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全面分析陸游《夜泊水村》詩的格律特點

2021-03-07 15:40:54 字數 6050 閱讀 9830

1樓:龐太師

基本同意樓上觀點,個別處做補充:

一、用韻。

本詩韻腳押下平九青韻。

二、平仄。

1平平仄仄仄平平

2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平平仄仄仄

4平平平仄仄平平

5仄平仄仄仄仄仄

6平仄仄平平仄平

7仄仄平平仄平仄

8仄平平仄仄平平

三、對仗。

詩中:老子猶堪絕大漠,

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報國有萬死,

雙鬢向人無再青。

兩聯對仗,可以認為是對聯裡的流水對,每詞的詞義、詞性都對的很工整。

四、句式。

第一聯:1、2句是標準句式,不多說了。

第二聯:3、4句平仄如下:

3仄仄平平仄仄仄

4平平平仄仄平平

按王力先生的說法,3句平仄可以認為是變例,並無不可。清代趙執信認為:「平平仄仄仄,下句仄仄仄平平,律詩常用,若仄平仄仄仄,則為落調矣」,這裡說明了兩件事:

1.這種句式是被承認的、常用的句式。2.

如果七言使用「仄仄平平仄仄仄」句式,則必須保證第3字不能同時為仄。且按這條標準來審查,盛唐以後的詩罕見例外,可以認為是正確的。本詩是符合這條標準的。

第三聯:5、6句平仄如下:

5仄平仄仄仄仄仄

6平仄仄平平仄平

乍一看本聯是出律的,其實不然。

律詩的拗救中有兩種很特殊的節奏點用拗,這是其中的一種。

這種拗救的規則稍微有點複雜,將五言正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句式分別第

六、五字做拗,變成「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句式是允許的,且有以下幾個規定:除了出句(上聯)的第2個字必須是仄聲,最後兩個字必須是「仄仄」聲,對句第2個字必須是平聲,末三字必須是「平仄平」,除了這四個位置的平仄不能變化以外,其他位置的平仄都是可以變化的,因此,會出現「仄仄仄仄仄」的出句形式。可以細心比對,本句完全符合此拗救規則,不出律。

多說一句:這種特拗完全脫胎於古體詩,一般用於五言的第一句,極少用於七言,且在後世的科舉考試中是不被承認的拗救,判為出律。但按杜甫的時期來看不算出律,且有很多詩人使用這種拗救的例子。

第四聯:7、8句的平仄如下:

7仄仄平平仄平仄

8仄平平仄仄平平

很巧~這句剛好是上文說的兩種節奏點特拗的另一種:

將五言中正例「平平平仄仄」的第

五、六字做拗,變成「平平仄平仄」格式是允許的。對句不變,仍為「仄仄仄平平」。這種拗救也有個條件,那就是五言裡出句的第一字必須為平,否則算出律。本句符合此標準,不出律。

還多說一句:這種特殊格式產生於唐代,宋人廣泛使用,使用頻率甚至超出了正例,但是基本都應用在尾聯,現在其他的聯中的情況不多,且被科舉考試承認。

怎麼以五言的格律來套用七言的格律,相信不用多解釋了。寫的有點多,希望對你有用,本人學習中,如有錯誤,歡迎後來人指正!

2樓:硬幣小耗

本詩是首句入韻的七言律詩,押下平九青韻,頷聯、頸鍊兩聯對仗。詩中存在幾處拗救,並且出現了較為罕見的三仄尾。

具體情況如下:

腰間羽箭久凋零(平平仄仄仄平平)

太息燕然未勒銘(仄仄平平仄仄平)

老子猶堪絕大漠(仄仄平平仄仄仄)

諸君何至泣新亭(平平平仄仄平平)

一身報國有萬死(仄平仄仄仄仄仄)

雙鬢向人無再青(平仄仄平平仄平)

記取江湖泊船處(仄仄平平仄平仄)

臥聞新雁落寒汀(仄平平仄仄平平)

補充:這首詩作於淳熙九年(1182)秋,作者時年五十八歲。淳熙六年,陸游因為開義倉賑濟饑民,受到當權者的反對,被罷職回鄉。

淳熙九年,陸游主管成都府玉局觀,奉祠居家,孤寂無聊,但報國之心一日未滅,便創作了此詩。

首聯寫退居鄉野、久離疆場、無緣抗敵的落寞悵惘。「羽箭久凋零」,足見其閒居、被棄置已久的鬱悶。「燕然未勒名」用層遞手法說壯志難酬,憤懣不平。

奠定了一種失意、悲愁的感情基調。頷聯抒發了雄飛奮發的壯懷,表達了對那些面臨外侮卻不抵抗、無作為的達官貴人的指斥。上句是說大丈夫在神州陸沉之際,應「捐軀赴國難」,不可安然老死。

一個「猶」字道出他不甘示弱的心態。「絕大漠」,典出《漢書·衛將軍驃騎列傳》,是漢武帝表彰霍去病之語。兩鬢蕭蕭,仍然豪氣干雲,夢想著馳騁大漠、浴血沙場;這反照出朝廷中的那些面對強虜只知割地求和而不思奮爭的文官武將的奴相。

「諸君何至泣新亭」,作者用典故,表達了對高居廟堂的權貴在國家山河破碎之際束手垂淚的懦弱昏庸的不滿。

頸聯以工穩的對仗,揭示了歲月蹉跎與夙願難償的矛盾。「一身報國有萬死」,「一」與「萬」的強烈的對比,鮮明地表達了作者的拳拳愛國心與殷殷報國情,擲地有聲。「雙鬢向人無再青」,這一句是說,歲月不饒人,滿鬢飛霜,無法重獲青黑之色,抒發了對華年空擲、青春難再的感傷與悲憤。

作者抱定了「為國犧牲敢惜身」的志向,卻找不到能瞭解他的志向的人。這兩句直抒胸臆,是全詩之眼。尾聯點破詩歌題面,回筆寫眼前自己閒泊水村的寂寥景象。

所看到的是荒寒的汀州上的新雁,叫人潸然落淚。這兩句是借象表意,間接抒情。

3樓:天孫虹

一)用韻:下平九青。

二)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三)對仗:老子猶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從平仄相對來看,除第三聯外,還是比較對的。

四)句式:

第一聯是標準句式:平平仄仄仄平平(卯 式),仄仄平平仄仄平(醜 式)。

第二聯:出句:仄仄平平仄仄仄(很 少),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寅 式)的變式;對句:平平平仄仄平平(常 用),是平平仄仄仄平平(卯 式)的變式。

第三聯:出句:標準本應為平平仄仄平平仄,這裡僅一字平,拗句;對句:

平仄仄平平仄平(常 用),是仄仄平平仄仄平(醜 式)的變式。可是這一聯有拗沒有救是什麼意思呢?我也不懂了哈!

第四聯:出句:仄仄平平仄平仄(常 用),是一種特殊變式,第六字本應用仄字而用了平的。

標準句式應為仄仄平平平仄仄(寅式)。難道是救第三聯出句的拗?也隔太遠了。。。

對句:仄平平仄仄平平(常 用),是平平仄仄仄平平(卯 式)的變式。

這首詩句式還是很怪的,可能是拗律吧,但是又沒有在當句或者對句救。第三聯出句和第四聯出句都不是符合標準格律的。我也只知道這一點點,順便練習練習,懂行的不要拍我。

請全面分析陸游《夜泊水村》詩的格律特點。(20分) 平仄型別 全詩的平仄格式 腰間羽箭久凋零, (

4樓:十年未看花

腰間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銘。

老子猶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記取江湖泊船處,臥聞新雁落寒汀。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屬於平起平收的七律:

◎○⊙●●○△,⊙●○○⊙●△。⊙●◎○○●●,◎○⊙●●○△。

◎○⊙●○○●,⊙●○○⊙●△。⊙●◎○○●●,◎○⊙●●○△。

至於特點什麼的,我就說不上來了,他們說得挺好的,都是七律基本格式。陸老同志六十年來萬首詩,不必每首都當教材經典來臨摹。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5樓:趙敏趙明

一身報國有萬死

0-01011,(此句平仄有問題,此句是0-11111犯忌了)應該是 0-010-1才對。估計是「萬」字沒有比較好取代的,用了它。

補充:再次感謝燕郢的解釋,這句確實不能嚴格的算是犯忌了。

呵呵,回答者: 燕郢 說的很詳細了,我就藏拙了。呵呵。

這個詩總體說來 ,達不到至高境界。這首仄聲用的很多,或許有些是沒有辦法救得了呵呵。 不知道燕郢 怎麼還說救。

突破格律用了很多的仄聲,或許當時的陸游的心境就是一氣呵成,哪管平仄?!事後就是想潤飾,也是覺得,當時妙筆,無須再改了。作者心中的激盪吧。

這首詩讀來還有個很鬱悶的地方就是,讀起來不爽快,哈哈,詩為心聲,作者應該當時很暈吧。(我的這個暈,是說當時作者心裡不舒服呵呵,不是說犯瓜了呵呵)

6樓:燕郢

本詩是首句入韻的七言律詩,押下平九青韻,頷聯、頸鍊兩聯對仗。詩中存在幾處拗救,並且出現了較為罕見的三仄尾,可能為格律分析帶來了一些困難。

腰間羽箭久凋零(平平仄仄仄平平)

太息燕然未勒銘(仄仄平平仄仄平)

老子猶堪絕大漠(仄仄平平仄仄仄)

諸君何至泣新亭(平平平仄仄平平)

一身報國有萬死(仄平仄仄仄仄仄)

雙鬢向人無再青(平仄仄平平仄平)

記取江湖泊船處(仄仄平平仄平仄)

臥聞新雁落寒汀(仄平平仄仄平平)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息」「絕」「一」「國」「泊」幾個字,都是今天讀作平聲的古入聲字,在分析平仄時要特別留意。

下面對詩中幾處拗救進行分析:第三句第五字「絕」,本應用平聲卻用了仄聲,第六字未救,形成了三仄尾。第五句第

五、第六兩字本應用平聲卻用了仄聲,第六句第五字採用平聲救(是為出句拗,對句救),同時第六句第五字也救了本句內第三字,形成了雙拗一救。第七句第五字「泊」本應用平聲卻用了仄聲,第六字採用平聲字救。

7樓:噯

一)用韻:eng 中東折二)平仄:七律的格律2三)對仗:三四句對仗 五六句對仗句四)句式:疑問句倒裝句

此詩寫出作者雖懷報國壯志而白髮催人的悲憤。古今詩人感嘆歲月不居、人生易老者頗多,但大都從個人遭際出發,境界不高。陸游則不同。

他感嘆雙鬢斑白、不能再青為的是報國之志未酬。因而其悲哀就含有深廣的內容,具有崇高壯烈的色彩。此聯為「流水對」,但其後關連,不是互為因果,而是形成矛盾。

讀者正是從強烈的矛盾中感到內容的深刻,產生對詩人的崇敬。陸游類似的詩句尚有「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等。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作于山陰奉祠,時作者已家居九年。 山陰是江南水鄉,作者常乘小舟出遊近村的山水,夜泊水村為即景之作。首聯寫退居鄉野、久離疆場、無緣抗敵的落寞悵惘。

「羽箭久凋零」,足見其閒居的鬱悶。「燕然未勒銘」,典出《後漢書·竇憲傳》:竇憲北伐匈奴,追逐單于,登燕然山(即今蒙古杭愛山),刻石紀功而還。

燕然未勒,意謂虜敵未滅,大功未成。這一聯用層遞手法,「久凋零」,乃言被棄置已久,本就失落、抑鬱;「未勒名」,是說壯志難酬,則更憤懣不平。起首就奠定了一種失意、悲愁的感情基調。

頷聯抒發了「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志願,表達了對那些面臨外寇侵凌卻不抵抗、無作為的達官貴人的指斥。上句是說大丈夫在神州陸沉之際,本應「捐軀赴國難,誓死忽如歸」才對,怎麼可以安然老死呢?一個「猶」字道出他不甘示弱的心態。

「絕大漠」,典出《漢書·衛將軍驃騎列傳》,是漢武帝表彰霍去病之語。兩鬢蕭蕭,仍然豪氣干雲,朝思夢想著馳騁大漠、浴血沙場;這就反照出朝廷中的那些面對強虜只知俯首稱臣割地求和而不思奮起抵爭的文官武將的奴相。「諸君何至泣新亭」,典出《世說新語·言語》:

「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中坐而嘆:『風景不殊,正有山河之異!

』皆相視流淚。唯王丞相愀然變色曰:『當共同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

』作者藉此典,表達了他對那些高居廟堂的袞袞諸公在國家山河破碎之際要麼醉生夢死,要麼束手垂淚的懦弱昏庸的精神面貌的不滿。

頸聯以工穩的對仗,揭示了歲月蹉跎與夙願難償的矛盾。「一身報國有萬死」,儘管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儘管生命是短暫的,但是為了拯救國難,「我」卻甘願死一萬次。「一」與「萬」的強烈的對比,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拳拳愛國心與殷殷報國情,誠可謂擲地有聲。

「雙鬢向人無再青」,這一句是說,歲月不饒人,滿鬢飛霜,無法重獲青黑之色,抒發了對華年空擲、青春難再的感傷與悲憤。即便我抱定了「為國犧牲敢惜身」的志向,可是又誰能瞭解我的苦心我的喟嘆呢?這兩句直抒胸臆,是全詩之眼。

尾聯點破詩歌題面,回筆寫眼前自己閒泊水村的寂寥景象。你想,一個老翁,處江湖之遠,眼看著干戈寥落了,鐵馬逝去了,戰鼓靜滅了,大宋江山是任人宰割了,他的心怎不會如刀割一般的苦痛!「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可是夢醒之後呢,所看到的是荒寒的汀州上尋尋覓覓的新雁,**有可以安棲的居所!

這怎不教人潸然落淚呢?這兩句是借象表意,間接抒情。

全詩以夜泊水村所見的景象而寫懷遣悶,而落筆卻跳轉到報國之志上,寄慨遙深。「壯士淒涼閒處老」(陸游《病起》),有心報國卻無路請纓,理想與現實的深刻矛盾,這是這首詩慷慨悲歌的一個根本原因。用典貼切,出語自然,感情充沛,「渾灝流轉」(趙翼 語),使本詩在悲歌中又顯出沉雄的氣象。

陸游陸游的詩詞全集,陸游的詩有哪些

去蜀 杜甫 五載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關塞阻,轉作瀟湘遊。世事已黃髮,殘生隨白鷗。安危大臣在,不必淚長流。釵頭鳳陸游簡介臥春 陸游的詩遊山西村 陸游與唐孩互粉就莠腳瘋協弗茅婉遊山西村的意思 陸游草堂 遊山西村 是南宋著名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是作者少有的基調比較明快.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

陸游的《南鄉子翻譯陸游的《南鄉子》翻譯

南鄉子舊夢寄吳檣,水驛江程去路長.想見芳洲初繫纜,斜陽,煙樹參差認武昌.愁鬢點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重到故鄉交舊少,淒涼,卻恐他鄉勝故鄉.註釋 吳檣 歸吳的船隻.吳,指三國時的東吳.芳洲 指鸚鵡洲,在武昌東北長江中.纜 靠岸後,用來固定船隻的鐵鎖或粗繩.參差 高低不平.愁鬢點新霜 憂愁使雙鬢漸生白髮...

陸游的人物評論,陸游的人物評價

陸游是中國南宋詩人,生於公元1125年。陸游生活的時代,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金國頻頻向宋朝發動戰爭,積貧積弱的宋朝喪失了大量國土,被迫不斷向南遷移,人民生活在戰亂和動盪之中。少年時代的陸游就不得不隨著家人逃難,飽嘗流離失所的痛苦。陸游從小受到父親強烈愛國思想的薰陶,很早就養成了憂國憂民 渴望國家重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