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中國一直有大量的留學生在國外一流學府求學(包括臺灣出生的),併成為優秀的世界科學家。也有很多現在是外國籍,但是認同自己是華人的科學家。歷史上最著名的比如林家翹和徐遐生,他們的理論解釋了星系的旋臂是如何產生並保持穩定的。
林潮,著名行星科學家,他的工作對行星的形成和在太陽系內的遷移給出瞭解釋。毛淑德,他和他的導師提出了微引力透鏡現象的理論模型。這種觀測現在被廣泛用於尋找地外行星和黑洞。
莫厚俊,他的工作對橢圓星系角動量的形成提出了理論解釋,並且在暗暈的等級成團模型貢獻很多。年輕的學者中有很多也作出非常卓越的研究,例如蘇萌通過fermi衛星資料的分析發現了銀河中心存在輻射伽馬射線的巨大氣體泡,被評為當年10大天文新聞。的這樣的列表還有很長。
還有的中國科學家,如範曉輝等人不但做出了世界級的科學貢獻,還加入到國際大型天文巡天,觀測專案,併發揮主導作用。
需要看到,天文學是乙個典型的基礎學科,對生產建設的貢獻不明顯。一般需要以國家為單位持續給予支援。中國現在的天文學正處於大發展時期,這和我國經濟持續增長,財政投入增加密切相關。
如果中國保持現在的投入勢頭,相信在10年以後,中國將成為引領世界天文學的國家之一。<>
2樓:峰佘無敵
第乙個方面是中國作為乙個國家主導的天文學研究對世界的貢獻,包括在中國國內研究機構工作的天文學學家在中國國內做出的貢獻:
這一部分很遺憾並不是很多。原因也很簡單,中國國內的大學教育在九十年代之前一直都沒有走上正軌。天文學教育在2000年前一直比世界有很大差距。
以二十世紀為例,無論是30年代的河外天文學突破,60年代的四大天文發現,黑洞研究的**年代,還是80-90年代的宇宙學大發展,同一時期中國國內的天文學研究幾乎都處於停滯狀態。這中間有一些亮點在國際上有比較重要的影響,比如艾國祥院士等人在太陽磁場等方面的研究,陳建生院士在搜尋高紅移類星體方面的的研究。但總的來說缺少能夠主導某一研究領域的專家。
90年以後,國內開始大量引進留學歸國人才,興建大型裝置。時至今日國內的天文學教育水平已經接近國際水準(當然比世界一流學府還有差距)。眾多研究者已經佔到了相關領域的前沿水平,比如戴子高在伽馬暴理論模型方面的貢獻,景易鵬在宇宙學結構形成,數值模擬方面的工作,袁鋒對黑洞吸積盤模型的研究等等。
中國是天文學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 )記錄。
3樓:考試資料網
答案】:a、b、c、d
本題考查人文歷史。
a 項正確,我國是世界上天文學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尚書·胤徵》記載了夏代的一次日食,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記錄。從春秋開始到清朝同治十一年的兩千多年間,我國古書上共記載了985 次日食。
b 項正確,我國在殷代、周代就已分別頌顫對月食有了記錄,其中《詩經肢櫻備·小雅·十月之交》所記載的周幽王六年(西元前776 年)的月食現象,比埃及最早的月食記錄早55 年,是世界上最早的月食記錄。
c 項正確,從《漢書》到《明史》中國正史有關太陽黑子的記載至少有112 處。現代天文學歷毀家們正是通過這些記載,確定了太陽黑子的出現週期為11 年。
d 項正確,《春秋》記載魯文公十四年(前613 年)「秋七月,有星孛於北斗」,是世界公認的有關哈雷彗星的最早倫錄。李約瑟指出,在西元1500 年以前大約有40 顆彗星出現,而這些普星的近似軌道,幾乎都是根據中國的有關記最推算出來的。
故正確答案為abcd。
誰有古代天文學書籍,求中國古代天文學書籍
中國古代du天文學歷zhi 法著作有 夏小正 三dao統歷內 乾象曆 皇極曆 大衍曆 授時歷 崇禎曆法 時憲曆 天文星佔著作有 石氏星經 五星佔 天宮書 周髀算經 容步天歌 靈臺祕苑 開元佔經 乙巳佔 最早的有戰國時期甘石星經 馬王堆的五星 bai佔,天步真原,開元佔du經看看。zhi非常不錯。古代...
建國以來土地調查時間,新中國成立以來土地所有權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我國第一次全國土地調查於1984年5月開始一直到1997年年底結束。2007年7月1日起開展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截至2009年上半年全部完成。新中國成立以來土地所有權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的土地政策發生了哪幾次變化 我理解這個政策變化為所有制的變化,如果是的話,2次有根本性變化就是 ...
求天文學的經典書籍,求中國古代天文學書籍
時間bai簡史 史蒂芬.霍金 大眾天du文學 法國zhi弗拉馬裡翁 dao著,經典天文普及讀物 天專文愛好者手屬 冊 內容很全面,但有些資料有些過時了 中國大百科全書.天文卷 80年代初的,雖然同樣是有些資料過時了,但絕大部分內容是很不錯的 星座與希臘神話 學習辨認星座的經典讀物 雜誌 天文愛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