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名人傳記有感和百家講壇有感

2021-03-06 17:11:13 字數 4734 閱讀 1014

1樓:匿名使用者

《姜太公》(焦安南、李建義著)一書,翔實取材於《史記》、《尚書》、《逸周書》、《六韜》中的大量歷史資料。書中出場的五十多位重要人物,不僅描述生動具體,而且大事無虛,全部為真人真事,均於《中國歷史名人大辭典》中有所記載,可以說是一部商末周初的百年曆史風雲錄。特別是主人公姜尚,從出生寫起,至壽終收篇,將他一生的豐功偉績寫得淋漓盡致,令人景仰。

此書揭去了神祕,達到了還原歷史巨人姜尚本來面目的目的。

尚字子牙,俗稱姜太公。他是東夷之士,公元前2023年生於東呂鄉東呂裡。姜尚是我國的歷史巨人,被後世稱為謀略家的開山鼻祖,又是兵家鼻祖。

他一生之中做到了三件劃時代的大事:一是輔周,姜尚是文王、武王和成王的三朝元老,兩代輔臣;二是滅商,姜尚功勳卓著,堪稱千古一相;三是建齊,他是古代齊國的開國君主,一代明君。姜尚在中國歷史上,猶如一顆巨星,閃耀千古。

《姜太公》一書中,將姜尚的三件大事全部收錄,滅商經歷更是寫得真實具體。該書對姜尚的傳奇經歷做了全新的描述,藝術上達到了相當的高度,非常值得一讀。

為什麼三千年後的今天,人們還景仰姜尚呢?因為他的思想先進,永遠閃耀著仁者的高尚和智慧的光芒。

首先是他的政治思想,核心是愛民惠民。姜尚歷經磨難,窮困潦倒,久久不得志,因而對庶民的力量有正確的認識。他主張與民眾息息相關,關心他們的切身利益,愛民惠民。

如何做到愛民惠民呢?他認為:其一,要有尊重民眾的思想。

他說:"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

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既然天下不是一人的天下,那麼只有代表民意、受民眾支援的人才可以掌管天下。其二,要施惠於民。

要保護民眾的物質利益,讓民眾有一定的生活保障。要普施仁愛於天下,做到與民同憂同樂、同好同惡。他說:

"存養天下鰥寡孤獨,振贍禍亡之家。其賦役甚寡,故萬民富樂而無飢寒之色。"其三,要保證百姓的正常生活。

要做到不誤農時,不奪其利,不使百姓失業。還要薄賦斂、少市稅,要求各級官吏廉潔從政。其四,要保護百姓生命。

要做到"生而無殺",不懲罰無罪之人。其五,要愛兵。軍事指揮員要體貼關懷士兵,才能"令三軍之眾,攻城爭先登,野戰爭先進"。

正因為做到了這些,所以姜尚興周滅商,建齊富國,都贏得了民眾和士兵的擁護和支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次是他的經濟思想,核心是實施三寶。什麼是三寶呢?姜尚說:

"大農、大工、大商謂之三寶。"他認為讓農民聚居於一個地方,糧食就會充足;讓手工業者聚居於一個地方,器具就會充足;讓商人聚居於一個地方,貨物就會充足。因此,他說:

"三寶各安其處,民乃不慮。無鄉其鄉,無亂其族。三寶全,則國安。

"三樣法寶各得發展,就會國泰民安。他的經濟思想是有遠見的。聯絡到今天的同行業聯營,一鄉一業,一村一品,這其實都是姜尚的經濟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姜尚治齊,也有因地制宜的成分。齊國是鹽鹼之地,不宜種植五穀,因此姜尚因地制宜,大興工商,植桑養蠶,得漁鹽之利,改造土壤,齊國才因此成為東方的經濟大國。

第三是姜尚的軍事思想,核心是武攻文伐。他的軍事專著《六韜》,記載的全是與文王、武王的軍事對話。該書中,姜尚不僅闡述瞭如何延攬人心、控制四方、富國強兵、分化瓦解敵人和"上伐無與戰"等戰略論,而且還概述了有關埋伏、偽裝、出其不意、聲東擊西和如何戰勝立足未穩之敵等戰術論。

其觀點之深刻,議論之豐富,在先秦兵書中,幾乎無出其右者。宋代時,《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為武學的必讀經典著作。在當代,它也必將發揮"止戈為武"的特殊作用。

第四是他的文化思想,核心是尚時重變。姜尚強調從現實出發,運用人的主觀能動性去推動可觀事物轉化,從而因勢利導,取得勝利。奪取天下靠軍事謀略文化,他採用的手段是"陰謀修德"與"兵權奇計"。

他鼓吹"聖人將動,必有愚色",使殷紂中計,結果達到以傾商政的目的。他又用間探敵,然後採用突然襲擊的手段,遂獲全勝。

治理天下靠政治謀略文化,他使用"舉賢尚功"、"從俗簡禮"和"主位沉靜"。姜尚封齊後,選拔夷人中的賢士來輔助自己,獎勵那些能幹的人,使自己的統治能量發揮到頂點。他從夷人之俗,簡君臣之禮,贏得了齊人的擁護。

君王持政,姜尚主張"安徐而靜","勿妄而許,勿逆而拒","以天下之心慮",方能洞察朝政,明識天下。道德文化的代表人物是孔子,謀略文化的代表人物是姜太公。到唐代,孔子被唐玄宗敕封為"文宣王",姜尚被唐肅宗敕封為"武成王",成為我國古代一文一武兩大偶像。

2樓:匿名使用者

美麗的人生

古人云:「古今之立大事業者,不謂有超

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基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都告訴我,成就偉大人生的,是痛苦和磨難。他們都經歷了肉體和精神上的種種磨難,他們與命運不屈不撓地鬥爭,終於為各自的領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我隨著作者羅曼·羅蘭一起品味了《名人傳》這偉大的英雄交響曲,受到了人生的啟迪。

其中,最令我敬佩的人是貝多芬。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經常受到父親的毒打。當然,他也很幸運,在法國大革命時期遇到了和他一樣熱愛**的莫扎特,又拜海頓為師。

他的一生經歷了太多的磨難,愛情希望的破滅、生活的貧困、以及生理上的缺陷——耳聾,耳聾對於一個**家來說是多麼殘酷呀,他也曾痛苦過、無奈過、傷心過,看著那一段段文字,我也跟著傷心、悲痛起來。無論困難有多少,貝多芬從來沒有放棄追求自己的理想,在艱苦的環境下,他創作了不朽的經典《田園》、《第六交響曲》、《歡樂頌》等。面對生活的苦難,似乎沒有什麼能使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創作風格扭轉了維也納當時輕浮的風氣,給受盡苦難的人們帶來安慰和鼓舞。

羅曼·羅蘭在《貝多芬傳》的結尾中寫到:「多少人已讚頌過他藝術上的偉大,但他遠不止是**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藝術的最英勇的力。對於一切受苦難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是啊,貝多芬在家庭和社會的雙重壓力下,還能夠勇敢地面對,怎能不令人敬佩?

和貝多芬一樣,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的人生中也經歷了不少的磨難。從小學習雕塑和繪畫的米開朗琪羅被教皇抓去造陵墓,逼著他痛苦地創造他不滿意的作品,但是他沒有因此而屈服,還在臨終前創作了著名的《哀悼**》。托爾斯泰更是面對著整個貴族上流社會的擠壓,受盡了苦難,但他卻努力地面對,還創作了《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著名作品。

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都是受到了家庭生活的不幸和社會的排斥,但是,他們沒有在孤獨和痛苦中滅亡,而是站起來勇敢地與命運進行鬥爭。他們三個人雖然都有缺點,但是卻無損他們偉大的事業。痛苦和磨難會降臨到平凡人頭上也會降臨到偉人頭上,他們之所以成為偉人,就是因為他們克服了這痛苦與磨難。

我佩服他們,佩服他們的執著和勇敢,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我都會勇敢面對,從**跌倒就從**爬起來,路上的磕磕絆絆將會是成功路上的墊腳石。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名人傳》說的也正是這個道理,面對困境,我們要想想他們的故事,想想他們與命運抗爭的情景,然後努力地去面對、去拼搏,終將收穫成功

希望採納

《百家講壇》800字的觀後感

3樓:匿名使用者

奧利給,廁所老八分公司各位讓的特點了睡到底是誰都到家了多大的房費分管v與u房費重新想笑星行行行

百家講壇觀後感

4樓:匿名使用者

您好!提問者:這是我費了半天時間寫的2份,多支援一下啊!看看哪個好點就用,謝謝!

心得:《三字經》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兒童識字課本,是中國傳統的兒童啟蒙讀物,大約成書於距今九百多年的宋朝。《三字經》來歷無從精確考證,但一經問世即廣為流傳,實際上成為了全國通用的兒童教材,而且經後世學者不斷增補,歷久彌新。《三字經》與《百家姓》、《千字文》合稱為「三百千」。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經》獲得了崇高的文化地位,被尊稱為「經」。《三字經》植根於傳統文化,以中國歷史為素材,講述學習和教育的重要性。其中許多觀念已融刻在中國人的思想血脈中,如開篇的「人之初,性本善」,大多數中國人都耳熟能詳。

雖然在中國思想史上,人性的善惡沒有定論,然而《三字經》中「人之初,性本善」的觀念體現了中國文化對人類的美好信念和期望。《三字經》一方面認為人本性是向善的,另一方面又強調後天環境對於人成長的重要性,所謂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講得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可以找到很多歷史故事來印證成長及教育環境的重要性,比如曹植、曹丕、曹彰和曹衝四人同是曹操的兒子,但由於成長經歷不同,差距越來越大,甚至完全不像兄弟。

《三字經》認為,對於孩子來說,如果沒有良好的後天環境,再善良的天性都會受到汙染。同時,學習是一種生命的過程,學任何一樣東西,必須專心致志、持之以恆,一心一意地去 經歷,才會有所成。

.................................《百家講壇》觀後感............................ ..............

《百家講壇》欄目一貫堅持「讓專家、學者為百姓服務」的欄目宗旨,欄目在專家、學者和百姓之間架起一座橋樑--「一座讓專家通向老百姓的橋樑」,從而達到普及優秀中國傳統文化的目的。

我們主要說說近期的錢文忠講的《三字經》吧:

錢文忠的《三字經》植根於傳統文化,以中國歷史為素材,講述學習和教育的重要性。其中許多觀念已融刻在中國人的思想血脈中,如開篇的「人之初,性本善」,大多數中國人都耳熟能詳。

雖然在中國思想史上,人性的善惡沒有定論,然而《三字經》中「人之初,性本善」的觀念體現了中國文化對人類的美好信念和期望。《三字經》一方面認為人本性是向善的,另一方面又強調後天環境對於人成長的重要性,所謂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講得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可以找到很多歷史故事來印證成長及教育環境的重要性,比如曹植、曹丕、曹彰和曹衝四人同是曹操的兒子,但由於成長經歷不同,差距越來越大,甚至完全不像兄弟。

《三字經》認為,對於孩子來說,如果沒有良好的後天環境,再善良的天性都會受到汙染。同時,學習是一種生命的過程,學任何一樣東西,必須專心致志、持之以恆,一心一意地去 經歷,才會有所成。

這就是錢文忠講《三字經》的根本目的。

中國歷史名人裡還有哪些外國人中國古代有哪些名人可能是外國人

李白和鄭和都是中國人,當時大唐控制西域,所以漢人在西域出生不能算外國人,而且李白出生地在大唐控制的領土。至於鄭和,他是回族人,回族是色目人分化出來的,是中國人。真正嚴格意義上的具有外國國籍且是 名人 的,一是成吉思汗 這個不用介紹了吧!二是阿倍仲麻呂 即李白的朋友晁衡,著名日本留學生 三是利瑪竇 湯...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名人有性醜聞,中國歷史上的名人有哪些

郭沫若 同性戀傾向 及孿童 中國歷史上的名人有哪些 岳飛,文天祥,鄭成功,左宗棠,鄧世昌 還有很多拉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治水名人?1 大禹 禹 約公元前21世紀 中國傳說中古代部落聯盟領袖,是中國最早治理大洪水的領袖人物。他改 堵 為 疏 取得了成功。他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精神,至今為人所傳頌...

請幫我查一下中國歷史名人在二十三歲時有何大事

指鹿為馬的歷史人物是誰 漢賦四大家 司馬相如 揚雄 班固 張衡 唐詩四大家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元稹 宋詞四大家 蘇軾 辛棄疾 柳永 李清照 周邦彥亦可 元曲四大家 關漢卿 馬致遠 白樸 鄭光祖 明清 四大家 羅貫中 施耐庵 吳承恩 曹雪芹 當代散文四大家 楊朔 魏巍 秦牧 劉伯羽 吳伯簫也不錯 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