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輸一文中體現了墨子的什麼政治主張

2021-03-03 21:46:00 字數 5217 閱讀 7686

1樓:匿名使用者

體現了墨子「非攻」的主張

2樓:匿名使用者

表現出他的艱苦實踐的精神和反對不義戰爭的非攻思想

《公輸》一文中體現了墨子的什麼思想主張

3樓:小薇薇

1、 平等,兼愛,非攻。

2、原文簡介

《墨子·公輸》選自《墨子》。文章記述了墨子出使楚國,用自己的智慧說服楚國大夫公輸盤和楚國國王放棄意欲侵略宋國的企圖,其語言水平和用心精巧為世人所共慕。

3、人物簡介

墨子(公元前468 —公元前376),名翟(dí),漢族,中國戰國初期宋國國都(今河南商丘)或魯國(今山東滕州)人。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後來其**收集其語錄,完成《墨子》一書傳世。

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墨子創立的墨家學說,並有著有《墨子》一書傳世。墨子是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有重大影響力的人,墨家創始人。

其主要思想有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天志、明鬼、非命等項,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墨子在先秦時期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墨學在當時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在當時的百家爭鳴,有「非儒即墨」之稱。

墨子死後,墨家分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

4樓:匿名使用者

墨子重要的政治主張是「非攻」,在《公輸》中有明顯體現。

墨子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公輸》選自《墨子·公輸》,《公輸》一文通過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文中墨子連用三個對比,將楚宋兩國的物產作了比較,從而類推出楚國攻宋正如楚王自己說的「必為有竊疾矣」。

文段劃線句中,墨子說五個不可謂的目的是什麼體現了墨傢什麼思想主張

5樓:匿名使用者

五個方面。 責備公輸盤「不可謂智」「不可謂仁」「不可謂忠」「不可謂

強」「不可謂知類」。(或智、仁、忠、強、知類五個方面)

目的是:步步深入地 揭示了公輸盤的行為是不義的,使公輸盤陷於矛盾中。

墨子的思想主張是什麼?哪篇文章可以體現出來?

6樓:匿名使用者

先秦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科學家、軍事家和邏輯學家。墨子的管理思想也非常豐富。挖掘墨子的管理思想對於弘揚東方管理文化、對於促進當分管理科學

的發展具有較大的理論價值,對於當今企業管理與行政管理亦具有相當的借鑑作用。

一.以人為本

《墨子·修身》篇認為,君子作戰雖然有陣法,但是勇敢是其根本所在;治喪雖然有喪禮,但是哀悼是其根本;士人雖然有學問,但是品行是其根本。所以栽樹時根基立得不安穩,就不要求得枝葉繁茂;連左右的人都不親近,就不要求遠方的人了;連親戚都不歸附,就不要談外交了;辦事沒有終與始,就不要求成就多種事業;列舉事物卻不明確.就不要求廣見博

聞了。所以,古代聖王治理天下,必定明察左右,招徠遠方賢人。君子明察左右人,因此左右人的行為就修好了;看見不修行或譭譽的人就反躬自問,因此用怨恨反省自身,行為就可

以修正了。讒言惡語不去聽它,攻擊斥責他人的言論,不要去說;殺傷人家孩子的念頭,心中不能產生。這樣即使有低毀的人,也將沒有所依賴的。

墨子的意思是說,大凡做事都要有其根本。對於土人來說,品行是其根本。君子明察左右人的善行以借鑑,看見品行較差的人即反省自己,因此自己的品行就可以修正。

不聽讒言,不說惡語,不存害人之心,雖有惡人影響,也不會起作用。墨子之意在於君子要在社會上有所作為,必須首先修身。這是在講修身的必要性。

《修身》篇義雲:"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據財不能以分人者,不足與友;守道不篤、遍物不博、辯是非不察者,不足與遊。

"其意為意志不堅強的人智力就不會發達,出言不守信用的人行事就不會成功。擁有錢財不能分給他人者,不值得與其交友;不能忠實堅持為人之道、不能廣博認識事物、不能明察是非者,不值得與其同遊。《修身》篇還說:

"原濁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故其文意為,"源頭混濁,水流不能清澈;行為無信,名聲必然敗壞。"墨子在此著力強調君子修身的重要性。

人在社會上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要從修身做起,必須要鑄就高尚的品行。這才是一切事業的起點。此外,墨子還在《所染》篇中強調朋友的優劣對人的影響。

《兼愛中》雲:"於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為事者也。"'其意為,仁義之士所要做的事,必然是興盛天下人的利益,消除天下人的危

害,以此作為自己的事業。就也是說,君子要興盛天下人的公利,消除天下人的公害。

《經上八》又云:"義,利也。"可見,墨子所言的"興天下之利",就是要興天下之正義或公義。為此,仁人君子必須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社會正義感。這也是君了為人的根本

原則之所在,"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可謂這一含義的延伸。

面對當時社會上"強之劫弱、眾之暴寡、許之謀愚、貴之敖賤"(《兼愛下》)的弱肉強食的醜惡現象,墨子提出:"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墨子.兼愛中》)其意思是,

用所有的人都相互愛護同時相互給予利益的方法來改變醜惡的時弊。墨子認為"做有利他人之事,並不意味著只利於他人,其實利益是相互的,因而決不可做犧牲他人的事情。犧牲他

人利益的同時亦將損害自己。......只有人們各不相害,彼此相利,把個人利益建立在整體利益之中,並把兩者糅和在一起,才能實現富國安民之願望。"墨子將個人利益建立在整體利

益之中這一思想是非常卓越的,因為離開了整體的利益,個人利益是根本無法實現的。整體利益至上,也就是國家利益至上,社會利益至上。

《兼愛中》二:"然則兼相愛交相利之法將奈何哉?子墨子言:

'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現其身。'"其意即"兼相愛交相利"如何做呢?那就是,看待別人的國家就好象看待自己的國家,看別人的家族就象看自己的家族,看別人的身體就象看自己的身體一樣。

墨子在此提出了人際交往中的一個重要原則--一換位原則,"視人若己",就是多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樣可以避免誤解、消除衝突。

實現"兼相愛交相利",才能"諸侯相愛則下野戰,家主相愛則不相篡,人與人相愛則不相賊,君臣相愛則惠忠,父子相愛則慈孝,兄弟相愛則和調。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弱,眾

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敖賤,詐不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愛生也,是以仁者譽之。"(《兼愛中》)就是說,諸侯因相愛不再惡戰了,家主因為相愛不再相篡奪,

人人相愛不再相殘害;君臣因相愛而仁惠忠誠,父子因相愛而慈愛孝順,兄弟因相愛而和諧協調。大下人都相愛,強者就不會控制弱者,人眾就不會掠奪人少的,富裕的就不會欺侮貧

窮的,尊貴的就不會傲視低賤的,狡詐的就不會欺騙愚昧的。天一所有的禍害、篡奪、埋怨、憤恨等可以使其不再產生的原因,是因為相愛出現了,因此仁人之士讚譽它。

可見,只有"兼愛交利",社會上的一切禍患之源才得以消除;只有"兼愛交利",才能建立一個和諧的社會、一個協調的群體組織。中國人注重維持和諧的局面,維護整體的利益,

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這是中國文化精神的一個組成部分。比墨子晚一百年的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又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也是強調了民本與人

和的重要性,無疑也體現了墨子思想的影響。"交相利"就是互相給予對方利益,就是利他人、為他人。在墨子那裡,"'為人'是'人為'所要達到的目的,也是'人為'所考慮的角度、所瞄準的方向、所遵循的規範。

"其深刻含義就是人的行為要利於人民、利於國家。

墨子的'兼相愛交相利"思想之實質,"是一種柔性管理,它通過人們之間的互動的相愛來改善人際關係,消除破壞性衝突,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使人們既能'自愛'又能'愛人',從而每個人的利益都能得到滿足,這符合人的自然性的需要,又符合社會道德法律規範。"日本的池田大作認為"墨子的愛比孔子的愛更為現代人所需要。"威廉·大內在z理論中所推崇的日

本企業文化,正是墨子這一思想的再現與復活,這對於增強企業的凝聚力無疑具有較大的作用。所以企業可以根據墨子思想塑造成功的企業文化。"兼相愛交相利"也是人際交往中的重

要原則--一尊重、互惠的體現。

通常,將任何以人為中心的學說稱為"人本主義",而在哲學上,通常指抽去人的具體的歷史條件和社會關係而把人僅僅看作一種生物的人學說,其代表人物是德國的費爾巴哈。所

謂人本管理,就是通過確立人在管理過程中的主導地位,繼而圍繞調動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去的一切活動。正因為墨子要求管理者愛護部下,為其著想,所以能充分調動

部下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墨子從修身,到愛他人、利他人、為他人。終究其實質,是提出了管理學的"人本管理"思想。直到20世紀30年代,美國梅奧(mayor)等人的霍桑(hawthrone)

實驗後,才開始注重人的感情,尊重的需要,重視人的價值等。這已經比墨子晚了約二千多年了。

《論語·里仁》中說:"君了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意思是說,君子對於"義"很明白並且看重,而小人對於"利"很明白並且看重。墨子的義利相統一的思想,是對孔子思想的揚棄,

克服了君子只講"義"不講"利"的虛偽性,從而勇敢地正規"利",使"義"、"利"二者從對立走向了和諧統一。墨子的義利相統一的思想,實質上是一種經濟倫理思想,這對於當代的管理實踐極富借鑑意義。管理者對下屬應該講究"義利統一",不能只空有口頭上的表彰與承諾;上司對下屬的嘉獎也應該精神與物質兩者並重齊舉。

二、尚賢使能

墨子對於賢能人才的價值有著極其深刻的認識。《親土》篇雲:"入國而不存其土,則亡國矣。見賢而不急,則緩其君矣。非賢無急,非士無與慮國。緩賢忘士,而能以其國存者,

未曾有也。"意思是說,到一個國家主政卻不能蓄納賢土,那就要亡國了。發現賢人卻不急於舉用,賢人就會怠慢其國君。

沒有賢才就不能處理危難,沒有賢才就不能與之謀慮國事。 怠慢賢才、忘記良土,而能使其國家儲存的事,從未有過。賢人對於國家是如此重要,對於競爭日趨激烈的企業,又何嘗個是這樣呢?

《尚賢上》篇雲:"是故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務,將在於眾賢而已。

"意思是說,若國家擁有眾多賢良人土,那麼國家的治理就厚實、穩固;若國家擁有的賢良人士少,那麼國家的治理就薄弱、動盪。因此人人的首要任務,是使賢良人士增多。墨子在此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假設,即國家必須由賢良人士來治理。

接著,墨子通過列舉"善射御之士"之例,說明了國家獲得賢良人士的方法,"譬若欲眾其國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將富之,貴之,敬之,譽之,然後國之善射御之士,將可得而眾也。況又有賢良之士,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者平,此固國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貴之,敬之,譽之。然後國之良土,亦將可得而眾也。

"就是說,欲使其國家善於射箭、駕車的人士增多,就必定要使其富裕、高貴、受尊敬、受讚譽,然後國內善於射箭、駕車的人士將可以獲得並且增多。況且又有賢良人士,德行厚重,言談思辨,道術廣博,這本來就是國家的珍寶,社稷的輔佐,也必將使其變得富裕、升得高貴,受到尊敬、獲到讚譽。然後國內的賢良之土也將可以得到並且會增多。

《公輸》一文中體現了墨子的什麼思想主張

1 平等,兼愛,非攻。2 原文簡介 墨子 公輸 選自 墨子 文章記述了墨子出使楚國,用自己的智慧說服楚國大夫公輸盤和楚國國王放棄意欲侵略宋國的企圖,其語言水平和用心精巧為世人所共慕。3 人物簡介 墨子 公元前468 公元前376 名翟 d 漢族,中國戰國初期宋國國都 今河南商丘 或魯國 今山東滕州 ...

4 文中體現了兩小兒在學習上的什麼特點

文中體現了兩小兒天真可愛 善於觀察的特點,也表現了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兩小兒辯日 是戰國時期思想家列子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亦是一則極具教育意義的寓言故事。其記述了孔子路遇兩個孩子在爭辯太陽遠近的問題,而孔子不能作決斷之事。說明了知識無窮 學無止境的道理,同時也讚揚了孔子實事求是 敢於承認自己學識不足...

海燕一文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愛,主要是看你怎麼去對待它了,我認為 平平淡淡的愛才是真,在愛上一個人的時候,就不要去計較愛情的浪漫和很多種的愛情方式,每個人去愛的方式不同,不要不知足,太貪心了,會失去難得的真愛,有人說愛情是不會長久的,我認為是錯誤的,愛情有長久的時候,因為沒有做到保護真愛的時候,才會導致愛情是短暫的,認為愛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