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蔬菜是在什麼年代發現的

2025-06-17 22:30:16 字數 3740 閱讀 9743

1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常見的蔬菜如茄子、黃瓜、菠菜、扁豆、刀豆等都是在魏晉至唐宋時期陸續從國外引進來的。茄子,原產於印度和泰國。黃瓜坦悄原產於印度,傳入我國時比茄子晚些,初名叫胡瓜,現在有的地方還保留這種叫法。

菠菜是唐代貞觀年間由尼波羅國(今尼泊爾)傳入的,最初叫波稜菜,後簡稱菠菜。扁豆原產於爪哇,南北朝時傳入我國。刀豆原產於印度,唐代傳入我國。

宋代以來,我國蔬菜的種植和食用就更加廣泛了。除了從國外引進外,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還自行培育出一些極為重要的蔬菜品種,如菱白和白菜等,種植蔬菜的技術也有進步,蘇東坡有詩云:「漸覺東風料峭寒,青篙黃韭試春盤。

可見,當時民間也可以在春天吃到新鮮的蔬菜了。

到元、明、清以來,又陸續有一些品種讓喊渣加入我國菜譜中來。胡蘿蔔原產於北歐,元代由波斯傳入。辣椒和西紅柿的傳入時間還要晚些。

西紅柿雖由歐洲傳入我國,但它的祖居地卻是南美洲的秘魯。西紅柿原名叫狼桃,秘魯土著人剛發現它時,以為它有毒,還不敢吃呢。進入清代滲寬末期,我國現有傳統蔬菜品種基本上都出現了。

中國古代蔬菜是規模化種植嗎

2樓:星月談教育

中國古代蔬菜不是規模化種植。我國古代是小農經濟,是以家庭為單位、生產資料個體所有製為基礎的生產形式。

其經營規模狹小,缺乏積累和儲備的能力,經不起風吹浪打。在遭受嚴重自然災害,封建地主階級的沉重的租賦和徭役、商人和高利貸者的盤剝,以及封建地主的兼併等條件下,又經常出現兩極分化。

除了少數人因生產條件比較優越、家庭生活負擔較輕,或適逢市場有利的情況,可以發財致富外,多數人往往陷於貧困和破產。因之,小農經濟又是很不穩定的。

小農經濟得以發展的原因:1)社會生產力的進步和發展,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漸普及;

2)農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農具、耕畜等生產資料,具有生產積極性;

3)為了求得生存,農民努力提高耕作技術,儘可能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4)歷代統治者採取重農抑商政策,注意減輕農民負擔,扶植小農經濟。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小農經濟。

中國蔬菜的種植面積大約是

3樓:三農小能手

中國蔬菜種植面積超3億畝。

據農資頭條統計,目前我國蔬菜面積為3億多畝,產量高達7億多噸,蔬菜作為我國僅次於糧食的第二大農作物。一年產能可以滿足大約100多億人的吃菜需求,相當於全球人口的兩倍,產能嚴重過剩。

國內概況:

近些年我國設施蔬菜面積、產量一直都在不斷擴大。從2000多萬畝到2016年增長至萬畝,設施蔬菜產量達到2億多噸,平均每年增長200多萬畝。

目前設施蔬菜面積達到5900萬畝,預計2018-2021年平均增長率,2021年預計將達到6200萬畝。

我國設施蔬菜產業主要集中在環渤海地區,約佔全國總面積的60%;其次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和西北地區,佔比分別是%;主要集中分佈在山東、河北、江蘇、寧夏等地區。

伴隨著蔬菜產業結構的調整,區域化佈局基本形成,產業化經營進一步發展,流通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主要以保證新鮮蔬菜的全年**取代淡季蔬菜供不應求的狀況。

縱觀全國市場,山東、河北、遼寧等區域已形成蔬菜產業的集中地,蔬菜產品銷往國內各大蔬菜市場。

近些年,內陸及東北地區也在積極發展設施蔬菜產業,一是集中在大中城市周邊,以滿足城市在蔬菜淡季的自給率;二是集中在全國蔬菜產業規劃的重點縣。

在品類方面,我國設施蔬菜主要有辣椒、番茄、黃瓜、茄子等蔬菜,其中番茄設施栽培面積萬畝,佔番茄總面積的,是我國設施栽培播種面積的首位。

中國蔬菜歷史

4樓:網友

白菜。白菜古名為菘,作為真真正正起源於中國本土的蔬菜,白菜在中國有著非常悠久的種植歷史。新石器時期的西安半坡村遺址就有出土的白菜籽,這說明早在六七千年時,我國人民便開始種植白菜了。

白菜原產地為地中海沿岸和中國,十九世紀傳入日本及歐美地區。長江以南為主要產區,種植面積佔秋、冬、春菜播種面積的40%-60%。20世紀70年代後,中國北方栽培面積也迅速擴大,各地普遍栽培。

其栽培面積和消費量在中國居各類蔬菜之首。

葵菜。葵菜又名冬葵,民間稱冬莧菜或滑菜。屬錦葵科植物。

葵菜也是原產於中國的蔬菜。李時珍說:"葵菜,古人種為常食,今種之者頗鮮"。

葵菜與藿(豆苗嫩葉)、薤、蔥、韭四大蔬菜在春秋戰國時期並稱「五蔬」。在詩經中的《國風·豳風·七月》中有「六月食鬱及薁,七月亨葵及菽」的記載,葵菜在當時算得上十分重要的蔬菜品種,有「百菜之王」的美稱。

有哪些蔬菜是在土地裡生長

5樓:信必鑫服務平臺

馬鈴薯、花生、姜、蒜、土豆、胡羅卜、蘿蔔等。

1、馬鈴薯。學名:solanum tuberosum l,屬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塊莖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於小麥、稻穀和玉公尺。

2、花生。薔薇目、豆科,落花生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根部有豐富的根瘤;莖和分枝均有稜,葉紙質對生;葉柄基部抱莖,卵狀長圓形至倒卵形,先端鈍圓形,兩面被毛,邊緣具睫毛;葉脈邊緣互相聯結成網狀;花長約8公釐;苞片披針形;花冠黃色或金黃色,旗瓣開展,翼瓣與龍骨瓣分離,長圓形或斜卵形,花柱延伸於萼管咽部之外,莢果膨脹,莢厚,6-8月花果期。

3、胡蘿蔔。學名:daucus carota l.

var. sativa hoffm,又稱紅蘿蔔或甘荀,為野胡蘿蔔(學名:daucus carota l.

var. carota)的變種,本變種與原變種區別在於根肉質,長圓錐形,粗肥,呈紅色或黃色。

我國的蔬菜作物,都是哪個朝代引進的?

6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自古是農業大國,中國人口多,發展農業,是最基本的發展途徑。隨著中國一直以來的努力,中國的農業發展,越來越好,如今更是有著引領世界農業的能力。這是我們值得驕傲的,也是中國人立足於世界的籌碼之一。

然而,我們都知道,很多農作物,不是一開始就出產在中國,而是在不斷的發展中,跟其他國家的交流中,慢慢增加的。我們都知道,帶「洋」的作物名稱,是來自於洋人,洋人在中國人的眼裡,是西方人,從西方引進的東西,被命名「洋什麼」,像洋芋(馬鈴薯),洋白菜(圓白菜)等,都是從外國引進中國的作物。接下來,就看看,我們如今常見的作物,是從**引進的,哪個朝代引進的,看完之後,估計不少人會好奇,中國人在引進這些之前,吃什麼?

因為實在是太多了,太常見了。

其實,除了帶「洋」字的,還有帶「胡」字,帶「番」字的作物,都是從外國引進來的。中國古代,第一次大規模的外貿,應該是張騫帶出去和帶回來的一些東西,而且帶回來的東西,各式各樣,在之後,成為了中國的主要生活所需。胡瓜(黃瓜),是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來的,因為隋煬帝忌諱胡人,才改名黃瓜的。

胡麻(芝麻)也是張騫帶回來的,至今有人都稱芝麻油為胡麻油。胡椒、胡桃(核桃)、胡豆(蠶豆)、胡荽(香菜)、胡蒜(大蒜)等等,都是張騫的功勞,讓中國接觸到了這些作物。

以上「胡」字輩的作物,大部分是在唐漢時期,從西域引進的。接下來看的是「番」字輩,番茄大家都熟悉,番薯(紅薯),番瓜(南瓜)、番麥(玉公尺)、番椒(辣椒)等等,這些作物,是古代南宋、元明時期,靠「番舶」引入的,所以命名「番什麼」。最後就是人們熟知的「洋」字輩了,是明清時期,從美洲引進的一些作物,像洋芋、洋白菜、洋蔥等等。

那麼,有人好奇,中國在漢唐之前,引進這些作物之前,都吃些什麼?

是的,這些我們熟悉和常見的作物,都是從國外引進的,那我們古代祖先,都吃什麼呢?如果說引進來的是些蔬菜作物的話,中國本土的作物,就算得上是主食了,像水稻、小麥、穀子等,都是中國本土的作物。由此能夠看出,交流的重要性,你們對以上的分類,有何看法?

算盤是哪個朝代發明的,算盤是什麼年代 誰發明的

漢末引證 關於算盤的來歷,一說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末三分時期,關羽所發明,據說我國當時就有了 算板 古人把10個算珠串成一組,一組組排列好,放入框內,然後迅速撥動算珠進行計算。據公開資料顯示,珠算 一詞最早見於東漢徐嶽所撰的 數術記遺 其中有云 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北周甄鸞為此作注,大意是 把木板刻...

在自家的陽臺上,適合種植哪些蔬菜?怎麼種植

家庭種菜 生菜 生菜是非常好養的蔬菜,長得快,播種一個來月就可以收穫。可以買點生菜種子,均勻地撒在花盆裡,等小苗長出來以後再間苗,放在有散射光的地方養護,不要放在日照過強的地方,以免葉子太老。澆水不要太溼,少量勤澆為好,可以每週施肥一次,生菜長得更快,葉子更加厚實。小白菜 還可以栽種點小白菜,也叫雞...

什麼樣的土壤適合種植蔬菜,什麼土壤適宜種植什麼蔬菜

因為你已經測定過土質,且土質較貧瘠,建議在測定一下水源。我這裡才能夠推薦相應方案 你好,我目前不知你所說的是不是河北省東光縣微鹼性土壤 部分為中重度鹽鹼 水質偏鹼,多含氯化物,且鹽積化程度較高 推薦幾種可種植蔬菜和作物,只做參考具體情況還請諮詢當地植保和農業部門 南瓜 ph6.0 8.0 黃瓜 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