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鐵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

2021-03-03 20:27:38 字數 6159 閱讀 5094

1樓:匿名使用者

青藏鐵路的修建主要困難有;高寒缺氧,生態脆弱,高原凍土。

克服高寒缺氧的辦

回法是:多數工答程由機器來完成,降低了人力的勞動強度,同時在施工點建有氧吧,做好醫療保障。

克服生態脆弱的辦法是:儘可能減少對當地植被的破壞,對於需要清除的草皮採取異地移植的辦法,將原料場設在距鐵路足夠遠的地方,同時修建了各種橋涵作為動物通道。

克服高原凍土的辦法是:通過一些主動的措施,如塊石路基,碎石護坡,熱棒,遮陽板和被動的措施,如加高路基,鋪設保溫材料來避免和延緩高原凍土的融化,從而確保路基的穩定。

建設者在修建青藏鐵路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難,是怎樣克服的

2樓:a13621912918政

主要困難是開鑿風火山隧道遇到的三點困難:一是凍土層;二是惡劣天氣;三是極度缺氧。

在克服這些困難的過程中,建設者身上有一種頑強的精神。這種精神具體表現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鬥;以科學的態度,創新的精神奮戰在千里工地。他們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在「鐵道兵」面前,沒有闖不過的火焰山。他們不懼生命危險,克服了高寒、低壓、缺氧、風雪、雷電、沙暴這樣的惡劣氣候和自然條件所帶來的困難;他們以科學和創新精神,解決了凍土層和極度缺氧的世界級難題。

青藏鐵路修建中遇到過哪些困難,是怎樣解決的?

3樓:華信中安

一是高山缺氧

二是凍土問題

三是環境保護

四是不影響動物遷徙

五是地形複雜問題

一 :工程人員為了解決氧氣缺少影響工作人員工作,使得工程緩慢的問題,把大型製氧機帶到了高原,為打造隧道的工程人員提供充足氧氣,當時洞中氧氣含量只相當於海拔1000米左右大大加快了工程的進度。

二:凍土問題是中國乃至世界最大凍土研究基地為了攻克凍土難題,自青藏鐵路開工建設以來,鐵道部高度重視青藏鐵路凍土攻關難題,先後安排了上億元科研經費用於凍土研究,並組織多家科研院校的專家,對青藏鐵路五大凍土工程實驗段科研攻關,獲得了大量的科研資料和科研成果。青藏鐵路凍土攻關借鑑了青藏公路、青藏輸油管道、蘭西拉光纜等大型工程的凍土施工經驗,並**和借鑑了俄羅斯、加拿大和北歐等國的凍土研究成果。

目前,我國科學家採取了以橋代路、片石通風路基、通風管路基、碎石和片石護坡、熱棒、保溫板、綜合防排水體系等措施,凍土攻關取得重大進展,青藏鐵路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凍土研究基地工程人員在高原動土上打了上千個水泥樁埋在動土下面,為鐵路的運營提供充足的支撐力。

三:為了保護高原湛藍的天空、清澈的湖水、珍稀的野生動物,青藏鐵路僅環保投入就達20多億元,佔工程總投資的8%,是目前我國**環保投入最多的鐵路建設專案,並在全國工程建設中首次引進環保監理,首次與地方環保部門簽訂環境保護責任書。

四 :工作人員首次為野生動物開闢遷徙通道,位於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清水河特大橋,就是青藏鐵路專門為藏羚羊等野生動物遷徙而建設的。

五 :為了解決地形問題工程人員建設了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車站——唐古拉車站 ,這個車站也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車站 。

青藏鐵路第一高橋——三岔河大橋

世界上最長的高原凍土隧道——崑崙山隧道道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凍土隧道——風火山隧道道

我國最大的高原鐵路鋪架基地——青藏鐵路南山口鋪架基地

青藏鐵路線上最長的「以橋代路」工程——清水河特大橋

拓展資料:

青藏鐵路被譽為「天路」,起於青海省西寧市,途經格爾木市、崑崙山口、沱沱河沿,翻越唐古拉山口,進入**自治區安多、那曲、當雄、羊八井、拉薩。青藏鐵路全長1956公里,是重要的進藏路線,被譽為天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凍土上路程最長的高原鐵路,是中國新世紀四大工程之一,2023年9月入選「全球百年工程」,是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的一座豐碑。

去青海**遊玩的注意事項:

注意身體:多數旅行書建議,第一次進藏最好從青藏公路上高原。因為海拔高,幾乎每個人都會有或輕或重的高原反應。通常建議先飛往拉薩,在身體適應之後返程時從青藏公路下來。

注意保暖:最佳的旅行季節是每年的5~10月。冬季過於寒冷,少有遊客。即便在盛夏走青藏公路,最好也準備毛衣、羽絨背心等過冬衣物。雨雪天氣常見,氣溫可能降至0攝氏度以下。

注意飲食:青藏公路上飲食分兩類:普通餐館多是「川菜」,清真餐館以麵食和羊肉為主。長跑青藏線的司機,都知道哪家的飯菜可口。旅行者可自帶些水果、乾果和巧克力等。

青藏鐵路

4樓:春秋沒有夏

青藏線大部分線路處於高海拔地區和「生命禁區」,青藏鐵路建設面臨著三大世界鐵路建設難題:千里多年凍土的地質構造、高寒缺氧的環境和脆弱的生態。

一、千里凍土

凍土在凍結狀態**積膨脹,到夏季則凍土融化體積縮小。在這兩種現象的反覆作用下,道路或房屋的基底就會出現破裂或者塌陷。

青藏高原緯度低、海拔高、日照強烈、地質構造運動頻繁,其多年凍土的複雜性和獨特性舉世無雙。

中國科學家採取了以橋代路、片石通風路基、通風管路基(主動降溫)、碎石和片石護坡、熱棒、保溫板、綜合防排水體系等措施 ,凍土攻關取得重大進展,青藏鐵路的凍土研究基地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凍土研究基地。

二、高原病

青藏鐵路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佔全線85%左右,年平均氣溫在0°C以下,大部分地區空氣含氧量只有內地的50%-60%。

高寒缺氧,風沙肆虐,紫外線強,自然疫源多,被稱為人類生存極限的「禁區」。青藏鐵路沿線的所有重點施工段,基本配有高壓氧倉等先進裝置,有效地解決了建設者缺氧困難。

青藏鐵路也是民工待遇最高的鐵路工程專案之一,鐵路部門投巨資對民工管理實行三統一:「統一生活、統一居住、統一飲食」;第一次規定民工日最低工資,對民工實行免費醫療保障。

著名的風火山隧道,開始施工時工人吃不消,後來請專家來,在當地建立供氧站,山洞裡採用瀰漫式供氧(達到海拔3千多米那種氧氣程度),外面還有吸氧吧以恢復體力(達到低海拔那種氧氣程度),最終克服問題。

三、生態環保

青藏鐵路穿越了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因地處世界「第三極」,生態環境敏感而脆弱。

青藏鐵路經過可可西里和羌塘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保護野生動物,鐵路沿線修建了25處野生動物遷徙通道。

青藏鐵路建設總指揮部的電子監測證實,大批藏羚羊通過鐵路沿線的野生動物通道自由遷徙。

環保總局等部門的調查表明,青藏鐵路開工建設以來,沿線凍土、植被、溼地環境、自然景觀、江河水質等,得到了有效保護,青藏高原生態環境未受明顯影響。

青藏鐵路起於青海省西寧市,途經格爾木市、崑崙山口、沱沱河沿,翻越唐古拉山口,進入**自治區安多、那曲、當雄、羊八井、拉薩。

全長1956千米,是重要的進藏路線,被譽為天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凍土上路程最長的高原鐵路,是中國新世紀四大工程之一,2023年9月入選"全球百年工程",是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的一座豐碑。

青藏鐵路經過幾十年努力,專案四起三下:西格段814千米,20世紀50年代準備建設,2023年鋪軌,2023年運營;

格拉段1142千米(新建線1110千米)因存在千里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三大世界級難題而長期停建,最終克服難題而於2023年6月開工,2023年7月1日建成通車運營。

2023年8月16日,青藏鐵路延伸線拉日鐵路全線開通運營。

5樓:牛叉

節目中舞劇就是取自真實的故事:一位叫吳雨初的記者,在一次下鄉調查工作中遇到了暴風雪,騎著馬全身凍僵,從馬上摔到了一戶當地人的帳篷裡。這戶人家的老阿媽知道他凍壞了,把吳雨初的雙腳抱在懷裡為他取暖,幫助吳雨初度過了這次困難。

之後的許多年裡,吳雨初都在尋找這位慈悲的老阿媽。

青藏鐵路建設過程中有許多「世界級」的困難,例如缺氧,凍土。在高原上架設鐵路,需要將許多凍土爆破,打下地基。挖掘風火山隧道時,各種複雜的凍土層擋在鐵路線上,西方**曾言:

要在這樣的地質上打通隧道根本是不可能的事。科技人員在進行了一次次的觀測、實驗分析後,找到了解決辦法——攜帶大型製氧機,為工程人員提供氧氣;將水泥樁埋在凍土下面,提供支撐。

除了鐵路建設困難外還有環境問題,高原的生態環境很脆弱,類似青藏鐵路這樣的工程肯定會給原生態帶來很大的影響,值得慶幸的是,鐵路建設之初,相關人員就已經考慮到了這一點。

鐵路開挖的地段,利用原有的植被、草皮回填;在鐵路沿線的某些路段設定水泥網格,石塊網格等,預防雨水沖刷和風蝕。

並且為了江河源區的生態功能不受影響,溼地的路線選擇架橋設涵,以橋代路,並且橋墩和路基採用了滲水材料,保護了地表水與溼地水資源的迴圈,有效防止了溼地的萎縮。

在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了能讓藏羚羊等野生動物自由遷徙,工作人員修建了清水河特大橋,盡全力保護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

唐古拉車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車站,在修建的過程中還兼顧保護凍土,它的路基是通風的,能夠保持凍土層的溫度,減少了對凍土的干擾。

6樓:匿名使用者

吉利帝豪斯特別的好1

建青藏鐵路遇到什麼困難?

7樓:匿名使用者

修風火山時遇到了天氣惡劣,缺氧,遇到凍土層

建設者在修青藏鐵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3個困難,是怎樣克服的

8樓:你路過我身邊

建設者在修青藏鐵路的過程中遇到的3個困難:生態脆弱、高原缺氧、多年凍土。

生態環保

為了保護高原湛藍的天空、清澈的湖水、珍稀的野生動物,國家環保總局、國土資源部、鐵道部在鐵路開工前,組成聯合專家組對沿線生態環保工作深入調研,制定了具體的環保措施,並專項預算10多億元用於生態環保工程。青藏鐵路建設全程監控,僅環保投入就達20多億元,佔工程總投資的8%,是中國**環保投入最多的鐵路建設專案,並在全國工程建設中首次引進環保監理,首次與地方環保部門簽訂環境保護責任書;在鐵路建設史上首次提出「創質量環保雙優」的目標;首次為野生動物開闢遷徙通道,位於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清水河特大橋,就是青藏鐵路專門為藏羚羊等野生動物遷徙而建設的。

青藏高原是巨川大河的發源地,也是世界山地生物物種的重要起源中心,生態環境原始、獨特而脆弱。鐵路在設計時就注意儘量減少對生態的影響。在自然保護區內,鐵路線路遵循「能繞避就繞避」的原則進行規劃。

施工場地、便道、砂石料場都經過反覆踏勘,儘量避免破壞植被。對植被難以生長的地段,施工時採用逐段移植;對自然條件稍好的地段,則進行人工培植草皮。

青藏鐵路經過可可西里和羌塘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保護野生動物,鐵路沿線修建了25處野生動物遷徙通道。青藏鐵路建設總指揮部的電子監測證實,大批藏羚羊通過鐵路沿線的野生動物通道自由遷徙。

環保總局等部門的調查表明,青藏鐵路開工建設以來,沿線凍土、植被、溼地環境、自然景觀、江河水質等,得到了有效保護,青藏高原生態環境未受明顯影響。

高原病青藏鐵路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佔全線85%左右,年平均氣溫在0°C以下,大部分地區空氣含氧量只有內地的50%-60%。高寒缺氧,風沙肆虐,紫外線強,自然疫源多,被稱為人類生存極限的「禁區」。

為了戰勝高寒缺氧的惡劣環境,保障鐵路建設者的生命健康。鐵道部、衛生部在中國工程建設史上第一次聯合下文,對醫療衛生保障專門作出詳細規定,並投入近2億元,在全線建立醫療衛生保障點。建立健全了**醫療保障機構。

鐵路沿線共設立醫療機構115個,配備醫務人員600多名,職工生病在半小時內即可得到有效**。對職工進行定期體檢,安排職工到低海拔地區輪休。青藏鐵路在關注建設者的生命健康方面也創造出了許多新紀錄。

青藏鐵路開工以來,累計接診病人45.3萬多人次,**腦水腫427例,肺水腫841例,無一例死亡,創造了高原醫學史上的奇蹟。

青藏鐵路沿線的所有重點施工段,基本配有高壓氧倉等先進裝置,有效地解決了建設者缺氧困難。青藏鐵路也是民工待遇最高的鐵路工程專案之一,鐵路部門投巨資對民工管理實行三統一:「統一生活、統一居住、統一飲食」;第一次規定民工日最低工資,對民工實行免費醫療保障。

高原凍土

凍土在凍結狀態**積膨脹,到夏季則凍土融化體積縮小。在這兩種現象的反覆作用下,道路或房屋的基底就會出現破裂或者塌陷。青藏高原緯度低、海拔高、日照強烈、地質構造運動頻繁,其多年凍土的複雜性和獨特性舉世無雙。

為了攻克凍土難題,自青藏鐵路開工建設以來,鐵道部高度重視青藏鐵路凍土攻關難題,先後安排了上億元科研經費用於凍土研究,並組織多家科研院校的專家,對青藏鐵路五大凍土工程實驗段科研攻關,獲得了大量科研資料和科研成果。青藏鐵路凍土攻關借鑑了青藏公路、青藏輸油管道、蘭西拉光纜等大型工程的凍土施工經驗,並**和借鑑了俄羅斯、加拿大和北歐等國的凍土研究成果。中國科學家採取了以橋代路、片石通風路基、通風管路基、碎石和片石護坡、熱棒、保溫板、綜合防排水體系等措施,凍土攻關取得重大進展,青藏鐵路的凍土研究基地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凍土研究基地。

青藏鐵路是一條什麼樣的鐵路,建青藏鐵路遇到什麼困難

青藏鐵路bai全長1956公里,有du960公里的海拔高程在4000米以zhi 上,其中550公里的地段穿越dao高原常年凍土地帶。其最版高點權位於海拔5072米,常年白雪皚皚的唐古拉山埡口,被譽為 離天最近的鐵路 和 世界上最高的鐵路 修建青藏鐵路是 在進入新世紀之際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國家 十...

建設者在修建青藏鐵路的過程中是怎樣克服困難的

技術難題和解決方法 1 千里凍土。自治區的安多縣是一個重要的地理分界點,由此往北上溯550公里,是青藏高原的連續多年凍土地帶。青藏鐵路穿過凍土區有 550 公里,真正的較深的凍土地段近 400 公里。為了攻克凍土難題,中國科學家採取了以橋代路 片石通風路基 通風管路基 主動降溫 碎石和片石護坡 熱棒...

詹天佑在修築京張鐵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都是怎樣克服的

1 資金不足 早在1899年之前,就曾提出修築由恰克圖經庫倫 張家口到北京的鐵路,當時清廷未許。1903年,商人李明和 李春相繼奏請招集股銀承修京張鐵路,但股銀有外國資本滲透之嫌疑被拒。又有商人張錫玉奏請商辦,因其意不明被駁。自此,再無人提及京張鐵路商辦。1905年7月7日,即預算上奏後的二十多天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