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時南北方陶器發展突出成就

2021-03-07 22:56:56 字數 4668 閱讀 9933

1樓:m**amara博卡

浙江是中國瓷器的發祥地,東漢晚期已成功的燒製出青瓷和黑瓷。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陶瓷業迅速發展,分佈於浙江全省的窯場分別屬於越窯體系,甌窯體系,婺州窯體系和德清窯體系。其中以越窯體系的窯場分佈最廣,發展最快,質量最好,產品風格一致。

陸龜蒙在《祕色越器》詩中讚美「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越窯青瓷自東漢創燒以來,經三國,兩晉,到南朝獲得了迅速發展,是當時中國瓷器生產的主要窯場,制瓷工藝比東漢晚期有了很大提高,具有了自己的特色。在成型工藝上,除圓器輪制技術有所提高以外,還採用了印,鏤,雕,拍,堆和模製等技術。

因而能製成品種繁多,樣式新穎的穀倉,扁壺,方壺,餐具,茶具,酒具,燈具,文具等。瓷器製品逐漸取代了竹,木,漆,金屬製品。

三國的鉛釉陶器,大都是製作粗糙的灰陶,質量差。器型受南方青瓷的影響,可見到類似南方青瓷的器型如:雙耳罐,四耳罐盤口壺等。

鉛釉陶的生產很少,直至北魏建國,因宮殿,深宅大院建築的需要,出現了復興的新局面。這種低溫鉛釉陶在漢代的傳統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花色品種增加,釉色明亮,出現了黃地加綠彩,白地加綠彩,還有黃,褐,綠三彩並用。從漢代的單色釉邁向了多色釉,它孕育了「唐三彩」,標誌著北朝製陶藝術的新水平。

三國,兩晉北方的陶塑技術水平不高。對比秦漢的陶塑,藝術上存在著嚴重的倒退。三國,兩晉的武士俑,形式大同小異,千篇一侓。

這些武士俑大都是深目高鼻的胡人形象,人物俑缺乏寫實,身材比例失調,騎馬俑也缺乏寫實,人和馬的比例也失調。男侍俑和女侍俑呆態可掬,缺乏生氣,工藝粗糙,藝術品位較低。北朝早期的的陶塑,技藝未見長進,陶俑的形態依然古拙生硬,一直到了魏孝文帝以後,陶塑藝術有了長足的進步。

並風行鉛釉俑。這時各類人物俑身材,動物型狀,勻稱自然,神情生動。雕塑技巧熟練,造型優美,真正代表了這一時期的水平。

三國東西晉南北朝久經戰亂,朝代更迭頻繁。特別是北方長期兵連禍結,中國處於長期割據**之中。但是勤勞勇敢,聰明能幹的中國人民在艱難困苦中,繼承和發展了前代人的陶瓷製作工藝。

承前啟後,為隋唐帝國輝煌的陶瓷業作了必不可少的準備。

1.越窯

窯址分佈在浙江上虞、餘姚,及寧波、奉化、蕭山、湖州等地。上虞等地唐朝時屬越州,幫這一帶瓷窯稱做越州窯,簡稱越窯。實際上形成一個產品基本一致的瓷窯體系。

這時期越窯瓷器的主要特徵是:胎呈深淺不同的灰色,堅硬細緻。釉為淡青色或青灰色,釉汁純淨。

西晉時越窯開始流行釉上褐色彩裝飾工藝。由於瓷業發展,此時全國各地瓷器的風格漸趨一致,從器形到紋飾都有著強烈的時代特徵。這正是鑑定瓷器的重要根據。

2.甌窯

在浙南溫州一帶,因窯址多分佈在甌江兩岸而得名(不是以州名命名之一例)。甌窯瓷器胎色白灰,三國西晉時胎質粗鬆,東晉後變得比較細膩。釉色淡青,透明度較高,多剝落現象。

多用褐色彩裝飾。南朝時釉青中泛黃,開冰裂紋。

青釉堆塑人物罐圖冊

3.婺州窯

分佈在浙江金華一帶,此處唐時為婺州。婺州窯瓷胎呈淺灰色或深紫色,較粗糙,風胎中顆粒,故多用化妝土。釉青灰或青黃,釉面開裂,有析晶現象(在胎釉結合不緊密和釉面開裂處,有奶白色晶體析出)。

4.德清窯

浙江德清縣一帶。德清窯以產黑釉瓷著名。胎呈磚紅色、紫色或褐色。黑釉厚,好的黑釉烏黑如漆,釉面滋潤,閃閃發光,釉中氧化鐵的含量達8%以上。

5.湘陰窯

分佈在湖南省縣城關及其他地區,因縣得名。湘陰縣唐屬嶽州,湘陰境內的瓷窯,唐代就叫嶽州窯了,所以有人主張,最好把南朝時期的湘陰窯稱做南朝嶽州窯,使這一個窯的研究有前後的連貫性。此窯在南朝時,胎呈灰白色,瓷土淘洗不精,胎質不太細密,少量胎中有氣泡。

秋購有青、黃、醬(即褐),以青綠為主,半透明,多開片,有流釉現象,施半釉,較易剝落。

6.青羊宮窯

位於四川成都青羊宮一帶。南朝時的青瓷胎呈紫、紅、淡紅色,只有少量灰色和灰白色。釉多為青褐色,上半釉易剝落。

釉的玻璃質較強。(左邊是青羊宮窯十二生傭肖罐,蓋子上十二種動物武將傭誇張化)

青羊宮窯十二生肖傭陶罐圖冊

7.固驛窯

分佈於四川省邛崍縣固驛鎮一帶。南朝時初創,產品不多,其瓷器胎呈褐色為主,另有少量紅褐色,磚紅色,胎質粗糙,胎體厚重。釉以青中泛白者為多,另有青褐、青灰等。

8.羅湖窯

分佈於江西省豐域縣羅湖一帶。這了尺是唐代洪州窯所在地。羅湖窯瓷器胎灰白色,也有灰褐色的。胎較薄,火候不很高,較鬆。釉以青黃、米黃為主,開裂多,易剝落。

9.寨裡窯

位於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城東一帶。此窯青瓷器胎多為灰白色,也有灰褐色的。胎較薄,火候較高。釉青褐或青黃,厚薄不勻,容易剝落,但秋較明亮潤澤。

10.中陳郝窯

這是近年來中國北方新發現的一處南北朝時期的窯址,位於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鄒塢鎮中陳郝村,故名。中陳郝窯北朝時期的瓷器胎為青灰色,胎質較粗,釉為青或青綠色,裡滿秋釉外半釉。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國還有一些地方也生產瓷器,但為數不多,工藝技術也較落後,有特色的,重要的青瓷窯場就是上述這些窯。

1、青釉雞首壺

三國安徽馬鞍山宋山東吳大墓出土。

高19釐米。

胎質灰白,青釉均勻。壺肩部劃弦紋。

現藏馬鞍山市博物館。

青釉蛙形水注圖冊

2、青釉蛙形水注

三國江蘇南京趙士崗吳鳳凰二年(273年)墓出土。

高5.9、口徑2.3釐米。

淺灰色胎,淡綠釉,開細片紋。蛙作游水狀,背部塑一直筒狀短流。

現藏南京博物院。

越窯青釉堆塑罐圖冊

3、越窯青釉堆塑罐

三國浙江嵊州浦口鎮三國吳太平二年(257年)墓出土。

高45、腹徑27釐米。

堆塑罐又稱穀倉,六朝青瓷中常見的隨葬明器。上層為五聯罐,其間堆塑百鳥、人物、鴨、龜、蛇、狗、熊等動物。青釉不及底,胎顯火石紅色。

2樓:佳逸茶器

三國兩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大動盪時期,南北制瓷業的發展也不平衡。在比較安定的南方,以浙江早期越窯為中心,繼承並發展了東漢青瓷的成就,這些青瓷習慣上被稱為「六朝青瓷」。北方則由於連年戰亂影響,瓷器的生產起步較晚,直到6世紀初期的墓葬中才有隨葬青瓷發現,但晚期的墓葬中卻出現了白瓷。

三國瓷器

三國時(220 ~ 265)的越窯瓷器胎質堅緻,優質瓷的胎色呈淡灰色;釉面青亮光潤;紋飾較少,只有劃或印的網格紋、弦紋、水波紋等,貼塑、模印紋則比較豐富,如在穀倉上貼塑出人物、動物、飛禽、 龜蛇、佛像、建築物、鋪首等。另外還有一些雕塑藝術造詣很高的瓷器作品,如捧缽蛙式水注、鴿形杯熊燈、獸柄虎子、跪羊燭臺等。

三國時常見的器型有:碗、盤、碟、盒、罐、洗子、盤口壺、缽、盆、水盂、虎子、唾壺、耳杯及殉葬用的灶、雞籠、犬、羊、豬圈、穀倉等明器。

兩晉瓷器

西晉時期(265~316)的瓷器還是以越窯為代表,胎體普遍比三國時略厚,色灰;釉面厚而均勻,呈青灰色,有的閃黃。裝飾方法主要為壓印、刻劃、貼塑、核印、捏塑等。常見的紋飾有網格、聯珠,忍冬、菱形、鋸齒、水波、梳篦、樓闕、舞樂人、祈禱人、禽鳥、家畜、佛像、鋪首、辟邪、朱雀、白虎、人物等等,器型除了三國時已有的盤口四系壺、洗、盆、虎子等以外,還有扁壺、雞首壺、尊、薰爐、燈、瓷俑等。

器型矮胖,盤、碗、缽等器口沿略薄,但底很厚,器足多做成獸蹄、熊形、龍首、虎頭等形狀。優秀之作常把器物巧妙地雕塑成鳥獸等形狀。西晉時少數青釉瓷器上有不規律的褐色斑點,這最初的褐色斑點似為無意中點染上的。

東晉(317~420)青瓷的胎釉情況與西晉相似,但在裝飾上卻大相徑庭。西晉紋飾追求華麗而東晉趨於簡樸,光素無紋器很多,有的只有幾道凸弦紋或梳篦水波紋。繼東漢瓷器上出現了蓮瓣紋之後,東晉晚期使用漸多。

另外,西晉後期出現的不規則褐色班點,東晉時已普遍使用。這時的褐色斑點一般有規律地點在器物的口沿,器蓋或者魯眼、雞冠、羊角等部位上。東晉時也有些動物形象的尊,硯滴等(如蛙形水盂),但已不是西晉時的寫實樣子,而只是在水孟上塑出蛙首及四肢或乾脆簡單劃幾筆。

南北朝南朝時(420~ 479)佛教監行,表現在瓷器上是大量使用蓮瓣紋。既有在碗、盤、缽、罐上劃單線、雙線或三線蓮瓣的,也有褐色斑點點繪簡單紋飾的,還有浮雕貼塑仰蓮、覆蓮的大尊。

南朝瓷器胎體細密,廣泛使用化妝土,加上燒窯技術的提高,釉面顏色青翠,玻璃光很強,有很細碎的開片。施釉一般採用浸釉法,因此釉層較厚,施釉不到底,有垂流現象。南朝器物普遍瘦高,造型優美,盤、碗、罐大多還是平底,  但已出現假圈足。

這時的雞首壺雞頭比東晉時還要高,雞冠聳起,嘴部有孔,有的和腹部相通,已起到流的作用了,把手連線盤口的一端比東晉時更高,有的做成龍柄。南朝時出現的盞、盞託及盅盤,是從漢代的耳杯及托盤演變而來的。

南北朝時,南方青瓷漸漸傳入北方,出土文物證明,北魏晚期北方已經能夠生產瓷器了。北朝的制瓷工匠最大的功績是創燒出了白瓷。北朝瓷器一般實用品多,常見有盤、高足盤、碗、杯、缸、瓶、壺、盒、罐、燈等。

大多數光素無紋,有簡單的弦紋,寥寥無幾的劃紋或捏塑花邊,部分有紋飾的多劃、貼、塑蓮瓣,有的瓣尖部凸出翹起,紋飾多粗獷稚拙。壺、罐、瓶、尊多塑

二、三、

四、六不等的系,方系、橋形系、泥條系均有。北朝也有雞首壺,雞頭高昂、露出胸脯,相對處龍柄連肩,龍頭扎進盤口,作飲水狀。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陶瓷的特點

3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陶瓷以越窯為代表,其特點主要如下:

1、青瓷胎骨稍厚,胎色較深呈灰或深灰色。釉層厚而不均勻呈青灰色。器型矮胖,配以鋪首、弦紋、斜方格網紋、聯珠紋或忍帶、飛禽走獸組成的花紋帶,以及龍頭、虎首和熊形裝飾的器足。

2、東晉中期後,青瓷普及百姓,造型簡樸,裝飾大大減少。紋飾以弦紋為主,少數水波紋,東晉晚期開始蓮瓣紋,西晉後期的褐色點彩這是得到普及。

南朝青瓷多數胎壁緻密呈灰色,通體施釉,少數胎鬆土黃色,外施青黃釉或黃釉。主要是日用器皿。佛教盛行,刻劃蓮瓣紋成為主要紋飾,褐色點彩依然流行但褐點小而密集。

三國兩晉南北朝是什麼意思三國兩晉南北朝是什麼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意思分別是 1 三國 三國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 蜀漢 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定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曆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江南經濟得到發展的具體表現有哪些

1.江南農業開發,其地bai區擴大,從江東擴du展到整個長江流域zhi,而且波及嶺南及dao閩江流域 2.江南農內作物品種增容多,土地大量開墾,耕作技術進步,水利工程得到興修,單位面積產量提高 3.洞庭湖 鄱陽湖 太湖流域 成都平原成為重要產糧區。4.手工業也有迅速發展,絲織 冶鐵 制瓷 造紙等技術...

三國,兩晉,南北朝分別包括那些政權

三國 魏 蜀 吳 兩晉 西晉 大一統國家 東晉 偏安一隅的國家 值得一提的是東晉時期,東晉一統南方,北方則由十六國等若干個國家相繼統治 十六國主要有 五涼 前涼 北涼 西涼 後涼 南涼 四燕 前燕 後燕 南燕 北燕 三秦 前秦 西秦 後秦 二趙 前趙 後趙 和北方的夏政權,南方的成漢政權。除了十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