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獨特的民風民俗蘇州的民風習俗有哪些?

2021-03-05 09:21:59 字數 5497 閱讀 3597

1樓:匿名使用者

1、晒書

每年農曆六月初六,蘇州有晒書習俗。在這一天,圖畫書在法庭上晒太陽,昆蟲和蟑螂被腐蝕,這是特別有效的。 修道院和寺廟將****移到陽光中暴晒,僧侶們藉此機會給村裡的婦女開「翻經禱告」。

他們在炎熱的太陽下,聲稱「**可以翻過十次,世界可以迴歸世界」。

2、乞七節

每年農曆七月初七,是乞七節,又名女兒節。民間傳說今晚,喜鵲成群地飛到銀河系,他們建造了一座橋樑,讓牛郎和織布工在銀河橋上相遇。 民間習俗,在七夕之夜祭祖織女,並懇求她的智慧和技巧,被稱為「乞巧」。

3、戲劇

蘇州是崑劇和蘇劇的故鄉,崑劇是中國首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興起於元末明初時蘇州的崑山、太倉一帶,自明代隆慶、萬曆之交,至清代康熙、嘉慶年間,崑劇由於得到革新而迅速興盛,其時在蘇州城鎮、鄉村,人們對崑劇迷戀到了如醉如狂地步。

4、元宵節和燈節

農曆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吳中舊有「鬧元宵」習俗。人們敲擊鑼鼓鐃鈸為戲,不同節奏有不同的箔稱,如「跑馬兩夾雪」、「下西風」等;或三五成群,各執一器,邊擊邊行,兒童嘻笑環繞,滿街鼎沸,謂之「走馬鑼鼓」。

元宵前後又稱燈節,正月十三上燈,十八落燈。期間自制和**的各種彩燈精奇百出,光怪陸離,人物類、瓜果類、百族類以及琉璃燈、走馬燈等各色燈綵,名目繁多,令人目不暇接。

夜晚城內城外遊人如潮,「燈綵遍張,不見天日,」再加上盤旋跳躍的龍燈舞,熱鬧異常。鄉間還有醵資造燈塔者,夜間上火,其光數裡之外可見。還有賽燈之舉,各以彩燈爭妍鬥奇,觀者踴躍,其樂無窮。

擴充套件資料

蘇州古城遺存:

蘇州古城遺存的古蹟密度排名第三,蘇州古城14.2平方千米。蘇州古城和蘇州園林為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雙遺產"集於一身,而崑曲、陽澄湖大閘蟹、周莊是三張國際級、重量級的品牌。

蘇州園林甲天下,為中國十大名勝古蹟之一,其中九座園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截止2023年有六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列為世界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吳中第一名勝」虎丘深厚的文化積澱,使其成為遊客來蘇州的必遊之地。

2樓:何處惹丨塵埃

1、晒書

每年農曆六月初六,蘇州有晒書習俗。這一天將圖畫書籍晒於庭中,防蟲蛀腐蝕,收效尤大。各寺院廟宇將所藏經書搬出來晒一晒,僧人趁機召集鄉村老婦開「翻經會」,由她們在烈日下翻經曝晒,宣稱「翻經十遍,再世可轉男身」。

2、乞七節

每年農曆七月初七,是乞七節,又名女兒節。民間傳說這天晚上,喜鵲成群結隊飛向銀河,搭成鵲橋,讓牛郎和織女在銀河鵲橋上相會。民間習俗,在七夕之夜祭祖織女,並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叫做「乞巧」。

3、戲劇

蘇州是崑劇和蘇劇的故鄉,崑劇是中國首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興起於元末明初時蘇州的崑山、太倉一帶,自明代隆慶、萬曆之交,至清代康熙、嘉慶年間,崑劇由於得到革新而迅速興盛,其時在蘇州城鎮、鄉村,人們對崑劇迷戀到了如醉如狂地步。

3樓:劍客星空

蘇州屬於吳方言區,大部分民俗都和附近的城市有共通之處,差異也總是有的。、

比較獨特的話我知道有幾個

南浩街的扎神仙

陽澄湖上的漁歌

七裡山塘的懷舊風情

一些古鎮上的蘇州方言小調

其他還有許多,我也不大清楚了,希望知道的告知一下。

4樓:匿名使用者

我家年年去靈炎山燒香,大家是偉信佛的呀!

5樓:匿名使用者

蘇州習俗:春節一早開門要於三爆竹,叫做「高升**」。清晨出門,要遵循黃曆上所指定的方向,叫做「喜神方」。

併到城隍、土地等廟去燒香,必歷經十廟乃止,稱為「燒十廟香」。自春節至元宵,火爐中燒巨煤墼,稱為「歡喜團」。準安人傳說,吃湯糰可以接財神,所以從大年初一清晨就開始下湯糰,直到元宵,天天都有湯糰吃。

武進縣婦女春節剪松柏枝,繞以紅絲,戴在髮髻上,據說可以長壽.

老北京臘月家家事兒多

自進入臘月以後,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簷下書寫春聯,以圖掙些銀子過年。祭灶之後,新春聯漸次粘掛,千家萬戶,煥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箋,有的用紅紙,只有內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紙,鑲以紅邊藍邊,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臘月將梅束起放在一個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於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讓地微微有些溫暖,梅花就回漸漸放白,用紙籠之,到市上去賣,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繁盛之區,支搭蓆棚,售賣畫片。婦女兒童爭相購買,以為樂。

臘月初一,大街上賣粥果者排成市場。更有賣核桃、柿餅、棗、慄、幹菱角米者,肩挑筐貯,叫而賣之。其次則肥野雞、關東魚、野貓、野鶩、醃臘肉、鐵雀兒、饊架果罩、大佛花、鬥光千張、樓子莊元寶。

初十以後則賣衛畫、門神、掛錢、金銀箔、錁子黃錢、銷金倒酉、馬子燒紙、玻璃鏡、窗戶眼。廿日之後則賣糖瓜、糖餅、江米竹節糕、關東糖。糟草抄豆,是廿三日送灶時供給神馬用的。

又有賣窯器者,銅銀換瓷碗,京城之香爐燭臺;悶葫蘆,小兒籍以存錢;支鍋瓦,灶口用為助爨。至廿五日以後則賣芝麻秸、松柏枝、南蒼朮以供「煨歲」之用。臘月諸物價錢都比平日貴些,所以才有「臘月水土貴三分」的諺語。

老年人到了這時,總要勸後輩謹慎花錢,於是又有「二十七八,平取品抓」之諺

春節的江蘇民間,除了貼春聯、掛年畫、守歲、舞獅子、大拜年等和全國一樣的習俗外,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現輯錄數則以饗讀者。

蘇州人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 泡茶時要置入兩隻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

6樓:剛吼粗扣怒

老了?^(* ̄(oo) ̄)^?不知道了(●ˇ∀ˇ●)??

7樓:匿名使用者

在拙正園附近有個民俗博物館,免費,那裡 介紹的 很 詳細,建議 看一下

8樓:shabby的高歌

lol扣開卡了all啦啊不急all吧all吧22511

蘇州的民風習俗有哪些?

9樓:靠譜的星爺

1. 元宵節和燈節

農曆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吳中舊有「鬧元宵」習俗。人們敲擊鑼鼓鐃鈸為戲,不同節奏有不同的箔稱,如「跑馬兩夾雪」、「下西風」等;或三五成群,各執一器,邊擊邊行,兒童嘻笑環繞,滿街鼎沸,謂之「走馬鑼鼓」。

元宵前後又稱燈節,正月十三上燈,十八落燈。期間自制和**的各種彩燈精奇百出,光怪陸離,人物類、瓜果類、百族類以及琉璃燈、走馬燈等各色燈綵,名目繁多,令人目不暇接。

夜晚城內城外遊人如潮,「燈綵遍張,不見天日,」再加上盤旋跳躍的龍燈舞,熱鬧異常。鄉間還有醵資造燈塔者,夜間上火,其光數裡之外可見。還有賽燈之舉,各以彩燈爭妍鬥奇,觀者踴躍,其樂無窮。

2. 鄧尉探梅

農曆二月,光福鄧尉山一帶,梅花吐豔,猶如皚皚白雪,花香撲鼻,「紅英綠萼,相間萬重」,故被稱作「香雪海」。屆時遊人艤舟虎山橋畔,遨遊林下,留連忘返。清代李福作《元墓探梅歌》,曾用。

雪花如掌重雲障,一絲春向寒中釀,春信微茫何處尋?昨宵吹到梅梢上」的詩句來描繪鄧尉的梅花。鄧尉探梅之習相沿數百年而未衰。

近年永珍更新,人民生活安定,每至梅花盛開時節,蘇滬一帶遊客踵至雲集,光福沿途,道為之塞。

3. 百花生日

俗以夏曆二月十二為百花生日,不知典出何處.是日清晨,吳中未嫁閨女剪五色彩繒封貼於各種花木莖杆上,或制紅紙小尖角旗插於花盆中,微風輕拂,彩紙飄揚,謂之「賞紅」。是日虎丘花農爭集於花神廟,貢牲獻樂,慶賀花神仙誕,祈禱春來花盛,稱作「花朝」。諺日:

「有利無利,但看二月十二」;或雲:。

有利無利,但看三個十二(即二月十

二、三月十

二、四月十二)」,是謂百花生日那天的氣候徵兆,對花農的收成至關緊要。蔡雲《吳歈》雲:「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紅紫萬千披錦繡,尚勞點綴賀花神」。

4.清明掃墓

吳俗以清明,中元(農曆七月十五),下元(農曆十月初一)三節為鬼節。逢三節必有賽神之舉。迨入**,賽會之舉漸廢,而清明祭墳之俗卻相沿至今。

舊時祭墳通常於清明節或之前幾日,攜香燭、紙錠及菜餚、清酒,致祭於祖先墳前,謂之「上墳」,或稱「掃墓」。祭畢焚化紙錠。

上墳時又必為墳塋添土一塊,多壘於墳頂,俗呼「添土」。舊時清明上墳之俗,雖屬迷信活動,但也包含著遊春踏青、悼念已故親屬的合理成分,因此至今相沿不衰。現各機關,學校,團體每年清明通常都要組織到西郊黃山烈士陵園掃墓,以寄託對先烈的哀思和表示敬仰。

5.觀音山遊春

清明前後,春滿江南,百花競放。遊人紛紛行出郊外,訪春探勝,俗稱「遊春玩景」,又稱「踏青」。舊時遊春最熱鬧的去處莫甚於農曆三月十一日的觀音山。

觀音山在天平山側近,兩山相連,屆時「士女雜遝,羅綺如雲;兜輿駿馬,絡繹於途」。遊客們自晨至夕,或翻山尋勝,汗流浹背。

或於天平山白雲泉邊清茶一杯,悠閒自得。另外靈巖山、虎丘等地也都非常熱鬧,虎丘山塘一帶「彩舟畫楫,銜尾以遊」。每年遊春時節,各類小商販也都爭往前趨,各處勝蹟周圍蘆棚相連,設酒飯茶桌以招徠遊人,無不利市數倍。

6.立夏節

立夏日,家家備有各種應時食品和瓜果,如櫻桃和青梅,一紅一綠,相映成趣,再配以櫑麥,名日「立夏三新」。是日親友聚宴,以海獅頭、麵筋、鹹鴨蛋及芥菜、筍、蠶豆等時鮮菜為佐酒之餚。又據說立夏吃李子能保護和美化**,故閨中女子都喜歡在那天作「李會」,即取新鮮李子汁和酒而飲,稱作「駐色酒」。

立夏日還有秤人體重之俗,記下立夏時的體重,到立秋日復秤一次,以驗經過一個夏天后體重的增減。蔡雲《吳歈》雲:「風開繡閣颺羅衣,認是鞦韆戲卻非,為掛量才上官拜,評量燕瘦與環肥」。

10樓:無敵野花哥

蘇州習俗:春節一早開門要於三爆竹,叫做「高升**」。清晨出門,要遵循黃曆上所指定的方向,叫做「喜神方」。

併到城隍、土地等廟去燒香,必歷經十廟乃止,稱為「燒十廟香」。自春節至元宵,火爐中燒巨煤墼,稱為「歡喜團」。準安人傳說,吃湯糰可以接財神,所以從大年初一清晨就開始下湯糰,直到元宵,天天都有湯糰吃。

武進縣婦女春節剪松柏枝,繞以紅絲,戴在髮髻上,據說可以長壽.

老北京臘月家家事兒多

自進入臘月以後,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簷下書寫春聯,以圖掙些銀子過年。祭灶之後,新春聯漸次粘掛,千家萬戶,煥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箋,有的用紅紙,只有內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紙,鑲以紅邊藍邊,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臘月將梅束起放在一個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於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讓地微微有些溫暖,梅花就回漸漸放白,用紙籠之,到市上去賣,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繁盛之區,支搭蓆棚,售賣畫片。婦女兒童爭相購買,以為樂。

臘月初一,大街上賣粥果者排成市場。更有賣核桃、柿餅、棗、慄、幹菱角米者,肩挑筐貯,叫而賣之。其次則肥野雞、關東魚、野貓、野鶩、醃臘肉、鐵雀兒、饊架果罩、大佛花、鬥光千張、樓子莊元寶。

初十以後則賣衛畫、門神、掛錢、金銀箔、錁子黃錢、銷金倒酉、馬子燒紙、玻璃鏡、窗戶眼。廿日之後則賣糖瓜、糖餅、江米竹節糕、關東糖。糟草抄豆,是廿三日送灶時供給神馬用的。

又有賣窯器者,銅銀換瓷碗,京城之香爐燭臺;悶葫蘆,小兒籍以存錢;支鍋瓦,灶口用為助爨。至廿五日以後則賣芝麻秸、松柏枝、南蒼朮以供「煨歲」之用。臘月諸物價錢都比平日貴些,所以才有「臘月水土貴三分」的諺語。

老年人到了這時,總要勸後輩謹慎花錢,於是又有「二十七八,平取品抓」之諺

春節的江蘇民間,除了貼春聯、掛年畫、守歲、舞獅子、大拜年等和全國一樣的習俗外,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現輯錄數則以饗讀者。

蘇州人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 泡茶時要置入兩隻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

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蘇州獨特的民風民俗

一.苗族節日 二月二龍抬頭 民間傳說,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 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 春龍節 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 二月二,龍抬頭 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每當春龍節到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裡便點燈 燒...

江西民風民俗,江西的民風民俗

1 百bai越人風俗。江西的土du地上在新石器時zhi 代就已經居住著很dao 多百越內族,百越之所以叫百越是因為有很多個容支系,後來不斷分化與漢族人民融合。2 畲族風情。畲族是江西境內唯一聚居性質的少數民族,畲族流傳下來的山歌有1000多篇。畲族婚俗中同姓不通婚,吃飯用筷子要唱 筷歌 喝酒要唱 酒...

寧海的民風民俗,寧海的民風民俗

1 寧海龍舞主要舞的是斷尾巴龍,這些龍舞歷史悠久。如象山的 打結龍 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這些龍舞大多已從過去的敬神 請神 娛神的祭祀活動,逐步轉變為被人們娛樂欣賞的民間藝術形式。2 祭孔舞,除反映內容為祭孔尊孔而外,還組織禮儀表演,場面非常熱鬧。其演出活動可達一天一夜,表演者40多人,眾人邊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