,「中清」琴絃最佳,因為其音色最為細膩清脆。絲絃音色古樸獨特,但音準不穩定、易斷、演奏難度高。

尼龍鋼絲絃是在鋼絲外包裹尼龍層製成的,具有音量大、強度高、音準穩定的優點,逐漸取代了絲線成為了古琴的主流。不過也有人認為鋼絲絃金屬味過重,而傳統絲絃獨特的音色是無可取代的。

古琴的傳統上弦法中,先將琴絃右端用繞在琴軫上的絨剅拴住,向左拉過嶽山、面板直至繞過龍齦纏在琴底的兩個雁足上。如果要調節音高,則通過旋轉琴軫來調節絨剅長度來控制弦的張力實現。

為了上弦便利,現代出現了一種古琴上弦器,可以卡在雁足上,然後用調音扳手擰緊,與古箏的琴釘類似。上弦器對於力氣小,拉緊琴絃纏在雁足上有困難的人是很方便的。但是這種上弦多顯累贅,並未普及。

7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的工藝材料有老杉木或桐木、紅木、梓木、紫光檀、天然純生漆、鹿角霜、雲母徽、定製尼龍鋼弦等,古琴的面板要桐木或者杉木;底板用梓木和楸木嶽山、承露、冠角、龍齦、、雁足、軫等這些用紅木。

主要就是這些,但如果你想自己斫琴,個人不建議自學,斫琴需要有大師級斫琴師親自指導才行,可以先去看看售品牌琴的琴坊是怎麼斫制的,再考慮是否自學斫琴。

古箏和古琴是什麼區別?

8樓:百度文庫精選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原發布者:龍源期刊網

龍源期刊網http://****qikan.***.**

9樓:芊指十三絃

首先肯定的告訴你,古箏和古琴是兩種樂器。

古箏始於秦,盛與唐,弦有13,19 21 23等不等,現在的標準箏都為21根弦,1.63m長。聲音明亮,錚錚作響。

至於古琴,歷史比古箏悠久,如果要追朔,可以到2023年前。古琴即瑤琴,七絃琴。也就是古琴,古琴為七根弦,長三尺六寸五,寓意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聲音渾厚。

所以要區別就是兩種樂器,指法音色風格都不一樣。

10樓:正麟殿古琴

1.古琴的琴身以獨木所成,琴面繫有七根弦,故古稱"七絃琴"。琴絃由絲絨繩繫住,拴繞於絃軸上,屬彈撥樂類的"無馬樂器";

2.古箏則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構成。最早的箏為5根弦,戰國末期發展成12弦,隋代13弦,清代16弦,上世紀60年代為21弦,近年增加到24-26弦。

琴絃均勻排列於箏面上,每根弦均由人字形的弦馬支起,屬彈撥樂類的"有馬樂器"。

3.古琴雖只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其音域寬達四個多八度,藉助面板上的十三個"琴徵",可以彈奏出許許多多的泛音和按音。音色含蓄而深沉,古樸而典雅,表現力富有內涵,異常豐富,故古時被文人雅士列為"琴、棋、書、畫"之首;

4.古箏基本上是一弦1-2個音,同一弦中移動弦馬(柱),可以調作音高,音域寬廣,音量巨集大,音色淳厚優美,悠揚悅耳。古箏和古琴都是我國傳統古老的樂器,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絡,希望我的回答能解決您的問題

11樓:淘無憂

古箏和古琴都屬於古樂器,不過現在彈古箏的人還能見到,但彈古琴的人卻很少,只能在一些影視劇中看到。

區別一

而古箏與古琴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弦數不同,古琴又稱「七絃琴」,有七根弦,而古箏往往都有13根以上。所以從外形上古箏比古琴大了不少。古琴一般長為1.

2米左右,寬約25至30釐米。古箏的規格一般長為1.6米左右,寬約40至50釐米。

區別二

產生的年代不同,古琴在堯舜時期就已經出現,距今有四千多年曆史。而古箏又稱「秦箏」,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距今有二千多年的歷史。

區別三

古琴的音量較小,音區低沉,音色明淨渾厚,風格古樸,能使人靜心放鬆,是高雅的象徵。在孔子推崇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中,古琴就是樂中的必修課。而古箏音量較大,音色相對明亮華麗悅耳。

而從古代流傳下來的十大古曲中也是古琴曲居多,而古箏曲卻很少。

區別四

弦數的不同也決定的古琴與古箏的演奏方法也有著明顯的區別,古琴的彈奏,多稱為「撫琴」,以左手按弦,右手撥絃。而古箏常用演奏手法採用右手大、食、中三指撥絃,彈出旋律和掌握節奏,用左手在箏柱左側順應弦的張力、控制絃音的變化,以潤色旋律。

區別

弦數與彈奏方式的不同,也就註定了學習難度也有很大的不同,古箏的弦數更多,所以學習起來相對比較困難,古琴相對簡單。但古琴更講究意境,這隻能靠悟性了,只聯絡是沒辦法解決的了,所以現在能演奏古琴的人相對能彈奏古箏的人少了很多。

12樓:劍指長空明德

一.外觀區別

古琴古箏

二. 形成年代與名稱區別

在古代「琴」就是指古琴,也稱「瑤琴」「七絃琴」,而「箏」就叫箏,也稱「秦箏」。古琴有文字可考的歷史至少有四千多年,據《史記》記載,琴的出現不晚於堯舜時期。而箏的出現要晚於琴,約在春秋戰國時期,距今二千五百餘年。

三.體積的區別

古琴形狀更小巧,方便攜帶。古琴一般長為1.2米左右,寬約25至30釐米。

而箏要比琴大很多,古箏的規格一般長為1.6米左右,寬約40至50釐米。

四.琴絃的區別

琴最初為五絃,在漢代後定型為七絃,中間沒有琴碼,一弦多音,一直延用至今。與琴同時期存世的多弦彈絃樂器是「瑟」,為二十五絃,箏應該是在「瑟」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箏在最初為12弦,至唐代為13弦(現日本還有使用),後弦數越來越多,中國現代箏普遍已改為21根弦,中間有弦碼,一弦一音。

五.音聲的區別

古琴入心:古琴的音量較小,音色沉厚古樸,能使人靜心放鬆。

古箏悅耳:古箏的音量較大,音色相對明亮華麗。

六.演奏方法的區別

古琴的彈奏,多稱為「撫琴」,以左手按弦,右手撥絃。右手基本指法有:勾、剔、抹、挑、託、擘、打、摘等。

左手基本指法有:吟、猱、綽、注等等。在右手撥絃、左手按弦取音時,可作往復擺動的「吟」、「猱」和上滑音「綽」、下滑音「注」等多種技巧奏法,從而形成古琴所特有的演奏風格。

古琴的琴音有三類:散音、按音、泛音。

古箏常用演奏手法採用右手大、食、中三指撥絃,彈出旋律和掌握節奏,用左手在箏柱左側順應弦的張力、控制絃音的變化,以潤色旋律。箏的指法頗多,右手有託、劈、挑、抹、剔、勾、搖、撮等,左手有按、滑、揉、顫等。

七.記譜法的區別

古琴譜自成一格,古時稱為「文字譜」,到了唐代後稱為「減字譜」。

古箏古時多用「工尺譜」,現今多用簡譜,五線譜。

八.歷史傳承的區別

古琴有大量傳世的古曲(比如:流水、廣陵散、瀟湘水雲、欸乃、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陽關三疊、酒狂等均直接傳承於古譜),僅明清兩代就出版了以古琴專用「減字譜」形式印製的琴譜多達150餘部,歷代古琴專用譜記有三千餘首琴曲,除去同名不同版本的曲譜尚有六百餘首。

古箏的古譜較少,少數傳承古曲如《漁舟唱晚》,應該是**時期產生的。當代傳播較廣的箏曲多是近、現代箏演奏家、作曲家根據古琴曲以及一些現代曲目進行創作移植改編的,比如著名箏曲《高山流水》、《秦桑曲》、《寒鴨戲水》、《西楚霸王》、《臨安遺恨》、《瑤族舞曲》《春江花月夜》等。

古琴至今在世界各博物館和民間收藏家中儲存有數百張唐宋元明清傳世實物,僅唐代古琴就有近二十張,一些唐代古琴還能用於演奏。而箏的傳世實物極為罕見,展出的多為根據出土文物(已不能彈)仿製。這是由於古琴板壁更厚、有漆胎保護、製作工藝更精密複雜,按照傳統工藝製作的古琴使用壽命可長達上千年。

而箏的面底板壁皆薄,沒有漆胎保護,使用壽命短,這就是「只有千年古琴,沒有百年古箏」說法的由來。

九.學習難度的區別

琴與箏的初級曲目入手難度差不多,到了中等水平曲目,箏曲對手指的速度、力度要求明顯要高,技巧上非常難練。所以技巧上箏更難學,而在意境的表現上,古琴歷來被視為修身養性的道器,有其深厚而獨特的文化底蘊,需要琴者學問修養的長期積累與體悟,才能深入琴道。

拓展資料

關於古箏:

古箏,又稱箏、秦箏,中國撥絃樂器,有兩千五百年以上的歷史。古箏音域寬廣,音色清亮,表現力豐富。箏的形制為長方形木質音箱,弦架「箏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動,一弦一音,按五聲音階排列,最早以二十五絃箏為最多(分瑟為箏),唐宋時有弦十三根,後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規格為二十一弦。

命名:一說為象其音色,一說來自二人爭奪樂器的故事。

歷史:古箏在春秋時期的秦國已經存在,用於原始的舞樂。

漢時,箏為築的琴身加裝至5弦而成。唐朝初年(公元7世紀)有軋箏的記載,證由擊絃樂器轉變為撥絃樂器,並發展至13弦,接近現代古箏芻形。南宋時,軋箏易名「蓁」,7弦箏和13弦同時被使用[,而13弦箏多用於民間。

清以後廣用13弦箏而未有7弦箏。

琴體:箏體為木製空盒,呈扁長方形,面版有弧度突出。弦兩端搭在山口上,左山口呈s形,右嶽山為平直。

左側為箏尾,或稱鳳尾,有弦釘以固定琴絃,右側有螺絲釘,可以調節弦張力來控制音高;中間有稱為雁柱的琴碼支撐琴絃,移動琴碼也可調音。箏的弦數因地域流派不一,最常見為21弦箏,另有16弦箏、26弦箏等,因流派不同而有尼龍鋼弦、鋼弦、絲絃等。

古箏的高音弦最靠近彈奏者,低音弦在最外,由內至外稱1弦至21弦。21弦箏通常按照d大調五聲音階定弦,過左手在琴碼左方按弦方可得到升音;在現代多調式(或稱無調式)樂曲中,則是透過特定音階設定達到不同特殊曲風的目的。

小提琴調音器怎麼用小提琴怎麼用調音器調音什麼模式

調音時,先找出a 的定音哨,邊吹哨 邊拉a 弦 邊用左手旋轉a 絃軸,直至定音哨和a 弦發出的聲音和諧為止。左手力氣小的人,可將琴放在大腿上,用右手旋轉a 絃軸,旋一點停下,撥絃對音,如此反覆直至調準。然後根據a 弦的音高,依照上述方法,依次調d e g 弦。有時幾根弦都調過後,由於其它弦的拉力作用...

小提琴調音多久調一次

一般情況下,只要你感覺音明顯不準,那麼就調。如果你是初學者,需要別人幫你調,你就找些熟悉的曲子,如果聽上去彆扭,有可能就是音跑了 如果你已經學有一段時間了,那麼就要試著自己去判斷音準,隨著你水平的提高,你會對音準要求提高,甚至每次練之前都要稍稍調一下。如果琴超過一週沒碰了,很有必要調琴。時間長不練的...

一般古琴的琴面為什麼材質一般古琴的琴面為什麼材料?

古琴面板用料,現今的主流是泡桐和杉木。這兩種木頭符合做琴的聲學要求,且 廣泛。泡桐面板的琴一般是低檔琴,售價在三千以下,只有名家或名家監製的泡桐琴才可能賣很貴。杉木面板通常用作中高檔琴。杉木材質比較穩定持久。其它材質,梧桐 松木 楠木等也可做琴的面板,但比較少見。因做琴的木料必須是老材,不含油脂,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