併購子公司付現,合併層面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負債,是應稅合併嗎

2025-07-12 17:35:08 字數 5079 閱讀 9404

1樓:網友

併購子公司付現合併層面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負債通常不被視為應稅合併。遞延所得稅負敬碼哪債是指在會計和稅法上對某一事項的處理差異導致的未來稅款負債。應稅合併通常指的是企業併購中,被購買公司的資產和負債以公允價值計量後,超過其稅法承認的賬面價值部分,產生的未來應納稅款。

1. 答案解讀:遞延所得稅負債主要源自於會計準則和稅法規定的差異。

在併購過程中,會計準則通常要求以公允價值計量被購買公司的資產和負債,而稅法則通常按照歷史成本進行承認。因此,會計準則下的公允價值和稅法承認的賬面價值之間的差異,可能會導致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產生。

2. 深入分析:應稅合併通常指的是併購過程中,被購買公司的資產和負債以公允價值計量後,超過其稅法承認的賬面價值部分,需要在未來支付的稅款。

這部分稅款,將在未來的稅期中逐漸確認為所得稅費用。

3. 拓展內容:無論是遞延所得稅負債還是應稅合併,都是企業併購過程中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它們都可能對併購後的企業財務狀況產生重大影響。因此,進行併購決策時,模搏企業應充分考慮這些因素,以確保併購活動的成亮碼功。

2樓:dl_多樂

根據一般的會計準則,當乙個公司通過現金支付來收購子公司,並且在合併層面產生了遞延所得稅負債時,這被認為是應稅合併。

在這種情況下,遞延所得稅負債是由於合併後產生的差異,比如合併後的淨資產和稅務資產的差異。遞延所得稅負債是指未來需要支付的所得稅,因為在合併後,稅務資產的賬面價值可能銷櫻尺會超過其稅務價值,導致未來應納稅所得額增加。

根據頌銀會計準則,公司需要在合併後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並在財務報表中披露。遞延所得稅負債會影響公司的淨利潤、虧高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等財務指標。

需要注意的是,具體的會計處理和報告要求可能會因所在國家或地區的會計準則而有所不同。因此,在處理併購交易和相關遞延所得稅負債時,建議諮詢專業的會計師或稅務顧問,以確保遵守適用的會計準則和法規。

如何理解:合併財務報表中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3樓:股城網客服

1、因為伴隨子公司生產經營的不斷發展,股權備查簿中公允價值。

與原賬面價值。

存在差異的資產或負債專案,因持續計算而形成的公允價值和賬面價值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進而導致暫時性差異也會不斷發生改變。

在計算確定遞延所得稅資產。

或遞延所得稅負債本期應予轉回的數額後,就可以編制此類調整分錄,通常所涉及的調整專案包括 「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所得稅費用。

2、因為這筆分錄是針對2012年的,現在是編制2013年度合併報表,可以這麼理解2012年的費用類已經全部結轉、本年利潤。

也結轉未分配利潤。

所以要對2012年報表的調整隻能通過「年初未分配利潤」進行調整。

因為2012年還沒賣出(在財務報表上一直存在,就必須要抵消),所以在對存貨的原價進行了抵消就會產生了遞延所得稅資產。還有乙個抵消分錄與正式會計分錄。

是不一樣的,抵消拍虛分錄不在正式報表中體現,僅僅是為了編制合併報表。

合併中取得資產負債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負債不增加利潤表中所得稅費用

4樓:

摘要。如果在非同一控制下的應稅改組合並中,合併方按企業合併會計準則的規定,以公允價值計量各項取得可辨認資產、負債的入賬價值,由於其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均按合併日的公允價值確定,兩者不存在差異,當然也就不存在所得稅影響問題。對企業合併初始確認的商譽,其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在持續經營假設下,商譽的計稅基礎一般為0)的差異,按所得稅會計準則的規定,不確認相關的所得稅影響,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確認該部分暫時性差異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則意味著合併方(購買方)在合併中獲得的可辨認淨資產的價值量下降,會增加商譽的價值,商譽賬面價值的增加又會進一步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使得遞延所得稅負債和商譽價值量的變化不斷迴圈;二是商譽本身是企業合併成本在取得的被合併方(被購買方)可辨認資產、負債之間進行分配後的剩餘價值,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進一步增加其賬面價值會影響到會計資訊的可靠性。

親,你好,這邊已經看到你的問題,正在為你整理答案,請稍等一下。

親,麻煩你詳細描述你的這個問題,這邊才能為你準確的解答,謝謝!

為啥不增加。

如果在非同一控制下的應稅改組合並中,合併方按企業合併會計準則的規定,以公允價值計量各項取得可辨認資產、負債的入賬價值,由於其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均按合併日的公允價值確定,兩者不存在差異,當然也就不存在所得稅影響問題。對企業合併初始確認的商譽,其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在持續經營假設下,商譽的計稅基礎一般為0)的差異,按所得稅會計準則的規定,不確認相關的所得稅影響,主要原因如下:一是確認該部分暫時性差異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則意味著槐信知合併方(購買方)在合併中獲得的可辨認淨資產的價值量下降,會增加商譽的價值,商譽賬面價值的增加又會進一步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使得遞延所得稅負債和商譽坦梁價值量的變化不斷迴圈;二是商譽本身是企業合併成本在取得的被合併方(被購買方鉛消)可辨認資產、負債之間進行分配後的剩餘價值,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進一步增加其賬面價值會影響到會計資訊的可靠性。

合併的時候,什麼情況下要考慮遞延所得稅

5樓:乾萊資訊諮詢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

第十一條 除下列交易中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負債以外,企業應當確認所有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負債:

一)商譽的初始確認。

二)同時具有下列特徵的交易中產生的資產或負債的初始確認:

1、該項交易不是企業合併;

2、交易發生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或可抵扣虧損)。

與子公司、聯營企業及合營企業的投資相關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負債,應當按照本準則第叢碧十二條的規定確認。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中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負債,其確認結果不影響購買日的所得稅費用如何理解?

6樓: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中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負債,其確認結果不影響購買日的所得稅費用如何理解?

親,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二)企業合併產生的遞延所得稅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中因資產、負債的入賬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不芹笑握同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其確認結果直接影響購買日確認的商譽或計入利潤表的損益金額,不影響購買日的所得稅費用。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貸:商譽/營業外收入或借:

商譽/營業外收入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三)對商譽的特殊考慮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中,企業合併成本嫌慶大於合併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確認為商譽。(1)按照稅法規定作為免稅合併的情況下,稅法不認可商譽的價值,即從稅法角度,商譽的計稅基礎為0,兩者之間的差額形成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對於該暫時性差異,會計準則規定公升簡不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負債。

2)按照所得稅法規的規定該商譽在初始確認時計稅基礎等於賬面價值的,該商譽在後續計量過程中因會計準則規定不同產生暫時性差異的,應當確認相關的所得稅影響。

合併報表內部抵消及遞延所得稅資產

7樓:網友

借:營業收入 1600

貸:營業成本 1600

借:營業成本 360((1600-1000)×60%)貸:存貨 360

此時剩餘存貨計稅基礎為1600×60%=960萬元,在乙公司個別報表賬面價值960萬元,在合併報表層面賬面價值600萬元。

此後乙公司個別報表計提減值準備460萬元,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115萬元。

在合併報表層面,計提減值後的存貨賬面應當為500萬元,計稅基礎960,可抵扣暫時性差異460,遞延所得稅資產115,不需要對乙公司個別報表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金額調整。

8樓:網友

為什麼不考慮抵消分錄,我覺得考慮了抵消分錄,遞延所得稅為0啦!

如何理解:合併財務報表中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9樓:思維混亂

1、為什麼貸方不是「應交稅費」,是因為這筆分錄是針對2012年的,你現在是編制2013年度合併報表,可以這麼理解2012年的費用類已經全部結轉、本年利潤也結轉未分配利潤,所以要對2012年報表的調整隻能通過「年初未分配利潤」進行調整。

2、還有2013年還需做一步?

因為2012年還沒賣出(在財務報表上一直存在,就必須要抵消),你對存貨的原價進行了抵消就產生了遞延所得稅資產。

3.還有乙個你好像有點混淆,抵消分錄與正式會計分錄是不一樣的,抵消分錄不在正式報表中體現,僅僅是為了編制合併報表。

不知道明白了沒有》

10樓:低調o小

1、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100貸:所得稅費用 100,這個分錄是合併會計報表調整甲公司銷售利潤產生的所得稅(2000-1600)*25%=100。

因為是商品並沒有實現真正的銷售,只是在內部轉移,甲公司的銷售收入、成本、壞賬準備和所得稅費用都要抵消;

2、例題1描述的沒錯,是遞延所得稅負債,評估增值1000萬元,這是資產,同時產生了相應的納所得稅義務,只是資產並沒有離開企業,當該資產處置時才納稅,由此產生的納稅義務,記錄在遞延所得稅負債,將來要支付的。這評估增值的淨資產為1000-250=750萬元。

11樓:左半邊月光

因為第二年的遞延所得稅,新增可抵扣差異是440,440是這麼來的(240+900)-(150+550),所以遞延就是440的25%即110,上年你的遞延已經有75了,今年就在補35就行。所以借遞延35,貸所得稅費用35。至於為什麼有一筆分錄是借遞延所得稅75,貸年初未分配75,這是因為合併報表每年都要新做一遍,所以重新來一波上年的,但是不能貸所得稅費用呀,如果上年的也是所得稅費用,今年的也是用所得稅費用這個科目,那不是會混在一起嗎,所以用年初未分配利潤來區別呀,這也體現會計的謹慎性。

12樓:網友

1、遞延所得稅資產 ,就是遞延到以後繳納的稅款,遞延所得稅是時間性差異對所得稅的影響,在納稅影響會計法下才會產生遞延稅款。 是根據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及適用稅率計算、影響(減少)未來期間應交所得稅的金額。

2、 遞延稅款科目的借貸方分別核算的內容是:借方核算(資產類):轉回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稅率,發生的可抵減時間性差異*稅率,債務法下遞延稅款餘額是借方時稅率增加,遞延稅款餘額是貸方時稅率減少。

貸方核算(負債類):發生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稅率,轉回的可抵減時間性差異*稅率。債務法下遞延稅款餘額是貸方時稅率增加,遞延稅款餘額是借方時稅率減少。

公司的子公司怎麼註冊,子公司怎麼註冊

法律分析 子公司並不同於分公司,具備獨立法人資格,擁有自己所有的財產,自己的公司名稱 章程和董事會。子公司註冊流程具體是 查詢名稱 到銀行驗資 工商受理出執照 辦理 辦理國地稅 去銀行開基本賬戶。子公司註冊需要的材料包括子公司註冊地的房產神禪證影印件 母公司營業執照原件 房屋租賃協議 母公司公章 一...

子公司註冊條件是什麼,子公司註冊的條件

有符合法定資格和人數的股東 有一定的資金 有公司名稱 章程 住所 組織機構等。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規定,公司以其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為住所,設立公司必須依法制定公司章帆者旦程,公司章程對公司 股東 董事 監事 高階嫌腔管理人員具有約束力。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十條 公司以其主要辦事...

子公司與分公司的納稅區別,子公司與分公司納稅方面的區別?

子公司必須獨立核算,獨立申報納稅。分公司不是獨立法人,可以不獨立核算,所得稅可以在總公司合併彙算清繳。1 企業所得稅的規定子公司應當單獨計算應納稅額,在註冊地繳納稅款,並適用按月 或季 預繳 年底彙算清繳的規定。設立為分公司後,在企業所得稅的徵管上執行跨地區彙總繳納企業所得稅的規定。相關的企業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