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者在修建青藏鐵路的過程中是怎樣克服困難的

2021-03-07 02:22:32 字數 5629 閱讀 5456

1樓:王珂

技術難題和解決方法:

1、千里凍土。**自治區的安多縣是一個重要的地理分界點,由此往北上溯550公里,是青藏高原的連續多年凍土地帶。青藏鐵路穿過凍土區有 550 公里,真正的較深的凍土地段近 400 公里。

為了攻克凍土難題,中國科學家採取了以橋代路、片石通風路基、通風管路基(主動降溫)、碎石和片石護坡、熱棒、保溫板、綜合防排水體系等措施,解決的千年凍土所帶來的的難題。

2、高原反應,為了戰勝高寒缺氧的惡劣環境,保障鐵路建設者的生命健康。鐵道部、衛生部在中國工程建設史上第一次聯合下文,對醫療衛生保障專門作出詳細規定,並投入近2億元,在全線建立醫療衛生保障點。建立健全了**醫療保障機構。

鐵路沿線共設立醫療機構115個,配備醫務人員600多名,職工生病在半小時內即可得到有效**。對職工進行定期體檢,安排職工到低海拔地區輪休。青藏鐵路在關注建設者的生命健康方面也創造出了許多新紀錄。

青藏鐵路開工以來,累計接診病人45.3萬多人次,**腦水腫427例,肺水腫841例,無一例死亡,創造了高原醫學史上的奇蹟。

3、生態環保。青藏鐵路穿越了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中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因地處世界「第三極」,生態環境敏感而脆弱。

對此,青藏鐵路從設計、施工建設到運營維護,始終秉持「環保先行」理念,如為保障藏羚羊等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鐵路全線建立了33個野生動物專用通道;為保護溼地,在高寒地帶建成世界上首個人造溼地。

為保護沿線景觀,實現地面和列車的「汙物零排放」;為改善沿線生態環境,打造出一條千里「綠色長廊」。這些獨具特色的環保設計和建設運營理念,也使青藏鐵路成為中國第一條「環保鐵路」。

2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困難是開鑿風火山隧道遇到的三點困難:一是凍土層;二是惡劣天氣;三是極度缺氧。

在克服這些困難的過程中,建設者身上有一種頑強的精神。這種精神具體表現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鬥;以科學的態度,創新的精神奮戰在千里工地。他們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在「鐵道兵」面前,沒有闖不過的火焰山。他們不懼生命危險,克服了高寒、低壓、缺氧、風雪、雷電、沙暴這樣的惡劣氣候和自然條件所帶來的困難;他們以科學和創新精神,解決了凍土層和極度缺氧的世界級難題。

3樓:匿名使用者

曾祥花,鍾情團場教育事業

2023年8月,畢業於湖南零陵師範學院漢語專業的曾祥花,告別風景秀麗的湖南永州家鄉和疼愛他的親人,義無反顧地踏上了西北邊陲塔額墾區的土地。

曾祥花告訴筆者,作為「三優生」(優秀班幹部、優秀實習生、優秀畢業生),在學校就入了黨的他,完全可以在當地找到一份理想的職業。「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富有激情的號召和奉獻青春的志向,使他把自己的事業定位在西部。2023年7月,經過層層篩選,在300多名畢業生中,曾祥花與另外13名同學有幸成為「西部志願者」中的一員。

他清楚地記得,8月14日,他來到一六六團中學。戈壁的夏日干熱難耐,不到一個星期,他就嘴脣脫皮、流鼻血,兩隻胳膊被晒得火辣辣地疼,原先白皙的**變得黝黑粗糙。到學校後住的是平房,距離他想像的生活相差很遠。

特別是逢年過節,非常想家,也動過回家的念頭。但通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和生活,從學生一雙雙渴求的眼神中,他似乎讀懂了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和對自己的認可,加上校領導的關心,老教師的幫助,曾祥花覺得他已離不開朝夕相處的團場老師和學生們。

經過幾年的磨礪,曾祥花在學校不僅擔任了語文教研組組長,還兼任政工幹事。談到這幾年的收穫,曾祥花抑制不住滿臉的喜悅,2023年他講授的《傷仲永》一課被錄製成像,參加了兵團語文教學大賽;他2023年撰寫的**《反作文「批語」初探》在學術刊物上發表;今年他撰寫的專業**《語文道德課堂初探》獲「語文報」杯教學**大賽全國二等獎……

曾祥花告訴筆者,作為青年志願者,他服務期限是3年,如今已在團場工作了4年。他心已定,不回去了,決心在兵團教育戰線工作一輩子。

周發金,10年奉獻林草不言悔

懷揣著對西部的渴望和夢想,2023年畢業於重慶萬州農業學校的周發金,已在一六六團林管站工作了近10個年頭。談到初來疆時的感受他說,當時正趕上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號召大中專畢業生志願服務西部。同他一起畢業的同學許多去了沿海發達地區,但周發金認為,西部需要人才,在西部廣闊天地裡更能施展才幹、有所作為,於是他毅然報名到兵團農九師服務。

初來時,住宿條件較差、飲食習慣不同,也曾使周發金動搖過。時任農九師副師長的連本立來看望慰問志願者時,與他談心,並鼓勵他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經得起考驗、幹得出成績,在西部放飛理想。站領導也在工作上不時給予鼓勵。

最終,他被兵團幾代軍墾人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打動了,堅定了周發金在團場幹一輩子的信心和決心。

一六六團有9萬畝退耕還林還草地,主要分佈在沿山的溝溝壑壑。周發金作為林管站的技術員,常年奔波在田間地頭。開春時節,播種檸條,他跟車作業,為職工除錯播種機,和一線職工同吃同勞動;田管期間,鋤草、護青,周發金每塊地都要跑到。

他經常是白天工作一天,晚上值班護青,裹著厚厚的棉大衣,還是感到出奇的冷,臉和手凍得通紅,但他還是堅持下來了。為方便工作,周發金購買了一輛摩托車,每天在田間跑,平均日行程在120公里以上。田管季節,地裡、路上到處是水,周發金常常騎著摩托車連人帶車陷入泥坑,弄得一身水一身泥。

周發金說,雖然工作又苦又累,但他在這裡接受了艱苦的鍛鍊,磨練了意志,也獲得了工作經驗。如今,他對西部、對兵團、對團場有了深刻的認識。這些收穫是他在學校裡、在其他地方得不到的。

8年的服務期已滿,10年的團場生活,使周發金深深愛上了這裡的山山水水和一草一木。還西部一個秀美山川,是他最大的心願。周發金告訴筆者,他在團場有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妻子是土生土長的團場人。

房成鋼,忠誠統計工作矢志不移

2023年7月,畢業於重慶萬州農業學校的房成鋼,與眾多服務西部的青年志願者一樣,將自己的人生座標定位在西部,定位在農牧團場。轉眼間,他已在一六六團一連從事統計工作10個年頭了。

從事統計工作,學植保專業的房成鋼自認是個「門外漢」。當時,面對陌生的一摞摞統計報表,他竟不知該從何處下手。為了儘快適應新角色,房成鋼決心把基礎工作做好做紮實,從單調的統計資料中去尋找統計工作自身的規律。

他跑遍了一連的每一個地塊,建立土地檔案;他深入職工家庭,為每戶職工建立統計卡片,摸清了每戶職工在發展養殖、購置農機、使用自用地等方面的情況。

為練好統計工作的內功,房成鋼始終堅持上報資料必須真實、準確、無誤。對於模糊的指標解釋、指標間關係、程式錄入等業務知識,他積極向同行請教,使自身業務水平不斷提高。在認真蒐集統計資料的同時,他將其分類裝訂成冊,並建立詳細的檔案目錄,逐漸從一個「門外漢」成為一個統計專業人員。

一年後,他就可以單獨完成各項統計調查和資料分析任務,不僅如實反映了連隊發展狀況,而且為各級領導決策提供了可靠依據。在該團連續3年土地核查工作中,一連統計資料誤差最小。

在與數字打了8年交道的房成鋼眼裡,數字就是生命,因為它直接關係到企業和職工的利益。「真實準確,不出假數」,房成鋼始終牢記和實踐著統計工作者最基本的工作信條,從來不敢有絲毫的馬虎。從陌生到熟練,從膽怯到眷念,他默默地耕耘在平凡的崗位上,孜孜不倦地工作,全心全意地奉獻,用自己的一筆一畫記錄著連隊的發展變化。

採訪結束時,房成鋼告訴筆者,早在2023年,他已在一連成了家,現在孩子都5歲了。

人生美麗,是因為人生有拼搏追求;青春閃光,是因為有付出奉獻。其實,在農九師、在兵團像曾祥花、周發金、房成鋼這樣志願服務西部又留在團場的志願者還有很多。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的青春將會在西部大漠發出耀眼的光芒!

4樓:匿名使用者

建設者不斷的鼓勵工人,做事一絲不苟,還需要聰明的腦瓜!決不放棄的信心,堅毅的勇氣!

一、為什麼多年凍土是工程最大難關?

青藏高原是我國最大的一片凍土區。凍土對溫度極為敏感,對鐵路的修建有非常大的影響。在凍結的狀態下,凍土就像冰一樣,隨著溫度的降低體積發生膨脹,建在上面的路

基和鋼軌會被它頂起來。到了夏季,凍土發生融化,體積縮小,鋼軌也就隨之降下去。凍土的反覆凍結、融化交替出現,就會造成路基嚴重變形,整個鋼軌出現高低不平,甚至扭絞成麻花狀,影響正常通車。

在多年凍土區修建鐵路,是世界性工程難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全世界在多年凍土區修建鐵路已有百年以上歷史,但已建成的多年凍土區鐵路病害率很高,列車時速只有六七十公里。已有百年曆史的俄羅斯第一條西伯利亞鐵路,已經出現了大範圍的融化下沉和凍脹隆起等病害,2023年調查的線路病害率達45%。

上世紀70年代建成的第二條西伯利亞鐵路,2023年調查的線路病害率也達27.5%。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凍土鐵路速度也同樣不高。

就高寒凍土來說,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凍土鐵路比我們長,有三四千公里,但是其海拔不高,只有兩三千米。凍土雖然在加拿大、美國等國家也存在,但它們屬高緯度凍土,比較穩定。而青藏高原是世界中、低緯度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多年凍土分佈區,加上青藏高原年輕,構造運動頻繁,這裡的多年凍土具有地溫高、厚度薄、極不穩定等特點,其複雜性和獨特性舉世無雙。

青藏鐵路穿越的正是多年凍土最發育的地區。

二、如何破解多年凍土難題?

青藏鐵路建設首次採取「主動降溫、冷卻地基、保護凍土」的設計原則,這對「被動保溫」是一場革命。設計中,儘量繞避不良凍土現象發育的地段,遇到高溫極不穩定的厚層地下冰凍土地段,採取「以橋樑通過」的辦法。施工中,採用片石通風路基、片石通風護道、通風管路基、熱棒、鋪設保溫板等多項措施,提高凍土路基的穩定性,其中不少凍土工程措施都是國內外首創。

在青藏鐵路上有一種特殊的路基,即在土路堤底部填築一定厚度片石,上面再鋪築土層的路基。這種長達111公里的「片石層通風路基」為國內首創,它好似散熱排風扇,冬季從路堤及地基中排除熱量,夏季較少吸收熱量,起到冷卻作用,可有效保護凍土路基穩定。

青藏鐵路建設專家組組長、凍土專家張魯新教授認為,青藏鐵路出現大規模凍土工程病害的可能性比較小,列車時速可達100公里以上,保持全年暢通沒有問題。

三、如何確保建設者人身安全?

青藏鐵路沿線年平均氣溫在零攝氏度以下,大部分地區空氣含氧量只有內地的一半左右。高寒缺氧,風沙肆虐,紫外線強,自然疫源多,被稱為人類生存極限的「禁區」。如何在嚴酷的環境下確保建設者生命安全,也是一項世界性難題。

鐵道部和衛生部制定了完善的衛生保障措施,使醫務人員與施工人員的比例達到1.5%-2%,全線配備常規醫療裝置3900多臺(件),職工生病在半小時內即送到工地醫院得到有效**。遵循高原生理規律,所有參建人員在海拔較低的地區「習服」一週後,才准許到工地勞動。

限定人員作業時間,採用機械施工,降低勞動強度。為了防止高原缺氧,建設單位在海拔4500米至5100米處創造性地運用高壓氧艙,填補了國內外醫學空白。在世界上首次進行高海拔地區人工製氧科學研究。

在海拔4905米的風火山隧道,研製出每小時生產24立方米高純度氧氣的高原醫用製氧裝置,並將這一技術總結推廣,全線共建大型製氧站17個,有效地改善了作業環境。

四、如何保護野生動物?

為保護青藏高原獨特而又極為珍貴的野生動物資源,鐵路選線儘量避開野生動物棲息、活動的重點區域,**段工程繞避了林周彭波黑頸鶴保護區。對必須經過野生動物活動區域的路段,組織專家研究野生動物保護問題,掌握沿線野生動物分佈習性和遷徙規律,儘量減少對它們的干擾。青藏鐵路沿線共設定33處野生動物通道,沿線路方向累計寬度近60公里。

根據不同動物的遷徙習性,通道被設計為橋樑下方、隧道上方及緩坡平交三種形式。

五、如何保護高原植被?

建設者採用分段施工、植被移植的方法,先將施工區的草皮切成塊,然後用剷車將草皮連同土壤一起搬到草皮移植區,專人負責養護。路基成型後,再把草皮移植恢復到路基邊坡上。對崑崙山以南自然條件較好的地段,精選適合高原生長的草種,輔以適合的噴播、覆膜等技術,盡力恢復地表植被。

在沱沱河、安多、當雄等高海拔地段,進行種植和移植草皮試驗,獲得成功後在全線推廣,開創了世界高原、高寒地區人工植草試驗成功的先例。

為保護高原溼地,青藏鐵路儘量繞避溼地,必須經過溼地時,一般採取「以橋代路」、多設涵洞、路基基底拋填片石等措施,避免路基地下徑流被切割,防止溼地萎縮。

青藏鐵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

青藏鐵路的修建主要困難有 高寒缺氧,生態脆弱,高原凍土。克服高寒缺氧的辦 回法是 多數工答程由機器來完成,降低了人力的勞動強度,同時在施工點建有氧吧,做好醫療保障。克服生態脆弱的辦法是 儘可能減少對當地植被的破壞,對於需要清除的草皮採取異地移植的辦法,將原料場設在距鐵路足夠遠的地方,同時修建了各種橋...

某鐵路施工隊在建設鐵路的過程中要打通一座小山,需要測量隧道AB的長,恰好山的周圍是寬闊的平地請你利

解答 復 解 找個能同制時看見a點和b點的c點,然後連線ac並延 長止d,使ac dc 連線bc並延長止e,使bc ec,測量de長度,即為ab的距離 ac cd,bc ce,acb dce,acb dce,ab de 什麼是學習?學習,是指通過閱讀 聽講 思考 研究 實踐等途徑獲得知識或技能的過程...

中泰鐵路建設過程中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條件有啥

經過熱帶雨林,人煙稀少 地質條件複雜 要經過越南寮國等國家 簡述中泰高鐵建設中需克服哪些不利的地質地形條件 經過喀斯特地形區,地質不穩定,跨越高山大河 昆明到寮國到泰國 沿途經過地區山高谷深,地勢起伏大,地質不穩定,多大江大河,夏季多暴雨,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頻發 中泰鐵路建設過程中需要客服的不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