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江漢思歸客, 乾坤灶橋一腐儒。
片雲天共隱芹猛遠, 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 秋風病欲蘇。
古來存老馬, 不必取長首高途。
鑑賞杜甫的《江漢》
2樓:匿名使用者
懷才見棄,報國思用。
杜甫《江漢》賞析。
陝西)王周平。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這首詩是杜甫漂泊湖北江陵、公安時所寫,當時,五十六歲的杜甫北歸無望,生計日蹙。
首聯寫詩人客滯江漢的窘境。「思歸客」 三字飽含了無限的辛酸,詩人思歸而不能歸,成為天涯淪落人。 次句寫得巧妙,在「一腐儒」前冠以「乾坤」二字,自謙中有自負,試問,乾坤之內,像杜甫這樣心憂社稷的「腐儒」能有幾人?
頷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詩人由遠浮天邊的片雲,孤懸明月的永夜,聯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彷彿自己就與雲、月共遠同孤。此聯表面上寫片雲孤月,實則寫詩人自己:
雖然遠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卻象孤月一樣的皎潔。
頸聯生動形象地表現詩人積極用世的精神。「落日」比喻「暮年」,「秋風」是寫實。年老的詩人飄流江漢,面對颯颯秋風,不僅沒有悲秋之感,反而覺得病快要好了,詩人身處逆境而壯心不已的拳拳之心已表露無遺。
尾聯用典,再一次表現了詩人老當益壯的情懷。《韓非子》中有「老馬識途」的故事:齊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接受管仲建議,放老馬而隨之,果然「得道」。
詩人以「老馬」自比,寫自己雖是乙個「腐儒」,但心猶壯,病欲蘇,像老馬一樣,還是有用的。詩人顯然有怨憤之意:莫非我真是乙個毫無可取的腐儒,連一匹老馬都不如麼?
這當然是言外之意,是從詩句中自然流露出來的。
此詩用凝鍊的筆觸,抒發了詩人孤忠仍存,壯心猶在的慷慨情懷,集中地表現了一種到老不衰、頑強不息的精神。
這首詩,既表現了「詩中有畫」的特點,也表現了「詩中有道」的意趣。在詩裡,他以他沉湎於佛學的恬靜心境,描繪出山林古寺的幽靜迷人,從而造成一種清高幽僻的意境,讓人獲得一種從繁雜入寧靜的美的享受,讓人的心靈平靜下來,調整心態,享受生命。
全詩採用由遠及近,由景入情的寫法,從「入雲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積寺,最後吐露「安禪製毒龍」的情思。這中間過度渾然天成,不露一絲刻意的痕跡。從這個角度講,本詩不愧是王維山水詩的典範作品。
江漢論壇的雜誌內容
3樓:亂毛大神
內容側重於政治、經濟、哲學、史學、法學等領域,重視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的研究,**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出現的新問題,發表具有開拓創新見解的科學研究成果。
《詩經》的主要內容
4樓:南笙i挽風
3全部詩經大概內容是什麼?
概括《圖說戰國七雄》主要內容
5樓:du知道君
齊在山東 都城今淄博 楚的都宛在今河南南陽 秦在陝西都城今咸陽附近 燕都城薊 今北京市區內西南部 趙都城在今山西太原東南,後遷至今河北邯鄲 魏都城在今山西夏縣西北,後遷至今河南開封 韓都城在今河南禹縣,後遷至今河南新鄭 齊國,首都營丘(後稱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是今山東北部 趙國,首都河北邯鄲,領土大致為今山西北部和中部,河北西部和南部。 秦國,幾經遷都,都城分別是西垂、秦邑(甘肅天水市故秦城)、汧邑(陝西隴縣南)、汧渭之會(陝西眉縣東北)、平陽(陝西眉縣西)、雍城(陝西鳳翔縣治)、涇陽、櫟陽(陝西臨潼縣北)、咸陽(陝西咸陽市東),最初的領地在今天陝西省西部,在當時屬於中國的邊緣部分,是戰國七雄中唯一乙個地處餚山之西的國家。 楚國,疆域最初主要在今湖北西部山區和江漢平原一帶,後逐漸向西溯江而上擴充套件到今四川東端,向北溯漢水而上擴擾乎讓展到今河南西南的南陽盆地和丹江流域,向南擴充套件到今湖南北部的洞庭湖平原,向東沿淮水和江水擴充套件到今河南東南、安徽北部、江西北部和山東南部、江蘇、浙江一帶。
緩局 南韓,在燕國之西,即今山西河津縣東北。建都於陽翟(今河南禹縣),後滅鄭國,遷都新鄭(今河南省鄭州) 魏國,前期都安邑(今山西夏縣),後遷大梁(今河南開封頃凳)。它的領土約包括現時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陝西、河北的部分地區。
燕國,周武王滅商以後,封宗室召公於燕,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周武王之滅紂,封召公於北燕)。燕國的都城在「薊」(位於今北京房山區琉璃河)。
簡述赤壁之戰的故事內容
6樓:你好嘛
戰爭伊始,曹操的軍隊首先從江陵順流東下,在赤壁與孫劉聯軍相遇。初次交戰,曹軍失利,只好退到長江北岸,周瑜率領的聯軍則駐守南岸。
這時已是寒冬,北風勁吹,曹操的部隊發生了疫病,軍士們原本就不善水戰,生病之後更難適應江面顛簸,哀聲遍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曹操不知是自己想的,還是聽取了別人的建議,下令將所有的大小艦船都連鎖在一起,企圖打造成乙個江上航空母艦。
周瑜部將黃蓋見有機可乘,便獻計主張火攻。周瑜然其計,於是黃蓋假稱向曹操投降,率領10艘艦船,趁著強勁的東南風,駛向曹營。在距離曹營不到二里的時候,黃蓋等人突然將船上的柴草點燃,衝入曹操艦陣。
一時間,曹操大營火光沖天,曹操戰艦因連線在一起,來不及四散逃走,就在這熊熊大火中化為灰燼。接著,周瑜趁機引兵攻入曹營,曹軍有的被燒死,有的被淹死,有的被殺死,全線崩潰。
7樓:那個閃電
西元208年,曹操帶著20萬大軍向南進軍,劉備回到湖北武昌,但軍差區區兩萬多人,在的計謀下,他打算與孫權一同聯手抵抗曹操。但明眼人就可看出來,雙方人數的懸殊,但是曹操麾下有七八萬是剛剛投降的荊州士兵,是作為主力的作戰水軍,但是其真心需要待查。而北方士兵恰恰最大的弱項就是水戰,那麼就得從這個弱點下手。
當晚,曹操下令將戰船用鐵鎖鎖在一起,方便北方士兵作戰,而諸葛亮和計劃用火攻,那天晚上真的是天時地利人和,颳起了東南風,周瑜安排旗下士兵假裝投降曹操,帶十艘滿載灌油的柴草船向曹操駛去。當接近時,一起點火,熊熊火焰燃燒,打了曹操乙個措手不及。又因為船鎖在一起,情急之下又不能散開,只能任由烈火燃燒,燒盡士氣。
就這樣,雙方懸殊的差距卻就這樣成功。
8樓:戒為良藥
東漢建安十三年,孫權、劉備聯軍在長江赤壁一帶,大敗曹操軍隊的一次決戰。
曹操敗袁紹、破烏桓,基本統一北方後,於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揮師南下,欲先滅劉表,再順長江東進,擊敗孫權,以統一天下。九月,曹軍進佔新野,時劉表已死,其子劉琮不戰而降。
依附劉表屯兵樊城的劉備倉促率軍民南撤。曹操收編劉表部眾,號稱八十萬大軍向長江推進。劉備在長被曹軍大敗後,於退軍途中派諸葛亮赴柴桑會見孫權,說服孫權結盟抗曹。
孫權命周瑜為主將,程普為副,率三萬精銳水軍,聯合屯駐樊口的劉備軍,共約五萬人溯長江西進,迎擊曹軍。十一月,孫劉聯軍與曹軍對峙於赤壁。曹操將戰船首尾相連,結為一體,以利演練水軍,伺機攻戰。
周瑜採納部將黃蓋所獻火攻計,並令其致書曹操詐降,曹操中計。
黃蓋擇時率蒙衝鬥艦乘風駛入曹軍水寨縱火。曹軍船陣被燒,火勢延及岸上營寨,孫劉聯軍乘勢出擊,曹軍死傷過半,遂率部北退,留徵南將軍曹仁固守江陵。聯軍乘勝擴張戰果,孫劉兩軍分佔荊州要地。
赤壁決戰,曹操在有利形勢下,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進逼關頭,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終以弱勝強。此戰為日後魏、蜀、吳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9樓:藍色大劍
西元208年,曹操趁劉表病故,擊敗劉備,奪得荊州,在長江與孫劉聯盟在赤壁大戰,最終曹操敗北。
按照**,曹操軍被火燒連環戰船,慘敗而歸。
而歷史說法不一,甚至有說法,因為暈船,曹操直接撤了……個人也認為這場戰鬥沒有真正開戰,因為沒有將領死於赤壁之戰的記錄。即使是**中,83萬大軍,最終只剩27人,而死去的人沒有1個有姓名的記載……
10樓:焉桖楓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就是描寫的赤壁之戰。
11樓:取名好南
自己看書,其實很簡單,就是曹操打周瑜。
12樓:網友
講的是劉備和孫權共同抵抗曹操的故事。
《詩經》的主要內容
13樓:南笙i挽風
詩經大概內容是什麼?
天窗主要內容天窗的主要內容?
寫的關於童年生活的一篇小文章。作者抓住了孩子好動 愛玩的特點,利用豐富的想象,把天窗下的孩子描寫得活靈活現。全文結構清楚,充滿童真童趣,可以說,小小的天窗是那麼神奇,它不僅給鄉下的房子帶來了光明,還放飛了鄉下孩子的心靈。天窗主要內容寫出了孩子們孩子們想回歸大自然的情景。只有那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
礁石的主要內容,礁石的主要內容
礁石的主要內容是描繪的礁石的形象,正像一個久經鬥爭考驗的人,無論東西南北風,無論多少的傷害打擊,都不能讓它移動一步,都不會讓它失生活的信念和信心。經受刀砍浪打的礁石,依舊微笑地面對海洋 歷經磨難的鬥士依舊勇敢堅強地活著。詩人通過此詩表達了對這種堅韌頑強的生命存在的由衷讚美。這種存在,既可以是一個人,...
魯迅《孔乙己》主要內容,孔乙己的主要內容
魯迅的 孔乙己。塑造了孔乙己這一個迂腐的舊知識分子的一個形象。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穿著長衫站著喝酒。數著花生豆說 多乎哉,不多也。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唯一的人。既愚腐,又善良,好吃懶做,賣弄學問。孔乙己只是一個讀書人,深受社會 的讀書人而已!不是壞人也不是好人 孔乙己是一個被封建社會科舉制度毒害的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