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的中原人什麼相貌

2021-03-06 16:50:50 字數 4604 閱讀 3964

1樓:匿名使用者

廣義的中原指的是河南、山東、陝西地區,那麼,漢朝的中原人長什麼樣?用體質人類學來解答這一問題時,或許它給出的解答與我們的想象有很大出入。

文/大象公會

漢族最早的得名始自漢朝,漢朝時期的中原人,可認為是漢族最早的定型,那麼,漢朝的中原人到底更像今天的南方人還是北方人?

能較信服解答這一懸疑的也許是體質人類學。簡單的說,就是比較古代中原人和現代各地人群和各民族的顱面骨骼特徵,來判斷哪些古今人群最為接近,進而推測古代中原人的起源和流向問題。

這裡的中原,指的是河南、山東、陝西三個廣義中原地區,下面逐一分析。

【漢代河南人的人種演化史】

狹義的中原專指河南,歷史上該地區還曾被稱為「中國」、「中州」、「中土」。

雖然漢朝古墓發現不少,但直到2023年,吉林大學研究者才在《鄭州漢唐宋墓葬出土人骨研究》一文中首次系統分析了漢代河南人的種系特徵。報告指出:鄭州地區漢唐宋居民均與現代亞洲蒙古人種的東亞型別存在較大一致性,較多表現出「古中原型別」居民的特點。

與近代對比組比較表明,鄭州漢代組居民雖然可能混入西北羌系民族和北方遊牧民族的某些基因,但在體貌特徵上與現代南方漢族存在很大相似性。

簡而言之,漢朝河南人與近代華南組相似性最大,這個近代華南組具體指的是福建漢族。

鄭州漢朝組人骨採集於多個考古遺址,種系特徵較為統一,男女樣本無明顯差異。只是女性的頜骨突出程度更為明顯,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齙牙,鼻型也更闊一些(復原圖軟組織特徵主要參考華南人面部軟組織特徵,未考慮年齡因素)。

圖:鄭州漢代女性人骨非正式模擬復原圖

圖:鄭州漢代男性人骨非正式模擬復原圖

周人崛起之前,河南地區是商王朝統治中心區。以往研究顯示,陝西地區的周人與河南地區的商人在種系特徵上雖保持較大的一致性,但存在一定差異。那麼,當週人入主河南後,是否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河南地區人種的組成結構?

春秋戰國時期,鄭國、韓國先後在鄭州地區建都,長達500多年。而秦王朝併吞列國時,韓國第一個被滅亡,其過程極為殘酷血腥。史料記載,公元前317年:

秦敗韓師於修魚,斬首八萬級;公元前308年-307年:秦將甘茂破韓國宜陽,斬首六萬;公元前293年:秦白起擊敗魏師、韓師,斬首二十四萬級;公元前273年:

魏趙聯軍伐韓華陽。秦救韓,殺魏趙兵十四萬;公元前264年:秦伐韓,斬首五萬;前256年:

秦伐韓,斬首四萬……

秦人征服韓國的百餘年間,被秦人**的韓**人就有幾十萬。而《中國人口通史》估算,戰國中期總人口在3000萬左右。韓國地小民稠,人口約150萬,軍亦有30萬。

可見,秦人的征服活動造成韓國人口**慘重。秦人入主韓國後,是否也帶來較大的種系變化?

因尚無鄭州地區更早的古代人骨資料,我們假設戰國時代河南地區人種結構較為單一,並選取安陽殷墟中小墓的商代人骨作為比對樣本。

商代古人明顯分為兩個種系,殷墟中小墓2組代表人數最多的一個種系,他們與更早的河南古人有更大相似性,可能是土著人群;殷墟中小墓3組代表一類中原地區新出現的新種系,人數較少,但墓葬規格較高,通常認為是商的貴族階層,甚至商王族也屬這個種系。他們與同時代東北和內蒙古東南地區的古族更相似。

陝西鳳陽西村的周代古人,與陝西土著種系相似性較高;另外,吉林省吉林市船營區的西團山古人是周代東北地區古族的代表;而甘肅史前合併組是甘肅地區的西戎集團的代表。新石器時代河南廟底溝二期文化組是河南地區的土著種系,很多考古學家懷疑這便是傳說中黃帝族群的文化遺存。

我們應用種系分析常用的主成分分析方法考察發現:漢代鄭州漢人與陝西西村周人、河南安陽殷墟2組的商王朝平民、石器時代的河南廟底溝二期文化古人都有一定差距,相對更接近陝西零口秦人和甘肅的西戎族群。

這樣的結果似乎暗示秦人消滅韓國的過程中,確實對河南地區的人口結構造成重大沖擊。在秦人入主韓國之後,很可能帶來為數不少的秦國移民,填補了戰爭造成的人口空缺。

因為秦人的征服可能對鄭州地區造成較大影響,而又因為尚無戰國時代鄭州地區人骨特徵的相關研究。所以,周人取代商人後,是否有大量移民遷入商王朝中原故土就變得很難考證。但殷墟3組所代表的商貴族階層很可能已被逐出中原,他們的種系特徵最為獨特,不見後世中原漢族人群。

圖:河南種系變化分析圖譜(男性)

【漢代山東人的人種演化史】

山東古時為東夷之地。周人崛起後,封呂尚於齊,封周公旦於魯,另外尚有曹、滕、衛諸國。山東地區併入周王朝版圖,廣義的中原包括整個黃河中下游地區。

山東地區漢代人骨資料包括兩個組,一個是魯中南兗州和滕州合併組,另一個是臨淄組。兩個山東古代組還包括周代樣本,因為兩個時期的樣本具有一致的種系特徵,因此研究者將樣本合併在一起比對分析。研究者均指出:

山東周代至漢代古人種系特徵相對接近今華南人群。

圖:魯西南漢代女性人骨非正式模擬復原圖

圖:魯西南漢代男性人骨非正式模擬復原圖

為什麼周代山東居民和漢代山東居民的種系特徵較為一致?從史料上看,秦人征服齊國並未爆發大規模軍事衝突,齊國人口損失非常有限,而史料也未提供其它地區居民大規模遷往山東地區的線索。

那麼,周人宗室和異姓權臣在征服山東境內諸侯國的過程中,是否伴隨著周人移民遷入呢?

山東境內最大的諸侯國是齊國和魯國。我們從有限的史料中可知,儘管周人任命山東本土人士姜太公統治山東最大的諸侯國齊國,但過程中伴隨一定的軍事衝突。而姜太公早年移居陝西,重返故土時,依賴的力量大多不是山東本土軍民。

為考察周人稱霸前後山東地區社會變遷和人口遷徙活動,我們需要比對周代山東居民和周代以前土著居民的種系特徵。

圖:山東種系變化分析圖譜(男性)

考古學上,嶽石文化被認為與東夷民族直接相關。但目前尚未見公開報道的嶽石文化人骨分析報告。不過,山東地區,從大汶口文化(距今6300-2023年)到龍山文化(距今4600-2023年)再到嶽石文化(前1900-前2023年)的過程中,並未見外來文化因素覆蓋土著文化。

所以,我們姑且認為石器時代的山東居民種系特徵較為統一,人口結構相對穩定。

若將山東新石器時代人骨(大汶口文化)、商人統治時代人骨(滕州地區)作為古代山東居民的代表,與商人統治階層人骨(河南安陽殷墟中小墓3組)、陝西周人人骨比對分析,可以發現:

首先,商代山東商文化居民的確與河南商族上層人群有著最接近的種系特徵,同時,二者均與山東土著居民有較大種系差異。此結果似乎並不支援商族源自東夷的論點。但商人對東夷的統治以聯盟形式為主,商人是否廣泛取代山東土著族群,尚需等待更多人骨資料的分析。

其次,齊國(臨淄)和魯中南人骨表現出較高的種系一致性,其種系特徵則介於陝西周人和山東土著大汶口文化人群之間,它似乎暗示周人在征服東夷民族的過程中,確實伴隨較大規模的人口遷徙和人群混血現象。

【漢代陝西人的人種演化史】

陝西在西周初得名。當時周、召二公以陝原(今河南省陝縣西南)為界分而治之。陝原以東由周公治理,稱「陝東";陝原以西由召公治理,稱"陝西"。

又因陝西在春秋戰國時為秦國治地,故又簡稱"秦"。陝西關中地區又稱渭河平原。位於陝西省中部,介於秦嶺和渭北北山(老龍山、嵯峨山、藥王山、堯山等)之間。

屬於廣義的中原地區。

陝西地區漢朝人骨樣本採集於渭南澄城縣劉家窪鄉良輔村。在商代,渭南為驪戎國之地。西周時期,屬畿內,也即京城效區。春秋時期,屬晉。戰國時期,渭南先屬魏,後屬秦。

研究者指出,他們比對渭南漢代人骨與近代人骨資料,發現華南(福建)近代組和澄城良輔組的關係最為接近(原報告提供的人骨資料版圖似有變形,暫無法模擬復原該人骨)。

在漢朝之前,有兩次歷史變遷值得追問:

第一、渭南在新石器時代屬於仰韶文化(前2023年-公元前2023年)核心區。商代,一些原本分佈在長城沿線的戎狄族進入渭南地區。周人崛起前,「自竄於戎狄間」,曾與姜戎聯盟,後者與考古上的劉家文化相關。

周人後離開戎狄到岐(今陝西岐山縣境),崛起並取代商成為中原統治者。那麼,進入夏商之際,陝西地區人種結構是否發生了明顯變化?

第二、秦人最早生活在今天甘肅禮縣一帶。甘肅、寧夏、青海三省在石器時代,人種結構較一致,人類學定義為「古西北型別」,他們在同時代中國北方古族中,與近代華北漢族(主要採集於河北、山西兩地)相似性最高。

周王室東移至洛陽,秦人也逐漸東遷至關中一帶。考古上,秦人盛行一種「屈肢葬」(即在人死後,用布帶將其下肢向上捲曲捆紮,然後入棺埋葬。屍骨姿勢與胎兒在母親子宮裡的形狀極為相似)廣泛出現在關中地區。

那麼,秦人入主關中地區之後,其民眾是否取代了原本居住在關中地區的周人族群?

解答第一個疑問用的比對樣本,新石器時代關中地區古人為陝西仰韶文化合並組,周人包括兩個樣本,一為進入關中地區的周人(陝西咸陽鳳陽西村周組),一為與周人始祖關係更大的陝北地區樣本(陝西延安市瓦窯溝周組)。

人骨資料分析結果顯示,陝北地區的周人與關中地區的土著存在一定種系差異,周人入主關中後與土著種系的接近程度相對更高。這似乎暗示周人自戎狄返回關中平原後,對關中土著血統既有繼承也有改變。而「自竄於戎狄間」的周人先祖則可能混合了更多戎狄族血統。

圖:陝西種系變化分析圖譜(男性)

解答第二個疑問,秦人包含兩個古代樣本,其一為零口秦組,屬於戰國時期,其二為新豐秦組,年代為戰國中晚期-秦末。兩組秦人樣本都採集於陝西西安市臨潼縣,為秦王朝的京畿之地。另外,還有甘肅史前合併組,是西北地區的戎狄民族。

人骨資料分析結果顯示,戰國時期秦人、戰國中晚期至秦末的秦人與仰韶文化土著人群和關中地區周人的種系差異較為明顯,而相對接近甘肅史前組,而西北古代人群是同時代古人中最接近現代華北漢族的種系。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兵馬俑容貌,並不覺得他們與近現代漢族漢族有什麼明顯差異的原因。

歷史上,秦人偏居西隅之際,與甘肅的西戎民族有過較廣泛的混血,他們入主關中地區後,似乎對關中土著周人血統產生了較大影響,有可能隨著周王朝東遷,關中地區的周人也大規模向東遷徙。

單就此分析而言,漢代陝西人似乎與戰國至秦末的新豐秦人之間並無特別明顯的種系差異,但與零口秦人相對略有差異。

樓蘭到底做了什麼,竟讓中原人如此憎恨,非要「不破樓蘭終不還」

因為在漢代絲綢之路開通後,樓蘭曾經屢屢搶劫商客 謀財害命的行為,中原人深惡痛絕,樓蘭的牆頭草行為,實在令當時的中原人憎恨。因此漢唐時期中原人對樓蘭非常憎恨,意欲滅之。因為樓蘭曾經聯合匈奴一起攻打漢朝,而且將漢朝派往樓蘭的使者斬首。樓蘭做了影響中原經濟發展的事,搶劫掠奪過往商人中斷經商通道,因此受到如...

漢代銅燈的分類,我國漢代時期銅燈有什麼特點?

10 漢代銅燈 1 漢代銅燈的種類有 盤燈 虹管燈 筒燈 行燈 吊燈。2 西漢時期,銅燈代表作品有龍形燈 朱雀燈等。封建貴族不僅把銅燈用作照明的實用工具,同時也把它視作重要的案頭實用雕塑品,其中鎏金的 長信宮燈 形體精美,構造巧妙,捧燈宮女作跪地侍奉狀,人物性格鮮明,是工藝技術與雕塑完美結合的典範。...

我國漢代時期的虹管燈有什麼特點,我國漢代時期銅燈有什麼特點?

虹管燈的共同特點是燈體有虹管,利用虹管將燈煙吸入燈座,溶解於體內的水中,既能防止環境的汙染又有利於人的健康,是科學原理在燈具上的應用。漢代銅燈各地發現很多,其中不少是極珍貴的古代藝術品。我國漢代時期銅燈有什麼特點?漢代,燈的使用更加 普及,燈的形狀,種類,質地都比以前豐富多彩,而且更加註重實用性和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