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 0和中國製造的未來有什麼關係?

2025-06-17 07:15:24 字數 3882 閱讀 6890

1樓:廣東高勝互聯科技****

工業是指以物聯網、大資料、雲端計算和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為基礎,通過數位化、網路化和智慧型化的方式,實現製造業的轉型公升級和智慧型化發展。而中國製造業作為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國家之一,工業對於中國製造業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高勝團隊在物聯網領域有豐富的企業輔導經驗。

工業為中國製造業帶來了許多機遇和挑戰。首先,工業可以提高製造業的智慧型化水平和生產效率,推動中國製造業由數量追求向質量和創新驅動的轉變。通過數位化和智慧型化的技術應用,中國製造業可以實現生產過程的優化和靈活化,提高產品質量和個性化定製能力。

其次,工業可以加強**鏈協同和資源優化,提高**鏈的效率和可靠性。通過物聯網技術和大資料分析,中國製造業可以實現**鏈各環節的即時監控和資料共享,從而實現供需匹配和資源的合理配置。

此外,工業還促進了中國製造業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提公升。通過數位化技術和資料分析,中國製造業可以更好地瞭解市場需求和客戶反饋,快速響應市場變化,提供更加個性化和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

然而,工業的推進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如技術投入、人才培養和資料安全等方面的問題。中國製造業需要加大對工業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培養更多的數位化和智慧型化人才,加強資料安全和私隱保護,以實現工業對中國製造業的全面推動和轉型公升級。

工業4.0是哪個國家提出的

2樓:ray的數碼港

工業是德國提出的。所謂工業,是基於工業發展的不同階段作出的劃分。按照目前的共識,工業是蒸汽機時代,工業是電氣化時代,工業是資訊化時代,工業則是利用資訊化技術促進產業變革的時代,也就是智慧型化時代。

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德國,2013年4月的漢諾瓦工業博覽會上正式推出,其核心目的是為了提高德國工業的競爭力,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佔領先機。

工業的由來。

工業是由德國**《德國2020高技術戰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來專案之一。該專案由德國聯邦教育局及研究部和聯邦經濟技術部聯合資助。旨在提公升製造業的智慧型化水平,建立具有適應性、資源效率及基因工程學的智慧工廠,在商業流程及價值流程中整合客戶及商業夥伴。

其技術基礎是網路實體系統及物聯網。

工業4.0中國的機遇和挑戰有哪些

3樓:網友

工業又可以稱之為第四次工業革命,這是相對於前三次工業革命而言的,隨著資訊科技與工業技術的高度融合,其顛覆的不僅僅是人們的生活方式,它還有更大的魔力,資訊科技改變了製造業的生產模式,並在全球持續颳起工業風。隨著製造業轉型公升級、網際網絡化推進,「工業概念有望成為羊年a**場持續受關注的主題,具備估值優勢和轉型潛力的製造業**值得關注。

中國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挑戰:中國製造業「大而不強」

中國製造業傳統製造業比重較大,且多處於工業和工業階段。過去,由於中國具有低成本競爭優勢,這些問題被部分掩蓋,但隨著中國「高成本時代」的悄然到來,傳統製造業的低成本競爭優勢逐漸喪失,出臺工業發展戰略規劃迫在眉睫。

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勞動力供給減少、人工成本上公升和新一代勞動力製造業就業意願的下降,對中國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形成了巨大制約。根據美國某諮詢機構統計,中國沿海地區勞動力單位綜合成本已經與美國本土部分地區接近。

中國作為生產1/3 世界的製造大國如果不積極應對,一方面,規模化生產模式生產出來的產品將受到挑戰;另一方面,產業公升級時將被動接受德國的新標準、新裝置。【詳細】

機遇:製造業轉型公升級引關注。

中國具備拓展工業的優勢。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形成了「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這個龐大完整的工業體系依託眾多工業企業的集聚效應而具備了高度靈活性,為將來實現「工業進行了有效鋪墊。與此同時,我國不僅是重要的產品生產國,還是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這種雙重角色將使國內市場與工業生產產生更為強勁的互動,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並有助抵禦世界經濟波動的衝擊。

目前,隨著網際網絡、物聯網、電子技術的快速發展,工業在我國製造業的拓展已經悄然。據idc去年**,製造業網際網絡化將滲透到企業研發、生產、物流、銷售、售後等價值鏈環節;2015年,製造業網際網絡化趨勢將進一步向產品延伸。

工業4.0時代?

4樓:

「工業三大主題:

智慧型工廠」,重點研究智慧型化生產系統及過程,以及網路化分散式生產設施的實現;

智慧型生產」,主要涉及整個企業的生產物流管理、人機互動以及3d技術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等。該計劃將特別注重吸引中小企業參與,力圖使中小企業成為新一代智慧型化生產技術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時也成為先進工業生產技術的創造者和**者;

智慧型物流」,主要通過網際網絡、物聯網、務聯網,整合物流資源,充分發揮現有物流資源**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則能夠快速獲得服務匹配,得到物流支援。中安鼎的idm,簡稱智慧型數字製造,是北京中安鼎輝科技****自主智財權的產品。該產品之初就是為使用者而設計,目的是不具有計算機技術的使用者,只要懂業務就能夠使用該產品,柔性靈活的實施各行業的mes業務。

5樓:幹樂秋梵

所謂工業主要核心就是要解決資訊化,就是在資訊化時代,中德工業生產本身能夠實現公升級換代。從去年到今年,歐洲層面一直在討論如何將歐盟市場整合為乙個資訊化統一的市場。這次中德之間就這個問題達成共識,表明雙方都意識到在目前這個時代,沿用以前的工業模式,無論是生產還是管理都已經不能適應要求。

所以,中德雙方在工業基礎上更好地創新合作,不僅開啟了中德製造業或者說工業領域新的合作,而且在未來會是中歐統一的更大聯合。

面對工業4.0中國應該怎麼幹

6樓:網友

一是積極應對,接受挑戰。在工業層面上,我國由於具備勞動力優勢,可以說在全球也是最具競爭力的,中國因此成為世界生產基地。而在工業層面,同樣是基於中國相對廉價的研發成本,中國製造業的優勢也在慢慢展現出來,在某些方面亦體現出了自己的獨到之處。

中國目前正在同時經歷著從工業到工業和從工業到工業的躍遷程序。但當發達國家開始向工業推進的時候,我國的上述程序或將面臨挑戰。

面對工業的衝擊與挑戰,我們不應盲目跟從、一擁而上,而應該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做好切合實際的規劃,特別是要做好「兩化深度融合」這一篇大文章,既不能畏縮不前,更不能迷失方向。

二是清醒認識自身不足,迎頭趕上。我國的工業發展與德國及其他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們要清醒地認識這一點。例如我國重大技術裝備所用的儀器儀表基本被國外壟斷,對外依存度達到40%,其中高階產品對外依存度更是達到70%。

機械人和高階自動控制系統的95%、高檔數控機床的90%、高檔數控系統的95%的市場份額被國外產品佔領;行業整體技術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有較大的差距。創新投入不足,儀器儀表行業r&d投入佔銷售收入的比重僅為,國內儀器儀表行業創新人才隊伍佔從業人員的比重僅有5%,與工業發達國家的20%相比有較大差距。

因此我們需要在制約產業化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重點技術方面實現突破,提公升自主發展能力;推動新一代資訊科技的整合應用,實現產品及其製造智慧型化、生產組織方式定製化和服務化;積極宣傳兩化深度融合相關理論、方法、標準和案例,營造推動兩化深度融合的良好氛圍;圍繞中國製造2025、資訊消費、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國家戰略和重大工程的實施,以實現鋼鐵、石化、冶金、汽車等重點行業的智慧型產品和成套智慧型裝備的自主可控為突破點,促進工業轉型公升級。

三是循序漸進,著眼未來。無論德國的工業還是我國的兩化深度融合都是乙個漸進的過程,都不可能出現超越某一階段的躍公升式發展。只有從本國國情出發,立足國內產業,以開放和辯證的方式來參考世界其他國家的做法與理念,才能夠真正推動產業轉型公升級,創造新的產業模式,實現產業鏈的良性互動與可持續發展,從而完成我國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轉變這一歷史任務。

工業4.0的時代特徵?

7樓:

你好, 工業時代具有三個高度化技術特徵,也就是高度自動化、高度資訊化及高度網路化。一般來講,自動化是工業時代的特徵,而資訊化是工業時代的特徵,在工業時代,自動化和資訊化將繼續深入發展,形成高度自動化和高度資訊化,同時工業時代還將由於各種裝置和系統實現了聯網,具有高度網路化的特徵,這是工業時代獨有的技術特徵。

中國製造2019和德國工業40的不同點有共需

工業4.0要包括三個部分 1 智慧市場。也就是下一代 你不但能買各種產品,還能定製各種產品。2 智慧製造。節約地 像流水線一樣低成本的製造出定製產品。3 智慧物流 配送。保障智慧製造流程 並把定製產品方便地送到客戶手中。工業4.0和中國製造2025的異同 德國在製造方面非常強,所以他們2部分很好,兩...

中國製造和日本製造比有哪些不足為什麼中國製造不如德國製造和日本製造

最近兩年,隨著成本優勢的逐步喪失,人們對中國製造的未來憂心忡忡,甚至有唱衰者以為中國製造現在腹背受敵 前有美國 日本 德國,後有印度 越南 泰國等 終將有被替代的危險。而憑著對中國製造的深入瞭解,筆者反而相信中國製造不僅能夠超越日本製造,而且稱霸世界也只是時間問題。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中國製造擁有諸...

工業設計和模具設計與製造有什麼關係

工業設計是個大範圍了。模具設計與製造只是機電系裡面的一個專業,會工業設計不一定會模具設計,會模具設計一般都會一點工業設計。所謂的關係,其實就是範圍涵蓋,工業設計涵蓋了模具設計,從產品設計上來說。具體見下 工業設計 英文 industrial design 簡稱 id設計 指以工學 美學 經濟學為基礎...