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知道這句話的意思有誰知道這句話什麼意思嗎?

2021-03-05 09:20:21 字數 5083 閱讀 4793

1樓:憂慮的春天

此偈出自《六祖壇經》。乃六祖慧能的禪悟之言,《六祖壇經》是後人根據禪宗六祖惠能的話編著而成。

因為其師兄神秀的偈:身似菩提樹,心似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六祖感覺禪悟不徹底,於是吟出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從字面上講:菩提樹是空的,明鏡臺也是空的,身與心俱是空的,本來無一物的空,又怎麼可能惹塵埃呢?

佛對我說:你的心上有塵。我用力地擦拭。

佛說:你錯了,塵是擦不掉的。我於是將心剝了下來。

佛又說:你又錯了,塵本非塵,何來有塵。

我領悟不透,是什麼意思?

我想這是從神秀和慧能那兩個偈子引申出來。

神秀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慧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的確,要能夠參透這兩個偈子的確很難,就是正確的理解也不易。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

眾生的心靈就象一座明亮的臺鏡。

要時時不斷地將它撣拂擦試,

不讓它被塵垢汙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

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

那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現在只能從字面上去理解它,慘悟不透!

心本無塵,塵即是心。無心無塵,人便死。

其實塵在外,心在內,常拂之,心淨無塵;

塵在內,心在外,常剝之,無塵無心;

心中有塵,塵本是心,

何畏心中塵,無塵亦無心??正如慧能所說的 仁者心動

又如道家所說的 道可道非常道

它們的道理是一樣的

佛家講究萬物在心 追求修世

道家講究無牽無掛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脫今世 道家則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來說都是一種修行

而最終的說的是一種超脫

卻不是刻意的尋求

主旨在心

世間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以上的解釋摘自網頁,我再談談我的看法,心即自性,和常人的思想不是一回事,人的思想是後天培養的,自性是先天的,常人是思想做主,障礙自性;佛家語,萬事萬物都是妄念牽動自性而起的幻相,而非自性起用,身也是因心有塵,塵即妄念,牽動自性而起的幻相,當然身的相和前世有關了,塵是妄念,自性是圓滿的清淨的,妄念非心非自性所發,人若悟得自性,自性做主,再起念,不稱作妄念了,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自性在起作用,自性圓滿清淨,其性空,緣起緣滅,非常自在,根本沒有妄念,有何談有染!

就常人來講,如悟到,對於世間的事情,萬物,需要一顆寧靜的心,去面對這一切,就足夠了。對於修證佛法的人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佛法是讓人悟得本性的,從而對萬事萬物沒有迷惑,不是理解,不是文字,執著於文字,用文字猜度佛法,永遠找不到本性。禪宗,修證需要極高的慧根。

現代人,慧根普遍低,本人建議,禪宗明理即可,不適合修證,修證要從神秀的漸悟入手,最後到慧能的頓悟,兩者缺一不可,離開漸悟談頓悟,那是口頭禪。

阿彌陀佛

2樓:匿名使用者

要解釋前者必先領悟後者

,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

眾生的心靈就象一座明亮的臺鏡。

要時時不斷地將它撣拂擦試,

不讓它被塵垢汙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正是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於物.

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3樓:∵恭喜發財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菩提本無樹』:菩提是個覺道,又有什麼樹呢?若有樹,那菩提就變成物,而有所執著。

菩提本來什麼也沒有,你說你覺悟了,但覺悟是個什麼樣子?是青色?黃色?

紅色?白色?你且說個樣子出來,看看它是無形無相的。

『明鏡亦非臺』:你說心如明鏡臺,其實根本沒有個臺,若有個臺則又有所執著,所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怎麼還要有個臺呢?

『本來無一物』:本來什麼都沒有,也沒有一個樣子,也沒有一個圖,或一個形相,所以根本什麼也沒有。

『何處惹塵埃』:既然什麼都沒有,塵埃又從那裡生出呢?根本就無所住了。

這首偈頌主要是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出,要沒有一切執著,也就是佛所說的意思:『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這個地方就教人沒有執著,你執著它做什麼?

你執著它將來是不是就能不死呢?到你死時又執著些什麼?

佛對我說:你的心上有塵。我用力地擦拭。

佛說:你錯了,塵是擦不掉的。我於是將心剝了下來。

佛又說:你又錯了,塵本非塵,何來有塵!

我領悟不透,是什麼意思?

我想這是從神秀和慧能那兩個偈子引申出來。

神秀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慧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的確,要能夠參透這兩個偈子的確很難,就是正確的理解也不易。 參悟不透...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

眾生的心靈就象一座明亮的臺鏡。

要時時不斷地將它撣拂擦試,

不讓它被塵垢汙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

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

**會染上什麼塵埃?

現在只能從字面上去理解它,慘悟不透!

心本無塵,塵即是心。無心無塵,人便死。

我曾經思考過一個問題: 人覺得一個東西好吃,事實上嗅覺比味覺佔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狗這樣嗅覺靈敏的生物,在飲食上遠比我們快樂。這樣的想法到底對不對……如果錯了……錯在**?

其實塵在外,心在內,常拂之,心淨無塵;

塵在內,心在外,常剝之,無塵無心;

心中有塵,塵本是心,

何畏心中塵,無塵亦無心?

正如慧能所說的:仁者心動

又如道家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

它們的道理是一樣的……

佛家講究萬物在心,追求修世

道家講究無牽無掛,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脫今世,道家則是修行今世,而追究其原理來說都是一種修行

有誰知道這句話什麼意思嗎?

4樓:藍色狂想曲

有誰知道這句話什麼意思嗎?看閱難相顧,斷魂無懂時。誠虔得輕羽,還素人以長相顧,難是,再撒清流沐雨後,誰堪比

有誰知道道這句話什麼意思嗎?看閱難以相顧,靈魂不懂時切斷。誠虔得到輕羽,回到平常人用長照顧,困難是,再撒清流沐浴下雨後,誰能比

5樓:月掩門

to view on youtube.

我已經遇見風,遇見秋,等著遇見你,有誰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

6樓:匿名使用者

走過了春的明媚,夏的繁盛,還沒來得及多想,轉身,便與秋不期而遇。遇見秋,猶如故人歸,不用過多的寒喧,就像有些喜歡,只是一眼,便會妥帖在心裡。

端坐於時光的門檻,看一片落葉點綴了秋色,一畦清露渲染了秋涼。一季落花,終是飄進了秋的門扉,秋雨,在不經意間,寸寸寒了蟬鳴,路邊野菊藉著秋風的翅膀暗香浮動,那些被吹散在風中的落葉,還在與誰喃喃私語?

終是沉寂了,經過了夏的盛放,走進了秋的蕭索,有些遇見是繁華的,亦會有寂寥,時光給予我們一個奼紫嫣紅的相逢,卻留下一個風輕雲淡的背影,唯有那些花開的記憶,是永恆不變的芬芳。

深秋的風涼,依舊似去年,但我是欣喜的,終是重逢了!花不會因為你的疏離而不再盛開,人卻會因為你的而轉身陌路,這世間又能有多少久別重逢呢!

喜歡秋的明媚,也喜歡秋的靜美,秋是溫婉的,如開在院子裡桂花的芬芳;秋是明淨的,如白雲悠悠的天空,秋是深邃的,如清晨波光淡影的湖面。

抬頭,於秋陽中仰望天空,一朵悄然而過的流雲,遮住暖暖的光線,遠處,山,水,雲,樹彷彿重疊在視線中,天高,雲淡,伴著我一顆純淨無塵的秋心。

一直以低溫的姿態,前行於塵世間,聽風輕吟,觀雨瀟瀟,不求熱烈,只求安恬,讀書,書裡含香,字裡有情,喝茶,半杯是安暖,半杯是清涼。

總是以為,最好的懂得,會在文字間,於是喜歡將那些打馬而過的往事,曾經的山長水闊,於文字中傾訴。可終有一天,素箋上的小字會舊,豆蒄上的相思會開老,唯剩下一朵寂寞的字元,就如經過一場盛大的狂歡之後,便是長長的寂廖。

站在深秋清晨的薄霧中,看落花積滿庭院,想起了那句,誰念西風獨自涼!心中,便有些寂寂然,終是有些薄涼的季節,有些盛夏遺留下的熱情也漸漸沉了下來。有時候,有些東西,由熱轉涼,已輾轉過了一季。

一些繁盛,從夏的那一片綠色中滑落,走進了秋的詩行,微風,漫過了小草上的清露,在林間流動,那些路邊的小花兒開的也不再張揚。卻變得含蓄和豐盈起來,彷彿經過了夏的喧囂,走過了繁華,開始學會沉穩,暗香盈袖。

夏的畫卷,總是太嫵媚,而秋的素描,就多了份內涵,那一抹有些厚重的色彩,便是季節書寫的美感。走在深秋的路上,涼風細細,時光走筆,夏已變成回憶了,慢慢的身邊的風景都會變成秋天的模樣,那又有什麼關係,總有一天,我們說過的話,做過的事,走過的路,都會變成過往的風景,但那些曾入眼入心的美好,卻會一直停留在心底。

季節輾轉,沒有為誰許下永遠,因為懂得,所以心安,每個季節都有屬於自己的美麗。也許碌碌人生,聽幾聲鳥嗚,聞幾處花香,能與一處風景不期而遇,與一縷清風溫柔相待,便是慈悲和圓滿。

走過了夏的喧囂,便想在深秋尋一份安寧,也許是內心對安穩和溫暖的一種渴望,總是希望能於清寧的光陰中尋一個人,淺淺淡淡的愛著,說著閒閒的話語,和著彼此的步調,守一份安寧,即便是於低低處,日子亦是生動。

那份妥貼與自然,就如安靜生長在秋天的兩株植物,枝葉在光陰中疊加生長,雖樸素,卻是彼此的依靠,那些鎖碎的情意,是光陰綿長共同走過的篤信,是相守人間歲月的安穩,這份牽手煙火尋常處的深情,時光終不會辜負。

季節到了秋天,有如人生,走過了青春的華美,經過時光的沉澱,生活,只剩下一粥一飯的平淡,和風風雨雨陪伴的溫暖。

以前寫文,喜歡用些華麗的詞語,來裝飾要寫的人或事,注重美感,而現在,只想用平實的語言,書一份簡單,其實生活,無論曾經多麼繁華,都會迴歸簡單的,就如這安靜的秋,雖沒有了奼紫嫣紅的豔麗,卻有著成熟的況味和美感。

人生,要走過許多路,才能將塵世的風景都看遍,才能輕握一份懂得,於歲月的輾轉中妥帖安放自己。丁立梅說,我只願全世界的花,都好好的開,而我,希望秋風中的每一片葉子都能有好的歸宿。

這個秋天,願時光多一些明媚,歲月靜好,你亦無恙。

有誰知道這句話的含義麼,有誰知道這句話的含義麼?如題 謝謝了

天行健 宇宙剛強勁健且執行不息。致 天下之誠厚也,以人為本 中 天下內之大本也,萬容物本源 和 天下之達道也,最高境界 其實致中和是一種平衡的狀態,就如中庸之道一般,和諧而穩定 會通 會合疏通之意 和合 和諧 友善之意 整體的意思是 宇宙剛強勁健執行不息,達到了和諧而穩定的狀態。君子立於天地之間,也...

誰知道這句話的出處,有誰知道這句話的出處?

希望你今後的事業能夠順利,生活工作中能有所得,這是我真誠的願望 這句話就是一般人的祝福,沒有具體人使用的問題。也就沒有 出處問題。就好像祝你一切順利一樣。有誰知道這句話的出處?青山相待,白雲相愛,夢不到紫羅袍和 帶。一茅齊,野花開,管甚誰家興廢誰成敗?陋巷單瓢亦樂哉。貧,氣不改!達,志不改!西廂記 ...

有誰知道佛經這句話的意思啊

修行者悟到世間一切都是無常,不管有形無形,不管是聲是色,皆是生滅無常啊!能透徹無常的真理,則得自在永恆之樂,就像我們的身體也是在生滅中,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新陳代謝中,不但身體如此,即使是宇宙的一切星球也是不斷在執行生滅。大自然中會有白天黑夜,並不是天會亮 天會暗,而是地球在自轉啊!當地球某個角度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