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亦樂乎是什麼意思,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是什麼意思?

2021-03-17 20:00:32 字數 7203 閱讀 3711

1樓:匿名使用者

【解釋】:乎:文言中用為疑問或反問的語氣助詞,這裡相當於「嗎」。用來表示極度、非常、淋漓盡致地意思。

【出自】:《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示例】:哎,那罵得可真也是~。 ◎郭沫若《屈原》第五幕【近義詞】:不可開交、淋漓盡致

【語法】:偏正式;作補語;形容動作、狀態到了極端地步

2樓:巨冰菱

不亦樂乎bù yì lè hū 【解釋】:乎:文言中用為疑問或反問的語氣助詞,這裡相當於「嗎」。

用來表示極度、非常、淋漓盡致地意思。 【出自】:《論語·學而》: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示例】:哎,那罵得可真也是~。

◎郭沫若《屈原》第五幕 【近義詞】:不可開交、淋漓盡致 【語法】:偏正式;作補語;形容動作、狀態到了極端地步

3樓:匿名使用者

原意為「不也是很快樂嗎?」, 現常用來表示達到過甚的程度

4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是反問句,不是也很快樂嗎

5樓:匿名使用者

不也是非常高興的(事情)嗎?

不亦樂乎是什麼意思?

6樓:暴走少女

不也是非常高興的(事情)嗎?

bù yì lè hū

:乎:文言中用為疑問或反問的語氣助詞,這裡相當於「嗎」。用來表示極度、非常、淋漓盡致地意思。

出 處 《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通俗點的解釋就是:有朋友從大老遠的來看你,怎麼能不高興呢?

【例句】生活在城裡的年輕夫婦真是不容易,緊張的工作之後回到家中,一大堆繁雜的家務又會使他們忙得不亦樂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有「語林啄木鳥」之稱的《咬文嚼字》編輯部,30日公佈了2023年中國出現頻率最高、覆蓋面最廣的十大語文差錯。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用《論語》中的這句話歡迎全球來賓。然而,電視節目主持人卻將lè誤讀成了yuè。2023年,這是國人在引用名言經常讀錯的字。

參考資料李翔.《大國學小經典兒童經典讀本-論語》.上海:長江出版社,2023年

7樓:之那年青春正好

意思是用來表示極度、非常、淋漓盡致的意思。

原文: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而》

譯文: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

作者簡介:

孔子(前551 ——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儒家學派創始人,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學家,對中國思想文化的發展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成就編輯

孔子建構了完整的「德道」思想體系:在個體層面主張「仁、禮」之德性與德行。 德道思想體系是以性善論(「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為基礎,以立人極(「三極之道」)為旨歸,以人道與天道、地道相會通,人道中庸又適時之變為方**的完足思想體系。

孔子的仁說,體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了禮制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義這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對於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任何一個**都是適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會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孔子的這種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

8樓:戲映煙元英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呼。孔子論語裡的。意思是有朋友從遠處來,我非常的高興

9樓:匿名使用者

用來表示極度、非常、淋漓盡致地意思。,「樂」字(音yuè)有兩條釋義:**和快樂,並未提及「樂」通「悅」一說,而事實上,「樂」字也並非通假字。,所以是讀le

10樓:秋花一色

用來表示極度、非常、淋漓盡致的意思。

11樓:孝鈮

可以表示非常高興,迴應遠方而來的遠客。

12樓:紫鳳草

表示非常樂意,非常高興的意思.

13樓:蘋縺磯勰

意思:非常樂意,非常高興。

14樓:明日陽光

不亦樂乎,不也快樂嗎?

15樓:戈學義

不也是很護膚品吧快樂嗎和

16樓:木目錄

不是非常高興的一件事情嗎?

17樓:讓我愛個夠

是很樂意的去接受這件事

18樓:一帆風順

不也是很快樂的事嗎?

19樓:

不是很高興(的事情)嗎?

20樓:成達

用來表示極度、非常、淋漓盡致的意思。出自 《論語·學而》。望採納

21樓:冉若南

不亦樂乎:不也是一很快樂的嗎?

22樓:平常心新號

不亦樂乎

【拼音】:bù yì lè hū

【解釋】:乎:文言中用為疑問或反問的語氣助詞,這裡相當於「嗎」。用來表示極度、非常、淋漓盡致地意思。

【出處】:《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示例】:哎,那罵得可真也是~。 ★郭沫若《屈原》第五幕【近義詞】:不可開交、淋漓盡致

【語法】:作謂語、狀語;形容動作、狀態到了極端地步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是什麼意思?

23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是:學習後經常溫習所學的知識,不也很令人愉悅嗎?

一、原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二、翻譯

孔子說:"學習後經常溫習所學的知識,不也很令人愉悅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高興嗎?別人不瞭解我但我不生氣,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三、出處

《論語·學而》

擴充套件資料

一、創作背景

春秋時期,孔子在教學上有豐富的經驗,常常與學生們一道研討問題,給學生解決各種疑難問題。

他鼓勵學生培養很好的品德,深入鑽研,提出「學習後經常溫習所學的知識」和「溫習學過的知識進而又能從中獲得新的理解與體會」。

學生讚揚孔子教學的耐心,孔子謙遜地說:「學習不覺得滿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二、賞析

《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和他**的言行的書,由若干篇章組成,內容大多是關於學習、道德修養、為人處世的一般原則。

所選十二則,一方面闡述了學習應該有謙虛好學的態度和勤學好問、實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闡述了溫故知新、學思結合、學以致用的學習方法,對後世的教育理論影響極大。

另外,還有關於思想道德修養的問題,教育人為人處世的原則等論述。

三、作者簡介

孔丘(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排行老二,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

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編訂了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對歷史人物和事件往往寓有褒貶而不直言,這種寫法稱為「春秋筆法」,指藏在心裡不說出來的言論。

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魯源村);孔子逝世時,享年72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儲存下的《史記·孔子世家》。

24樓:債主不笑

子曰(1):「學(2)而時習(3)之,不亦說(4)乎?有朋(5)自遠方來,不亦樂(6)乎?人不知(7),而不慍(8),不亦君子(9)乎?」

【註釋】

(1)子: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學:孔子在這裡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3)時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但朱熹在《論語集註》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

「習」,指演習禮、樂;複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4)說:音yue,同悅,愉快、高興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舊注說,「同門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師門下學習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樂:與說有所區別。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見於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麼。缺少賓語。一般而言,知,是瞭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瞭解自己。

(8)慍:音yun,惱怒,怨恨。

(9)君子:《論語》書中的君子,有時指有德者,有時指有位者。此處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譯文】

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瞭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25樓:草人科技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原來還有真正意義?很多人弄錯了

26樓:有魔法的兔兔

編輯本段註釋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xué ér shí xí zhī, bú yì yue hu!   1、子:《論語》「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或先生 孔子

2、習:練習、實踐。   3、亦:

也,語氣詞,起強調作用 。   4、時:適當的時機 。

  5、之:代詞,這裡指學過的知識。    6、說:

通假字,通「悅」,表示高興、愉快的意思。   7、乎:語氣詞。

  8、曰:說   9、乎:語氣詞

編輯本段譯文

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實踐和鍛鍊提升所學習得到的成果收穫,不也是快樂的事嗎?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為《論語》開篇首章首句,「學」的含義是學習與教學,是孔子畢生奉行的事業,其自身好學不厭,同時又誨人不倦,《論語》開篇論「學」,抓住了孔子學說的關鍵與綱要。通常對這句話的理解是:

「學問是要大家隨時練習它,不也高興嗎?」(南懷瑾《論語別裁》)「學了,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它,不也高興嗎?」(楊伯峻《論語譯註》)這些理解從字面上看都是十分確切的,但再細加思考,則似嫌簡單,「學」並不僅僅包含需要溫習、練習的學問,而「習」並不是現代漢語中的學習,溫習之意。

「習」譯

「習」,是古語,繁體字為上面一個羽翼的「羽」下面一個「白」,表示鳥要長用羽才能飛。現一般譯為,「學習而經常實踐並養成習慣,不是很愉快嗎?「   實際上,這句話是說「把學到得東西加以應用,豈不令人愉悅麼?

」是學以致用的意思。

「時」的含義是「時機」

最好的方法是用《論語》來學習《論語》,我們可以找一找「時」字出現在《論語》中其他地方所具備的含義。就在同一章,三個段落之後,孔子再一次使用了「時」字:「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而那個時的解釋是時節,時機!如此一來,問題就明瞭了,這個「學而時習之」的「時」也應該也解釋成時機!由此,它的解釋就變成了:

「學習到的東西,在適當的時機,被用上了,不是很快樂嗎?」當我第一次體會到這個理解的時候,其震驚程度是不可言喻的。回顧自己人生中的快樂之事時,都是學習,時機,實踐三者遇到一起時產生的,孔子的人生體驗一霎那間與我們接得如此之近。

不僅如此,「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一下就變得不那麼平常了。它不僅在描述學習,時機,實踐與快樂的關係,而且一語道破了人生的真諦,孔子用最簡單的話闡述了「快樂人生」這一個他的思想中最重要的主題,「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實際上是人生觀。如此一來,它出現在《論語》的最開始就完全合理了;如此一來,《論語》給我們的感覺就完全改變了。

「之」學而時習之,這裡的「之」就是指所學的知識、技能或是所學的方法智慧的運用能力。

編輯本段孔子

孔丘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農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農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魯源村);孔子逝世時,享年72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儲存下的《史記·孔子世家》。

編輯本段原文註釋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學而》)   孔子說:"學習並且時常地去複習,不也很快樂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高興嗎?別人不瞭解我但我不生氣,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重點字詞解釋:

 (1)子:先生,指孔子。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

《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現在山東曲 阜)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學:孔子在這裡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3)時習:

時常地去複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但朱熹在《論語集註》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

人教版教材中也將「時習」解釋為「時常地複習」。「習」,指演習禮、樂;複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時,按時。   (4)說:通假字,音yuè,實意「悅」的古體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區別的:同門(師)為朋,同志為友。

這裡指志同道合的人。   (6)樂:與說有所區別。

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見於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麼。

缺少賓語。一般而言,知,是瞭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瞭解自己。

  (8)慍:拼音:yùn,生氣,發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10)曰:

說,說道。   (11)而:順接連詞,表示被連線的兩個部分意思是順著下來的,可不譯。

  (12)之:代詞,指學到的知識。   (13)不:

不是。   (14)乎:語助詞,相當於「嗎」。

「不亦……乎」,即「不是……嗎」,反問句式。   (15)自:從。

  (16)知:瞭解。    本段理解:

  第1句話講的是學習方法。對於知識,「學」只是一個認識過程,「習」是一個鞏固的過程,要想獲得更多的知識,必須「學」與「習」統一起來。   第2句話講的是學習樂趣。

志同道合的人來訪可以增進友誼,並且可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第3句話講的是為人態度。「人不知」,後面省略了賓語「之」,可譯為「我」或「自己」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是什麼意思

學過的內容要經常練習,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嗎?出自於孔子的 論語 回 千古名句,代代相傳。答 原文 孔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 yu 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釋義 孔子說 學習並且按時地去複習,不也很快樂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高興嗎?別人不瞭解我但我不生氣,...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的意思,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是什麼意思?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的意思是 學到待人處世的道理並適時實踐練習,不是一件令人心生喜悅的事嗎?1 此內容出自孔子的 論語 論語 是孔子及其 的語錄結集,由孔子 及再傳 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2 孔子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人...

不亦樂乎這個成語的意思是什麼,不亦樂乎是什麼意思?

不亦樂乎b y l h 解釋 乎 文言中用為疑問或反問的語氣助詞,這裡相當於 嗎 用來表示極度 非常 淋漓盡致地意思。出自 論語 學而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示例 哎,那罵得可真也是 郭沫若 屈原 第五幕 近義詞 不可開交 淋漓盡致 語法 偏正式 作補語 形容動作 狀態到了極端地步 釋義1.不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