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翻譯為中國人的時候是專有名詞嗎

2021-03-17 06:54:36 字數 6126 閱讀 3387

1樓:

是i'm chinese,

這個時候是形容詞。

答案絕對正確。

呵呵!讚我一個吧!

o(∩_∩)o謝謝哦!

2樓:超愛喝可樂噠

i'm chinese

這個時候是形容詞

3樓:匿名使用者

是啊 是i'm a chinese

英文翻譯 我是中國人

4樓:次次次蛋黃米亞

「我是中國人」英文翻譯為:  「i'm chinese」或者「i'm a chinese man」。

例如:1、我叫彼得,我是中國人。

my name is peter and i am a chinese man.

2、我是中國人。我來自北京。

i』m chinese. i ***e from beijing.

5樓:小茜

i'm a chinese 這裡說的是race 或people,即民族,可譯為「我是

中國人」。意思是我是中華民族的一個成員,炎黃子孫。句中的chinese 作「中國人」解。

i am chinese,說的是「nationality」即國籍。句中的chinese 是形容詞,說明主語的性質,可譯為「我是中國公民」。外國人取得了中國國籍後也可這麼說,反過來,華僑有了外國國籍後就不能說「i am chinese」,而只能說「i am a chinese」。

所以,i am a chinese 更準確的表達我是中國人

6樓:初翠富

我是中國人的英文怎麼寫?好多人都講錯,教你正確讀

7樓:匿名使用者

您好!兩種都是正確的。

更常見的是:

i'm chinese.

8樓:匿名使用者

i'm chinese

9樓:匿名使用者

l ***e from china; 都可以,只是譯法不同而已。一個是「我是一箇中國人」,一個是「我是中國人

10樓:匿名使用者

都可以,只是譯法不同而已。一個是「我是一箇中國人」,一個是「我是中國人」。

中國 為什麼翻譯成英文是 china

11樓:八百夜鬼鬧東京

歷史解密:為什麼中國被稱為china?

中國的瓷器以歷史悠久、造型優美、質地精良、裝飾俏麗新穎而享譽海內外.瓷器與中國的聯絡是那樣的緊密,以至英文china一詞,就有「中國」和「瓷器」的雙重意義.

在我們進一步瞭解英文「china」一詞的雙重涵義之前,先來簡略敘述一下瓷器的起源及在中國的發展.

中國瓷器的產生和發展

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過渡階段的產物.中國最早的原始青瓷,發現于山西夏縣東下馮龍山文化遺址中,距今約2023年.器類有罐和缽.

原始青瓷在中國分佈較廣,黃河領域、長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區都有發現.

中國真正的瓷器出現是在東漢時期(公元23-220年).首先是在南方地區的浙江省開始出現的.浙江紹興上虞縣上浦小仙壇發現東漢晚期瓷窯址和青瓷等.

瓷片質地細膩,釉面有光澤,胎釉結合緊密牢固.從顯微照相可見,青瓷殘片釉下已無殘留石英.這種釉無論在外貌上,或是顯微結構上,都已擺脫了原始青瓷的原始性.

已符合真正的瓷器標準了.

東漢之後的三國兩晉媳背?逼冢ü?20-581年)南方青瓷的生產,如浙江越窯等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在紹興、餘杭、吳興等地也都設有窯場,形成獨自的窯系.所謂窯系,是指某一著名窯場與附近或外省的一些窯場均生產某一種或幾種相同型別的產品,這些窯場就構成一個窯系,以主要和最有影響的窯場命名.浙江是中國最早形成窯系的地區,其原因可能與這裡是中國瓷器的發源地、制瓷業特別發達有關.

越窯生產青瓷與黑瓷,到西晉晚期也生產青釉褐斑瓷,即在器物的主要部位加上褐色點彩,以打破青瓷的單色格調.

三國時越窯的產品胎質堅硬細膩,呈淺灰色;釉汁純淨,以淡青色為主,黃或青黃色少見;器型有碗、碟、罐、壺、洗、盆、缽、盒、盤、耳杯、香爐唾壺、虎子、水盂、泡菜壇等日用瓷.西晉時又出現了了扁壺、雞壺、燭臺和辟邪等新產品.南朝時佛教盛行,瓷器上多以蓮瓣或蓮花作為裝飾.

從三國到隋統一前的數百年中,以越窯為代表的瓷器生產有了長足的發展.它的品種繁多,式樣新穎,已深入到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人們不可須臾離開的用具.

此外,在南方當時還有婺州窯、湘陰窯和豐城窯等著名窯址.

北方瓷器的出現要晚於南方,大致是從北魏晚期到隋(公元581-618年)統一前的近百年中發展起來的.北朝青瓷的器型有碗、盤、杯、罐、壺、瓶、盒等,多為日常用品,陳設品較少.蓮瓣罐是北朝典型產品.

它有三系、四系、六系和方系、圓系、條系的區別,均從肩至腹堆塑成肥碩的蓮瓣,有六瓣或八瓣不等,底有圈足.最能代表北方青瓷生產水平的器物,是河北景縣封氏墓出土的4件蓮花尊.其體積最大的一件高約70釐米,口至肩部有三週貼花,飾飛天紋、寶相花紋、獸面紋和蟠龍紋.

肩有六系,其下有六層堆塑上覆下仰蓮瓣紋.

北方瓷器生產雖晚於南方數百年,但它一旦掌握了青瓷生產之後,便迅速改進生產技術,提高工藝水平,並結合北方的人文特點,導致了白瓷的出現.白瓷是由青瓷發展而來的,兩者的區別僅在於胎、釉中含鐵量的不同.瓷土含鐵量少則胎呈白色,含鐵量多則胎色較暗,呈灰、淺灰或深灰色.

就瓷器本身的發展而言,是從單釉瓷向彩瓷發展的,無論是褐綠彩、白地黑花、青花、釉裡紅,還是鬥彩、五彩、粉彩或琺琅彩,都是以白色為襯托,來展現各種色彩的豔麗與美妙的.所以,白瓷的產生,對瓷器的發展有及深遠的影響,至唐代已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

北齊武平六年(公元575年)範粹墓出土的10件白瓷器,是目前已知時代最早的白瓷器,有碗、杯、三系罐、四系罐、長頸瓶等.

唐代(公元618-917年)南方的青瓷、北方的白瓷、三彩瓷;以及湖南長沙窯的復彩瓷均有較大的發展.

其中,長沙窯的瓷器在亞非13個國家、73個地點都有出土,說明它的影響遍及國內外.從其產品中的胡人雕塑、椰棗、棕櫚紋樣及書寫阿拉伯文等方面來看,可能出現了專門為外銷而生產的瓷器.

宋代(公元960-2023年)在唐代的基礎之上,出現了「定、汝、官、哥、均」五大名窯並稱於世的現象.

元代(公元1279-2023年)是中國瓷器生產承前啟後的轉折時期,在很多方面都有創新和發展.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五年(公元2023年),元帝國在江西景德鎮設立了「浮樑瓷局「,為景德鎮瓷業生產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併為其在明清兩代成為全國制瓷業中心和飲譽世界的「瓷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元代景德鎮在制瓷工藝上有了新的突破,最為突出的則是青花和釉裡紅的燒製.

青花瓷一般指的是由鈷料作為呈色劑在胎上作畫,然後罩以透明釉、經高溫一次燒成,呈白地藍花的釉下彩瓷.青花瓷充分體現了中國的民族特色,它一經在景德鎮出現,就以極旺盛的生命力而迅速發展,成為生產的主流達數百年之久,並遠銷國內各地及亞、非諸國;釉裡紅是用銅紅料作為呈色劑,在胎上繪以紋飾,在罩以透明釉,在高溫還原氣氛中燒成的呈釉下紅彩的瓷器.釉裡紅的燒成難度大,成品率底,尤其是色純正者少.

釉裡紅呈色鮮豔,白地紅花引人矚目,極受人們的歡迎.

明(公元1368-2023年)清(公元1644-2023年)兩代是中國瓷器生產最鼎盛時期,瓷器生產的數量和質量都達到了高峰.景德鎮作為「瓷都」的確立,使景德鎮窯統治明清兩代瓷壇長達數百年,直至今日.當時,各種顏色釉瓷和彩繪瓷是景德鎮制瓷水平的突出代表.

陶瓷之路與中外文化交流

進入漢代,著名的「絲綢之路」溝通了中外文化間的交流,中國逐漸被譽為「絲國」;進入中世紀後,伴隨著中國瓷器的外銷,中國又開始以「瓷國」享譽於世.從8世紀末開始,中國陶瓷開始向外輸出.經晚唐五代到宋初,達到了一個高潮.

這一階段輸出的陶瓷品種有唐三彩、邢窯(包括定窯)白瓷、越窯青瓷、長沙窯彩繪瓷和橄欖釉青瓷(即廣東近海一帶的窯口生產的碗和作為儲藏容器的罐).輸出的地區與國別有:東北亞的朝鮮與日本;東南亞的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南亞的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和印度;西亞的伊朗、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阿曼;北非的埃及;東非的肯亞和坦尚尼亞.

此時海上交通路線主要有兩條,一是從揚州或明州(今寧波)經朝鮮或直達日本的航線;二是從廣州出發、到東南亞各國,或出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經斯里蘭卡、印度、巴基斯坦到波斯灣的航線.當時有些船隻繼續沿阿拉伯半島西航可達非洲.前述亞非各國中世紀遺蹟出土晚唐五代宋初的瓷器,就是經過這兩條航線而運輸的.

宋元到明初是中國瓷輸出的第二個階段.這時向外國輸出的瓷器品種主要是龍泉青瓷,景德鎮青白瓷、青花瓷、釉裡紅瓷、釉下黑彩瓷,吉州窯瓷,贛州窯瓷,福建、兩廣一些窯所產青瓷,建窯黑瓷,浙江金華鐵店窯仿鈞釉瓷,磁州窯瓷,定窯瓷,耀州窯瓷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前述朝鮮新安海底沉船經11次發掘,出土陶瓷器2萬餘萬件,除極個別的為朝鮮瓷和日本瓷外,均屬中國所產,其中絕大多數已判明所屬窯口.

宋元外銷瓷輸往的國家較前大為增加,有東北亞、東南亞的全部國家,南亞和西亞的大部分國家,非洲東海岸各國及內陸的辛巴威等國.宋、元、明初時期的航線,主要有航行到東北亞、東南亞諸國的航線及通往波斯灣等地的印度洋航線.這時期中國航海的成就主要表現在印度洋航線上.

一是可從波斯灣沿海岸向西行進而到達紅海的吉達港,然後上岸陸行至麥加;也可以在蘇丹邊界的埃得哈布港上岸,馱行至尼羅河,再順河而下到福斯塔特(古開羅);還可以從紅海口越曼德海峽到東非諸國.二是開闢了從馬爾地夫馬累港直達非洲東海岸的橫渡印度洋的航線.

明代中晚期至清初的200餘年是中國瓷器外銷的**時期.輸出的瓷器主要是景德鎮青花瓷、彩瓷、廣東石灣瓷、福建德化白瓷和青花瓷、安溪青花瓷等.其中較精緻的外銷瓷多是國外定燒產品,其造型和裝飾圖案多屬西方色彩,還有些在紋飾中繪有家族、公司、團體、城市等圖案標誌,稱為紋章瓷.

這時期的外銷瓷數量很大,17世紀每年輸出約20萬件,18世紀最多時每年約達百萬件.輸出的國家有東亞的朝鮮半島和日本、東南亞及歐美諸國.運輸路線一條是從中國福建、廣東沿海港口西行達非洲,繼而繞過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航行達西歐諸國;另一條是從福建漳州、廈門諸港至菲律賓馬尼拉,然後越太平洋東行至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港,上岸後陸行,經墨西哥城達大西洋岸港口韋臘克魯斯港,再上船東行達西歐諸國.

在17和18世紀,中國瓷器通過海路行銷全世界,成為世界性的商品,對人類歷史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china與中國

進入十七世紀,西歐皇室和宮廷開始興起收藏中國瓷器之風.現藏德國卡賽爾(keisel)郎德博物館的一件青瓷碗,上有卡澤倫博格伯爵(1435-1455)的紋章圖案,是現存歐洲最早有年代標識的明代瓷器,幾百年來一直是黑森家族的傳家寶.葡萄牙開闢新航路之後,瓷器也成歐洲社會最珍貴的禮物.

瓦斯伽•達•伽馬、阿爾曼達都曾以瓷器博取葡王曼紐埃爾一世的歡心.現存里斯本科特斯陳列館(josecortes)中印有曼紐埃爾一世(1469-1521)紋章的青花執壺,是中國最早為西歐特殊訂貨製造的外外銷瓷.正德、嘉靖年間,這類訂貨大多經葡萄牙販往歐洲.

2023年荷蘭人洗劫了裝載瓷器返回歐洲的葡萄牙大帆船聖•卡特林號(santacaterina),將這批中國瓷器取名kraaksporeleint,運往阿姆斯特丹拍賣,法王亨利四世、英王詹姆斯一世也參與購買,於是中國陶瓷的影響在歐洲不脛而走.

發端於十七世紀末,延續至十八世紀末葉的歐洲羅科科(rococo)藝術風格,以生動、優美、輕倩、自然為特色,其倡導的藝術作風與中國藝術風格中的精緻、柔和纖巧和幽雅殊途同歸.羅科科風格盛行於法國,法國人對中國的茶葉、絲綢、瓷器尤為偏愛.那時法國正是歐洲文藝、美術、戲劇、禮節、服飾、裝潢仿效的中心,所以具有「中國風格」的物品流傳整個歐洲社會.

瓷器初入歐洲,法國人用當時社會流行的**《牧羊女愛絲坦萊》中的男主人公賽拉同(celadon)來稱呼青瓷.法王路易十四命令首相馬紮蘭創辦中國公司,到廣東訂造標有法國甲冑紋章的瓷器,凡爾賽宮內列有專室收藏中國陶瓷;而十七世紀的英國人直接用「中國貨」(chinaware)指稱來自中國的瓷器.英國女王瑪麗二世也醉心華瓷,在宮內專門設定許多玻璃櫥以陳列各式瓷器.

於是英國社會以華瓷裝飾和日用的風氣便流行起來,瓷器漸成客廳和內室必不可少的陳設.

china一詞也隨著中國瓷器在英國及歐洲大陸的廣泛傳播,轉而成為瓷器的代名詞,使得「中國」與「瓷器」成為密不可分的雙關語.

另據《英漢詞海 the english-chinese word-ocean dictionary》(王同億主編譯,國防工業出版社,2023年)china詞條介紹,china做為瓷器的涵義,是源於波斯語chini(中國的或中國人),由於受到china表示中國這種表示法的影響,產生了母音音變,由chini變為china,成為瓷器的專有名詞.

至於這種變化最終在何時最後確定下來尚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正是基於中國古代陶瓷的輝煌成就,以及由此而引發的陶瓷傳播之路,使得這種獨具中國特色的物品被世界人民所喜愛,將中國與瓷器永遠地結合在了一起.

中國人送禮時都送什麼,中國人送禮的講究

中國人送禮時記住送的禮物表達出你的誠意為重,因為送禮送的最重要的是你對別人的尊重和 版重視權,建議你可以在待客九品根據你的需求定製一款適合對方專屬禮品,如果送了,對方沒有收,待客九品短時間內還是支援退款的!這樣就不會浪費了!待客九品定製的禮品是我送禮最愛的了。此外,這裡我要說的是,不能送什麼,給你們...

關於中國人名字的日語翻譯中國人名字的日語翻譯

關於中國人的名字的翻譯,有兩種。一種的確如你所說的,按照中國人的名字 內的漢字的日本語容音讀來發音的。而且相應的書寫的時候也是用漢字,比如 的日語發音就是 還有一種就是按照中文的發音,轉換成相近的日語發音,書寫的時候用片假名。這種現在用的比較多。日本翻譯其他不用漢字的國家的人名時基本都用這種方法。很...

中國人送禮送什麼,中國人送禮時都送什麼

看你送的人和你是啥關係了,人們送禮基本都會根據送禮的那個人的個性來送,基本都是一些生活類相關的,或者那個人的興趣,企業嘛就是定製一些符合他們企業文化的禮品 中國人送禮時都送什麼 中國人送禮時記住送的禮物表達出你的誠意為重,因為送禮送的最重要的是你對別人的尊重和 版重視權,建議你可以在待客九品根據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