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對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

2025-07-27 23:46:23 字數 2702 閱讀 3143

1樓:網友

以往在學校教育中,判斷乙個學生是否聰明的標準,通常是他的學習成績或智力測驗的結果。然而,人們越來越多地發現,在學校裡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走上社會後取得突出成就的幾率並不是很高;相反,上學期間成績平平的學生,多有幹出一番大事業者。從愛迪生到比爾·蓋茨,從愛因斯坦到達爾文,依傳統眼光來看,他們都不是學校教育的佼佼者。

因此僅僅以學習成績和智力測驗的結果來衡量學生是否「聰明」,無法解釋眾多學校教育的失敗者卻在不同的領域取得非凡成就的現象。面對這樣的困惑,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教授創立的「多元智慧型理論」(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為人們開啟了一片新視野,他提出:「智力不是一種能力而是一組能力」,它所涵蓋的八種智慧型在個體的智慧型結構中佔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是在不同個體身上表現出不同的特點,並且具有自己獨特的表現形式。

這個理論為我們重新認識學生提供了全新的依據,即評價學生應明確學生的長處,我們不應當問:「這個學生聰明嗎?」,而應該問:

這個學生哪方面聰明?」;不應該問:「哪個學生聰明?,而應該問:「這個學生哪些方面聰明?」。

作為教師,不能光看學生身上的缺點,而應更多觀察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在實際操作中,教師應該針對每種智慧型採取不同的評價方法,以儘可能全方位地發現學生在認知方面的長處,同時鼓勵他們運用優勢智慧型轉變劣勢智慧型。在教育教學中,多一把評價的尺子,就多乙個好孩子;多看一眼學生,就多乙份發現;卸下「眼鏡」看學生,將是另一番景象。

發展性評價的意義

2樓:網友

您好!發展性教學評價提出評價主體多元化問題,即在對學生的評價中由過去的教師作為評價的單一主體,轉變為學生、家長及社會人士都可以參與評價。那麼這樣是不是就削弱了教師在學生髮展評價中的作用呢?

顯然不是。它不僅不能忽視教師的作用,而且對教師的作用更加重視,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乙個重要環節,它既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又是教學到達一定階段對教學效果的診斷,它應該是教育者自覺、有計劃、有目的的教學行為,教師是日常教學評價的主要實施者,也是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以及家長、社會力量參與評價的指導者,發展性評價絕不是隨意地讓學生自評或互評,更不是把評價的責任推給家長與社會;其次,發展性評價不同於以往的紙筆測驗為主,它以定量評價為主的方式,綜合以質性評價為主要特徵,採用觀察、訪談、成長記錄、表現性評價等綜合評價手段,這些新的評價技術與方法首先要求教師掌握,並要求能根據學生髮展需要及不同的學習內容,確定不同的評價目標,運用合適的評價方法與工具。

它涉及許多新的操作性的問題,比如,激勵性評語如何表述?成長記錄袋如何設計與使用?實踐性的作業如何佈置?

這一切對於教師都是新的課題;再次,評價是一種價值判斷,如何解釋評價結果?如何對評價結果進行科學使用?一張試卷兩個學生獲得同樣分數,但由於各自情況不同,這個結果的意義與價值或許會迥然不同,如何對此進行判斷?

這都需要教師這個專業人員進行分析與判定,尤其是對於較低年段的學生,教師的態度與意見就更具指導作用。 總之我們不可對發展性評價作片面、教條地理解,評價主體多元化也不是學生的每份作品都要由本人、同伴、家長或教師多個主體同**價,這樣不僅不能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還可能使評價成為大家的負擔。因此,運用何種評價方法?

何時需要哪個評價主體參與?都要考慮評價的目的,採用最有效、最合理的評價方式與手段,是真正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而不是為了「評價」而評價。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3樓:雲長天雨

發展性評價是建立在教師的主體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基礎上的,以促進個體發展為目的的評價。它關注的是教師和學生在發展中的需要,淡化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突出激勵與調控功能,激發教師學生髮展的內在動力,促進其不斷發展。發展性評價在評價內容上體現其綜合性;在評價標準上體現其層次性,即根據被評價者個體的差異和不同的發展需要,制定其適合個體發展需要的個性化標準。

發展性評價在評價方式上體現多樣性,注意評價的操作性。在評價主體方面主張被評價者參與評價,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同時發展性評價關注發展過程,使評價同個體的發展緊密結合,起到激勵和改進的作用。

新的課程評價主要是對學生的評價把發展性評價放在優先地位這句話對嗎?為什麼?

4樓:蒙柏華

對。發展性平價是最具參考性的,所以把它放在優先位置是正確的。

數學研究性學習的評價對建立學生發展性評價有哪些有益的啟示?

5樓:匿名使用者

1)研究性學習評價更重視過程。研究性學習評價學生研究成果的價值取向重點是學生的參與研究過程。諸如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知識整理與綜合、資訊資料的收集、處理和判斷等。

因此,注重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過程,重視的是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積極性等。

2)研究性學習評價更重視理解中的應用。強調的是學生把學到的基礎知識、掌握的基本技能,應用到實際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中去,關注諸如社會的環境保護問題、人與自然的關係問題、精神文明建設中的問題、科學技術發展問題等等。在問題提出和解決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既促進學生對知識價值的反思,又加深對知識內涵理解和掌握,形成知識的網路和結構。

3)研究性學習評價強調學生在**過程中的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是一種實踐過程。學生在實踐中既發展了觀察、思維、操作和表達等基本能力,更獲得了大量的感性認識。

因此,研究性學習的評價十分,包括使命感、責任感、自信心、進取心、意志、毅力、氣質等精神自我認識和自我教育的發展。

4)研究性學習評價更重視全員參與。研究性學習的價值取向強調每個學生都有充分學習的潛能,為他們進行不同層次的研究性學習提供了可能性,也為個別化的評價方式創造了條件。

為什麼要對感測器進行標定和校準為什麼要對感測器進行標定?如何標定?

1 感測器的標定,主要的是看訊號是否足夠使用,比如要20kg的,訊號得1.0以上,標定到20kg只有0.05mv,肯定不能用。所以感測器標定的意思是看感測器是否合格。第二,感測器的校準。感測器製作出來後訊號基本上固定不能更改了,但是因為操作和製造的時候存在合理誤差,一批出來的感測器訊號就不一定都一樣...

為什麼要對奈米顆粒材料表面進行改性 有哪些改性方法

化學方法,物理方法及為微波,超聲波等輔助方法。鋼鐵是一種低成本結構材料,其重要性與普適功能無可替代。但是,鋼鐵材料的腐蝕問題是這類結構材料的致命弱點 在水與氧的環境中,腐蝕以難以抑制的速度發生,最終導致材料很快失效。尤其在海洋環境中,氯離子及海水生物對鐵的腐蝕性更加迅速。高溫 高鹽 生物質及水流共同...

為什麼要給孩子進行思維訓練,為什麼要對孩子進行思維訓練

沒有被固定的數學解題模式禁錮,按照自己的想法,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開闢新的解題思路,是數學思維的活學活用了。擁有數學思維的孩子,推理分析 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等綜合學習能力很強,各方面都如魚得水。可以說,數學思維終身受益。給孩子進行思維好處多多,今天西瓜創客就簡略的說說程式設計思維吧 希望對您有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