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題為什麼工業革命不能發生在18世紀的中國

2021-03-08 19:45:23 字數 4573 閱讀 6355

1樓:當年_秦時明月

1::清朝統治者,重農抑商,閉關鎖國。

2:18世紀的中國皇權高度集中。

2樓:匿名使用者

工業革命的前提,是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前者破除了宗教對思想的束縛,後者

3樓:【基拉】の木葉

資產階級發展被抑制,資產階級力量較之封建君主**薄弱,改革是在不破壞封建統治前提下進行的,閉關鎖國,重農抑商,抑制資本主義萌芽發展。中國是文明古國之一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4樓:男進女廁所

清朝的重農抑商啊!高度集中的君主**,閉關鎖國的政策都是阻礙發展的因素啊!

5樓:小豬

不知道,沒在18世紀呆過

6樓:萊克攸

明清江南的重工業微不足道,沒有什麼重要發展。除了一些小規模的採煤業外,江南基本上沒有煤鐵業。工具製造業還是繼續生產傳統的簡單手工工具。

造船業有些發展,但江南所造的海船主要是沿海航運的沙船,最大的不過375噸。其數目從明嘉靖時的約1 000艘增至清道光時的3 000艘,總噸位從明末的5萬噸增至清朝中葉的38萬噸。

第四節 明清時期江南河英國早期工業化的比較,與英國工業革命的爆發

第一、二節指出,工業革命初期的發明是不需要依賴科學知識的,而所謂的 「科學文化」與這些發明的關係也不明顯,因此明清的科學雖然比較落後,但這些工業發明並非不可能在中國出現。李伯重嘗試比較江南和英國的早期工業發展,來找尋18世紀期間工業革命單獨在英國爆發的原因。

李伯重指出,江南是明清時期中國原始工業化水平最高的地區。在18世紀中期,英國工業革命爆發前夕,江南的原始工業化程度絕不亞於英國,而雙方都以輕工業為主。彼此不同之處在於,英國的重工業自16世紀開始便迅速發展,在工業上所佔的比重也日漸增加,但這種現象沒有在江南出現37。

自明朝後期至太平天國運動的兩個多世紀裡,江南棉紡織業的生產擴大了一倍多。到了19世紀初,江南從事棉紡織業的農戶已佔總數的65%以上,每年所需要的棉花達300萬擔。另外,江南絲織業的生產規模只不過略遜於棉紡織業,而其他輕工業,如碾米業、釀酒業、榨油業、服裝業及印刷業等,亦具相當規模。

到了19世紀初,江南輕工業的重要性已和農業相當。

相比之下,明清江南的重工業卻微不足道,沒有什麼重要發展。除了一些小規模的採煤業外,江南基本上沒有煤鐵業。工具製造業還是繼續生產傳統的簡單手工工具。

造船業有些發展,但江南所造的海船主要是沿海航運的沙船,最大的不過375噸。其數目從明嘉靖時的約1 000艘增至清道光時的3 000艘,總噸位從明末的5萬噸增至清朝中葉的38萬噸。

英國和明清江南的工業結構出現這樣大的差別,主要原因是重工業需消耗大量能源和材料,而輕工業卻是能源和材料的低消耗者。中國雖然擁有豐富的煤礦,但大部分在北方。江南本身的煤炭資源非常貧乏,附近省份如兩湖、江西和安徽等的產煤量也不大,除去本地之用以外,可輸往江南的煤炭極有限,而且價錢昂貴。

第四節 明清時期江南河英國早期工業化的比較,與英國工業革命的爆發

第一、二節指出,工業革命初期的發明是不需要依賴科學知識的,而所謂的 「科學文化」與這些發明的關係也不明顯,因此明清的科學雖然比較落後,但這些工業發明並非不可能在中國出現。李伯重嘗試比較江南和英國的早期工業發展,來找尋18世紀期間工業革命單獨在英國爆發的原因。

李伯重指出,江南是明清時期中國原始工業化水平最高的地區。在18世紀中期,英國工業革命爆發前夕,江南的原始工業化程度絕不亞於英國,而雙方都以輕工業為主。彼此不同之處在於,英國的重工業自16世紀開始便迅速發展,在工業上所佔的比重也日漸增加,但這種現象沒有在江南出現37。

自明朝後期至太平天國運動的兩個多世紀裡,江南棉紡織業的生產擴大了一倍多。到了19世紀初,江南從事棉紡織業的農戶已佔總數的65%以上,每年所需要的棉花達300萬擔。另外,江南絲織業的生產規模只不過略遜於棉紡織業,而其他輕工業,如碾米業、釀酒業、榨油業、服裝業及印刷業等,亦具相當規模。

到了19世紀初,江南輕工業的重要性已和農業相當。

相比之下,明清江南的重工業卻微不足道,沒有什麼重要發展。除了一些小規模的採煤業外,江南基本上沒有煤鐵業。工具製造業還是繼續生產傳統的簡單手工工具。

造船業有些發展,但江南所造的海船主要是沿海航運的沙船,最大的不過375噸。其數目從明嘉靖時的約1 000艘增至清道光時的3 000艘,總噸位從明末的5萬噸增至清朝中葉的38萬噸。

英國方面,毛紡織業是工業革命以前的最大產業部門,但從事毛紡織業的農戶不及總數的一半。工業革命在18世紀中期爆發後,依賴進口棉花的棉紡織業迅速發展,其淨產值在19世紀初已超過毛紡織業,成為英國最重要的產業部門。英國棉紡織業使用的棉花,自2023年的3萬擔增至2023年的90萬擔,但仍然不及江南的1/3。

此外,英國還有一些規模較小的絲織業、麻紡織業、啤酒釀造業、肥皂和蠟燭製造業、皮革和玻璃工業等輕工業。但總體來說,英國輕工業的規模不及江南。

相反,英國重工業的發展卻明顯比江南優越。18世紀中期工業革命開始時,英國的煤田總產量已達到4 700萬噸,在兩個世紀內增加了23倍。此時英國採煤業的淨產值在所有工業部門中已僅次於毛紡織業。

另外,鐵的年產量亦從2023年的1.2萬噸增至2023年的3萬噸,其他鉛、錫和銅等有色金屬的採冶業也不斷髮展。英國的工具製造業自15世紀開始迅速發展,鐵匠數目大幅增加,新的機器不斷湧現,到18世紀又發明了蒸汽機及多種新式紡紗機,標誌著機器製造業的逐步建立。

建築材料工業亦呈現重大變化,磚瓦逐漸取代了木材,成為主要建材。英國的造船業在16世紀時還不如江南,但其後便迅速發展。到了2023年,英國商船總數已超過7 000艘,總噸位在2023年達到154萬噸,在一個世紀內增加了近5倍,遠遠高於同期江南沙船的總噸位。

2023年,英國東印度公司駛往中國的船隊的標準船噸位已接近500噸,超過江南最大的沙船的噸位。

英國和明清江南的工業結構出現這樣大的差別,主要原因是重工業需消耗大量能源和材料,而輕工業卻是能源和材料的低消耗者。中國雖然擁有豐富的煤礦,但大部分在北方。江南本身的煤炭資源非常貧乏,附近省份如兩湖、江西和安徽等的產煤量也不大,除去本地之用以外,可輸往江南的煤炭極有限,而且價錢昂貴。

根據李伯重的估計,江南若要建立一個與2023年英國規模相當的制鐵業,需要15萬噸以上的煤,其價錢超過1 000萬兩**。即使附近省份能出產這樣多的煤,江南亦無能力購買38。此外,江南及鄰近地區的薪炭資源也不豐富,除去其他用途外,可供工業使用的薪炭不會很多。

江南一帶有一些小型的鐵礦和銅礦,但因為缺乏燃料而在明清時期沒有開採。江南工具製造業和造船業所用的鐵,主要來自昂貴的進口鐵和廢鐵的再利用。

在明清時期,江南只有浙西山區還有一些森林,但由於交通不便,能運出的木材不多,造船業和建築業所需要的木材很多要靠長江中上游及福建的輸入,生產成本和運輸費用都相當高39。

由於能源和材料短缺,明清江南的煤鐵業、工具製造業和造船業等重工業發展緩慢,這一點不難理解。但另一方面,江南卻擁有豐富的人力資源——江南人口自明末的2 000萬增至太平天國運動前夕的3 600萬,同期人口密度由每平方公里465人增至837人,為當時全球之冠40。相比之下,工業革命期間英格蘭和威爾士每平方公里人口不過40人,總人口不過600萬人41。

況且,江南在普及教育和栽培技術人才方面很有成績,勞動人口質素相當高,明清時期中國著名的技術專家和發明家,有過半出自江浙42。

輕工業對能源和材料的需求相對較小,對勞動力的依賴卻相當高,因此勞動力充足、能源和材料缺乏的江南很自然地便偏重輕工業的發展,注重技巧而不注重機器43。而江南輕工業所需要的主要原料棉花和蠶絲,基本上能夠自給自足;其他原料像稻穀和大豆等,則可依賴引進44。

英國和江南的情形不同。英國擁有豐富的煤礦和鐵礦,同時還能夠從瑞典等國進口鐵。因為它是島國,依靠海路運送煤鐵既便宜又方便。這些條件成為英國重工業能夠迅速發展的大前提。

因為工具和機器製造業落後,江南的輕工業一般都依賴簡單的工具和手工操作,企業形式以家庭經營的小作坊為主,使用複雜機器的較大規模作坊非常罕見45。但中國並非缺乏製造大型複雜機器的知識,在元代發明的水轉大紡車的技術水平已接近英國工業革命前期所發明的紡紗機,只不過因為水力和材料的短缺,該紡車未能在明清江南使用及得到進一步發展。英國謝菲爾德大學(university of sheffield)教授霍布森(john hobson)更相信,中國宋元時期的紡絲機在13世紀輾轉傳入義大利,然後再傳入英國,這些中國的紡絲機便是工業革命時期發明的紡紗機的前身46。

江南的輕工業還有一個特點,在明清時期,農村地區大部分時間相當安定,沒有戰亂,小作坊無須城池保護,加上農村工資比城市低廉,因此明清的家庭小作坊便集中在農村地區,而江南的勞動密集型水稻經濟正好與家庭小作坊式手工業互相配合。這種現象在日本的德川時期和明治前期也出現過。

明清江南偏重輕工業是基於資源條件和地理因素.

江南的技術人才是明清時期全國最優秀的,只可惜他們的才幹沒有機會在重工業方面發揮。而北方的煤鐵豐盛地區,在北宋以後飽受戰火蹂躪,科技人才和知識損失不少,到了明初已非經濟蓬勃及原始工業發達之地;在缺乏技術人才的情形下,發展速度自然也較緩慢。

由於中國統一後外族一般構不成嚴重威脅,真正威脅皇帝地位的更可能是內部力量,統治者便將主要精力放在對內統治上。中國的皇帝為了政權的穩定需要一批有能力的人來幫助治理天下,從唐代開始就實行科舉制,全國有能力的人只要能通過科舉選舉就能成為「人上人」。在這種分配製度的激勵下,民眾從小就開始讀四書五經,人人都往科舉路上擠。

科舉制度將考試的內容限定在儒家學說範圍內,這使得無數有天賦的人才將時間和精力集中於儒家經典的背誦、記憶和掌握文字表述的能力,因而無暇顧及其他知識。雖然中國在明朝初年就基本具備了發生工業革命的物質基礎,但由於分配激勵制度的阻礙,工業革命還是不可能在中國首先發生。

為什麼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而不是其他西歐國家

第一,地理原因,英國是島國,海峽是英國的天然屏障,使得英國國家的軍事預算能最大限度減少開支,英國也較少經歷戰亂,相比歐洲大陸能將更多的人力和物力以及財富投入生產和創造。第二,市場的原因,英國殖民地廣大,殖民地和母國之間的商業往來加劇了英國的生產方式和生產技術更新速度,這就比歐洲大陸更容易發生產業革命...

英國工業革命發生的歷史背景和原因是什麼

背景 1500年以後,英國經濟表現出快速向前躍進的勢頭。在18世紀,一系列的發明改變了英國棉紡織業的面貌,並且導致了工廠制度的產生。在這些年裡,其他工業部門也達到了相當先進的水平,而且所有這一切夾在一起,相互作用,使人們在更為廣闊的領域中有可能獲得更大的收益。通過不斷的改良就構成了工業革命,他們使人...

三次工業革命把人類歷史帶入了什麼時代

第一次工業革命把人類帶進了 蒸汽時代 第二次工業革命把人類帶入了 電氣時代 第三次工業革命把人類代人了 資訊時代 1 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瓦特製成改良型蒸汽機,並迅速推廣使用,極大地推動了機器的普及和發展,機器製造業也隨之建立,這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重大的技術革命和工業革命.蒸汽機在歐美主要國家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