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楊公濟梅花十絕 何解?

2025-07-08 08:55:12 字數 4616 閱讀 3212

1樓:匿名使用者

蘇軾的梅花詩不僅在歷代詠梅詩中有重要的地位,在蘇軾的詩歌創作中,也體現了其藝術成就,概括來說,其詠梅詩有這幾個顯著的特徵。

縱觀蘇軾的梅花詩,其創作時間上主要集中「烏臺詩案」以後,以 「烏臺詩案」為界,將其劃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一時期,蘇軾僅有一首和梅詩,即《次韻李公擇梅花》,除此以外,只有少數詩篇中提到梅花。其詠梅詩創作主要集中在「烏臺詩案」以後,共創作了41首詠梅和梅詩。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我們都知道,「烏臺詩案」是蘇軾人生的乙個重要的轉折點,使蘇軾的人生觀念、藝術創作、審美情趣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從這一時期,蘇軾開始高度的關注梅花。這裡有幾個原因,一、遭遇挫折的蘇軾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仕途的坎坷,人情的冷暖,讓他開始走向追求內心世界的超脫,「蘇東坡由現在起,由情勢所迫,要一變而為農夫,由氣質和自然的愛好所促使,要變成乙個隱士。

他彷彿也成一株遺落幽谷的梅花了,此時告別煩囂的官場的蘇軾,變的孤獨寂寞,和梅花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蘇軾「一肚皮不合時宜」,梅則「自恐冰容不入時」;蘇軾「心如玉焚而不灰」(蘇轍《東坡先生墓誌銘》),不肯「俯身從眾,卑論趨時」(《登州謝上表》),梅則是數橘「尚餘孤瘦雪霜枝。寒心未肯隨春態」(蘇軾《紅梅三首》)。1080年蘇軾貶赴黃州,多情的梅花跟隨「清溪三百曲」,「不辭相送到核信黃州」 (蘇軾《紅梅二首》);1094年詩人貶惠州,「豈知流落復相見」,又與「曾斷魂改畢輪」的梅花邂逅相遇。

正是這些相似。才讓蘇軾看到梅花,產生了惺惺相惜的情懷。對梅花開始了關注。

二、蘇軾從「烏臺詩案」後,活動的地方主要在南方,這也是梅花的主要生長地。特別是蘇軾幾次流放,輾轉在路途中,有時是荒涼的村郊野外,旅途的困頓,人生的失意,此時如看到高潔脫俗的梅花開在路邊,作為富有詩情才氣的蘇軾,能不歌吟之? 「梅花開盡白花開,過盡行人君不來。

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細雨熟黃梅。」這首《贈嶺上梅》就是蘇軾在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正月初四,從海南遇赦北歸,經過梅嶺時所作,其中「過盡行人君不來」一句,梅花儼然成了蘇軾的朋友了,他的無盡的感慨傾訴其。

2樓:匿名使用者

寫的不對,別在那抄襲行不。

3樓:匿名使用者

這麼多。。好難解。。。你去看看吧。。

再和楊公濟梅花十絕

4樓:天然槑

原文:再和楊公濟梅花十絕。

一枝風物便清和,看盡千林未覺多。

結習已空從著袂,不須天女問云何。

注音:yī zhī fēng wù biàn qīng hé ,kàn jìn qiān lín wèi jià察橡o duō 。

jié xí yǐ kōng cóng zhe mèi ,bú xū tiān nǚ wèn yún hé 。

翻譯:無。賞析:無。

個人資料: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自號道敗枯旁人,世稱蘇仙。宋代重要的文學家,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

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間進士。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 又敗凱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再和楊公濟梅花十絕原文|翻譯|賞析_原文作者簡介

5樓:得書文化

春入西湖到處花,裙腰芳草抱山斜。

盈盈解佩臨煙浦,脈脈當壚傍酒家。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漢族好租,眉州人。北宋詩人、詞人,宋代文學家,是豪放派詞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猛圓白暢達,其詩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現存詩3900餘首。代表作品有《水調歌頭·中秋》、《赤壁賦》、《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記承天寺夜遊》等。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念奴嬌·赤壁懷古。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

題西林壁。江城子·密友知兆州出獵。

《梅花·次韻楊公濟奉議梅花十首·其十》詠梅花詩賞析

6樓:承吉凌

梅花·次韻楊公濟奉議梅花十首·其十》詠梅花詩鑑賞。

縞裙素帨玉川家,肝膽清新冷不邪。

穠李爭春猶辦此,更教踏雪看梅花。

這是組詩的最後一首,以美人的形象比喻梅花之美,以桃李爭春之時,猶能先踏雪看梅花,總括愛梅之深情。

這首詩更是化用韓愈《李花》詩意,作到奪胎換骨,轉寫梅花,情思深婉。

詩的開端兩句,以極為簡潔的筆法,以美人的銀裝素裹擬比梅花的形象。縞與練均指白色的絹子,裙與帨借代為美人的服裝。玉川家,即唐詩人盧同家,盧同字玉川。

用盧仝之家代指梅花生在詩人之家,倍受詩人之憐愛。這是化用韓愈《李花》詩意而濃縮的詩句。接著由外貌刻畫而轉入對梅花內質美的頌揚。

梅花有如美人,內心裡是純潔,冷然而無邪。韓愈《李花》詩是:「夜領張徹投盧仝,乘雲共至玉皇家。

長姬香御四羅列,縞裙素帨無等差。靜潔明妝有所奉,顧我未肯置齒牙。清寒瑩骨肝膽醒,一生思慮無由邪。

讀了韓愈此詩後,就知蘇軾前兩句詩的所本了。不過蘇軾不寫李花,而寫梅花,習古而出新。詩句濃縮得自然凝鍊,言淺意深。

十四個字寫盡了梅花的形神美質,真可算作神來之筆。

詩的後兩句是形象性的議論,在穠豔桃李花而爭春之時,尚且細察到梅花美而無邪,就會更使令你腳踏白雪去看梅花的初放。言外之意,在梅花與桃李花比較中,更感到梅花形神俱美,尤其是它的「肝膽清新冷不邪」的內在質地美,不與桃李爭春,無桃李的浮豔媚態,令人崇敬。

全詩塑造了天然素淡美的梅花形象與純潔無邪的內在美。擬人化與襯托手法,簡潔生動形象的語言是此詩的重要特點。蘇軾借梅花形神的描寫,表現自己對自然美的追求,對樸素純潔無邪的人性追求。

蘇軾這種審美心理與思想是多年來朝廷黨爭,不辯真、善、美清肆哪,相互排擠、傾殺,媚主求榮的折光,並受大雹讓自然美的感召答碼,不直接抨擊黑暗現實,而是追求人性的美好一面,遇梅而合,借梅發端,寓教於物,既陶冶自己的性靈,又抒寫心志,表現自己的審美見解。於梅花的形神塑造中,亦可見蘇軾人格的投影。

《梅花·次韻楊公濟奉議梅花十首·其六》詠梅花詩賞析

7樓:夢之緣文化

梅花·次韻楊公濟奉議梅花十首·其六》詠梅花詩鑑賞。

君知早落坐先開,莫著新詩句句催。

嶺北霜枝最多思,忍寒留待使君來。

這首詩寫改彎嶺南嶺北梅樹的不同時開放,並賦與梅以人的情性,富有情趣。

君知早落坐先開」,詩人開端一句就把梅花作為友人對待,賦與梅花以人的品格與情性,由呼告的「君」字可見。梅花本無感知能力,可作者卻說它有認知的能力。由於知道花早落,因而先開。

梅花逢臘開放,花期為三個月左右,先開於百花,先落於百花,這本是植物生長的自然規律。而蘇軾卻說它早慧睿知,有意為之,不與核行悶百花爭豔。既符合梅花的自然本性,又賦與了它美好的德性,只作報春,開花結果,而不爭名於朝,爭利於市。

莫著新詩句句催」,自言自己不必寫詩催開。

嶺北霜枝最多思,忍寒留待使君來。」嶺南梅花朝陽先開,嶺北梅花背陰,氣候寒冷,霜寒未解之梅枝,故而晚開。這本是自然規律,蘇軾說嶺北霜枝最多情,多情於使君(地方州府長官、太守、知州),忍受寒冷,留待使君來,再鮮花怒放。

說對我蘇軾這位杭州使君帶搜尤鍾情。

這首詠梅詩,採用擬人的手法,寫梅花多情,含蓄而饒有情味。

《梅花·次韻楊公濟奉議梅花十首·其七》詠梅花詩賞析

8樓:承吉凌

梅花·次韻楊公濟奉議梅花十首·其七》詠梅花詩鑑賞。

冰盤未薦含酸子,雪嶺先看耐凍枝。

應笑春風木芍藥,豐肌弱骨要人醫。

這首詠梅詩在梅與牡丹的對比中刻畫梅花的特性,從而頌揚梅花的堅強不屈的骨氣。故詩分兩層描寫,先議梅,後論牡丹,比較出不同流俗而合於常理的獨到見解,說出別人心裡想說而未說出的道理。

冰盤未薦含酸子,雪嶺先看耐凍枝。」梅花落後果實成熟,人稱梅子,性酸,可調味去暑。生梅純青,酸甚;熟則黃,微甘酸;均為食用佳品,應時待客之用。

所以蘇軾告訴讀者,當冰清似的玉色盤子尚未盛上成熟的梅子時,先要到雪封的嶺上去看耐凍的梅枝。言外之意當你想吃熟梅子時,先要了解梅樹是怎樣開花結果的,不僅品嚐梅實的酸性,而更應瞭解梅樹經寒耐凍的特性,冰清玉潔,堅強不屈的特性和骨氣。這是一組議論句子,瞎帆前句與後句是因果關係。

前句為果,後句為因,突出地強調梅果的成因,亦即梅樹的特性與骨氣。梅花這種精神是何等的可貴啊?蘇軾從不低頭於權貴,有骨氣,他筆下的梅花常常映出他的精神來。

應笑春風木芍藥,豐飢弱骨要人醫。」木芍藥即牡丹,牡丹為天香國色,富豔婀娜的花中之王,故人們稱他為富貴花,可是在蘇軾看來牡丹雖有豐肌之美,表象上,富麗堂皇,豔麗多姿,但它缺少的最根本的東西是骨氣。骨較弱難以自立,需要人們來醫治它這種軟骨大者症,這是不可取的。

故蘇軾在第三句開端冠以「應笑」一詞,既此句聯前兩句詩意,作出比較之意。同時又鮮明地表示自己的愛憎。牡丹株高二公尺,枝多而幹粗。

開花單生枝頂,花面徑10—30釐公尺、花朵碩大,開花時欹斜,看似無法挺立。蘇軾藉此說它靠春風撫育,花滾神薯象是豐肌豔麗,可它卻弱骨難持。如無人工扶植,難以獨立。

應該恥笑它弱骨乏神的依賴性,缺少梅花的耐寒而獨立堅強的硬骨。這裡豐肌弱骨,這又是一組議論詩句,是評論牡丹。用應笑一詞,巧妙地把梅與牡丹兩者作了比較,肯定前者,批評後者。

新穎而獨到。借題發揮。

亦物亦人,不著痕跡,令人深思。

楊志和楊令公相隔一百年,二人真的是爺孫關係嗎

在水滸中,將門之後的不止一人,即便在梁山108將中,也有至少四位。這四位分別是天目將彭玘 青面獸楊志 小李廣花榮和雙鞭呼延灼。至於關勝,他勉強也算是一位吧。當然,像花榮 彭玘,他們祖上是誰,書中沒說,不過呼延灼和楊志,書中說過他們是呼延贊和楊令公的後人。但是,呼延灼是呼延贊第幾代後人,水滸中沒說。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