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馬融傳,青山處處埋忠骨全詩

2025-07-28 03:41:48 字數 5203 閱讀 3297

1樓:佳人醉月

清·龔自珍《已亥雜詩之一》

青山處處埋忠骨, 何須馬革裹屍還。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青山處處埋忠骨全詩

2樓:中國消防救援

全詩:青山處處埋忠骨, 何須馬革裹屍還。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朝代:清代。

出處:《已亥雜詩之一》

釋義:將士英勇陣亡在外,青山連綿,**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運回家鄉安葬呢?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泥土,培育著明年的花。

3樓:梧桐樹下盡相思

書山有路勤為徑的全詩節選: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師傅領進門,修行在自身。熟能生巧,業精於勤。

不患老而無成,只怕幼兒不學。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今人勝古人。若使年華虛度過,到老空留後悔心。

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堅持不懈,久煉成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冰生於水而寒於水,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身怕不動,腦怕不用。手越用越巧,腦越用越靈。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三心二意,一事無成。

一日練,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空。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刀不磨要生鏽,人不學要落後。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師傅領進門,修行在自身。熟能生巧,業精於勤。

書山有路勤為徑詩句解釋。

此句意思是指:如果你想要成功到達高聳入雲的知識山峰的山頂,勤奮就是那登頂的唯一路徑;如果你想在無邊無際的知識海洋裡暢遊,耐心、盡力、刻苦的學習態度將是一艘前行的船,能夠載你駛向成功的彼岸。在讀書、學習的道路上,沒有捷徑可走,也沒有順風船可駛,如果你想要在廣博的書山、學海中汲取更多更廣的知識,「勤奮」和「刻苦」是兩個必不可少的,也是最佳的條件,表明了勤奮是學習的主要點。

4樓:閒時踏花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出自清朝詩人龔自珍的《乙亥雜詩之一》,《已亥雜詩》一共有315首詩,這些詩涉及的方面十分廣泛,或是當前的政治事務,或是對過去的追憶,或是一些所見所聞,總而言之主題非常廣泛,內容複雜,大部分詩歌都是對當時社會的抨擊。

5樓:江淮一楠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全詩為: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6樓:du大團

出自龔自珍 的《己亥雜詩》。

全詩如下: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7樓:淺墨草萱繪人生

詩句「青山處處埋忠骨」出自清代詩人龔自珍的《已亥雜詩之一》。全詩如下:

已亥雜詩之一。

清•龔自珍。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8樓:茂煊

全詩的內容,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是清代,龔自珍寫的己亥雜詩之一。

9樓:幽竹絲夢

青山處處埋忠骨全詩為: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10樓:清茶沒酒

你好,全詩如下: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11樓:羽樂小將

「青山處處埋忠骨」出自龔自珍 的《己亥雜詩》。

全詩如下: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譯文如下:英勇的戰士戰亡在外,青山綠水**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運回家鄉安葬呢?

12樓:網友

此詩出自西鄉隆盛,原詩為男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這一首詩的全文是什麼

13樓:肖寵卦樂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清·龔自珍《已亥雜詩之一》 另外,***在愛子犧牲後,也曾經用這句話來激勵廣大解放軍戰士。

14樓:黑道人

只聽說過青山有幸埋忠骨。

青山處處埋忠骨的全詩

15樓:網友

《七絕·改西鄉隆盛詩贈父親》

***男兒立志出鄉關。

學不成名誓不還。

何須馬革裹屍還。

16樓:傻子最棒

男兒立志出鄉關。

學不成名誓不還。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青山處處埋忠骨。

何須馬革裹屍還。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清·龔自珍《已亥雜詩之一》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出自哪首詩

17樓:普農冀季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出自清朝著名思想家、文學家龔自珍筆下,見於其晚年所作之《乙亥雜詩》。

18樓:微光傾城之雨

男兒立志鄉相關,學不成名誓不還。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19樓:幻想星空

此詩出自西鄉隆盛,原詩為。

男兒立志出鄉關。

學不成名誓不還。

青山處處埋忠骨。

何須馬革裹屍還。

20樓:p筋

己亥雜詩。

龔自珍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21樓:魚兒麗江

西鄉隆盛。

男兒立志出鄉關。

學不成名誓不還。

青山處處埋忠骨。

何須馬革裹屍還。

青山處處埋忠骨出自哪首詩

22樓:梧桐樹下盡相思

此詩出自西鄉隆盛,原詩為。

男兒立志出鄉關。

學不成名誓不還。

青山處處埋忠骨。

何須馬革裹屍還。

本詩改編自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著名僧人月性的詩——《鏘東遊題壁二首》之其二。以下為原詩:

其一二十七年雲水身,又尋師友向三津。

兒烏反哺應無日,忍別北堂垂白親。

其二男兒立志出鄉關,學若無成不復還。

埋骨何須墳墓地,人間到處有青山。

23樓:網友

青山處處埋忠骨出自***的電報文稿。

毛岸英犧牲後,有人建議將毛岸英遺體運回國,***沒有同意。

青山處處埋忠骨》文章摘錄。

朝鮮金日成首相來電,向主席表示慰問,他說岸英同志是為朝鮮人民的解放事業犧牲的,也是朝鮮人民的兒子,他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鮮。」

***說:岸英是我的兒子,也是朝鮮人民的兒子,就尊重朝鮮人民的意願吧。

第二天早上,秘書來到***的臥室。***已經出去了,放在枕頭上的電文稿寫著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24樓:網友

這個應該是後人撰寫的。網上查了一下,有人說是龔自珍的己亥雜詩。但是在己亥雜詩中並不存在這一句,所以是以訛傳訛的。我覺得青山處處埋忠骨應該是現代人寫的。

25樓:風月老師

這句話出自龔自珍的《己亥雜詩》。

全詩如下: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26樓:網友

提問者是學生可以填寫《己亥雜詩》 龔自珍 清代,這個說法,流傳最廣。

我從幾個帖子和電子版圖書是有不同的,這首詩應該是被引用割頭移植組成的,「骨、還、物、花」讀不出詩韻律,錄入了現在書籍中,所以廣為流傳,我不是研究學問的,略表淺見。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出自《己亥雜詩》其五,全詩是: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27樓:理工愛好者

此句出自清龔自珍《己亥雜詩》。

全詩: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28樓:清茶沒酒

你好,「青山處處埋忠骨」出自清代龔自珍 的《己亥雜詩》。

全詩如下: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29樓:阿凱通訊數碼生活助手

龔自珍的《後漢。馬援傳》東漢名將馬援曾說「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清代龔自珍將前人的意思推進了一層,因而有了《已亥雜詩之一》中的「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的名句。

***借用了了古人的名句,表明了自己的心志。意思說:革命者既然把整個身心都獻給了祖國,至於死後是否要把-屍體運回祖國安葬,那倒無需考慮,即使長眠於異國他鄉,又有何妨?

30樓:俟綺波

清代龔自珍的《已亥雜詩之一》。全文如下「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31樓:好好生活

清 龔自珍《已亥雜詩之一》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落紅。

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32樓:阡陌上花開

很多人可能聽過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這句話,但你們知道這句話它出自**嗎?知道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的意思是什麼嗎?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這句話其實不是出自乙個地方,前者是出自曉年作家的一篇短文,後者是出自徐錫麟的七言絕句《出塞》。

青山處處埋忠骨」,這是作者曉年寫作的一篇短文。

33樓:乙隻偽鱔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出自清·龔自珍《已亥雜詩之一》

詩文如下: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白話文翻譯:英勇陣亡在外,青山連綿,**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運回家鄉安葬呢?花不是無情之物,落在泥土裡成了綠肥,還可以哺育花。

34樓:心的遠方即是家

出自龔自珍的《已亥雜詩》: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後漢書 郭伋傳翻譯,《後漢書 郭伋傳》原文及翻譯。

郭伋開始去下屬處巡視時,到達西河美稷,有數百名兒童,各自騎著竹馬,在道旁依次拜迎。郭伋問 孩子們為什麼遠道而來?兒童們回答說 聽說使君到來,我們很高興,所以來這裡歡迎。郭伋象他們表示感謝。事情辦完後,孩子們又將他送出城,並問 使君什麼時候再回來 郭伋告訴了別駕從事史,算好了日子告訴他們。巡視後返回,...

後漢書王充傳 的解釋

翻譯 王充字仲任,是會稽上虞人,他從魏國元城郡遷徙而來。王充是孤兒,在鄉里以孝順被稱讚。後來到京師求學,跟一個叫彪的扶風師學習。王充喜歡讀書,而且無書不讀,沒有特別的限制。由於家裡窮,沒有書可讀,他常在洛陽的市集上游走,看人家賣的書,看過一次後就能背誦,因此,對各家各派的學說都很熟悉。主要寫了王充非...

《漢書》和《後漢書》的資料,《後漢書》的作者是誰

後漢書 是一部由我國南朝劉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的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記載了從光武帝劉秀起至漢獻帝的195年曆史。後漢書 是 二十四史 之一,也是繼 史記 漢書 之後又一部私人撰寫的重要史籍,與 史記 漢書 三國志 並稱為 前四史 1 漢書 漢書 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主要記載了自漢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