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原始社會的彩陶藝術原始社會重要彩陶型別有哪些

2021-03-05 09:22:00 字數 5708 閱讀 4011

1樓:匿名使用者

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紅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礦物質顏料進行描繪,用赭石和氧化錳作呈色元素,然後入窯燒製。在橙紅色的胎地上呈現出赭紅、黑、白、諸種顏色的美麗圖案,形成紋樣與器物造型高度統一,達到裝飾美化效果的陶器。

彩陶發源於距今約10000前的新石器時代。人類在新石器時代伴隨著相對定居的農耕文化一起發明了燒陶技術。關中地區大約在公元前2023年的老官臺文化時期就有了較發達的陶器,有個別缽形器口沿裝飾一條寬綵帶,這是彩陶的萌芽。

在公元前2023年的西安半坡村的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了很多精美的彩陶,表明在半坡時期,人們已經能熟練地控制窯溫,並且彩繪藝術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彩陶的器型基本上都是日常生活用品,常見的有盆、瓶、罐、甕、釜、鼎等,在器型上很難看出來有其它特殊的用途。在仰韶文化遺址中,曾發現用兩甕對合理葬小孩的例子,甕上鑿一小孔,表達了原始人對再生的嚮往。

中國彩陶發現較晚(2023年),至今僅有87年,而彩陶的誕生到今天卻已有2023年的歷史。彩陶記載著人類文明初始期的經濟生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資訊。彩陶文化分佈廣泛,延續時間長,從距今2023年到距今2023年左右,綿延了5000多年,跨越老官臺、仰韶、馬家窯、大汶口、屈家嶺、大溪、紅山、齊家等文化,在世界彩陶歷史中藝術成就最高。

從製作工藝、藝術成就、歷史價值、升值空間等諸多因素看,陝、甘、寧、青的仰韶、馬家窯、齊家文化彩陶和山東地區的大汶口文化彩陶最宜收藏。

2樓:匿名使用者

在原始社會的製陶工藝中,我們的祖先採取將有色的植物或其他東西研磨成粉末然後加水製成水色顏料,在往剛製作好的陶器上面進行簡單的彩繪,一般彩繪內容是記載他們狩獵等生活情況,然後將彩繪好的陶器進行燒製,這就是遠古彩繪陶器工藝的整個流程.

原始社會重要彩陶型別有哪些

3樓:翰林學庫

在原始社會時期中,人們發現土的可塑性,火的發明,更是促使了陶器的產生。其中,彩陶以其簡潔流暢的造型和多姿多彩的紋樣,在原始藝術中綻放著奪目的光彩。

那麼,我國原始社會主要有哪些型別彩陶?

仰韶文化彩陶

仰韶文化彩陶的型別一般可分為兩種:半坡型彩陶和廟底溝型彩陶。

半坡型彩陶。時間為公元前4800~前2023年,於2023年首次在陝西西安市半坡村被發現,因而得名。形狀有圜底盆或缽、卷脣盆以及折腹盆、細頸大腹壺、葫蘆形器等。

其紋飾主要有:動物紋,幾何紋,編織紋。另外,在彩陶缽口沿的黑色寬頻紋上,飾有各種符號,或許代表著不同的意義,又或者是某種特定的記號。

廟底溝型彩陶。年代為公元前2023年前後,於2023年在河南陝縣廟底溝被發現。以盆、缽、瓶為主,還有甕、罐等。其紋飾有:植物紋、動物紋、編織紋、幾何紋。

馬家窯文化彩陶

馬家窯文化彩陶一般分為三個型別:馬家窯型彩陶、半山型彩陶、馬廠型彩陶。

馬家窯型彩陶。年代為公元前3300~前2023年,於2023年在甘肅臨洮縣馬家窯村被發現,器形以盆、缽、罐、壺為主,出現一個特徵就是尖底器基本消失。其紋飾有:人物紋、動物紋。

半山型彩陶。年代為公元前2650~前2023年,於2023年在甘肅和政縣(今臨夏回族自治州)半山地區被發現。器形有短頸廣肩鼓腹罐、單把壺、斂口缽、敞口平底小碗等。

其紋飾有鋸齒紋、網紋及魚、貝、人、蛙等形的紋樣,比較典型的是鋸齒螺旋紋、波浪紋、鋸齒紋。此外,有的器物蓋紐還被塑**首形。

馬廠型彩陶。年代為公元前2350~前2023年,於2023年秋在青海民和縣馬廠塬被發現。器形基本沿襲半山型別的造型,不過與半山比起來,還是顯得高聳、秀美。

其紋飾有同心圓紋、菱形紋、人形蛙紋、平行線紋、回紋、鉤連紋等。

另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齊家文化等遺址中也出土有彩陶。只是這些地方的彩陶,不管是在數量、規模,還是在藝術水平上,都與上述文化型別有一定的

簡述彩陶的藝術成就

4樓:匿名使用者

陶:亦稱陶瓷繪畫,它是我國悠久的「國粹」——陶瓷藝術之中的藝術,早在距今七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時期,陶上便出現了最早的彩繪。而瓷上作品相對紙本更具張力,彩陶藝術中融合了藝術家的各種創作思想、風格、語言,創作出風格各異而又多姿多彩的藝術珍品,是我國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

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紅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礦物質顏料進行描繪,用赭石和氧化錳作呈色元素,然後入窯燒製。在橙紅色的胎體上呈現出赭紅、黑、白、諸種顏色的美麗圖案,形成紋樣與器物造型高度統一,達到裝飾美化效果的陶器。

彩陶製作精美,以泥質陶為主,質地細膩,因之既是實用器皿,又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由於色彩繪於燒製前,故和陶器一起焙燒後,色彩和陶胎結合緊密,不易發生脫落。彩繪的形式總體上可分為圖案和圖畫兩大類[1]

。彩陶發源於距今約12023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類在新石器時代伴隨著相對定居的農耕文化一起發明了燒陶技術。

關中地區大約在公元前2023年的老官臺文化時期就有了較發達的陶器,有個別缽形器口沿裝飾一條寬綵帶,這是彩陶的萌芽。在公元前2023年的西安半坡村的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了很多精美的彩陶,表明在半坡時期,人們已經能熟練地控制窯溫,並且彩繪藝術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彩陶彩陶的器型基本上都是日常生活用品,常見的有盆、瓶、罐、甕、釜、鼎等,在器型上很難看出來有其它特殊的用途。在仰韶文化遺址中,曾發現用兩甕對合理葬小孩的例子,甕上鑿一小孔,表達了原始人對再生的嚮往。

中國彩陶發現較晚(2023年),至今約有84年,而彩陶的誕生到今天卻已有2023年的歷史。彩陶記載著人類文明初始期的經濟生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資訊。彩陶文化分佈廣泛,延續時間長,從距今2023年到距今2023年左右,綿延了5000多年,跨越老官臺、仰韶、馬家窯、大汶口、屈家嶺、大溪、紅山、齊家等文化,在世界彩陶歷史中藝術成就最高。

從製作工藝、藝術成就、歷史價值、升值空間等諸多因素看,陝、甘、寧、青的仰韶、馬家窯、齊家文化彩陶和山東地區的大汶口文化彩陶最宜收藏。

中國彩陶的起源一直頗多爭議,在大地灣發現的直徑51釐米的彩陶圜底魚紋盆,是目前國內發現直徑最大的魚紋盆。與上面地層的仰韶文化面貌截然不同。陶片質地鬆脆、色澤不勻,幾乎見不到大塊的陶片,墓葬中的隨葬器物多已破碎,發掘人員形象地稱這些陶片為「酥皮點心」,這一現象可說明當時製陶技術較為原始。

發現的器形很特殊,底部多有小小的三足支撐,或圜底、或圈足,基本不見平底器。更為奇怪的是,在缽形器口沿內外均發現暗紅色的彩條帶。以上特徵無疑表明,它們不是通常認識的仰韶文化。

從地層上看,這是早於仰韶文化的遺存。經北京大學考古實驗室測定,送檢的5個標本年代約為距今2023年—2023年,比仰韶文化早了近千年。大地灣文化的發現不僅確立了黃河上游地區新石器早期文化,而且為探索彩陶與農業的起源提供了一批彌足珍貴的實物資料。

大地灣彩陶與世界上最早出現彩陶的兩河流域,及中亞地區在時間上幾乎是同步的,表明中國彩陶起源於我國西北地區的渭河流域。

原始彩陶工藝的主要型別和特點

5樓:恩惠妮阿加西

原始社會彩陶以黃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黃河上游馬家窯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仰韶文化的彩陶以西安半坡彩陶和河南陝縣廟底溝彩陶最具有特色,藝術成就也最高。

原始彩陶工藝的特點:

半坡型彩陶常見的器形有卷脣平底或圓底盆、小口尖底瓶、斂口束腰葫蘆瓶、細頸大腹壺以及杯、缽、罐、甕、甑、釜等。裝飾一般用直線,並多組成直邊三角形,很少運用曲線。以動物紋為主。

廟底溝型彩陶在造型上的典型器形為:大口鼓腹小平底缽,有折脣和斂口兩種。

裝飾多是單一的黑色或紫黑色成帶式連續圖案,圖案構成多用直線和曲線結合,以植物為主。

馬家窯文化的彩陶主要型別有馬家窯型、半山型和馬廠型。

馬家窯彩陶已採用泥條盤築法制作陶器,造型多樣。裝飾紋樣以螺旋紋最有特色,點的運用之裝飾畫面產生定點和核心的效果,馬家窯彩陶中有很大一部分彩陶通體畫滿花紋,同時又有內彩。

半山型彩陶質地細膩,呈橙黃色,表面磨光,造型更加實用,裝飾精巧工整,是彩陶工藝中最精美的一類。

馬廠型彩陶造型上也更加豐富,增加了流、蓋、提樑和紐,以提高器物的使用功能。裝飾紋樣趨向於簡略,具有剛健粗獷的藝術特色。

6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道你說的是什麼型別!

如果說陶體的胎體質地:可以分為黑陶、白陶、灰陶!

這是原始社會的彩陶胎體分類!

如果是現在的彩陶,大概是白陶!

試述原始社會彩陶文化的型別及其特徵

7樓:匿名使用者

原始社會經歷了極其漫長的人類歷史發展階段,我們把它分為舊石器時期和新石器時期。陶器的出現,是新石器初期重要的文化標誌之一,它是人類最早的一項手工生產活動。 所謂彩陶「是指一種繪有紅色、黑色的裝飾花紋的紅褐色或棕黃色的陶器」。

這個時期的文化稱之為「彩陶文化」。因為彩陶最早是在中國河南省淄池縣仰韶村被發現所以也稱「仰韶文化」。

原始社會時期彩陶主要分哪兩個型別

8樓:匿名使用者

1半坡型別的彩陶(距今約7000—2023年):典型造型卷脣圓底盆。花紋以水波紋用得最多,常變幻不同的形象,活潑新穎,律動感很強,在這其它文化的彩陶中是罕見的。

還有網紋,圓點紋,曲線紋,寬頻紋,同心圓波紋,葉紋,飛鳥,變形蛙紋等多種紋飾。最能代表半坡彩陶裝飾特點的是人面魚紋和三角斜線文。彩繪顏色多用黑彩,紋樣構成為二方連續式,也有單獨紋樣做散裝佈置的。

代表作品《小口尖底瓶》、《人面魚紋盆》。2廟底溝型別的彩陶(距今約6000—2023年):典型造型大口鼓腹小平地缽。

多為紅地黑色,還出現了白色陶衣,圖案主要由圓點、鉤葉、弧邊三角及曲線組成的帶狀紋飾,與半坡型別的彩陶模擬動物紋樣的寫實風格迥然有異。最突出的特點是由直壁折腹圓底變為卷沿曲腹平底。代表廟底溝彩陶裝飾特點的是以點、線、面構成的連續帶狀花紋及由鳥紋演變的連續紋樣。

裝飾紋樣的佈置多在器物的口部、外臂的肩部上下,都是最容易與人的視線接觸的地方。彩繪顏色主要是黑色,紅色很少見。施白衣的彩陶為這一型別彩繪裝飾的明顯特點。

採用黑白雙關的裝飾手法,有律動美富有節奏感。紋樣構成有連續,有單獨。連續紋樣有采用以點定位、分格連線的科學構成方法。

代表作品《彩陶缽》《鸛銜魚紋彩陶缸》《人面彩陶瓶》。3馬家窯型別彩陶(距今約2023年):典型造型罐、壺、杯、豆、勺。

多為細泥橙黃陶質,陶器表面打磨光滑,陶質堅硬,造型優美。大多使用黑彩,色彩單純。表現手法有繁彩內彩。

其紋飾變化豐富,線條柔和流暢,構圖變化多樣,給人一種渾厚、堅實又細巧明快的藝術感覺。紋飾常見的弦紋、波紋、漩渦紋、網紋、圓圈紋等。藝術特點:

一是滿;二是內彩;三是點和螺旋紋的巧妙應用。具有旋動流暢、豐滿繁縟的藝術風格。4半山型別的彩陶(距今約2023年):

典型造型短頸廣肩鼓腹罐。器形以雙耳罐和雙耳壺最多,其次為盆、缽、杯、瓶等。這些陶器胎體的基本色調是磚紅色,土紅色或桔紅色,在胎體的表面多用紅黑兩色繪畫,有時也用黑色。

構圖嚴謹複雜,主要花紋有圓圈紋、菱形文、葫蘆形紋、連弧線、垂帳紋、帶文、折線叄角紋、水波紋、鋸齒紋、葉狀紋、人形紋等多種。花紋多集中在器物的上部,在各種花紋之間多加飾鋸齒紋是半山型別彩陶的一個突出特點。彩繪以黑色為主,兼用紅色。

代表作品《葫蘆紋彩陶罐》、《漩渦紋彩陶罐》。5馬廠型別的彩陶(距今約2023年):有壺、罐、盆、缽、碗、豆等,以雙耳壺、雙耳罐最為流行,並出現了肩安雙耳的大口罐。

小口的雙耳罐腹部收縮,器形變得比較瘦長。還有比較特殊的人頭形器彩陶壺用黑紅兩色彩繪。主要紋飾仍是幾何形圖案,流行的花紋有折線紋、圓圈紋、回紋、叄角紋、螺旋紋、米字紋等。

馬廠晚期的彩陶,製作粗放,花紋簡單,繪畫草率,已趨於衰落。具有剛健、粗獷、簡練的藝術特色。代表作品《單把直筒杯》、《人形紋彩陶罐》、《四大圈紋彩陶罐》。

總之,他們的陶瓷藝術和審美規律的認識不斷提高。成為我們現代美學關於形式美的基礎。他們有著高超的技術雖然只用了一兩種顏色,卻能產生豐富絢爛的藝術效果。

這是當時相對和平穩定的社會氛圍的反照。

原始社會於何時開始,原始社會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準確時間)?

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第一階段,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世界上有哪個民族沒有經歷過原始社會。人類出現,原始社會也就產生了。但是他的消亡則各地參差不一。處於原始社會的人類生產力水平很低,生產資料都是公有制的。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出現產品的剩餘之後,就出現了貧富分化和私有制,原先的共同分配和共同勞動的...

原始社會末期產生了什麼

原始社會 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第一階段,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世界上有哪個民族沒有經歷過原始社會。人類出現,原始社會也就產生了。但是他的消亡則各地參差不一。處於原始社會的人類生產力水平很低,生產資料都是公有制的。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出現產品的剩餘之後,就出現了貧富分化和私有制,原先的共同分配和...

原始社會,奴隸制社會和封建社會的區別

以中國為例 原始社會出現在夏朝以前一般是由氏族部落為單位,由母系社會過度到父系社會。主要生產方式為採集 狩獵 和規模較小的種植業。一般認為是共有制社會。奴隸制社會的時間在夏朝至周朝。由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貧富差距擴大,私有制的發展導致了奴隸制社會的出現。種植業開始發展起來,土地一般為國有,由身份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